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角高产种植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

2023-06-17李婷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豆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李婷

摘    要:豆角是可食用的农作物之一,还可作为药草应用在中医领域,因此,科研人员应加强对豆角的探究,寻求提高豆角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方法。文章以豆角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3个角度探索豆角高产种植技术,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豆角;高产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8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3       文献标志码:B

亚洲东南部是豆角的原产地,因其耐受力、耐热性、抗性高等特点,深受农户喜爱。(23±2) ℃是豆角的最佳生长温度,豆角开花结荚时,对温度需求更高,温度在26 ℃左右。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豆角根系可延伸至80 cm,且侧根为70 cm。由于豆角具备非常强的耐受性,即使种植区的土壤欠缺水分、肥力、养分,亦能正常生长。

1 豆角高产种植技术

1.1 播种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柳州市,北滨融江、西枕高山、南临丘陵、东为低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全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山地性季风气候,具有祁寒暑雨、溽暑潮湿、冬温夏清等特点。因融水苗族自治县为季风气候,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年气候湿润,夏季无盛暑、伏暑,冬季无霜雪天寒,能够全年种植豆角,因此融水苗族自治县在种植豆角时依旧采取直播种植技术。因豆角自身特质与特性,农户在种植豆角时,应当依据早造、中晚造等条件,针对性选择种植方法,以达到豆角丰产丰收的目的[1]。

融水苗族自治县普遍在1月中下旬开始种植豆角,春末夏初时便可收获。因此,冬季是豆角育苗时间,气温普遍较为湿冷。农户选择早造种子种植豆角时,应当采用小拱棚盖田膜的方式提升农田地温,加速豆角发芽与生长,以达到早种早收的预期效果。农户选择中造种植豆角时,夏至是豆角的最佳种植期,小暑至处暑便可收获第2批豆角。农户选择晚造种植豆角時,白露至中秋是豆角最佳种植期,冬至前后便可收获第3批豆角。由于此批豆角的生长时间处于夏季与“秋老虎”期间,无需采用小拱棚盖膜的方式培育,露天环境便能直接满足豆角出苗、生长等基本需求。

1.2 整地播种

地势高的农田更适合种植豆角,农户在播撒豆角种子前应当在农田中施加一定量的基肥,可以在每公顷农田中施加有机腐熟肥15 000~22 500 kg、磷肥1 125 kg以及钾肥300 kg。农户应依据农田养分、肥力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基肥施加量。深沟高畦是豆角种植的最佳地形,1.7~1.8 m是畦地之间的最佳间距,结合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气候条件,畦宽1.1 m左右为宜。农户在完成种子播撒后,需要填细土,并适当喷洒除草、防虫药剂,再搭建小拱棚,盖田渠。2行种子是每畦最佳种植量,且每穴种子应保持22 cm左右的间距,以加快豆角的生长速度。

1.3 合理密植

低温弱光是豆角生长初期最适宜的环境,否则豆角将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无法吸收生长时所需的营养,因此农户在种植豆角时应注重种子之间的密度与每穴植株数量,既不能过于浓郁,也不能过于松散,应依据以往种植经验与试验效果,选用大小垄的种植模式,垄宽60 cm、株距30 cm为最佳。农户在完成豆角种植后,应浇灌充足的水量,再覆盖地膜,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无霜冻影响,且由于位于北纬25°左右,较低的纬度促使融水苗族自治县整年拥有较长的光照时间,可适当更改或调整豆角植株密度,沟宽65 cm左右,畦宽1 m左右,有助于豆角增产增收[2]。

1.4 施肥

在插竹标前,农户应适当施加一些肥料,施肥量为375 kg/hm,之后再覆盖土料。豆角生长期至结荚期,可施加45%复合肥,每隔7 d播撒1次,施加量为(450±75) kg/hm。欧神或钾宝可当作微肥,并辅以复合肥共同施加。欧神放置15包/hm,钾宝放置30包/hm,2种微肥轮流施加。

1.5 控苗

高产高收豆角的最佳方式是农户采用科学有效的控苗技术,可以每包兑水15 kg施加灿都。当豆角生长至(45±5) cm时,施加灿都30 kg;当豆角生长至(115±5) cm时,施加灿都45 kg;当豆角完全长成时,施加灿都60 kg(1~2次)、灿都45 kg(2次)。值得重视的是,农户在喷洒药剂时,中上部是喷洒药剂的最佳位置,只喷洒叶片1次即可。

1.6 促花

促花、分化、开花结果时,农户可将药物喷洒在豆苗上,以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科学合理地应用控苗技术完成药剂喷施工作[3]。

2 豆角田间管理措施

2.1 客观条件管理

首先,合理的种植密度。农户在种植豆角时,间距45 cm、小行距60 cm、大行距80 cm是最佳距离,梁架1.9 m左右是最佳高度,行距应随着梁架的高度而适当增宽,农户普遍采取双株的种植方式插播豆苗。如若豆苗之间密度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豆角植株生长。其次,把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为30 ℃是豆角生长的最高温度,夜间温度为18 ℃是豆角生长的最高温度,因此,农户在种植豆角时必须把控好放棚时间,应随着气温的变化适当调整,豆角开花坐荚期棚温应设置为17 ℃。再次,适宜的光照。豆角对光照时数的要求较低,但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如若在豆角开花坐荚期没有足够的光照与温度,会造成落花、落荚。最后,适当的土壤条件。农户应依据土壤实际肥力、水分与养分,适当调整浇水时间与分量。在豆角生长期应至少浇3次水。浇水应秉持浇豆不浇荚的原则,无需在盛花期灌溉。定植期浇第1次水必须浇透,否则植株生长会良莠不齐,且高低不一。蔓长期当豆苗生长至0.5 m高时,可以浇第2次水。初花期开始前浇第3次水,并辅以促花促果剂共同完成灌溉。豆角坐荚期浇第4次水,促进豆角成熟。

2.2 地块管理

农户在整地时,可依据土壤品质高低进行做垄,垄宽40 cm,垄高30 cm。可在垄面挖掘10 cm左右的小坑,并将1 000 kg的熟肥喷洒在土壤上。在肥料晒白后,农户可适当开展松土工作,合理选择豆角种子品种,暴晒4 h后将其浸没在水中,选择除菌防病药剂进行拌种,每500 g种子施加25 g药粉搅拌,再以单行种植的形式将其播撒至小沟内,种子间距应为20 cm。农户播撒完种子后应用杂肥覆盖,并进行第1次灌溉。

2.3 育苗管理

豆角种子体积较小耐寒性较差,因此农户在播撒豆角种子前,应选择苗全苗壮的种子。融水苗族自治县普遍采取直播种植方法播撒种子,但随着大棚育苗法的推行,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种植方法也有所改进,采用上下茬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早种早收,全年供应,还能丰产丰收,提升豆角生产能力与总产值。经实践证明,大棚育苗法比直播育苗法增产近3成,可提前15 d上市。直播育苗法的豆苗虽然根壮叶茂,但是结荚数却十分不理想,农户需要额外进行育苗移栽,以抑制豆角营养生长,推动豆角生长。站在生理角度分析,处在短日照下的豆角更有利于发芽分化,因此开花位置相对较矮。从豆角拔秧起便可推算豆角育苗期,豆角育龄23 d左右,农户在冬至育苗。精选种子后,将种子完全浸在85 ℃左右的沸水中过1遍水,再立刻将种子放在冷水中浸泡5 h,水温应在28 ℃左右。种子稍微晾凉后播撒在土壤中,便可开展播种工作。

2.4 苗期管理

播撒完豆角种子后2 d,应依据土壤湿润程度进行初步淋水工作,为种子出苗提供充足的水分,经过7 d左右生长,当豆苗生长至2叶1心时,应用菌毒清800倍夜或井冈霉素300倍液淋洒在豆角上,辅之以豆苗专属药液共同淋洒,以达到防病害效果。农户不要将药剂直接喷洒在植株上。农户应依据豆苗具体发育状况而科学施加肥料,可施加尿素6 kg、钾肥(1 250±250) kg兑水,肥料施加完毕后需要再淋1次水。防治豆蓟马是豆角育苗期的重中之重,施加水胺硫磷600倍液、阿维菌素1 500倍液、吡虫啉1 500倍液、好年冬500倍液和5%锐劲特1 500倍液,同时每隔7 d喷洒1~2次云大120。

2.5 抽蔓期管理

豆角抽蔓期时,农户应大面积培土,每公顷施加磷肥450 kg与尿素150 kg,将二者均匀喷洒至田垄两侧,或将杂草覆盖在其上,注意豆苗不能直接接触肥料与泥土。如若条件允许,农户可施加厩肥2 000 kg。在完成培土后,农户应淋撒1次维生素B1合剂,每公顷喷洒硫酸铜15 kg、碳铵30 kg,并将二者混合均匀后,兑水1 000 kg。引蔓上架时,人字架是较为流行的支架形式。若豆角生长旺盛,可以构建锥形架,间距40 cm,用3支架杆组装成等边三角形,用绳子在上面绑成锥,并用横竹架在上面,以方便调控大棚整体高度。与人字架相比,锥形架可使豆角增产1成以上。抽蔓期主要防治锈病、白粉病、豆蓟马、豆螟等病虫害。农户可选用粉锈宁500~800倍液、水胺硫磷500倍液、安绿宝800倍液、仙生600倍液、万能粉600倍液或益扫利800倍液。此外,每隔7 d喷洒1次粉锈宁500~800倍液,每隔15 d喷洒1次云大120。

2.6 收获期管理

距离播种2个月后,豆角正式进入生殖生长期,濒临收获期,每公顷施加复合肥150 kg与尿素225 kg,并与100 kg粪肥混合均匀,兑水1 500 kg,每隔7 d施加1次;或者在垄边穴施肥料,每公顷施加复合肥30 kg、钾肥150 kg与尿素150 kg,垄边间距应为35 cm,每垄只施加1面,每隔10 d在另一面施加等量肥料。施肥前应在土壤上淋洒充足的水分,肥料施加2 d后無需再灌溉水分。降水时农户无需施肥。豆角收获期应在垄沟内保持1~2 cm高的水量,应在早上雾水未干之际收获豆角。

3 豆角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豆角锈病

豆角锈病是病菌性病害,会为害豆角的叶片、豆荚、叶柄等。发病初期,豆角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与时间的推延,黄白色斑点的侵蚀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整片叶。与此同时,黄白色斑点的背面也会有部分黄褐色斑点凸起在病斑上,病斑破裂时会有红褐色的粉末从病斑疮口处流出。如若农户没有立刻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豆角锈病,感染了锈病的叶片会逐渐枯萎、掉落,最终导致整株植株低矮、枯瘦,严重时会导致豆角死亡。豆角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生豆角锈病,农户应重点关注,降低豆角受锈病的侵蚀。农户可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豆角锈病,尽可能降低锈病对豆角的影响。农户应根据土壤与豆角的实际情况,运用化肥、水分、化学药剂等科学治理此类病害。等到豆角完全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可防治锈病。需要注意的是,清除病残体不是将已感染锈病的豆角搁置一旁,而是将病豆角集中放置在1处焚烧。可以使用硫黄悬浮剂喷洒在土壤或豆角上,每隔7~14 d喷洒1次,喷洒2~3次才能完全消除锈病。

3.2 豆角疫病

豆角疫病主要为害豆角的果实与茎叶处,感染豆角疫病的豆角通常呈现暗绿色斑点,并随着病情的加深与时间的推移由暗绿色斑点转变为淡褐色斑点。防治豆角疫病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种子播种、选择轮作种植的方式播种或选择沙壤土种植豆角,并要开展排水工作,尤其是雨季。还可以喷洒化学药剂防治豆角疫病,防止豆角疫病大面积感染。若是露天种植或者大棚种植突发豆角疫病,可以选择80%乙蒜素3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300倍液交替喷洒豆角或土壤,每隔7~14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3.3 豆角煤霉病

豆角煤霉病又被称为叶霉病,具体表现在豆角的豆荚与茎叶处,发病初期叶片有紫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深与时间的推移,叶片颜色会由紫褐色逐步转变为深褐色,如若遇到雨季,叶片颜色会由深褐色转变为灰黑色。防治豆角煤霉病时,农户收获豆角后应及时清除并烧毁农田中的病残体,以免2次感染或感染新播种的豆角。豆角应在晴朗透风的环境下生长,避免豆角生长在过度湿润的环境下,防止发生豆角煤霉病。农户可以依据豆角与土地的实际情况科学施加氮磷钾肥,增强豆角免疫力。防治豆角煤霉病时,应立刻摘除病叶,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 0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药剂800倍液,每隔7~14 d喷洒1次,喷洒2~3次最佳。

3.4 豆角病毒病

豆角病毒病主要表现在豆角叶片处,以浅绿、深绿星罗棋布的方式分散在叶片上,在感染豆角病毒病后部分叶片会向下弯曲,部分叶片出现畸形。防治豆角病毒病时,选择免疫力高的种子,科学管理施肥。农户可在豆角或土壤上喷洒药剂,用0.5%氨基寡糖素300~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300~500倍液交互喷洒。

4 结束语

在种植豆角时,不仅要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也要结合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共同进行,以提升豆角的品质与产量,进而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实现融水苗族自治县豆角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陈德麟,韦金福,吕达军.豆角高产种植技术与管理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69-171.

[2]山敏.豆角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西北园艺(综合),2022(6):17-19.

[3]张金.豆角种植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6):63,65.

猜你喜欢

豆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剥豆角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夏日豆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