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23-06-16张千寻

大观 2023年4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

张千寻

摘 要:作为中国的文物大省,山西的平遥古镇、云冈石窟和五台山相继走向世界。对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山西功不可没。例如左权开花调、秧歌戏等,无论是声音、舞蹈还是器乐,都极具山西特色,代表着山西的核心文化底蕴,是山西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财富。通过研究山西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观望整个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基于此,简述山西传统音乐的特点及发展状况,寻找山西各类传统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印记,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重大项目,以便于后者继承和发扬。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占比远超于其他项目。山西传统音乐种类众多,并且民间舞蹈中也充满了传统音乐的影子。因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项目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多样的板块,包含了民间歌曲、民间戏曲等多种类别。笔者通过简单分析介绍几类知名的山西传统音乐,发掘山西传统音乐的特点及共性,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山西传统音乐发展概述

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山西,是一座文化宝库。五台山、乔家大院、云冈石窟等享誉国内外,许多人慕名而来。山西传统音乐回响在山西古城的上方,其充斥在每一个山西老一辈人的心里。目前,山西多种传统音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并逐渐被世界听到。凝聚了大众智慧的山西传统音乐,不仅代表着山西民间音乐的发展,也影响了其他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就像左权民歌会诵唱《诗经》中的内容,这不仅是左权民歌的发展,也同时带动着《诗经》的传播。春秋时期著名音乐家师旷曾生活于山西,这一史料足以证明早在春秋时期,山西就已经出现了音乐艺术。另外,为中国音乐思想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乐论》的作者荀子,亦出于山西。山西的风土人情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音乐灵感。同时,山西传统音乐的成就与独特性也为山西文化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除了音乐人才和音乐著作,山西本地出土的乐器众多,例如唢呐、青铜乐器等,这些文物是山西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地大物博,展示其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

山西的传统音乐大多来自民间,人们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即兴地抒发感情,造就了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有人说,历史总是人创造的。人们下地干活时说来就来的哼唱,在不经意间为山西民歌的宝库增砖添瓦。他们不知道,自己唱出的不只是心声,还是历史和未来的宝藏。今日,遇见了心爱的女孩,就用自己的话唱出自身的诉说,没有设计的乐谱,没有系统的和声,此乐仅代表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山西传统音乐的出彩就在这,独特性也在这。因此,山西特有的民俗风情,使山西的传统音乐有了山西独特的风味特点,这种独特性也是使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

二、山西传统音乐分类及其发展特点

(一)民間歌曲类

山西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1],其品种繁多、形式多样。作为山西传统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民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独具特色,因此民歌的种类复杂多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非常完整、原汁原味传承保留下来的民歌数量特别有限。为此,对于山西传统音乐中民歌的探索和保护,会对整个山西甚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以“开花”比兴,唱词十分精巧,内容多表达爱情,是在左权民歌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不难发现,左权开花调所唱的情歌和《诗经》中人们对所爱之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很相似。《诗经》句法规整,运用赋比兴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是左权开花调的一大特点。左权开花调在歌词创作中运用了比兴、叠字、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来使语言生动,歌词上句通常以“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同时,左权开花调运用许多当地方言性虚词来烘托情感,歌词极具当地民间风情,新颖特别、朗朗上口,当地人民群众更能接受,更易理解。

用方言演唱,歌词中有许多当地人才懂的虚词等,是左权开花调的特点,但同时也制约了左权开花调的传播和发展。其他地区的人们难以理解和学习左权开花调,所以左权开花调想要得到传承和传播,就需要创新发展路径,对歌词及唱法进行革新。

2.上党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是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晋城一带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上党八音会演奏时声情并茂、高亢悲壮、荡气回肠。在这里,笔者将其归类于民间歌曲类,是因为其是一种器乐演奏表演,但其实,它吹打并奏、文武相接,是歌曲、戏曲相辅相成的舞台表演形式。庙会庆典、婚丧嫁娶这些大型集会上多用到这类打击音乐。演奏者可边奏乐边行进,整个乐曲十分慷慨激昂、雄壮开阔,人们一听便知这里一定有大事。由此可见上党八音会的亲民性,使其深受人们喜爱。打击乐与戏曲的配合,这种新颖的组合引发了新的音乐潮流,开拓了新的音乐方向。

当然,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上党八音会的传播途径有限,且其难以跟得上时代和音乐审美的巨变,导致许多人没有机会欣赏到上党八音会。

(二)民间戏曲类

1.晋剧

晋剧,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在晋中地区盛行,有晋中地区的地域特色,旋律宛转悠扬。晋剧的表现技巧也多姿多态,包括椅子功、耍茶碗等一些高难度动作。另外,板腔体唱腔,加上对唱、轮唱等特点,使得晋剧的表演十分精彩。人们喜爱看晋剧是因为演员们出色的人物演绎、实打实的表演功底,以及故事内容的有趣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及新媒体的普及,晋剧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戏曲演出时长较短,观众减少,台上也只能看见老一辈的人在坚守阵地。随着现代剧团的不断创新,老一辈艺术家可鼓励并引导新人树立精品意识,更新晋剧剧目,使其更加现代化,从而使晋剧得到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其本身具有高亢激越、悲慨峭拔的独特艺术风格。北路梆子的音乐节奏直爽慷慨,将塞外人民强悍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几百年的时光流转中,北路梆子繁华落尽,饱经沧桑,其千年以前的繁华在现今的大同古城似乎难觅踪迹。北路梆子以历史为背景,不仅在表演故事,也在传递历史。比如《平城赋》就以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冯太后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反映了北魏平城时期一段波澜壮阔的改制融合发展史。

3.秧歌戏

秧歌戏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舞蹈、戏曲相融合,是一种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形式。秧歌舞、秧歌戏是在插秧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秧歌戏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标志性的表演。演员手持扇子、手帕,踩锣鼓点边扭边舞,舞者装扮为民间传说人物,伴随唢呐、锣鼓声演唱当地民间歌谣。但是,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受表演时限性的影响,秧歌戏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渐渐走向消亡境地,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4.锣鼓杂戏

锣鼓杂戏是山西省、河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紧密依附于山西南部的农村祭祀活动。锣鼓杂戏的唱腔为吟诵体,有少量曲牌,其一大特点是只有锣鼓没有弦乐。想象锣鼓喧天的场景,不免会联想到战场,所以锣鼓杂戏多为武打戏伴奏,加上吟诵对白,表演程式化,动作台步亦有固定程式。在山西戏曲的传承中,对锣鼓杂戏的保护和传承是十分重要的。

锣鼓杂戏之所以面临消失的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学习门槛过高。都说钢琴入门容易出师难,而戏剧本身就属于入门门槛极高的一项艺术。就看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电影,想要在戏曲舞台上夺得一亩三分地,哪个不是从小就入戏班子,台下十年功才学得精髓。这也意味着像锣鼓杂戏一样的众多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找不到传承人的困境,这也是导致其濒临消亡的重要原因。

三、山西传统音乐的总体特征及联系

上文笔者对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音乐中的民歌与戏曲类做了简要概述,对比分析發现,它们中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一是都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民族文化自然镌刻着民族历史的音符,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历史,山西用传统音乐的形式为人们演绎着过去。山西的传统音乐拥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与审美价值。对于其历史性,在笔者看来,这些山西传统音乐,不仅是一段历史时期的标志,更是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证,它可以作为本时期其他文化的传播载体,也可以作为一段历史故事的象征性标志。

二是音乐本身源于人民,采用方言演唱,极具亲和力。山西传统音乐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结晶,是过去的人们生活经历的最好印证。因此,大部分传统音乐的受众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2]。受众人群的逐渐缩小,使传统音乐受到的流行潮流的冲击更大。目前,流行音乐逐渐影响着农村和城市人的文化生活,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可能会导致山西传统音乐的消失。

三是保护与传承面临危机。首先是有关部门对保护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执行起来是困难重重的,尤其是对于民间私营艺术团体来说,这是高消费低利润的项目。据笔者了解,山西晋剧的戏曲演员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生存问题。由于地方相关政策的不健全,有关部门对于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传统音乐的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一些演员需要靠当地人民群众的帮助才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除此之外,学生教育中有关山西传统音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缺陷与不足。如果不能在后代成长的过程中使他们受到传统音乐的熏陶,这些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四是入门门槛高。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对于传统音乐的热爱早已没有上一代那么深刻。山西传统音乐小众且年代久远、学习困难,导致其面临传承人断层的局面[3]。山西传统音乐数量很多,但是能够流传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在保存下来的传统音乐中,还有很多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时代的变革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有人的思想。没有经历当时人们的生活,很难与传统音乐产生共情。无法欣赏,就更加不愿意抛下一切学习这些传统音乐文化,更别说承受经济压力了。在中小学教育中,很难找到有关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的教育资源,这也从根源上掐断了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文化热爱的火苗,直接造成山西传统音乐继承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利于传统音乐的发展。

五是具有较高的即兴性,容易失传。山西传统音乐的创作过程具有即兴的特点,导致其更加容易因为无法及时记录而失传。就像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了二百多首曲子,但留下来的只有六首。不像有形的文化遗产,传统音乐口口相传,导致其难以收集,更难以传承。另外,其传播途径狭窄、传播力度不足,时间只是助推其走向消亡的一个因素,这也是如今要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的重要原因。

四、研究山西传统音乐的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艺术。一项传统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明它有独到的留存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最鲜明的标志,我们必须着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若不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时代变迁,消失的不只是一个民间艺术,也可能是一个民族。传统音乐体现出了民族发展的真实情境和一个民族的情感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传承山西传统音乐,既传承了山西的地域民族精神,又传承了深厚的地域文化。

对于山西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是永远无法复制的珍贵宝藏。在面临市场化和外界压力的今天,山西传统音乐传承人承受着社会压力,只是因为其对这一份传统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他们选择了坚持。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项目进行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引起人们对于山西传统音乐的关注,保护、传承、发展山西传统音乐,扩大山西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顾晨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J].青春期健康,2015(22):26-27.

[2][3]杨娟.关于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4(8):22.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