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字花科“傅科长”的花田故事

2023-06-18李伟

党员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波里下田十字花科

李伟

傅廷棟在田地里

华中农业大学一块快要收割的油菜试验田里,85岁的傅廷栋,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

“年纪大了,他们都劝我少下田,现在我一天只下田四五个小时。”一口浓浓的广东口音,傅廷栋笑呵呵地说。

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带上“傅氏六件套”,扎进田里的傅廷栋更像一位地道的农民。60余年来,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遨游在油菜王国……

育种,从追赶到领跑

从傅廷栋的办公室窗口望出,野芷湖畔,微风轻拂,生机满满。

傅廷栋团队每天要观察不同品种油菜的结荚情况和抗逆性,记录成千上万组数据,选育油菜“优等生”,这是一段属于育种人忙碌并快乐的时光。

细数中国油菜种植面积从不到3000万亩增长到1亿亩,亩产提高了3倍,傅廷栋心中无比自豪。

1965年,傅廷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现在,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国油菜平均每公顷产菜籽仅500千克,还不到先进国家平均产量的1/3。

傅廷栋意识到,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唯有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上下功夫。

其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在探索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国外先后在油菜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这些不育类型难以找到恢复系或者不育性不稳定,因而无法直接用于生产。

用傅廷栋通俗的解释来说,甘蓝型油菜是自花授粉植物,要进行杂交,就要首先找到一种雌蕊正常而雄蕊退化的油菜,即“母油菜”。当时,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苦苦寻觅油菜雄性不育的“母油菜”,却一无所获。

必须寻找新的雄性不育系,而且要跟时间赛跑、跟外国同行赛跑。

1972年3月20日,这是傅廷栋一辈子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傅廷栋清早就钻进了油菜田,当他走到种有波里马品种的资源圃时,眼前一亮,居然有一株油菜雌蕊正常,而6个花药都呈萎缩状态。他赶紧用手一捏花药,没有花粉。这正是他苦苦寻找的雄性不育变异株。

反复搜寻了几遍,他总共找到19株上述表型的植株,通过仔细研究,确认这是典型的自然突变雄性不育株。这个发现揭开了国际上“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序幕。这是傅廷栋带着“傅式六件套”在学校试验田、在农村田野里,找了整整两年,排除了几十万株样本后所获的“至宝”。

一举成名天下闻。此后,在世界杂交油菜应用于生产的第一个十年里,约有80%的杂交种是由傅廷栋首次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型育成。目前,我国种植的油菜三系杂交品种中,仍有50%以上用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育成的杂交种,油菜品种杂种化率已达到70%,全国平均单产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991年,国际油菜研究理事会授予傅廷栋世界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他是世界上第二位,也是迄今唯一一名亚洲地区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傅廷栋并不在意这些荣誉,他只想永远当十字花科的“傅科长”。

推广,中国田种中国油菜良种

根肿病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传染性强的世界土壤传播病害,会造成小苗枯死,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堪称十字花科作物中的“癌症”。

为应对我国油菜主产区面临的根肿病威胁,傅廷栋带领专家团队,从2010年开始利用芜菁、大白菜等优异抗病资源,在国内首先选育了抗病新品种。经过在四川等病区试种,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在全国推广抗病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达800万亩。

傅廷栋团队选育出的油菜品种除了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也“走南闯北”,“油菜地图”越绘越广……

然而,傅廷栋始终认为,现在取得的成果还不够。

此前,傅廷栋在西北调研时发现,当地小麦7月份收获,离严冬来临之前还有两三个月的秋闲时间,土地没有植被覆盖,水、风、沙蚀严重。亲眼看见了黄土高原农牧区饲料短缺、生态恶化的现象,他琢磨能否在油菜上想点办法。

于是,傅廷栋深入西北农村,与甘肃农业部门合作,进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试验。“华协1号”试种成功,麦收后至严冬来临前的秋闲耕地种油菜生长60-75天,亩产饲料三四吨,能供应三四头羊羔的青饲料,综合经济效益可达千元以上。

如今,傅廷栋和他的团队研究、推广的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已被农业主管部门作为主推技术,在西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大面积示范推广。

下田,离一线更近一点

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培养油菜人才最多的单位,傅廷栋培养学生的窍门只有一个,那就是“跟我一起天天下地”。

傅廷栋认为,必须到实践中去感受实际问题,脱离生产实际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学生。

一次,一名外校学生慕名而来,想报考傅廷栋的研究生。当得知他不在办公室正在下田后,这名女生在油菜田里找了一大圈,也没发现傅廷栋的人影,只好问了一位田里的“老农民”:

“老师傅,您知道傅老师在哪吗?”

“你找他有什么事?”

“我想考他的研究生!”

“我就是,考我的研究生,你得做好吃苦的准备哦!”

当确认眼前的“老农民”就是傅廷栋后,这名女生惊呆了。

“傅老师不在实验室,就在油菜田。”傅廷栋的学生说,这对他们影响很大,“油菜开花的时候雨多。穿着沾满泥土、五六斤重的胶鞋,一干就是一天,我们年轻人都吃不消,老人家却一点儿不抱怨。”

1999年,傅廷栋从芥菜型油菜中再次发现了一个新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株。一位到学校参观的国外同行诧异地问傅廷栋:“傅,为什么又是你?”傅廷栋笑着说:“搞农业的就要多下田,多到实际中去,就会有新的发现。”

85岁的傅廷栋说起今年的“小目标”,他计划忙完长江流域的油菜收割后,再赶到西北的夏繁基地,要在全国各地继续绘制“油菜地图”。

“我感觉自己还不老,虽然我也算是‘85后了!”正是对油菜的热爱和执着,让这位爱在花田有“喜事”的“傅科长”停不下科研的脚步。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北京青年》)

猜你喜欢

波里下田十字花科
在黎波里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水手们将一个弹药托盘连接到MH-60S海鹰直升机上
合同之谜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油菜补钙 紫甘蓝抗衰 老西兰花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奇?
十字花科蔬菜有益心血管健康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深耕
吴刚学艺
4%甲维盐.氟铃脲乳油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的药效试验
永恒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