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3-06-15马兰兰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乐感鉴赏能力高中音乐

马兰兰

摘 要:音乐是一门富有艺术性和专业性特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具备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其审美能力的功能。基于音乐学科的教育价值,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为目的,从歌唱教学、反复练习、分组指导等角度切入,探索培养高中生乐感的针对性策略,并以创设情境、学科融合等作为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让学生在质量高、形式新、思想进步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形成强烈的音乐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最终完善自身的艺术品格,达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音乐;乐感;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48

在高中音乐的新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的多元化成长与发展,强调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其中对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提出了培養要求,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多元、贴切和创新的对策,培养学生感悟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激活艺术学科对学生全面成长的价值。而以乐感和鉴赏能力为教学和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向上进行调整和改变,也要对音乐课堂中的内容、流程和细节等进行规划和完善,让学生在学习、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形成和强化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的整体实况,与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高中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经过一番归纳和整理后可知,当前音乐教学中还存有一些不足和漏洞。在思想层面上,部分教师的观念仍然较为落后,个别教师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未能准确认知音乐学科的定位,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不具备与时俱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在实践层面上来看,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选取的教学内容以及创建的教学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音乐学科的教育性和审美性,学生在枯燥、单一的音乐课堂上,难以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这对于音乐教学以及培养学生乐感、鉴赏能力的需求来说,自然都是无益的。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要适当地做出调整和创新的举措,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

当学生的乐感逐渐增强时,他们所积累的音乐知识逐渐增加,其音乐审美能力、创作意识也明显增强,鉴于其重要价值,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乐感为教学目标,通过歌唱教学、反复练习等举措,让学生形成乐感、强化乐感,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强劲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歌唱教学,激活乐感

在学习唱歌、感受歌曲的律动时,学生受到节奏和律动的影响,其音乐感知力也会随之形成和增强,换句话说,教师应将歌唱教学与培养学生乐感的目标融合起来,继而达到激活学生乐感的目的。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经典、节奏鲜明的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素材,带领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节拍、韵律、节奏等,明确其音乐风格和特色,找出歌曲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在学习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将自己完全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强烈的乐感,在此基础上,当学生接触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或者听到相同的音乐节拍时,他们的敏锐度也会有所加强,这也符合音乐教学“举一反三”的要求[1]。而且,在信息时代下,高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欣赏音乐作品的渠道大大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歌曲展开教学活动,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素材,长年累月,学生会产生审美和认知疲劳感。对此,教师可以在做好课前调研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引进主题积极、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在学唱流行歌曲的过程中培养乐感,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搜寻优秀的流行乐作品,这样还能让他们自觉地鉴赏流行乐作品中的审美要素,进而达成多种能力同步发展的目标。

(二)反复练习,积累经验

乐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与学生长时间的练习有较大的关系,当学生找寻到正确的练习方法后,他们即可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乐感、积累音乐经验。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依照个人需求和正确的方法,展开高质量的反复练习,训练歌唱技巧、找寻高效的训练方法,反复品析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和旋律,感悟音乐作品中的高低起伏、沉郁顿挫,并能在练习中熟练地掌握唱歌的技巧。与反复练习相对应,为强化练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法等音乐训练方法,以音乐训练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作品本身的节奏、旋律,编创一组手脚结合的体态动作,借助肢体动作传达音乐作品中的信息,如节拍、变奏等,促使学生将肢体运动与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舞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组指导,满足需求

学生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尤为明显,他们对于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青睐的音乐类型也有较大的差异。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青睐的音乐类型、真实的音乐实力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课堂教学和指导的单位,展开分类指导活动,如在古典音乐小组,教师可尝试引进中外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品味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经典音乐作品的辅助下,不断提升乐感。在分组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举办音乐家专项音乐品鉴会,将同一个音乐家的不同作品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在品鉴会上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艺术走向等,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不断强化乐感,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感悟音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深层思想和理念。

(四)口语描述,表达感受

口语表达是培养学生乐感的一项有利举措,通过描述音乐作品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欣赏音乐的真实感受,学生会逐渐领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以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为例,通过智能音响设备播放音乐,给予学生自主欣赏的机会和空间,当学生初步了解其旋律、词曲后,随即步入到课堂的下一环节,让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将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抒发真实的情感,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而针对高中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音乐作品展开讨论,从作品的节拍变化、音调的高低、音符的标注等多个层面,对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从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展开分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教师提前将音乐作品的名称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趣味故事和音乐家的生平经历等,明确音乐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要素,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还能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可以称之为一举多得的措施[2]。

(五)音乐表演,强化乐感

在培养学生乐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的乐理知识、歌唱和演奏技能以及积累的音乐典故等,统统融入音乐表演之中,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思想寄寓在音乐作品中,使得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乐感。从音乐表演活动的具体开展方式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短时间的音乐教学内容,在班级内组织小型的音乐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以个人、团体等为单位,从独唱、合唱、独奏和团体演奏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所学内容,并于班级内部进行评价和赏析,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是否贴切,也能够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于音乐教学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教师也可以牵头组织全校级别的音乐表达活动,要求学生以学期为单位,经过细致的排练和反复的修改,力图音乐表演的完善性,引导他们在表演中激活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将自身在音乐作品中体会到的思想和情感,以歌唱、演奏等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既有助于达成强化学生乐感的目标,也能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欣赏音乐美

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的美,进而丰富审美和认知体验。

1.以多媒体情境为依托。从高中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来看,一些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他们更加注重挖掘音乐作品中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审美元素和人文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迟迟无法深入地解读音乐作品,这也是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读。针对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此种情况,教师要摆正自身的观念,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为关键目标,以该目标为导向,创设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情境,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象、意境等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深厚美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中阶段所选的音乐教学内容,一部分被用作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或者插曲,这就为音乐鉴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剪辑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经典画面,制作为一个精简的微课视频,将音乐作品作为微课视频的背景音,据此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驱动下,深入解析音乐作品的画面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鉴赏能力会呈现出阶梯式递进的状态。

2.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类,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基于此理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情境作为载体,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现实经验、生活实物、真实案例等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百态,并能在情境化的音乐课堂上形成欣赏美和品鉴美的能力。依据音乐教学的真实情况展开来说,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音乐作品的歌词、旋律、音乐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所產生的时代背景等多项要素展开解析,寻找其中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如音乐作品旋律中的“叮咚音”可以类比为生活中的“雨滴声”,如此类推,要求学生在回顾生活经验、讲述生活故事的生活化情境中,感知音乐作品中涵盖的人情美和艺术美[3]。

(二)学科融合,品析音乐美

自古以来,艺术与艺术、艺术与文化都是相融的,不同的艺术学科和文化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关联,这些关联便能成为教学的素材和资源。所以,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切入,将音乐学科的知识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以画解音”“以诗入乐”的过程中,品析音乐作品中独特的美感,从别样的角度鉴赏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理念,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反映出的深刻蕴意。此外,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赋予学生解读和鉴赏音乐作品的权利,指导他们根据歌曲、乐器中涵盖的具体要素,有选择性地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针对打击乐器,学生便可从物理学科的“声音的长短、轻重”等角度展开鉴赏,让他们借助自然科学知识阐释音乐现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自然美和原始美,还能使得他们从别样的视角品析其音乐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专题鉴赏,解读音乐美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入专题鉴赏活动,是强化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办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内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主题,搜集与其具有相同主题的其他音乐素材,于班级内组织专题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之间的差异,感悟它们的不同美感,并最终上升到思想层面,与其内涵和情感产生共鸣[4]。除了课内的音乐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四季更替的时节变化、传统节日等,设置音乐鉴赏专题,围绕着季节的变幻和节日主题等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将其整合为音乐作品集,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人生经历、独特的民族风俗等与音乐内容结合起来,以此感悟其深层思想和内涵,这样便能帮助学生解读音乐的美感,也能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乐感、鉴赏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借助歌唱教学、反复练习、分组指导、口语描述、音乐表演、创设情境、学科融合等手段和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乐感、强化音乐感悟能力、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这样既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为学生赋予感悟艺术美、欣赏音乐美的权利,使得他们在学习音乐知识、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深厚的艺术修养,继而逐渐成为具有多元能力和素养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燕.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74.

[2] 胡伟红.浅议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26.

[3] 杨艳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解析[J].新课程,2021(4):50.

[4] 姚婷婷.浅谈如何打造优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8):5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乐感鉴赏能力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