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东女学的办学过程及图画教学
2023-06-16李玲玲
李玲玲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性质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上海等城市不断对外开放,中国的教育也渐趋殖民化。大量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兴办女学,从而引发中国有志之士对女性教育的问题的关注。以维新派为首的有志之士认为,推行新式教育是使中国得以振兴的根本方法。而女子教育是新式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教育救国的思想下,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创办女子学校,并大力推崇女性接受实业教育,教授刺绣、纺织、造花等传统手工艺,开创女子图画教育的先河。
一、办学时间的考证
上海是中国近代开办女学的重要阵地。据资料统计,1898年,上海就已经兴办了15所女子学校,至1915年,上海的女子学校数量达到了29所。①[1]当时中国的女学教育如雨后春笋,但办学毫无章法,而此时的日本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女子教育体制,在此背景下,杨白民于1901年去日本考察女学教育,他对日本女学教育的考察的举动很值得人们探究。一方面,他深受兴办女子教学的国人的影响,立志于投身女子教育这一事业;另一方面,杨白民还拥有敏锐的眼光,他认为要创办中国人的女学,首先得学习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杨白民认为,无论男女,都需要接受教育,为社会谋幸福。基于这样的认识,杨白民回国后立即在上海创办了城东女学。
关于上海城东女学的具体创办时间,目前可考到的史料记载并不完全一致,有说1904年,有说1903年,甚至同一文献的前后记录也有出入。杨白民的墓志铭(图1)中记录城东女学的创办时间为:“得请于父母就上海南市竹行弄故居创立城东女学。时清光绪三十年也。”②[2]光绪三十年就是1904年。按照杨白民墓志铭的表述,1904年应该是上海城东女学的创办时间。但是,杨白民去世前对其长女的遗嘱中又提到他自己办城东女学的时间有22年。而提到创办时间为光绪三十年的杨白民墓志铭也提及:“君主校事,自兼教务,逮君之殁,二十二年如一日。”③[2]根据以上资料来看,城东女学自办学至杨白民去世有22年,如果按照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来作为创办时间,至杨白民去世的1924年,这其中办学时间并未达到22年。但是如果按照1903年作为创办时间,到杨白民逝世那年,正好是22年。
因此,严格来说,杨白民创办上海城东女学的具体时间应为1903年。理由是《女子世界》在1904年第3期中对于上海城东女学的记录:“上海城东女学社,于上年秋间开办,今岁添聘教习,扩充学规。学生无定额。学费每月五百文。饭食每月三元。寄宿、走读均听自便云”和2003年陈科美主编的《上海近代教育史》中提到的城东女学社一条:“该学社在小南门外,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由上海县人杨士照创办,分高等、初等小学二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添设简易师范科,次年即停办师范科,改设文艺补科”④[4]。另外1912年6月李叔同在《太平洋报》刊出的关于城东女学第十次游艺会的报道中也提及上海城东女学开办已有十年,可以推算得出上海城东女学的办学时间应为1903年。
1908年,《时报》(图2)首次刊登上海城东女学的相关信息,在此之后,各类报纸中陆续报道了上海城东女学的图画教育信息及图画学科的招生广告。
图2 上海城东女学招生广告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
上海城东女学从创办那天开始就非常注重艺术教育,在教员的选择上也多聘用李叔同、沈墨仙等当时学界中的佼佼者,培养了数不胜数的艺术人才。根据《先严述略》的记载来看,上海城东女学先后设置了六门学科,分别为蒙养院、初等科、高等科、文艺专修科、文算专修科、速成师范科。《上海近代教育史》也记录1907年设置艺术补科。⑤[4]而1912年,城东女学的一则招生广告显示(图3),该校学科设置为幼稚科、初等小学科、预科、本科和艺科。此外,城东女子学校还开设函授科和暑假补习会。
上海城东女学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现在《申报》所刊登的《城东女学添设艺术科之趣旨》这一文章中,杨白民写道:“艺术尤为女子自立之基础。传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孔子曰:游于艺,故天纵大圣,犹扬多艺之名。公输巧人尚依规矩之法。考之于古有德而兼有艺者,为上二者。人人所不能离此而自立者也。今女界谋自立,亟矣求斩除依赖根性,自谋生存之道者多矣。卒未见有卓然自立者,何也?毋亦仍狃于向来旧习,蹈于虚而少实故耶。况女子天赋之性质,不宜于哲理听宜于物质。本此良能,以成实业。此泰东西美术职业之盛,所以为女子之专职也。”⑥[5]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上海城东女学的文艺科教学内容十分丰富。1915年8月25日《城东女学开学记》一文中提到,上海城东女学图画科的教学内容除文科内容外,还有对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擦笔画、油画、水彩画等绘画及音乐的教学。⑦[6]
上海城东女学开设图画课程的学科包括普通科与艺术科。普通科又分为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修业期限为两年。根据课程规定(见表1),初等小学每周为35个课时,高等小学每周则比初等小学多一课时。城东女学的学生第一、二年修习的课程为初等小学程度,包括修身、算术、国文、手工、图画、乐歌、体操等课程,手工、图画、乐歌等艺术类课程在学生的课程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学生每周学习艺术类课程共9个课时,占学生全部时间的1/4,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国文课的学习。其中,初等小学的图画课主要教授学生中国传统的毛笔绘画,高等小学的图画课则引进了西方美术教育中的铅笔画。而手工课的课程则先从线工、纸工开始学起,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修习缝纫、刺绣等手工艺,手工课的课程内容与官办学校的手工教育相类似。从初等小学至高等小学的图画课、手工课的课程内容不难看出,城东女学早期的艺术课程的设置相对而言已经较为全面。
表1 城东女学普通科课程表
根据图3上海城东女学艺术科的课程表来看,该校规定艺术科的修业期限为两年,学习课程主要包括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袋物、厚纸工等课程。当时,上海城东女学以实用性为教学核心,手工课相较图画课更为实用,因而城东女学十分注重手工课程,可以说将艺术科等同于手工科。从课程时间来看,艺术科的总课时为三十六课时,其中图画课、手工课两门课时加起来就已经占据总课时的2/3。而在这些课时中手工画、写生画等绘画技法的课时有四小时,剩下的二十小时的学时则涵盖了各种手工课程。由此可见,上海城东女学当时对于手工艺课程的重视,是为培养女性成为贤妻良母而努力,并契合了城东女学艺术科培养手工艺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上海城东女学每年到寒暑假还幵办补习班,教授刺绣、图画、造花等手工艺,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成为实用型的手工艺人才。
1912年民国成立后,上海城东女学的图画课程开始摆脱以往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开设素描、木炭画、水彩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图画教学更加偏向于专业化。从1912年7月至8月开办的第一期书画研究会的资料来看,当时城东女学要求学生每天学习三小时国画、书法等专科的图画科目,教员为汪吹六、沈墨仙等,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学校还会举办展览来展示学生的作业和作品。1916年,吴梦菲被城东女学聘用为西洋画的教员,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生,按素描、木炭画、水彩画、油画等由简至难的步骤来教授学生,与以往图画科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对写生的重视,意味着上海城东女学的女子图画教育逐渐走向了纯美术的教学。
除此之外,上海城东女学还增设了国画、西画等特别科,并招收绘画专科的插班生,聘用陈抱一为主任兼木炭画、油画的教员,美术知识则由傅彦长负责教学,张启谷则负责图画课的教学。这些教员同时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致力于女子图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海城东女学图画教学内容的转变,不仅展现出其在图画教育理念上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出女子学校图画教育向纯美术教育的转变,更表现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对上海女子图画教育的影响。
三、艺术活动的开展
上海城东女学因杨白民与杨雪玖的画家身份,还专门设置了国画专修馆,由杨雪玖来主持国画一科。另外,除了开展图画等专业课程供学生学习外,城东女学每年还开办成绩展览来展示学生的图画作品,从而宣传学校的图画教育,并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学习。
城东女学的成绩展览获得了上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1912年在《太平洋报》的文艺批评栏就对第一届书画研究会中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了评价:“丁乘时之‘华顶归云’四尺堂幅,为会场中第一大作。笔力色彩,均有可观。又,兰石屏条,亦有溝洒之趣。画法部作品最多,佳作尤夥。如王玉林山水扇面之淡雅;孟书华墨石册页之高古,皆于会场中放一异彩。”⑧[3]从这一评价中可以看出,上海城东女学的学生绘画作品是十分优秀的,得到了展览观者的肯定评价,说明城东女学图画教学的成功,同时也有助于上海城东女学图画教育的发展。与此类似的艺术活动还有学生的毕业作品展览,1920年的艺术科毕业典礼上,城东女学将国画科的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毕业作品进行展出,还邀请了吴昌硕等上海著名的美术家来参加并为毕业典礼题字,要求毕业学生现场临摹这些著名画家的手卷来作为绘画技术的展示。城东女学举办的成绩展览及毕业典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作品下附个人信息,参展人员可以及时与学生联系,购买符合心意的作品或为看中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
上海城东女学的艺术活动除开办学生成绩展览和毕业典礼外,学校每年还举行游艺会等活动。游艺会的内容包括文艺表演、游戏等内容,每届游艺会还设有会歌。社会上对游艺会的活动内容也较为关注,如1910年在《广益丛报》刊登的《城东女学社游艺会志盛》中就提及商业部节目包括手工类,其中美术手工、教育手工、应用手工为主要组成部分,可见当时图画、手工课的重要。另外1915年的第十三次游艺会,城东女学陈列了许多学生的书画及刺绣作品,在宣传学生作品及学校图画教育的同时,还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售卖,从而为学校筹得一定的费用作为经费。城东女学这些艺术活动的开展既扩大了学校女子图画教学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还为学校的办学提供了经费保障,是上海城东女学得以持续办学的重要条件。
结语
上海城东女学自1903年办学以来,就非常注重图画及手工艺的教育,培养女性生活必需的技能。早期的教学内容以刺绣、缝纫等手工艺为主,国画、西洋画等课程则是作为手工艺课程的辅助,这与当时注重实用的教学目的相关,但也间接促使民国成立后城东女学的女子图画教育向注重国画、西洋画等专业美术教育的转变。城东女学的艺术活动也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帮助,通过开办成绩展览、毕业典礼、游艺会等方式,既将学校的图画教学宣传给社会,还为学校募得了一定的办学经费。上海城东女学的图画教育的开展,是上海私立普通女子学校图画教育的起步,促进了女子图画教育的发展,随着城东女学图画教育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为上海女子艺术教育走向职业化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上海县知事公署编.上海县教育状况[M].上海:出版社不详,1915.
②陈星.游艺——杨白民城东女学及李叔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3.
③陈星.游艺——杨白民城东女学及李叔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4.
④陈科美主编.上海近代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⑤同上
⑥杨白民.城东女学社添设艺术科之趣旨[N].申报,1907-12-22.
⑦城东女学开学记[N].申报,1915-8-15.
⑧郭长海、金菊贞编.《李叔同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