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23-06-17鲍发贤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鲍发贤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产量下降。病虫害是影响玉米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玉米栽培质量,高质高效开展生产工作,种植人员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做好种植模式优化工作,创新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实现丰产增收。文章探究了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了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旨在为玉米栽培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的背景下,玉米栽培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概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需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优化与创新管理防治技术,确保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提升玉米栽培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应着重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步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推动玉米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工作概述

广西地处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能栽培春、秋2季玉米。目前,广西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3.33万hm,玉米品种主要有正大719、正大808、桂单162以及迪卡007等。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帮助种植人员获取经济效益,推动第一产业发展。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工作受到多种病虫害影响,主要病害有小斑病、南方锈病、细菌性茎腐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小地老虎、蚜虫等[1]。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种植人员要优化玉米栽培技术,确保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工作高效开展。

2 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具体内容

2.1 选地

种植地块的基本条件会对玉米长势、产量等产生较大影响。地块基本条件较差是诱发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人员需做好选地工作,确保种植地块的基础条件符合玉米生长需求。

选地时,种植人员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松软的地块。若缺乏合适的种植地块,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但坡度不能过大。选地完成后,种植人员应加强对土壤的处理,一般采用深耕处理方法,使土壤更加疏松,提升土壤透气性,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深耕能够翻出病菌、病虫等,有利于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 选种

选种时,种植人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所选品种符合当地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玉米品种不断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不断增多,为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定玉米品种后,种植人员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提升种子发芽率。

结合广西河池市的玉米种植经验来看,适合在当地种植的优质玉米种类丰富。当地农科院结合实际情况研发出许多优质玉米品种,如正大719、正大808、桂单162等。相关人员需加强对这些玉米品种的推广,为广西河池市玉米种植技术优化工作奠定基础。

2.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技术是玉米种植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收获过程中容易混入杂草种子、土壤等,需要通过筛分、风选、磁选等方式清理,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种子清理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降低种子含水率,防止種子变质,具体可以采用自然晾晒、风力干燥、烘干等方式处理。不同的干燥方式对种子的影响不同,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玉米种子易受病毒、真菌、细菌等病害为害,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等方式处理,保证种子质量。浸种是指将种子浸泡在特定的液体中,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常见的浸种液包括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营养液等。不同的浸种液对种子的影响不同,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方式复合处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抗病虫害能力。

2.4 整地

2.4.1 还田

播种工作会对玉米质量与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种植人员必须对其保持高度重视。播种前,需处理种植地块,确保种植地块的基本环境符合玉米生长要求。当前,常用的整地方式有2种。一种是压翻还田,即在上一次玉米收获后,对玉米秸秆进行破碎处理,将其覆盖在土壤表面。秸秆自然腐烂后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可促进玉米发芽、幼苗生长。另一种是直接将玉米秸秆还田,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压翻还田较为复杂,但是效果较好,能够增加土壤肥力;直接秸秆还田较为简单,但是效果欠佳。种植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

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需注意使用量,如果上一茬玉米存在病虫害问题则不能秸秆还田,否则容易引发病虫害,对玉米后续生长产生影响。有效开展玉米秸秆还田工作能降低施肥量,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玉米种植综合效益,确保土壤肥力满足不同阶段玉米的生长需求。除此之外,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焚烧现象,为当地开展环保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4.2 起垄覆膜

起垄覆膜技术可以促进玉米丰产增收。早春时节温度较低、降水量较少,玉米生长速度较慢,采用起垄覆膜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种植环境的湿度与温度,促进玉米快速发芽。起垄覆膜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效果的种植技术,已在许多地区推广应用。

实际操作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将种植地一侧的边线作为始点,并在侧边挖一条深度约为5 cm的长沟。之后将地膜展开,将地膜的两端放置于长沟内部,并在地膜上方覆土压实。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将压土腰带设置于与地膜相连的位置,有效防止地膜重叠,使地膜保持相对平整的状态,将地膜两侧压实,方便后续田间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为了促进玉米生长,避免出现病虫害问题,种植前可采用辛硫酸溶液等消毒液处理土壤,有效消灭细菌、虫卵等。种植管理期间,种植人员需开展除草工作,破坏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除草时,种植人员可采用人工除草与喷施除草剂的方式,确保除草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玉米健康生长营造有利环境。

2.5 种植

每年2月末至3月初是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段,气温为18 ℃左右时玉米种子成活率最高。开展种植工作时,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种植地的土壤情况以及该时间段的降水情况,从而确定最佳密植时间。降水量为450 mm左右时,玉米种植密度应为60 000株/hm左右,同时需将玉米植株间距控制在37 cm左右。降水量为550 mm左右时,玉米种植密度应为75 000株/hm左右,同时需将玉米植株间距控制在25 cm左右。种植人员应充分考虑种植地的土壤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玉米种植密度。

确定好玉米植株间距后,种植人员应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合理利用机械化栽培技术提升玉米种植效率与产量[2]。例如,种植人员可以使用点播器开展播种工作,通过破膜点播的方式确定播种深度,将播种深度控制在6 cm左右,进一步提高玉米的出芽率以及成活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增加广西河池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2.6 施肥管理

种植玉米前,需要充分改良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为土壤增加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无机肥料包括氮、磷、钾肥等,可以为玉米提供所需养分,促进玉米生長。播种前需要施入底肥,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

玉米苗期一般为播种至4~6叶期,该阶段可以适量喷施叶面肥,还可以追施基肥,提高玉米的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叶面吸收养分,确保苗期玉米获得充足的养分。玉米生长期一般为6~8叶期至拔节期结束,该阶段需要适当增加氮肥,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追施磷、钾肥,确保玉米生长期养分均衡。抽雄期是玉米生长的重要阶段,需要增加磷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但要避免施肥过度。

2.7 田间管理

为充分发挥玉米栽培技术的实际价值,种植人员应提高对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田间管理模式,促使玉米健康生长。开展管理工作时,种植人员应定期观察玉米长势,针对玉米不同生长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

苗期种植人员应着重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拔出缺损苗、次等苗,补充优质玉米苗,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去除田间杂草。穗期种植人员应结合玉米生长状况适量添加肥料及水分,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水分。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探讨

深入了解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工作发现,病虫害是影响当地玉米栽培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当地玉米病虫害种类、发病特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有效降低病虫害问题对玉米的影响。

3.1 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现实意义

全面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实现玉米丰产增收,相关人员需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做好防治工作。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体现在玉米螟防治、瘤黑粉防治等方面。高质高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减轻其对玉米的损害,确保玉米质量与产量,降低经济损失。

3.2 玉米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

3.2.1 瘤黑粉

连续栽培玉米与过量施用氮肥会提高瘤黑粉的发生概率。瘤黑粉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导致玉米植株病变。做好瘤黑粉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种植人员应对瘤黑粉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其发病特征与发病规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3]。开展瘤黑粉防治工作时,种植人员应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采用药剂拌种,也可喷施50%福美双,实现对瘤黑粉的有效防治。

3.2.2 小斑病

小斑病在玉米生长各阶段均可能发生,会为害玉米叶、叶鞘以及苞叶。感染小斑病后,玉米叶片会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会不断扩大,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多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导致叶片干枯。防治小斑病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清除田间病原体,避免田间存在遗落的玉米秆[4]。完成选种工作后,种植人员应对种子进行杀毒灭菌处理,通过盐水浸泡的方式消除病菌。此外,种植人员需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植株间距适宜,防止植株间互相传染小斑病。

3.2.3 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会影响果穗以及雄花,甚至造成叶片受害部位折断、玉米整株干枯。防治锈病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在病发初期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间隔10 d喷洒1次,2~3次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5]。

3.2.4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栽培期间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会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不断寄生,严重影响玉米生长。玉米螟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通常发现时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部分玉米植株死亡。合理应用新型技术有效防治玉米螟是种植人员的重要工作。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释放赤眼蜂实现对玉米螟的防治,降低玉米螟对玉米植株的威胁[6]。

4 结束语

文章阐述了广西河池市玉米栽培工作现状,从选地、选种、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具体内容,探讨了瘤黑粉、小斑病、锈病、玉米螟、蚜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以期推动玉米种植业发展。种植人员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玉米栽培技术,优化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达到玉米丰产增收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迪.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3):88-90.

[2]李雪芬.玉米栽培密度对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J].饲料研究,2021(23):127-129.

[3]李培艳,杨媛茹,易永健.陕北地区环保型麻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效果的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2,44(1):27-32.

[4]汤华军.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J].农业科学,2022,4(6):22-23.

[5]田雪梅.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J].现代农机,2022(1):99-100.

[6]陈冬梅,李爱军,刘红.章丘区玉米栽培与收获农机农艺结合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2):203-205.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