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

2023-06-17陈宗群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油菜

陈宗群

摘    要: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种植人员与消费者的喜爱。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油菜种植规模位居我国前列。近年来,贵州省逐渐将油菜种植业发展为当地核心以及特色产业,显著提高了种植人员经济收入水平。文章分析了油菜移栽前管理技术要点,阐述了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要点,提出了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4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贵州省属于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能够满足油菜生长需求。油菜在我国油料作物中占据重要地位。油菜籽含油率超过40%,能够制成食用油,同时也是涂料、油漆、肥皂以及化妆品等的主要原材料。菜籽饼可以作为动物日常饲料,为动物提供必要的养分,油菜落叶、落花以及残根等可以提升土壤肥力。

近年来,贵州省逐渐加大对油菜种植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宣传并深入推广超高产油菜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种子,进一步加快优质、超高产油菜产业带构建进程。

1 移栽前管理技术要点

1.1 科学选地、整地

油菜对土壤要求较低,但为提高其产量、质量,仍需要做好选地、整地工作。种植人员应保证油菜种植地块远离污染源,选择土层深厚、平坦、有机质含量高、保墒能力强的地块,综合考量交通条件、灌溉条件。采取轮作制度,与花生、玉米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种植区域病虫源数量。

选地后,种植人员要清理田间杂草、地膜、杂物等,为后续播种作业奠定基础。对土壤采取深翻措施,将深翻深度控制在20 cm以上,使深层土壤受到阳光照射,灭杀其中的病原体和虫卵,有效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种植人员可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内营养成分含量。

1.2 油菜品种选定

当前,市场中油菜品种多样,其中白菜类型、芥菜类型以及甘蓝类型种植较为广泛。为有效保证油菜高产量、高品质生产,种植人员多采用杂种优势研发培育新型油菜品种。黔油16、黔油17等是贵州省相关研究机构研发培育出的甘蓝杂交型油菜,已在贵州省部分地区种植。

黔油系列油菜株型中等,具有较强的分枝性、生长力以及适应性,与当地土质条件、环境状况以及气候较为吻合。此系列油菜芥酸与硫甙含量较低,油量与优质脂肪酸含量较高,油酸含量极高,能够有效控制人体血液中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同时,此类品种的性状遗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增加农户经济收益[1]。

1.3 种子处理

为提高油菜种子的成活率与出芽率,播种前2 d需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加快种子内部物质转化速率,显著提升种子发芽率。同时,可以运用生物钾肥拌种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2]。

1.4 适时播种

土壤满足耕种标准即可开展油菜播种工作,播种时应确保温度为3 ℃以上。贵州省油菜播种时间多在每年9月16日左右,此时光照与温度适宜,可以为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进而为幼苗快速生长提供有力的保障。贵州省油菜播种模式可分为点播、条播以及育苗移栽等[3]。

2 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要点

2.1 保证移栽质量

科学开展早播早栽工作可以有效利用秋冬2季的光照资源,提高光照资源利用率,实现年前叶片继续生长以及年后枝数迅速增加,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与品质。通常,油菜移栽时间为每年10月15日左右。移栽前,种植人员应开展大田整地工作,结合实际需求调整施肥方案,明确施肥标准。

贵州省油菜主要种植模式为“水稻—油菜”轮作、“玉米—油菜”轮作以及“蔬菜—油菜”輪作。以“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为例,水稻田间土壤存在严重的板结问题,透气性较差,水稻收割前种植人员应及时开展断水晒台工作,开沟沥水,待土壤干湿度达到标准时开展翻耕工作。种植人员应大规模整地,施足基肥,整地作畦,确保“三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移栽过程中,应确保油菜每行栽种平直,根正且稳,确保起苗与移栽同步进行,大小苗分开栽种,严禁出现混栽现象。移栽完成后应及时浇灌适量定根水,促使移栽苗尽快适应并快速生根,实现早返青生长,极大满足壮苗越冬需求[4]。

2.2 栽后管理

2.2.1 查苗补苗

移栽苗活棵后应立即开展查苗补苗工作,确保油菜苗种植密度为90 000~120 000株/hm。对于处于活棵阶段的油菜苗,应结合其生长状况施加碳酰胺120~150 kg/hm[5]。

2.2.2 防冻保暖

寒潮之前与降温阶段应及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为油菜苗茁壮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土壤封冻之前应积极开展中耕培土工作,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加厚油菜苗根系上的土层,提升其保暖抗寒能力。有条件的区域可针对油菜田地开展灌溉工作,避免出现低温,达到防冻目的。土壤解冻阶段应立即开展清沟沥水工作,为油菜苗根系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早花现象会导致养分消耗量以及消耗速率急剧提升,进而导致油菜植株抗性急剧下降。种植人员应及时拔除早衰的油菜植株,降低对其他植株的影响。适时开展化学调控工作,在越冬前期喷洒多效唑,保证防冻工作成效[6]。

2.2.3 清沟沥水

为降低渍害对油菜植株的影响,种植人员需提高对清沟沥水工作的关注程度。结合贵州省油菜种植实际状况来看,渍害是抑制油菜高产量、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油菜幼苗阶段受到渍害影响和破坏会致使其生长缓慢,直至停止生长。遭受渍害油菜植株根系功能会大幅降低,表现出分枝位异常、主花序变短、分枝数量降低以及角果数量和结实率大幅降低。种植人员应提升对田间“三沟”疏通清理工作的关注程度,保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渍害发生概率。

2.2.4 科学施肥

以双低油菜为例,其对营养的要求较高,产量达到3 000 kg/hm及以上的情况下,施肥标准如下。一是基肥,大田施加基肥的过程中,多以有机肥作为主要肥料,并加以混合肥辅助,具体施肥量为有机肥30 000 kg/hm、45%复合肥450 kg/hm、硼肥7.5 kg/hm。二是苗肥,苗肥主要采用碳酰胺(别称尿素),具体施肥量为碳酰胺70 kg/hm。三是腊肥,腊肥的主要成分为碳酰胺与氯化钾,应按照碳酰胺75~105 kg/hm、氯化钾105~120 kg/hm充分混合后施加。四是蕾薹肥,具体施肥量为碳酰胺75~90 kg/hm,油菜叶面应喷洒美洲星450 mL/hm并加以0.3%硼砂溶液,充分混合600 kg/hm纯净水,间隔10 d喷施1次。

2.2.5 灌溉与排水

科学灌溉与排水可以为油菜高产量、高品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贵州省油菜生长周期较长、植株较为粗壮,对水分需求较高,加之贵州省属于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在油菜栽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充分结合气候状况与环境条件,提高对灌溉与排水工作的关注程度,为油菜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环境,为油菜实现高产量、高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2.2.6 及时收获

种植人员应密切关注油菜长势,当田间80%左右角果变黄时即可收获。种植人员可采用机械收获为主、人工收获为辅的方式收获。油菜收获后,可在田间堆放7 d左右,清理其中杂质,当油菜籽含水量达到8%时放入袋中贮存。

3 病虫草害防治

3.1 虫害防治

3.1.1 物理防治

针对油菜虫害,种植人员可以引进或者培养害虫天敌,控制田间害虫数量以及发生规模。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日照条件或者适时降低温度等手段优化土壤环境,有效控制潜伏虫卵。也可以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及趋黄性等特性开展害虫诱杀工作,例如应用粘虫板、捕虫灯等工具和设备。

3.1.2 化学防治

相较于其他防治手段,化学防治手段的成效较为显著,合理配制和规范施用各类药剂可以在降低时间成本的同时确保防治成效最优。结合实际防治工作来看,蚜虫、黄条跳甲、潜叶蝇是油菜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且为害较重的虫害。

黄条跳甲以油菜地杂草与枯草为主要生存场所,越冬后随着温度上升对菜叶造成严重破坏,致使油菜产量急剧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油菜死亡。防治黄条跳甲时,种植人员应充分利用轮作种植模式,及时全面清除田间杂草。若虫害程度较为严重,可充分混合20%氯虫苯甲酰胺与48%乐斯本乳油后喷施防治,每间隔14 d喷施1次。

蚜虫对油菜叶片为害严重,会导致叶子表面产生病斑并卷曲,严重时会导致油菜死亡。防治蚜虫时,种植人员需提高对小菜蛾虫害的关注程度,利用性诱杀剂开展诱杀工作。老龄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种植人员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在其处于低龄幼虫阶段时及时开展药剂诱杀工作。在此期间应混合交替施用药物试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乐斯本乳油以及敌敌畏等多种药剂喷施防治,每间隔7 d喷施1次。

潜叶蝇幼虫会潜入油菜叶片驻食,导致叶片产生白色条纹,之后逐渐枯萎,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潜叶蝇的最佳时期为产卵期,种植人员可采用40%乐果乳剂或90%敌百虫溶液喷施防治。

3.2 病害防治

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可达到1 000~1 400 mL,为菌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环境,致使油菜感染菌核病的概率显著提高。菌核病对油菜产量与品质具有严重影响,其防治工作的核心在于采用农业防治技术,辅以化学防治技术。

3.2.1 农业防治

种植人员应选取早熟、产量高以及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避免谢花、盛花时期与病菌孢子传播高峰期一致。采取深沟沥水模式,确保雨季时期田间无积水,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及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的老黄病叶以及杂草,开展深耕深翻工作,深埋处理菌核,控制菌源数量,提升油菜抗病性,为油菜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环境。实施轮作制度,与小麦轮作或水旱轮作,严禁连作。采用高畦栽培或宽行栽种模式,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效降低菌核病发生概率。科学开展施肥工作,保证施肥工作的合理有效性,实现油菜冬壮春发。

3.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对处于初花期与盛花期的油菜开展药剂防治工作,每间隔7~10 d喷施1次药剂,多选用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500 mL/hm与750 kg/hm纯净水充分混合后喷雾防治。在施药过程中,应喷在油菜中下部主茎以及叶上,保障防治工作成效。

3.3 草害防治

若田间杂草得不到及时、彻底清理,会与油菜争夺土壤养分、光照资源以及生长空间,致使油菜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油菜产量、品质以及油菜籽出油率急剧下降,影响种植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工作来看,油菜田间的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种植人员可结合草害类型以及油菜田间需求分类防治。出苗前可以利用46%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乙草胺乳油与纯净水充分混合后喷雾防治。齐苗阶段应充分结合油菜苗生长状况,科学、合理、适时开展防治工作。

对于禾本科杂草数量较多的油菜种植田地,种植人员可以将12.5%烯禾啶1 950 mL/hm、5%精喹禾灵750 mL/hm与750 kg/hm纯净水充分混合后施入田间,在杂草3~5叶阶段喷雾防治。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油菜种植田地,可以将50%草除灵450 mL/hm、30%二氯吡啶酸水劑600 mL/hm充分混合后在杂草5叶阶段喷雾防治。对于阔叶杂草以及禾本科杂草生长较为显著以及分布范围较广的油菜种植田地,需在杂草4~5片真叶阶段使用草除灵以及精喹禾灵乳油喷雾防治。

4 结束语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以及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绿色栽培技术不断优化,人们对油菜的要求越发严格。种植人员应充分发挥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为提升油菜种植产量以及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良弛,贾佳.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2(9):25.

[2]王忠诚.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22(6):76-77.

[3]杜金信.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24):87-88.

[4]尹建辉.南方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8):30-31.

[5]吴月秀.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18):77-78.

[6]钱开宏.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1,41(6):69-70,72.

猜你喜欢

油菜
嫁人就嫁油菜坡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油菜秸秆腐熟方法
“察颜观色”巧辨别油菜缺素
浅谈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