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沿岸,看什么怎么看
2023-06-15凌秀英
凌秀英
广西左江流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具有世界八大斜塔之美称的左江斜塔,世界级文化遗产——花山岩画,骆越天琴文化,以及独特的壮民族边关风情。在开发左江生态文化旅游带时,应深入挖掘左江沿岸的文化底蕴,结合左江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将分散的景点连成独具左江特色的旅游带,让游客在游览山水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山水崇左、甜蜜边关、魅力壮乡”文化气息。
左江沿岸属亚热带的气候,植被繁茂,绿水环抱。支流明江流经宁明县,河道弯曲神秘,仅10多公里的水程就有9道弯,且每转一道弯,江水都被峭壁拦截去路,被人描绘为“山重水复无流处,船到崖壁又一川”。支流黑水河流经大新县,因两岸的翠峰倒映在碧绿的河面上,使河水犹如墨色,故名“黑水河”。明代徐霞客游览左江时,曾对扶绥和龙州的山水写道:“石峰耸拔,石洞崆峒,奇景也。”由此可见左江沿岸自然资源的奇妙。
左江是崇左市的母亲河。崇左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的聚居之地,据《史记》《后汉书》所载,汉代的珠崖郡、交趾郡、九真郡都是骆越人分布活动区域。《史记》卷一一三《南越列传》注引姚氏案:《广州记》云:“交趾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人。”《后汉书·马援列传》云:“马援,……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也就是左江流域及越南三角洲一带都是骆越人分布的活动区域。骆越人民用辛勤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左江文化,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左江斜塔
左江斜塔,又名归龙塔。位于崇左市区东北两公里处左江江心的鳌头山上,塔身高约18米,塔身朝西南倾斜4°2446”。归龙塔明朝知府李友梅主持修建,呈平面呈八角形,用清水石砖砌筑,因其历史悠久,斜而不到,被人们誉为堪比比萨斜塔媲美的世界八大斜塔之一。
花山岩画
“花山”壮语叫“岜来”,分布在左江流域两岸。作为古骆越文化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中最著名的宁明花山岩画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个体最大岩画,被称为“壮族文化瑰宝”。2016年7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左江花山岩画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2023年,崇左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设立“崇左花山日”的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日设立为“崇左花山日”。
天琴文化
天琴壮语称为“鼎叮”,形制独特,外观精致美观,采用边弹边唱边打脚铃的表演方式,同时伴着壮族方言的演唱,极具有神秘色彩。作为壮族祖先古骆越人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天琴来源于壮族祖先对自然力量存在和万物有灵的信仰,主要流传于左江流域中越边境的崇左市地区龙州、宁明的地。2008年,龙州凭借天琴文化遗产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10年,龙州天琴入选为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贵宾指定礼品,成为壮族文化传播的载体。
中越边关壮民族风情
左江流域是壮族地区聚居地,千百年的骆越文化创造了独有特色的壮民族服饰、语言、民族歌舞、节日等民俗风情。崇左是壮族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每年的三四月,挨个村落的陆续举办歌圩大会,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每逢特殊节日还会有师公师道舞,麒麟舞,白鹤舞等二十多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赛龙舟,抢花炮、打陀螺、壮拳等民族体育项目,其中壮拳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如今只有在龙州一带才鲜有人会。壮锦也堪称一绝,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据说早在汉代,当地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服装上,目前较为偏远的地区的中老年人们仍旧喜欢穿着“白巾黑衣”,“短衣长裙”“蓝衣盘头等”民族特色的服饰。
如今,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边境旅游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崇左市作为西部重要中越边境城市,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边境旅游项目。左江旅游景区的开发,将丰富崇左边境旅游内容,推动崇左边境旅游的发展。左江流域是黑衣壮聚居地,壮族文化瑰宝”宁明花山和骆越神韵龙州天琴,已被世人了解,成为广西文化的品牌。打造左江流域旅游的将利于“花山文化”“天琴文化”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崇左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双翼”,带动地方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需要当地提供必要的如交通、通讯等作为勤保障,同时也需要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旅游景区景点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对其相关产业有着拉动作用。
崇左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各項城市基础建设都还不够完善。左江旅游景区的开发,能够增加崇左市旅游收入,为崇左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不断推动城市市容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树立。
左江旅游景区还有些要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和旅游部门的主导下,左江旅游带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发展空前,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景区景点的交通通达性不高,缺少运输力
交通不便是开发左江旅游景区的最大问题。左江闸多,在崇左城区上游一共建有先锋、左江、龙州等多座小水电站,而这些水电站中仅有少数有简易小型的过船设施外,多数没有建设有过船设施;左江河道的航道也较为弯曲;航道等级及运力方面都比较低。路运方面,通往各景区景点的公路大多是二级公路,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道路崎岖,路面不平坦。
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充分,缺少旅游吸引力
左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但很多都未能得到深度的挖掘。很多旅游景区景点都只是表面开发,仍旧停留在观光旅游上,没有将山水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不能为游客提供多种旅游形式,旅游者的参与性不高,很难刺激游客消费。
景区景点管理不规范,缺少创新力
左江沿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还相对滞后,配套功能还不够完善。旅游住宿业和餐饮业不发达,高档次的饭店目前还没有;很多旅游景区景点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地区能够为周边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馆较少,特色也不明显。
本土旅游人才不足,缺少后备力
崇左市大部分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多为本地人,而这些人很多没有通过专业的培训,文化素质不太高,服务意识不太强,导致了很多景区景点的产品服务质量整体不高;导游人员及翻译人员严重不足;新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对民族传统文化几乎不屑一顾,而随着老一代一人的纷纷故去,或者是大批乡土艺术人才被重金挖走,传统文化出现了“断代”的危机。如近年来龙州县一些偏远的村落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使得天琴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影响。
旅游资源没有合理的开发利用,缺少保护力
左江流域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景观都有其独特魅力,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很多自然景观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笔者调查发现,左江沿岸的土地开荒比较严重,很多农民把沿岸的树木植被砍伐掉开垦成农田,影响了左江沿岸的自然风光;由于历史因素和外力因素,花山岩画出现了岩体开裂剥落破坏、崖壁崩塌垮落、溶蚀、覆盖及颜料层的风化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可借鉴的保护经验较少,因此花山岩画保护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给左江风景区提些建议
着力开发左江航道,加强陆路建设,增强交通通达性
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旅游市场的开发必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发展左江景区旅游,首先要考虑左江河道的航运能力。把左江建设为国际大通道,各项沿江基础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航道的疏通,发挥了在左江河道的物流运输作用,同时也为左江河道水上观光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旅游旺季可加开至崇左的列车车次,必要时可开设旅游专线;要改进车内的环境,努力为游客营造舒适的旅途环境;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尽量节约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程;加强对当地旅游交通工具的投入,开通景区景点内的交通工具。
骆越文化为主导,结合人文景观,打造有文化的山水长廊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决定着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发展左江河道水上观光旅游不是单纯的左江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招揽游客乘船游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山水观光的层次上面,要开发本地区具有新特色的项目,打破单一的游览方式和线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独有的骆越文化为主导,结合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融情于景,打造有文化的山水长廊。
创新景区治理,完善景区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景区美誉度
在放手市场运作的同时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旅游市场要在政府的监督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景区景点的旅游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会直接削弱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要及时更新旅游景区景点内的基础设施设备。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景点景区进行整改,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业,形成竞争模式,激活市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偏远的景区景点可发展别具特色的农家型旅社,不断提升景区美誉度,品牌形象和游客的满意度。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保证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左江旅游景区的开发不仅要加大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各类乡土人才的重要性。首先要加强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旅游服务技能;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加强与当地职业院校的合作,提高社会参与性的同时又可以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进而达到提高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目的;要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准入机制,切实做好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工作。
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绿色旅游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旅游开发工作中还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低碳旅游,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首先,要加大對历史文物遗产保护的力度,成立保护小组,并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要让农民参与到保护沿岸自然环境的队伍中来;要运用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减排的技术营造左江景区的旅游环境;尽量运用各种绿色清洁的能源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经营的成本。
(作者单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