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

2023-06-16苏攀李经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苏攀 李经宁

摘  要: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关于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引领着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方向。选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从历时角度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学业质量要求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厘清二十年来我国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2-062-06

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经过众多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后经验的精华萃取,同时又体现了国家对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方向的把控和未来前景的展望。可以说,它们既是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又是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研究分析这两份指导性文件既有助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了解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变革,也更能让高职院校未来的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做到有的放矢。

一、《基本要求》与《新课标》制订的背景

《基本要求》与《新课标》都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不同时期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有其必须性和必然性。《基本要求》颁布实施于2000年,这个时期我国的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向加速期的过渡阶段。探索期的英语课程目标定位于“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期英语课程目标主要聚焦“交际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而加速期的英语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标》颁布实施于2021年,此时我国英语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已经历了加速期,步入了新时期,这个阶段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较以前的三个阶段有着重大的调整与变化,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转向聚焦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本要求》与《新课标》的内容及特点

因两份指导性文件颁布与实施的时代背景不同,使得内容也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对比《基本要求》与《新课标》,笔者发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及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等方面都有大幅改动。最大特点在于它将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贯穿至《新课标》内容的始终。

(一)拓宽课程目标,融合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探索期),我国的英语教育深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特别重视“双基”。这一英语课程目标植根于中国大地,对我国当代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段时期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导向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语言技能的熟练化操练。具体表现为如下特点:语言知识方面,重视语言知识的精准,即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应准确无误;语言技能方面,比较强调口头与书面的语言机械化训练,以达到语言输出自动化的水平[1]。因此,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教学就出现了严重且不可避免的“学用分离”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发展期),我国的英语教学从注重“双基”教学过渡到聚焦“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谓“交际能力”,它包含三个方面:“有所知”,即语言知识;“有所会”,即语言技能;“有所能”,即实际运用[2]。因此,不难看出发展期的“交际能力”说并没有抛弃“双基”,而是在“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基本要求》颁布实施于本世纪初,经历了这两个时期。因此,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夯实双基、注重交际”就不难理解。

20世纪末到2011年(加速期),英语课程目标由“交际能力”提升转变到“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文秋芳指出“加速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学生语言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策略水平等方面,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的培养[3]。

《新课标》颁布于2021年,此时英语课程的发展已步入新时期,英语课程目标从“综合素质”提升轉变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新课标》指出,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及自我学习完善四个方面。与综合素质涉及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相比较,学科核心素养更能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它是综合素质内涵的深化与拓展,并在其基础上突出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

较于《基本要求》,《新课标》中所述的课程目标更为细化,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和延伸,更体现了综合的育人价值观。但《新课标》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并非对《基本要求》中“双基+交际能力”课程目标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继承、发展与完善。例如,《新课标》中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中的职场涉外沟通目标为:“掌握必要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听、说、读、看、写、译技能,有效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中的沟通任务。在沟通中善于倾听与协商,尊重他人,具有同理心与同情心;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4]。”很明显,《新课标》中提出的职场涉外沟通目标涵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交际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善于倾听、协商、尊重、具有同理心与同情心等”的必备品格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其它三方面则是新增内容,它们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更是中国高职英语教育新时代的呼唤。

(二)更新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及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设置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即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取代了《基本要求》中的A级与B级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对比《基本要求》《新课标》的课程结构有以下两大特点:

1.课程结构清晰,内容更加细化

《新课标》课程结构中的基础模块为职场通用英语,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满足高职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拓展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英语三类不同的英语课程,这三类课程设置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学生自身需求,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的英语课程,拓展模块与基础模块形成递进关系,供不同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后选修[4]。学生修完基础模块的8学分后,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2学分以上的拓展模块内容。而《基本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差异,将英语课程要求分为A级和B级,实行分级指导。B级学生通过180~220学时的专科英语课程学习后应达到A级水平[5]。除此之外,《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结构没有作其他任何规定与说明。

2.满足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增加选课灵活性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类别种类繁多,学生英语水平、兴趣爱好都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他们多元化职业规划的特点,《基本要求》中提出的A级与B级课程要求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新课标》基于这样的现实,开发了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课程,尤其是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英语这三类拓展模块课程,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保证他们在学完基础模块内容后都能选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英语课程。这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职场与社会和规划职业做好准备。

(三)拓展课程内容,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较于《基本要求》,《新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作出很大改变,它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组成涉及主题类别、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职业英语技能和语言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新课标》在《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主题类别”“语篇类型”“文化知识”及“语言学习策略”,并丰富和完善了其它两个要素,具体修订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对比《基本要求》与《新课标》,笔者发现《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有如下三个特点:

1.突出职场情境,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打下基础

《新课标》课程内容中增加的“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三个主题均与“职业”相关。并且建议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设置的情境任务也应与职场有关,如求职应聘、文件处理、市场调查、产品推介、商务谈判、订单管理等。通过不同主题的职场情境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职场事物的能力,旨在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着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多次强调文化内容。“个人与职业”主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如历史文化、国情社情、文学艺术等子话题,“职业与社会”主题包含职场文化、国家认同及国际理解等。从这些改变中可以发现,《新课标》不仅仅强调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完成与职业相关的理解和表达活动及职场中的互动活动等,它更强调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要学会比较中西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新课标》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着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核心,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和“职业英语技能”提高学生职场涉外沟通能力;“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熏陶则能提升学生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依托“主题类别”、借助不同“语篇类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学习策略”适时调整,既可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明显,《新课标》课程内容与《新课标》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及自主学习完善相一致,确保四项核心素养同步提升。

3.增加职业英语技能,满足新时代新要求

《新课标》增加了“看”和“对话、讨论、辩论、谈判”等职业英语技能,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新要求。在语言技能方面,《新课标》在《基本要求》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基础上增加了“看”的技能。“看”属于理解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在日常生活及职场中会经常遇到并且要学会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标题、图形、符号、及视频等[6]。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将“看”的技能不可孤立培养,它要与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如在阅读课中穿插相关视频以及看图预测,在写作课中让学生看图表提取信息、分析图表数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增加“看”的技能,体现了《新课标》与时俱进的特征,滿足了信息时代的要求。而增加的“对话、讨论、辩论、谈判”等互动技能,旨在提升学生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择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课程实施要求,加速推进“三教”改革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实施、教材编写、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开发等。下面笔者就从教学要求、教材编写和教师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基本要求》和《新课标》中课程实施要求的差异。

1.教学要求的区别

《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具体涉及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英译汉)等。显然,《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侧重学生“双基”的夯实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它没有涉及具体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相比之下,《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具有崭新的时代特点,也更具宏观性。它没有从具体的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方面对教师提出教学要求,而是从较高层面和教学方向对教师提出要求,这无疑给教师更多教学创新机会和更大的思考和设计教学的空间。《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极其注重对人的培育,将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它要求教师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用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礼。其次,《新课标》还非常重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它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要理解、悟透四项核心素养之间相互关系,将提升学生这四方面的英语核心素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4]。

2. 教材编写要求的不同

《基本要求》中没有对教材编写提出具体要求,但强调了《基本要求》是各类高职、高专、成人高等学校等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简而言之,也就是各类高职、高专等院校自主编写的教材要紧扣“双基+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2000年《基本要求》颁布实施后,依据《基本要求》编写的大量高职高专英语教材随即出现,如《新编实用英语》《希望英语》《新视野英语教程》等教材。其中,《新编实用英语》的編写宗旨就是力争处理好语言基础和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7]。这套教材把《基本要求》中的《交际范围表》所规定的交际主题作为选材的依据,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听说技能,把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作为本教程的重要任务[8]。相较之下,《新课标》对教材编写则提出了明确要求。首要要求就是教材编写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内容要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其次是教材编写应该体现职业特色,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稳步提升学生听、说、读、看、写、译等职业英语技能。可以看出,《基本要求》与《新课标》中对教材编写要求的侧重点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果将21世纪初依据《基本要求》编写的英语教材看成是一套“提升学生英语技能与日常、涉外交际能力”的教材,那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材则是一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升学生职业英语技能和语言思维的育人”的教材。

3.教师发展要求的差异

《基本要求》对教师发展没有作明确要求,但根据其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高职高专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应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语言技能、丰富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新课标》对教师发展提出的要求除上述基本要求外,还提出了教师专业提升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要求,如校企融合,吸纳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学校教师,提升学校教师“双师”素质等。可见,《新课标》中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更契合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这与高职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新增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质量是检测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的重要维度。它结合了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描述了学生在学完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内容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而学业水平评价作为高职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监控学业质量。因此,学业水平评价是建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接学业质量水平要求,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来考察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新课标》将学业质量分为两个水平。基础模块对应水平一,拓展模块对应水平二。学生的学业质量达到学业水平一后,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拓展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成学生学业质量达到水平二。水平二的学业质量要求,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自行制定,对学生进行考核。《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的界定及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使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基本要求》虽未制订学业质量水平标准,但在教学要求中提到了如学生能听懂、读懂日常生活语篇和职场相关的语篇,能就熟悉的日常生活和职场相关的话题进行中英互译及与他人进行交流,能仿写职场常用的应用文等语言技能要求。但《新课标》对水平一的学业质量具体要求,除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外,还涉及到多元文化交流(如能描述语篇中不同文化现象的异同,能简单介绍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等)和自主学习完善(如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明确英语学习目标,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和方法,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我的学习效果,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等)的要求。

三、结语

研读、对比两份时间跨度达二十余年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基本要求》和《新课标》,能让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更加明晰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调整,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新一轮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赋予高职英语教师的责任及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课标》强调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仅要求夯实学生的“双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强调了英语学科育人的作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师要学会思考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做到从“教”人到“育”人的转变及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这对英语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勇担新时代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浩.新时代基础外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历时与发展的视角[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01):12-17.

[2]李筱菊.浅谈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J].现代外语,1984(01):18-23.

[3]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05):735-745.

[4]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古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93-100.

[7]刘然.《新编实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04(04):10-11.

[8]黄成夫.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对比分析[J].教学研究.2007(03):249-251+258.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 Analysis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SU Pan, LI Jing-ni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are the document of guid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ssued by the state, which leads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Basic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2021 Edition),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d diachronically analyses th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five aspects, namely: teaching objectives, structures, cont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requirement for academic perform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urriculum fo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Core Competencies of English Subject; Leve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22-11-29

作者簡介:苏攀(1985),男,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李经宁(1982),男,江苏扬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与教师职业发展。

此文为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程群”专项课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研究——以《启航高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编号:2021JDKT100)和2022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新课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研究”(编号:2022WYYB05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大学生课外学习中如何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四维目标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策分析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巧用Skeleton教学法
全人教育视角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翻转课堂提高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化品格培养
在《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英语学科素养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