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6-17焦恩国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小麦

焦恩国

摘    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供应和地区发展状况,所以探讨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研究了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希望对小麦种植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7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志码:B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但在小麦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层面的困难,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所以,种植技术人员要想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就必须结合当地状况,充分探讨制约小麦种植的原因,选择适合的小麦种植技术,增强小麦病虫害防治能力,以便创造更大的效益。

1 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1.1 选育优良小麦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由于小麦种类众多,种植户要想取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就必须重视对小麦品种的选择。小麦种类日益增多,小麦种子品质参差不齐,因此会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生产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传统小麦种植工艺中,由于采用较小型机械化操作方法种植小麦,生产质量往往赶不上农作物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加之不合理的耕种方法,造成了小麦产量偏低。

山东省某示范园在选择小麦品种中,一般选用较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因为其具有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势。近几年,山东省某示范园的小麦种植规模就超过了7 000 hm,产量在4 708.5 kg/hm左右。该示范园地形平缓、土壤疏松,适宜种植小麦,可以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储水能力,给小麦创造优越的生长发育条件,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小麦的优良功能[1]。

1.2 选地整地

农户在挑选种植地时,需要优先选择区域条件良好、地形平整宽阔、日平均光照充分、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以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种植、移栽和收获管理等操作,可以按照小麦的长势状况随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要选择营养丰富、pH值在6~8的土壤。要科学分析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疏松土壤。分析土壤周围水资源的状况,并选择地下水较丰富的地方开展种植管理等工作,为以后浇灌管理创造了便利[2]。

在开展选地工作时,要对土壤做好前茬管理和深耕管理,增加下部土壤的緊实程度,提高上部土壤的疏松性,为小麦种子萌发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植株根系下扎,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3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

在麦苗期和抽穗期必须应用合理的施肥方法,保证土壤肥力。充足浇水与合理施肥影响小麦的产量。科学研究表明,在小麦播种前必须开展底肥施加工作,以保证小麦发育后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增强小麦的抗旱性与耐受性,从而降低小麦的死亡率,增加小麦的成穗率。经常检查小麦种植土壤肥力情况,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施用磷酸二铵、尿素改性、次硫酸钾,以确保种植小麦土壤达到适宜的肥力水平。

2 小麦种植技术关键环节

2.1 选种

科学选种是后续项目顺利开展的依据与保障,应给予高度关注。优质的籽粒能提高小麦发芽率,增强农作物品质和生产能力。

2.2 播种

小麦选种后,播种也十分重要。小麦生长后期是否发育良好有赖于小麦的播种密度。在小麦播种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天气情况、土质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最大程度避免小麦籽粒由于早播、晚播出现冻死、缺粒的现象。此外,播种过程需要关注气候,选取适宜的播种期,提高籽粒发芽率。

2.3 施肥

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的前提。保证土壤营养丰富,让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健壮。合理施肥可有效增强小麦生产力,为小麦健康生长发育供给充足的营养。应根据小麦种类和自身特性、土壤环境条件综合考量,选择较为适宜的肥料品种进行施肥。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2.4 合理利用有机肥

土壤有时缺少营养元素。想要增加土壤肥力,就要适当施用生物有机肥。小麦播种时,种植者可在耕种期喷洒有机肥,让肥料有效渗入土壤中,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2.5 及时除草

随着小麦的发育,其周围会长出许多杂草,与小麦争抢营养,造成小麦缺乏营养,使得小麦无法正常发育。因此,种植者要灵活运用除草剂。在小麦生长至3叶期后是最好的除草期,此时小麦抗性较强,而除草剂对小麦的为害最小。

3 小麦病虫害概述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中,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辅之以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从而培育出健康无害的小麦。小麦最主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叶枯病和锈病。白粉病发生初期的首要特征是在叶子上有很多的白小点,之后发病状况进一步恶化,白点规模不断变大且色泽不断加深,从白色逐渐变成了黑色。叶枯病的根本原因是所处地区气温过高,根部长期处在潮湿的状态,使得植株根部无法有效汲取营养。小麦锈病属于气传病害的类型,发生初期叶子长出很多红斑,外观色泽就如同于铁锈渍一般。小麦最主要的虫害包括小麦蜘蛛、吸浆虫和小麦蚜虫等。麦蜘蛛会不断汲取小麦养分直至干枯或死亡。吸浆虫会汲取成熟小麦果实的汁水,引起空壳现象。小麦蚜虫会抑制小麦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3]。

4 小麦病虫害为害特点

现阶段,在我国农作物发展进程中,农作物病害是由于植物日照环境不好或灌溉不充足,无法适应植株发展需求而发生的。此外,还有细菌、真菌侵染。有的害虫具有刺吸式口器,啃食农作物叶片,使得叶片变为白色或黄色,造成植株枯萎,导致农作物停止生长发育[4]。小麦病虫害具有传染性,一旦某个地方出现了病虫害,如不及时处理,便会在短时间内把病虫害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麦,或蔓延到附近其他地方,导致其他地区小麦遭受病虫害和病原体的为害,而且病症复杂多变,难以防治。

4.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小麦的典型疾病之一,在苗期至成株期均会发生。其病症表现在小麦枝叶上,当发病时间较长会在小麦叶梢、茎秆和穗部发现该病害。发病初期,小麦叶片呈黄色斑块,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斑块会逐渐扩大为长圆状病斑,且叶片正面病斑大小一般要大于叶片背面,而上端叶片的病斑大小比下端叶片多。在病斑很多时,会自动集结成片,汲取叶部营养,进而造成叶片色泽变黄,甚至枯萎或衰败。发病后期,小麦叶片表层会形成一个白霉层,霉层从苍白色慢慢变为浅褐色[5]。如果小麦根茎感染了白粉病,会出现大面积倒伏。

4.2 麦蚜虫

麦蚜虫是小麦的典型害虫之一,主要发生于叶、茎秆和穗部之间的区域上。该虫害往往暴发在小麦灌浆期,所以这一时期应该着重关注麦蚜虫防治问题。在小麦遭遇金针瘤蚜侵害时,小麦叶子上会出现醒目的发黄斑点,麦粒丰满度下降,小麦养分极度缺少。若蚜虫发生较为严重,会引起真菌寄生现象,此时叶子变色发黑,阻碍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并导致小麦迅速枯萎致死。

4.3 纹枯病

小麦返青期易出现吸浆虫和纹枯病,对小麦的为害程度较大,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用防治技术。防治纹枯病首选禾果利,按照“一喷三防”的基本方法进行施用,或者将纹枯净和三唑酮乳油充分混合,再加入适当的清水制成药剂,然后喷施在小麦茎基部位,隔离15 d后再喷洒1次药剂。此外,预防该病害可考虑将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泥土混匀均匀后涂抹在土壤上。

5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5.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物理防治技术的好处是不会伤害农作物,防治效果较好;缺点是小麦病虫害防治持续时间较长。粘虫板和粘虫网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设施。该防治设施经营成本低且深得农户信赖,从而能够较长期地防治小麦病虫害。此外,通过诱杀方法也可防治小麦病虫害。

5.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有喷雾、喷粉、种苗质量处理、土壤处理等方式。通过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能够预防小麦病虫害,改善小麦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目前,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我国小麦主产区采用了化学防治技术。该技术主要具备以下2个方面优点。一是化学杀虫剂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数量较少,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在现代科技持续发展下,各类化学杀虫剂对小麦的不良作用已经在预防过程中逐步减少,并且在自然界中能够分解。二是可利用機械进行化学防治,如农户可以利用机器喷洒抗虫药,可提高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5.3 生物防治技术

在小麦种植上,应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给小麦创造安全、卫生、有利的生长环境,提高小麦品质和生产能力。采用间种或套种技术,科学合理密植,利用非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害虫群体密度;采用微生物防治、捕食型天敌防治等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对环境的为害。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但作用效果较慢。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选择合适的种植类型,避免所选择的种类与小麦种植形成竞争关系,为小麦种植创造优越的生长条件。

5.4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展和传播的环境,有效控制、防治和减少病虫草害。小麦种植管理人员可利用从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中获取的信息,制订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植保政策,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种植技术,管理好小麦田地,有效防治病虫害。虽然该技术效果较慢、时间长,却是目前最佳的农业管理办法。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农民必须合理除草和清理田园。

5.5 引进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缺少农村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所以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广大农民科技人员,培育更多专业的农户科技人才,建立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农村。各级人民政府需要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农民开展种植工作,同时应改变固有的认识,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此外,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小麦实际种植状况,举办适合当地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培训活动。可聘请经验较为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培训农户,进一步提高农户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农户种植能力,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推动农村发展。

5.6 对农药市场实施规范的问题加强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不断扩大是因为广大农民都施用杀虫剂预防病虫害。要想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就要严格监管杀虫剂市场。同时,政府部门要监管杀虫剂的销售状况,规定不得销售已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剂。此外,要开发低毒、低残余、为害性较小、防治效果好的杀虫剂,从而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5.7 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种质量和土壤管理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繁殖影响较大。选择并施用包衣良种进行播种,对不具有包衣的良种进行药物拌种,可以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按照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严控拌种药物剂量,不得选择施用对小麦播种质量影响不良的药物。施用0.15%粉锈宁EC乳油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可减少在小麦种子内部着生的细菌,从而增强小麦抗病能力。

5.8 提高农业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科学合理地探讨、运用绿色小麦技术与田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加大宣传推广科学技术的力度,提升技术人才专业水平,合理运用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绿色小麦的经济效益。建立示范园,可以切实保证农民工作者直接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运行过程,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6 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小麦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小麦品质和生产能力,必须提高小麦种植水平。文章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有关工作者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治芳.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44.

[2]白杨.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9(10):6.

[3]杨波涛.小麦种植关键技术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12):41-42.

[4]连爱香.探析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79-80.

[5]许玉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7):74.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