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童话创编指导策略

2023-06-15夏凌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

夏凌燕

[摘 要]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童话创编的现状,教师可通过设计任务梯度、丰富素材内容、注重创编细节、巧妙迁移模仿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编,使童话创编的角色丰富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情节曲折有趣,让童话创编成为吹燃学生思维和言语火花的微风,提升学生的习作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想象支架;童话创编;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96-03

統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有童话专题单元,下册有习作单元——奇妙的想象。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中年级学生童话创编的习作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角色单一,缺乏个性,语言干巴,想象混乱,缺乏逻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想象没有立足生活;二是教师的指导、训练不到位。那么,如何改变童话创编的习作现状,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创编出别样精彩的童话呢?课堂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任务梯度、丰富素材内容、注重创编细节、巧妙迁移模仿等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分层想象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创编童话的关键技能,学会有效加工素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设计任务梯度,打开创编之门

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往往能够营造一个惊喜而又神奇的世界。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童话创编也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一)挖掘文本内容,再续童话精彩

在学习童话体裁的课文时,学生总是沉浸在童话丰富的想象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童话文本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教授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那一定很好》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一粒种子”产生了几个愿望,了解它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大致过程;接着结合插图,想一想它在每一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想象它几次内心反复说出“那一定会很好”时的心情;最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讨论:又过了几年后,“木地板”又有什么愿望呢?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一只只小手举起来,课堂立刻热闹起来。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童话以其充满想象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当然,小学生创编童话不等同于一般的“读—仿—写”模式的过程,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童话文本中的空白点、延伸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写,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给出相关词语,营造放飞空间

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富有想象力。在学生试着自己创编童话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呢?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词语充分想象,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有限中寻求无限时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例如,在结束第三单元的童话课程教学后,我出示一组词语——大灰狼、小白兔、草地、招聘、指南针,让学生创编童话,并提示学生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会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结果又是如何?你会取一个怎样的题目?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我又提醒学生注意童话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要符合逻辑,符合审美观。虽然只有几个固定的词语,却能打破思维的定势,避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利于教师集中反馈。这样的童话创作主题鲜明,过程不拘一格,将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了放飞想象的空间。

二、丰富素材内容,童话角色多样点

(一)从知识中想开去,创编趣味化

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与学的核心词。那么,如何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转换为语用能力呢?在指导学生创编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想开去,将其作为童话创编的角色。例如,我采用“秀”字作为童话创编的角色,让学生由这个字想开去。教学中,我指明了方向后,将学生的思维、想象过程转换成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散图示想象支架。这样学生思维发散,想象飞扬,由“秀”字想开去,利用形声字造字规律及字义,创造了一个个视角新颖、独特的童话角色。趁热打铁,我又出示可作为童话角色的例举表,让学生先选定一个语文知识点作角色,然后用发散图示支架让学生想开去。此时,语文知识与童话创作便充分结合起来了。

(二)在生活中遴选,创编显像化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创编童话也是如此,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动植物、文具等事物中去寻找素材,并帮助他们积累素材。在创编童话前,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图片,让学生在其中选择童话的主人公。学生在观察图片选择角色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直观视图的冲击,很自然地会有目的地对图片所对应物体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且用“比赛型”“合作型”等叙事模式,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角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选择豆角、葫芦,根据豆角细又长、葫芦肥而圆的特点,它们之间可以用“比赛型”的叙事模式联系起来。由此可见,选择生活事物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童话进行角色选择、想象,让童话构思显像化。

(三)在虚拟中构造,创编美好化

童话是属于儿童文学范畴的一种特殊的文字表现形式,它构建了一个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拟世界。根据儿童喜欢幻想、想当英雄的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选择或自行创造童话角色,让其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或选择动画卡通人物、传统节日人物,或从网络书籍、生活中搜集信息,自行创编童话中的人物角色。学生创编的人物角色丰富多彩,如七夕节相关的嫦娥和后羿、动画卡通人物的超人和光头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行创造的公主和王子等。这些角色都拥有神奇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美好的愿望。“知识、事物、虚拟”角色选择方向的指引,让学生塑造童话角色有了方向。学生顺着指引,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打破了常规,大胆发挥想象,使童话角色不再千人一面,而是令人耳目一新。

三、注重创编细节,童话语言有趣点

在指导学生创编童话时,我通过反复读、巧比较、四步骤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想象方面的训练,将童话语言变得有趣、好玩,读来有滋有味。

(一)反复读,角色对话口语化

童话通过精彩、有趣的对话来展开故事的叙述,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它们的对话结构简单、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喜欢。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点,利用分叉图示对学生进行对话想象的指导,让学生写出来的对话好玩、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想象故事《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对话文段,发现想象故事对话语言的精妙、特别之处:句子结构简单、浅显易懂,通过口语词、叠音词、语气词、拟声词等使对话语言口语化。我将学生的发现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对话语言想象支架,再加上提示语中穿插了表情、动作,这就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原来童话故事的对话语言这样写会很有趣、很好玩。

(二)巧比较,角色行为夸张化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是用言过其实的办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运用夸张,能增强童话语言的幽默感与趣味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去塑造童话角色,编写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运用夸张手法来塑造童话角色时,我先以“头发长”为命题,让学生来形容头发到底有多长。无一例外,引导学生的回答均是具体的数字或长到身体的哪一部位。然后我出示《小真的长头发》中的两个文段,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小真的这种夸张的想象——把自己的头发想象成钓鱼线、套牛绳,比同学们的回答要有趣、好玩得多。这里,比较图示想象支架的运用,为学生创编有趣、好玩的童话提供了引子,有助于学生的想象由随意性想象向着有意性想象发展,由再造性想象向创造性想象转变。

(三)四步骤,角色心理具体化

童话故事中,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想象描写能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反映角色的思想变化,使角色形象更为丰满。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课,其心理活动描写贯穿整个故事,由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以不断变化的角色心理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时,我通过“找变化—读心理—说发现—巧运用”四个步骤,给学生搭建想象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描写想象训练。

首先,通过“找变化—读心理—说发现—巧运用”四步骤,引导学生找出种子变化到木地板的历程,读一读种子在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描写。然后,说一说发现,即心理活动因角色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后,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与方法内化成为能力,真正实现“用教材教”的目的。

四、巧妙迁移模仿,童话情节曲折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选入语文教材的童话,篇篇堪称经典,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的情节构思特别之处,运用情节梯、板书设计、思维图示等路径,精心为学生搭建想象支架,引导学生迁移、模仿,顺着支架攀爬,让所编的童话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求真向善。

(一)因果,事情发展推动情节

因果,即事情发展的顺序,即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进行构思的习作结构。用因果结构来构思,条理清晰,让看的人看得懂作者写的是什么,有利于童话故事的情节发展,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构思方法对习作者来说,相对简单,容易表述。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就是按照因果结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教学中,我采用情节梯来帮助学生厘清童话内容及结构,每一级台阶就是童话的一个故事情节,一级高于一级,直至到达高潮,若干个故事情节组成一个梯子。运用情节梯这一图像想象支架,学生能清晰地知道文本中出现的承接式的因果情节。将关键信息按照情节的起承转合、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在一张阶梯式的全景图中,直观形象,文图结合,既有利于厘清故事的主线,抓住故事的核心内容,把握作者叙事的节奏,又能实现故事结构的可视化,达到了然于胸的目的,这样创编起来自然轻松容易。

(二)反复,层层递进渲染感情

反复,就是反复写某一人物活动或某一件事。它是童话故事常用的一种构思方法。创编童话故事时,中年级的学生虽然基本能够展开想象,借助故事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往往不能展开情节,导致故事简单、干瘪,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往往显得牵强、标签化。针对这样的实际,我结合《去年的树》,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本篇课文的构思秘密——相似情节反复出现,层层递进渲染感情。由此,让学生学习用反复的手法来安排童话情节,练习把童话写得内容丰富、情感真实。鸟在寻找树朋友的过程中,一共与树根、门先生、小女孩有三次对话,且这三次对话有相似之处。在学生发现后,我小结手法——反复,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迁移运用反复的方法创编童话。同时,我强调在运用时注意一般反复三次,即一波三折,不宜过多或过少,且反复时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一次比一次深刻,顺理成章地把故事发展到结尾。

(三)对比,正负反衬烘托主题

在童话创编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以《巨人的花园》的对比手法构思为想象支架,选择几种物品为主人公,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赋予他们人性,即会说话、会思考、会劳动、有感情;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展的,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揭示道理,突出中心,烘托主题。学生在例文的引领下,创编的童话《小眼镜找朋友》非常有趣,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的是名叫“好孤独”和“太寂寞”两副眼镜找朋友的事。由于小猪、小松鼠不注意用眼卫生及健康,眼镜最后如愿以偿,成了他俩的好朋友。故事中,不仅眼镜的名字取得巧妙,极富想象力,而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猴子和小猪、小松鼠截然不同的表现导致的不同结果,增强了表达效果。最后,故事的结尾揭示道理,烘托主题:“我们要注意用眼健康及卫生,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總之,童话是语言及思维的源头,其创编在于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支架,给学生方向的指引,指导学生在进行大胆奇妙想象的同时,立足生活,条理清晰、有趣地叙述出来。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让童话创编成为吹燃学生思维和言语火花的微风。

[ 参 考 文 献 ]

[1] 薛金星. 小学教材同步作文全解·四年级[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 钟意意. 提供写作支架 让构思看得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师,2018(Z1):66-68.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