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大众化与商品化进程中的艺术独立探析

2023-06-16陈宇茵

大观 2023年4期
关键词:商品化科技进步大众化

陈宇茵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艺术已经由小众领域朝大众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艺术品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可以被更多人接触、欣赏和消费的艺术。在这个进程中,艺术独立性问题显得尤为关键。探讨消费社会的特征,以及科技媒介变革对艺术的影响,思考保持艺术独立的必要性,从而促进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大众化;商品化;艺术独立性

艺术自主性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的能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艺术市场变得商业化和大众化,艺术品变成了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的商品。这导致艺术创作者需要在商业和创作自由之间做出平衡,这也会影响艺术创作的表达。此外,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媒介的快速更替,如数字艺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元的表现方式,也改变了观看者的观看方式。同时,这也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因此,艺术的独立性已不再只是艺术创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观看者也需要从艺术品的附加意义中脱离出来,真正感受艺术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有效信息。

一、消费社会的出现与科技的进步给艺术带来的影响

目前,消费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消费的影响下,文化艺术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这也导致了艺术价值的商品化和艺术批评的无效化。艺术生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艺术批评不能起到引领潮流和培育精神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艺术家在创作中可以选择和使用的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在艺术创作中,社会讨论和艺术表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杜尚说:“如今的艺术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建立在粗暴的物质主义之上的世界。衡量任何东西的标准就是能否带来物质上的好处,而信仰的地位则不大如前,已经不再是精神价值观的来源。”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道:“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的艺术家或许会认为自己是“体制”“商业”“消费时代”的对立面,但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会通过拥抱技术和把握现状来实现自己的观念表达和艺术创造。网络语言和互动技术的出现对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也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自19世纪以来,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19世纪最后25年到20世纪最初10年之间,文化实现了飞速发展。事实上,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今天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创作无法避免相关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冲击。新时代的技术越来越频繁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可以作为一种表现载体或被反思的象征。艺术与科技前沿的融合让艺术突破了以往固有的展览领域,在各类商业与文化展览现场备受青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在商业和市场的推动下,艺术逐渐成为商品化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和回报。似乎在大众化和商品化的艺术中,探究新奇与猎奇成为永远的主题。随着新媒体和元宇宙的興起,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艺术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容易,这对艺术市场和艺术家的商业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此外,元宇宙艺术的虚拟性质也可能会引发人们对艺术作品实体性和独立性的质疑。一些重复出现的艺术形式也因此受到了批评,甚至被指责为抄袭。同时,艺术也开始与科技、生物和未来产生联系,并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展示。艺术变得更多地与媒介的更迭相关,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创新,这导致许多媒介被迅速淘汰。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AI生成艺术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大量的文字、语音、图像等数据,以此训练其分辨能力。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并模拟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创作出高度真实的艺术作品。AI生成的艺术品会存在一些我们难以想象的创新性,但这些只是通过算法模拟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以此为艺术大众化和商品化提供更多元化和创新性的作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客观地评判这种创作形式的利弊,但是如果一味地沉浸在其所带来的新鲜感与便利感之中,便容易陷入某种僵硬化的程序。目前AI生成艺术是在大量的训练及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总结了过往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再以看似新颖的方式将其提炼出来。当人们获得的都是其想要的艺术品时,新的局限性就又产生了。在这庞大的数据库之下,人们将更难以辨别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从“死媒介研究项目”探讨媒介的快速更替

新媒介越来越多地诞生,意味着旧媒介被越来越多地淘汰。“如果在一条宁静的科学发展河流中,偶然地投入一个与之前矛盾的事实,这个事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那么就会产生一些可观的变化。那些微不足道的新事物,尽管出现了,但它们或随波逐流而被消化掉了,或者,如果在它们产生的那一刻显得过于怪异从而长年累月被埋没了,那也只有若干年后才发挥作用,甚至有可能一直得不到发挥,便消失在了茫茫之中。也有一些举足轻重的新事物,一旦出现,就立即对整个局势产生十分可观的影响。”《媒体考古学》的导论“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提到,随着当时互联网不断发展,美国科幻小说家布鲁斯·斯特灵(Bruce Sterling)发布了“死媒介研究项目”,即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和硬件设施的迅速更新换代,一些作品失去了展示的平台和方式,无法在当代设备上再现原本的形态和效果,最终成为无法被呈现的媒介。1995年,斯特灵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以一种当时非常吸引人的方式“信址列表”(Mailing List),从技术媒介的历史中搜集已经停止使用的软件,以及那些曾被广泛使用,但现已被遗忘的产品、创造发明和思想体系。他们想要通过技术手段保存这些物品,但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这些“过去的”物品数量正在持续增长。

不同媒介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终会被遗忘。在电影《索拉里斯星》中,为了拍摄地球的画面,摄影师在俄罗斯“和平号”宇宙空间站使用了35毫米相机,但完成拍摄后,相机就被扔出了飞船窗户外,因为运回地球的成本太高,开发专门的销毁程序是不划算的。当新的技术和媒介出现时,人们往往会对其给予极高的评价和期望,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它们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旧的技术和媒介,例如电报、传真等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说新的技术和媒介更好地替代了它们。然而,在这些新旧媒介之间,还存在一些短暂出现的媒介,它们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非常流行和实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实用功能逐渐减弱,最终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些短暂出现的媒介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被大规模应用,或者已经被更好的技术和媒介替代。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媒介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而更多的是为了探索和表达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因此,艺术创作者们应该尽可能地发掘各种不同的媒介,无论是新媒介还是旧媒介,抑或是那些短暂出现的媒介,它们都可能给艺术创作者带来新的艺术灵感和表达方式。

三、在艺术大众化、商品化进程中保持艺术独立的必要性

在艺术大众化、商品化的过程中,艺术独立真的不可或缺吗?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作家刘瑜曾为《美丽新世界》作序,她提道:“当你每天都兴奋得眩晕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成为社会的‘阑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艺术作为人类的表达方式之一,并不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如果你想表达的内容,可以用其他形式去进行叙述,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艺术?能产生实质性利益的途径很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往往是为了表现差异的方式呢?因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艺术并不能直接迅速地产生实质性的巨大利益,或者是解决问题,艺术真正的价值是潜藏在其客体形象之中的,对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艺术还可以创造美的享受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是一种超越实际需求和功利目的的精神追求,它是可以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满足和啟迪的存在。由此可见,艺术的独立具有必要性,它并不只是传播信息、知识或者利益的工具,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必定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而不仅仅是被金钱物化的表面价值。

艺术的独立性与其自身的本质属性是密切相关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从历史来看,艺术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绘画、雕塑、文学,还是音乐、戏剧、电影等,都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应当不受功利的制约,从而更加自由地表达和传达人类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观念。因此,艺术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其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思想表达上,更表现在艺术家的自由创作和表现方式上。

对于观看者来说,艺术的独立性同样非常重要。正是因为艺术表达有其独特的视角,它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和形式,让观看者直面现实、反思自我。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其独立的艺术语言,引起观看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在虚拟现实盛行的时代,观看者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失去方向。但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其独立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帮助观看者跳脱出虚幻的世界,重拾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和认知,重新审视自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进而提高对于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艺术的独立性不仅是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且还是观看者在欣赏艺术作品前应了解的艺术作品的重要特质。只有保证艺术作品的独立性,观看者才能够真正地直面现实,跳脱出“虚幻的世界”,领略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深层次信息和价值。

四、结语

在艺术理论中,有一种认识论分析了人类认识中的感性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只是对自然界的简单模仿。即使是单纯的模仿类作品,也必须留出创作的余地。然而,平衡模仿与创造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模仿是艺术的真正追求,那么艺术家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会成为艺术创作的干扰因素。这种创造性并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描绘,而是对事物本质的主观处理。艺术作品的本质并不取决于其题材的伟大或渺小,艺术可以表现任何题材,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艺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事物的本来面目。

艺术就像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出口。对于所处的语境和社会环境,艺术家总有表达的欲望。在今天这个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时代,人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而重复相同的声音逐渐失去了意义。艺术创作者必须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这里的新并不在于媒介,而在于所处时代各个方面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同的,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无论何时,艺术都拥有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它能够不断地适应并反映社会的变化,继续保持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艺术大众化与商品化的进程中,艺术创作者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在思想上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妥协,也不应该单纯地依附于新媒介。艺术需要不断地实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使其相互碰撞,从而充盈其生命力。这不是某一群人或者某一个个体的任务,而是要求当下所有人以客观且全面的视角直面自己所处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赫胥黎.美丽新世界[M].黄津,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韩炳哲.美的救赎[M].关玉红,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3]齐林斯基.媒体考古学[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鲍德里亚.为何一切尚未消失?[M].张晓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晓寺[M].陈德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

天津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商品化科技进步大众化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