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肉桃优系“黄玫瑰”的栽培性状研究
2023-06-15奚昕炎殷益明方道东沈玉丽贾惠娟
王 莉,王 颖,奚昕炎,殷益明,方道东,沈玉丽,贾惠娟
(1 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浙江湖州,313000;2 浙江大学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 ,310058; 3 吴兴妙西锦丰家庭农场,浙江湖州 ,313000;4 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黄肉桃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耐贮运,21世纪后,浙江省的黄肉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黄肉桃占全省桃总面积的1/3[1]。浙北地区历来是浙江省桃主产区,桃种植面积0.96万hm2,占全省的28%。浙北地区的黄桃栽培品种较少,以早熟“锦香”和晚熟“锦绣”为主。2005年湖州农户在自家桃园内发现一个“锦绣”黄桃实生单株,命名为“黄玫瑰”。该品种成熟期在7月上旬,种植户进行了嫁接和繁育,目前在江浙沪等周边地区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有较好的市场认可度。本研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测定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为浙北地区桃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海拔5~7 m,年平均气温15.5~16 ℃,冬季最低温度-7 ℃,夏季最高温度40 ℃,年平均日照数1 807.3~2 030.6 h,年平均降水量1 170.1~1 277.6 mm,无霜期224~246 d。土壤为红壤,pH值5.8,肥力中等。园区管理水平良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黄玫瑰”和“锦香”,2016年定植,株行距3 m×4.5 m,树形为三主枝开心形。
1.3 试验方法
1.3.1 生物学特性调查 参照《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在叶芽解除休眠后每隔5 d左右进行田间观察,记录叶芽膨大期、叶芽开放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实硬核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期,并计算果实发育期。参照李长林等方法,调查桃树流胶病发生情况。
1.3.2 果实品质性状测定 果实成熟期以全树25%果实底色90%以上转黄为基准,选择长势一致的3株树,每株采摘色泽和大小均匀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树冠外围中部的果实10个,当天运回实验室。每个品种(系)选取10个分别测定单果质量、纵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剥离果皮,果肉用液氮冷冻,研磨成粉末,并保存于-80 ℃冰箱中。
果实的单果质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果实的纵横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按照果实纵径/果实横径,计算出果形指数。果实的硬度使用TA-XT2i Plus质构仪测定。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用T890自动滴定仪(Manon)测定,用便携式数字折光仪(PAL-1,Atago,Japan)测定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肉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参见余意的方法,确定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2020进行处理,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进行方差分析,用Ducan’s新复极差法在p<0.05水平上进行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 9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
“黄玫瑰”的叶片、枝条、花和果实植物学特征大部分与“锦香”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黄玫瑰”树势较强,枝条节间长度较短,花瓣颜色较深,花粉可育,自然授粉着果率较高(31.51%),叶片较短、较窄(见表1)。
表1 “黄玫瑰”与 “锦香”的植物学性状比较
2.2 果实性状
“黄玫瑰”果实性状与“锦香”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黄玫瑰”果实椭圆,果顶圆凸,缝合线浅,2019、2020年果形指数分别为0.97和1.00,比“锦香”更为圆整美观,可食率更高。2019、2020年“黄玫瑰”果实单果质量分别为304.62 g和249.08 g,都比“锦香”大。充分成熟后,“黄玫瑰”果皮不能剥离,果肉硬溶质,无红色素;2019、2020年去皮硬度分别为25.67 kg/cm2和35.3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3.6%和11.5%,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20%和0.80%,都分别显著高于“锦香”。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年度之间差异较大,两个品种(系)都是2019年度高于2020年度,特别是“黄玫瑰”,比2020年高出21.31 μg/gFW(高出165%)。2019年“黄玫瑰”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锦香”高15.83 μg/gFW,但2020年略低于“锦香”。 在室内自然存放,“黄玫瑰”贮藏时间更长。
表2 “黄玫瑰”与“锦香”果实性状比较
2.3 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和含量
成熟的果肉中检测出7类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分别为醇类、酚类、醛类、萜烯类、酮类、酯类、内酯类(见表3)。其中,“锦香”中供检测出25种,总含量1 634.34 μg/kg FW,以酯类、萜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占总含量的80.27%;“黄玫瑰”中共检测出21种,总含量964.20 μg/kgFW,以醛类、酯类物质为主,占总含量的80.68%。与对照品种“锦香”相比较,“黄玫瑰”果肉香气物质种类少,含量低。
表3 “黄玫瑰”与“锦香”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和含量比较 μg/kgFW
2.4 物候期
与“锦香”相比,“黄玫瑰”的转色、成熟期较晚,整个果实发育期比“锦香”长约10天左右。在2020年,“黄玫瑰”于3月上旬开始叶芽膨大,中旬叶芽开放,只比“锦香”晚2天,3月中下旬进入花期和展叶期,5月中下旬进入硬核期,和“锦香”基本一致。6月上中旬转色,7月上旬成熟,均比“锦香”晚10天左右(见表4)。
表4 “黄玫瑰”与“锦香”物候期比较
2.5 流胶病抗性
“锦香”和“黄玫瑰”的流胶病发病率均达到80%,都是高感品种;但病害指数上看,“黄玫瑰”低于“锦香”,发病相对较轻(见表5)。
表5 “黄玫瑰”与“锦香”流胶病病害指数比较
2.6 丰产性
“黄玫瑰”2019、2020年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383、1 570 kg,“锦香”2019、2020年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302、1 320 kg,“黄玫瑰”两年产量均高于“锦香”,“黄玫瑰”丰产性强于“锦香”。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表型可反映其在自然中适应和进化上的变化,对植物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形态学作为植物表现及亲缘关系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蔷薇科植物中广泛应用[3-4]。本试验结果表明,“黄玫瑰”和“锦香”在植物学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相比“锦香”的花瓣浅粉、花药白/黄白、花粉不育,“黄玫瑰” 花瓣深粉、花药玫红/橘红、花粉可育。果实性状方面,“锦香”外形明显不对称,“黄玫瑰”果形指数0.97,果实更为圆整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贮藏性强,丰产性好。在浙北地区,“黄玫瑰”成熟期为7月上旬,可以有效填补“锦香“和“锦绣”之间的市场空白,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黄肉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主要以叶黄素类中的紫黄质、花药黄质、玉米黄质以及β-胡萝卜素为主。其积累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决定,但也受到外界条件,特别是光环境的影响。Smith等[5]的研究表明,遮光条件下,黄肉桃成熟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董新甜等[6]研究发现,套袋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肉桃“金童6号”和“金童8号”成熟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且在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花后110 d,果实中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的HDR、PDS、HYB等关键基因,与花后95 d相比,均表现出上调趋势,其中HYB基因上调6倍之多。本研究结果表明,优株“黄玫瑰”在2019年(果实发育期95 d)和2020年(果实发育期103 d)类胡萝卜素积累差异较大,可能与两年光照环境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果实生长发育期不同有关,关键因子有待进一步研究。
4 栽培要点
4.1 树形与密度在杭嘉湖平原地区建议采用“深沟、高垄”三主枝栽培或两主枝栽培,株行距为3 m×4.5 m或(2~2.5) m×(4.5~5) m。本文试材来自常规三主枝栽培果园,在同园区内该品种部分采取两主枝栽培后,品质有一定程度提高。
4.2 树体管理“黄玫瑰”树势强旺,前5年营养生长过旺容易出现采前落果。因此,种植后3~5年内要注重夏季修剪和肥水控制,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4.3 花果管理“黄玫瑰”着果率高,需要加强疏果,硬核期前分阶段疏果2次。套袋或者不套袋均可,如果套袋,应在5月下旬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