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 道德与法治才不会泛泛而谈
2023-06-15郭永霞
郭永霞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学生很多时候需要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掌握知识,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良好思考能力。当下教师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应基于学生作为主体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针对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所以,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围绕学生落实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基础。在学生学习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综合能力,以此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辅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可以实现良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所以可以认识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时发挥自身能力作用,以此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完善道德与法治教學工作。
中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
侧重理论知识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是否掌握,也是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没有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调查得知,一些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认为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失去作用和价值以及意义。教师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身能力,也没有辅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
教材内容是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较为依赖教材内容,没有认识到在教材内容以外的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观念较为传统,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内容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则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而调整教学工作模式,没有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更没有开发新的教学内容,造成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扩展,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不够深入
对于中小学阶段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这是引导学生加深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得知一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认识到教师对于组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往往存在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主观意识、教学经验而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造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不符合,会影响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些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认识不够深入,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较为有限,也不能进行理论实践的学习,这会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背离日常生活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而教育事业也在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需要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引入一些热点新闻,使得学生深入认知社会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那么学生可以突破教材内容知识学习的局限性。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形成良好道德素养没有重视,仍然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等与日常生活关联较少,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以外知识的认知存在局限性,这也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效果的提升。
学生探索知识能力不高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开展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如果要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那么应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操作能力。青少年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所以教师应借助这一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气氛,满足学生学习好奇心,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于事物分析认知的能力。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能力不高,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没有基于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这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对于事物的认知判断等。
提高中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因此在当下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不但要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基于学生日常生活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表现自我创造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提升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其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效果,可以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另外,教师应优化创新教学内容,需要扩展教材内容,引入一些课外资料,确保课堂教学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积极搜索一些学习资料,并让学生将所搜索的资料与教师、同学分享交流,进而学生可以储备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和形成更高水平的能力,而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和进步。
积极开展互动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统一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造成学生缺少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造成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一些法律知识、道德知识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让学生产生一些困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积极开展互动教学,进而可以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效果。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中小学学生往往在学习时和生活中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能够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如果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则会使得教学氛围较为沉闷、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然而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也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提升教学趣味性、有效性,使得学生在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可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去趣味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以此可以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认知。
尤其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层面也较为浅显,会对于一些事物产生片面或者错误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适合年级阶段学生的教学情境。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或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者根据生活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地投到学习中,进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知识而进行模拟表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自己设计模拟表演使用的道具、环节、台词等,进而增强教学活力,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早睡早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播放歌曲《健康歌》导入教学,之后与学生展开交流,询问学生是否对时间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再准备闹钟,让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并引导学生讲述早睡早起的好处以及小学生晚睡的影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早睡早起对于身体健康成长以及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益处,从而在学习本节知识后学生能够约束自我,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保证睡眠的质量,以此能够在第二天学习时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学习。
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
应用信息化技术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现状,提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效果,而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低年级阶段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搜索教学资料,扩充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于知识内容的认识。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而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观看,而这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加强对于知识内容的认识和应用。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中搜索资料,可以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而学习,而这体现了当下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产生了好奇心,而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平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进而学生可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有助于学生受到良好的道理与法治教育。
结合日常生活开展教学
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意识到结合日常生活开展教学的重要性,造成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在教学内容中,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所以,教师应扩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学习气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日常生活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到教学中,以此活跃教学气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師应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知识、行为等,结合生活案例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意识、探索欲望。
为了促进思想行为的统一结合,那么教师可以向学生设计一些生活相关的任务、问题等,引导学生结合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并应用所学知识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思想教育阵地等,丰富学生阅历,也能够扩展教学方式,而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在参观以后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和道德与法治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意义。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