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里的开放音乐社群: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圆一个“乐队梦”

2023-06-18赖鑫琳

党员文摘 2023年11期

赖鑫琳

一个周五的晚上,6点半,顾翔下了班搭上地铁,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上的一家音乐排练房赶去。顾翔的本职工作是建筑设计师,平日里加班是常事,但即便再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练吉他,为了在每周末的乐队排练中拿出最好的状态。

孔繁衍和张梦婷带着一对孩子早早到达排练房。11岁的姐姐孔苂擅长吉他和钢琴,相差22个月的弟弟孔祥卯是贝斯手和大提琴手。

几乎同一时间,鼓手于欣然也从学校出发了。她是上海某音乐职高一年级学生……

每到周五晚上,这群人都会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辗转来到音乐排练房,直到深夜才回家。这是一个名为“Dream Yacht”(梦舟)的音乐社群。他们中有会计师、设计师、外企白领和学生,有本土音乐创作人,也有沪漂青年。年龄跨度和背景差异很大,但在上海的各种排练房、录音棚、音乐清吧,甚至公园和街头,他们有着同一种身份——“音乐人”。

一件陪伴自己多年的乐器,一段苦练已久的旋律,是他们向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让他们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高光时刻。

“单身”音乐人的“梦舟”

“Dream Yacht” 没有固定成员,所有人都可以随机组合演唱。乐队群里有一个共享文档,成员们把想排练的曲目填在表格里,志同道合的乐手把名字填到相应的乐器位置上:節奏吉他、主音吉他、贝斯、键盘、鼓……就像团购一样“人满发车”。每周一,乐队主理人张梦婷会排出周末排练的曲目、时间、地点和乐手名单,以便乐手有一周的时间练习。

孔繁衍从高中开始弹吉他,但一直没有条件组乐队。孩子们上小学二年级那年,开始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便尝试组乐队。“我自己组了好几个乐队,其实是想给孩子探探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音乐上,我不想他们的才华被埋没。”孔繁衍说。

要组一支乐队很难。孔繁衍感慨道:“每次排练,有的孩子说要上数学补习班,有的说作文没写好。对家长们来说,让孩子去玩乐队虽然很酷,但是一旦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发生冲突的时候,乐队就会被放在一边。”

在听live音乐节的群里,孔繁衍结识了一些音乐爱好者,他们每到周末就会到各个地方路演,放一个音响在路边,弹琴、唱歌,演奏全凭即兴。

从组固定的乐队到开放式的音乐社群,孔繁衍慢慢找到了方向。“‘Dream Yacht社群的名字,其实来自群里一个叫王梦周的男孩。他没有特殊的音乐天赋,唱歌的时候也很羞涩,但是他总是可以在短短几句话里就让大家都喜欢他。”孔繁衍还记得,“有一天,梦周建了这个群,在群里喊了一声:‘大家来玩乐队吧!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个社群。”

在辰山植物园的樱花节期间,乐队第一次举办了一场草坪音乐会

并非专业的人才能玩音乐

3月的辰山植物园樱花节是“Dream Yacht”的第一次路演。乐队花了两个周末进行排练,第一周磨合,第二周细化,乐手们就登台演出了。30多首歌,从中午一直唱到日落西山,现场气氛很好。很多成员都是第一次参与乐队现场演出,圆了多年来的一个“乐队梦”。

在樱花树下,顾翔和乐队成员唱了Beyond的《光辉岁月》,引发全场大合唱。顾翔的老家在江西南昌,今年28岁的他,去年10月来到上海,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他从高中开始玩吉他,但上班以后就找不到一起玩音乐的朋友了。“Dream Yacht”是他在网上以关键词“上海同城组乐队”搜索出来的。

顾翔和女朋友张扬雨缘住在位于普陀区的一座一室户里。房子不大,却承载了两个人的音乐世界。工作之余,他们经常会合作一些曲子,顾翔吉他弹唱的时候,张扬雨缘就给他弹键盘和唱和声。房间里随处可见两人亲手画的卡通小画,照片墙上贴满了日常点滴生活照,窗台上摆着手工制作的花瓶,阳台上停放着两辆自行车,空时他们会到郊外骑行。“远离家乡在上海打拼,因为身边多了个人可以一起弹琴,就不觉得孤单了。”顾翔说。

乐队成员在一起聚会聊天

张扬雨缘在创作

“我觉得组乐队是一件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做的事情。”对顾翔而言,组乐队要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每一次演出,他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尽全力完成演出。“在音乐里,我可以释放情绪,也是一种消遣。”

和顾翔一样,主唱小一也是通过网上搜索加入乐队社群的。小一在一家日企从事采购销售工作。“我平时的工作圈子里没有和乐队相关的人。”但从小参加合唱团的她却有着一个音乐梦。“在社群里,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乐手,也发掘出自己在音乐上的可能性。”

在音乐社群里,也有像于欣然这样的“科班选手”。她就读于音乐职业学校,学习音乐是小然的兴趣,也是主业。“我各种乐器都会一点,但最喜欢的还是鼓。”为了不影响邻居,小然在家都会戴着耳机打电子鼓练习。“戴上耳机的那一刻,仿佛与外界隔绝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我感到快乐。”

更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周末,城市华灯初上,下了班的小凯与丈夫来到位于静安的一处音乐餐吧,赶赴一次家庭聚会。

小凯是一名日裔,早年在广州创业,曾经当过乐队主唱。刚来上海不久的她,对这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乐队的存在让她不再孤单。“每次组乐队都是对自己音乐的一次提升,也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小凯说。

在乐队以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角色,但在乐队里,他们做着同一个梦。吉他手老益白天在一家外企上班,晚上哄女儿睡下以后,他有时会到位于同乐坊的一家清吧里弹吉他、唱歌。清吧里的乐手来自天南地北,经常是随机组合,即兴演唱。

吉他手寒用了两年时间,亲手写下三本像汉语词典那么厚的乐谱。他说“是因为自己太爱唱歌了”。大多数时候,这些业余乐手们演出都是没有演出费的,甚至有时还要自己贴上路费、入场费等。玩音乐或许不能养活自己,却能满足他们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愉悦。

在社群里,他们分享音乐,也分享和音乐无关的生活琐事。“玩乐队最重要的是和人接触。”孔繁衍说,“组什么乐队不重要,我更享受人与人之间建立的连接。”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