APP下载

窑洞里的红色最高学府

2023-06-18付闪

党员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抗大教员抗日

付闪

“抗大”毕业生开赴前线。新华社

87年前的陕北瓦窑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成立了一所特别的大学,即于1936年6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所著《西行漫记》中曾这样评价:“这个大学,大约是世界上唯一的。”

这所成立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学校,在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关怀下,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结束的9年办学期间,培养出10余万名军政兼优、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奔赴抗日前线各个重要岗位,对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领导创办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悍然吞并中国东三省,并加快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迫在眉睫的威胁,毛泽东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爆发,为了迎接抗战,必须培养大批的干部。1936年5月14日,毛泽东在黄河西岸的大相寺亲自主持会议,决定成立红军大学,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简陋的旧庙堂前,大批优秀的红军干部聚集在这里,举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

在这个庄严而简朴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我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是为了促进和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1936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迁到保安。在保安,毛泽东亲自踏勘地形,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选择校址。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反动派的搜刮,保安城内破败不堪,条件极为艰苦。最后,毛泽东在保安城南石崖耸立、布满山洞的寨子山下停住了脚步,他指着这些山洞对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领导说,这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它火烧不毁,炮轰不垮,这是保安的一“宝”,就在这里建校吧!

“抗大”全体教职员在延安合影。新华社

新校址确定下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师生们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修筑,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寨子山便出现了简陋的校舍,这些石洞成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新的校舍。学校的教室选在一个最大的石洞里,它原是一个羊圈。学员们把羊粪、杂草清除掉,打扫干净,用石灰水把洞壁刷白,在石壁上凿出一块大石板,用石头砌成桌子和凳子,还选了一些石头作粉笔,又用石头给老师砌了一个挺像样的讲台。在洞口,学员们用石块垒成墙和门,用茅草编成厚厚的草门帘。就这样,一座以石洞为教室,以石壁为黑板,以石头为桌凳和讲台的大学课堂建成了。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学课堂。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保安迁往延安,毛泽东找人谈话,要他们到延安創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第二期在延安开学不久,学校便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月21日,在抗大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再次讲话。他形象而又生动地对学员说,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

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根据全面抗战的新形势,对抗大的办学方向作出指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继续办好抗大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十几所抗大分校。

在抗日战争期间,抗大总校及其分校既训练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老干部,又训练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爱国华侨;既训练部队干部,也训练地方干部;既教军事,又教政治文化。学校不断总结各部队抗日斗争的经验,充实教学内容,训练学员,让学员再带回部队。抗大把大批的革命青年、抗日志士团结起来,真正成为联络全国的纽带。

重视抗大建设

抗大成立后,为办好抗大,毛泽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弥补教员的严重不足,毛泽东带头给抗大学员授课。在毛泽东的带动下,中共中央的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到抗大讲课,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也都任抗大的兼职教员。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工作繁忙,但他依然经常抽空去抗大给学员上课。这个时期,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和思想都是从抗大传向全国的。抗战全面爆发后,许多教员纷纷打报告要求上前线。毛泽东亲自找一些教员谈心,说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说,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员都是“干部的干部”,是“老母鸡”,你们在抗大当教员,每个队七八十人,如果他们都当连长,就会是七八十个连,如果都当营长,就是七八十个营,如果当团长、师长……教育工作就是革命工作,要树立死也要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的决心。为此,毛泽东还题词勉励教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强调“教员是干部的干部”。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教员的关怀,不仅稳定了教员队伍,而且在抗大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抗大教员队伍不断壮大。

“抗大”校门。新华社

做学员的良师益友

对于抗大,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领导,也是学员的良师益友。在抗大的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毛泽东亲自担任教员授课的。为了讲好课,毛泽东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他的讲课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生动幽默,分析问题鞭辟入里,令学员折服。

在抗大第一期(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员即将毕业时,西安事变发生了。消息传来,学员们欣喜若狂,但为了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这一决定,有些学员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主张公审蒋介石。

为了把学员和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上来,毛泽东又亲自到抗大给学员和中央机关干部作关于西安事变的报告。他说,在目前的形势下,杀了蒋介石,会使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和混乱,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何况杀了一个蒋介石,还会出现第二、第三个蒋介石。诸葛亮对孟获还搞七擒七纵,我们对蒋介石为什么不可以一擒一纵呢?他风趣地说,陕北毛驴很多,赶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抗战的,我们就用赶毛驴上山的办法对付,拉他,推他,再不走就打他。这就是我党“逼蒋抗日”的方针。学员们听了毛泽东幽默而深刻的报告,都明白了党中央的良苦用心,理解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

毛泽东还非常关心学员的生活和成长。在抗大建校之初,学员们学习很刻苦,星期天也不休息。毛泽东知道后,特地传达指示,要学员们注意劳逸结合,爱护身体,并明确规定学员们星期天不得待在宿舍,要出去活動锻炼身体。

同时,毛泽东还很注意做个别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此,毛泽东多次为抗大题词,或者亲自给学员复信,勉励抗大的学员。有的学员碰到一些难题,不能解决,直接写信给毛泽东,他总是在百忙中给予答复。有个叫于江的学员,碰到了难题,找到毛泽东。毛泽东为他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还有的学员给毛泽东写信汇报自己一些想不通的思想问题,毛泽东也及时回信解答,并且鼓励他们为抗战到底努力学习政治和军事。这些信后来被学员们传看,帮助学员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证明,在战争环境里创办这么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对团结训练全国抗战力量,提高党的干部队伍水平,争取抗战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充分证明毛泽东的伟大战略眼光。抗大所培养的人才,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大都成为党和军队的骨干,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湘潮》)

猜你喜欢

抗大教员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我们从抗大走来
罗瑞卿在抗大(上)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爷爷的抗日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毛泽东领导抗大的理论与实践
抗大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