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中关于宋玉的批评

2023-06-15童颜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宋玉文心雕龙文学批评

【摘要】宋玉是先秦時期一位伟大的辞赋家,学术史上对宋玉的批评肇始于两汉,但当时的评论家一直未能从文学价值维度客观地看待宋玉及其作品。直至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宋玉的批评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提升了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中多次征引宋玉之作,对作品的艺术形式、思想内容等给予中肯评价。探究《文心雕龙》中有关宋玉的批评,对研究宋玉及其作品裨益良多。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学批评;宋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1-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1.017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的文人,他出身寒微,入仕艰难,文学侍从的职位使得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楚国宫廷所崇尚的华丽铺陈的痕迹。正因此,学术界对宋玉及其辞赋的评价褒贬不一。关于宋玉的评论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①在独尊儒术的文学氛围下,两汉及以前的评论家对宋玉的评价都囿于诗教观念,并未将他看作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给予屈原高度赞扬的同时对后继者宋玉颇有微词,批判他没有社会责任感,其作品缺乏讽谏意味。魏晋时期文学大环境改变,“文学自觉”的提出,使得文学评判标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被重视。直到南朝刘勰主张依经立意,在《文心雕龙》中将屈宋并称,才解除了宋玉与屈原的依附关系,扭转了宋玉在文学界的地位。

《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论的集大成作,“点名批评”是其重要理论方式。其中提及的文人学者超过300人,几乎涵盖了从夏商西周至魏晋时期的所有重要作家。《文心雕龙》共有50篇文章,对宋玉的批评穿插在多篇中,点名提及宋玉至少十三次,涉及的篇目有十四篇,即《诠赋》 《祝盟》 《杂文》 《谐隐》 《辨骚》《情采》《比兴》《夸饰》《丽辞》《事类》《时序》《物色》《知音》《才略》。《文心雕龙》重新审视了宋玉的文学成就,确立了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在骚体文学辨析中将“屈宋”并称

史料并未明确记载过宋玉是屈原弟子一事,屈宋间传承的关系仅是后世从二人作品的言辞中分析所得。屈原其人刚正直谏、志向高洁,其作品惊才风逸,壮志烟高,这是两汉批评家对屈原的评价的总体概括。而宋玉之作在当时则被认为是辞藻华丽、离经叛道的存在,是远不能与屈原之作相提并论的。汉代以来辨体不精,拘泥于诗教理念等现状导致对宋玉作品的认识有所偏颇。直至南北朝时期,对宋玉的批评才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认为屈原是骚体文学的开创者,而宋玉紧随其后,他们共同将骚体文学推向高峰,后世文人有所继承,但远不能与之比肩。在专论楚辞的《辨骚》篇中刘勰写道“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②之后屈宋并提的情况开始常常出现于《文心雕龙》的字里行间,如《时序》中“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才略》中“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等等。

刘勰对宋玉作品的认可首先源于对骚与赋的划分。两汉时期对“辞”“赋”两种文体的划分没有清晰的界定,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辨骚》《诠赋》两章中系统阐释了骚体文学和赋体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界定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在《辨骚》中刘勰总结了班固、王逸、扬雄等人对《离骚》的评论,指出这些评论“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存在有失客观的地方。《辨骚》篇中刘勰将宋玉的《九辨》《招魂》和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文并举,用“哀志”“伤情”“慧巧”“深华”等词彰显这些作品在内容方面的蕴意深远、旨意旷达、情志哀婉。形式方面则是用“朗丽”“耀艳”“绮靡”等词,肯定了文辞和主旨的相得益彰。以《九辨》为例,细读原文会发现,此篇充满哀伤、忧愁的情感,大多感叹人生的坎坷,仕途的失意,与屈原的《九章》《离骚》《九歌》等篇目的主旨极为相似。全篇有两条主线,一是萧索的深秋景物,二是由坎坷经历引发的哀怨情思。诗人以“骐骥”和“凤凰”自比,表达出志向高尚的贤士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又不甘心佯愚不言,反复徘徊的心境。但是宋玉没有具体阐释自己的内美和修能的美好品质,更多是强调蕙芳无人赏的不幸,鲜有愤慨之情,气势低迷。这种哀怨的情感可以追溯至《诗经》,经由屈原和宋玉的反复书写,成为后世文人写作的传统情感类型。

宋玉的骚体文学代表《九辨》《招魂》中未有常被诟病的“淫”的现象,刘勰从原文出发,坚持实证原则,正视了宋玉之作的优势,承认宋玉之作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辨骚》中指出了骚体文学不同于诗经的特点,应当是“取熔经意”且“自铸伟辞”,给予屈骚客观恰当的评价,将屈原与宋玉的作品并提,肯定了宋玉对骚体文学的贡献,有理有据地论证了屈宋并称的观点。世人对屈原的称赞不仅因为他的作品,还折服于他的人格,但是史书中鲜有对宋玉生平的记载,刘勰仅以作品论人,肯定屈宋对后世文学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赋体文学阐释中对宋玉的评价

“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③刘勰首先追溯了“赋”的发展史,对赋的特征进行整体把握,赋曾在毛诗序中指铺叙的艺术手法,用来体察物象,抒写情志。直到荀子的《礼》《智》,宋玉的《风》《钓》开始以赋命篇,将赋从六义中脱离,成为一种成熟的文体。刘勰认为荀子和宋玉同为赋体的开创者,为后世将其发展至蔚然大国的局面奠定基础。荀宋二人创作赋的时间和时代背景相似,作品在多方面呈现出共同的特点。除了出创之功,在文体艺术特色方面,刘勰更倾向于宋玉,指出宋玉在赋体发展成熟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刘勰认为“铺采摛文,体物志气”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宋玉的多篇赋都具备这两个特征。《风》《钓》《对楚王问》等篇目中既有以具体事物或人物为载体来抒发思想感情,又综合了白描、夸张、对偶等艺术手法,极尽其妙,令人回味。例如代表作《钓》中以楚大夫请楚襄王观看玄州之钓展开话题,首先否定了玄渊善钓的观点,宋玉指出“善钓者,其竿非竹,其纶非丝,其钩非针,其饵非蚓”引发楚襄王的困惑,以钓鱼为引,将钓鱼和治国紧密联系起来,希望楚襄王效仿尧舜汤的帝王之法。这里体现的“客主以首引”的写作方式与刘勰评赋的特征相契合。刘勰评赋的第二个特征是“极声貌以穷文”,相比荀赋专于说理,宋赋拓宽了艺术表现领域,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涉及的内容包括山水、草木、垂钓、田猎、歌舞等,无所不有。描绘事物时极其注重辞藻的浓墨重彩、声律的和谐动人,文章酣畅淋漓,展现了极高的艺术形式美,这也正体现出宋玉将赋“拓宇于楚辞”的艺术成就。“毛嫱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的神女形象在《神女赋》《高唐赋》中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比兴、白描、象征等各种艺术表现方法交融,极力呈现出楚王神女幽会的情景,给人以视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美的享受。宋玉将赋推向重视辞藻、声律和谐的道路,为赋作注入活力,《夸饰》篇曰“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才略》篇曰“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④皆是对宋赋文辞的肯定。

刘勰在《诠赋》中列举了十位杰出的辞赋家,其中宋玉被排在第二位,将宋赋特征概括为“宋发巧谈,实始淫丽”。两汉时期的许多评论家认为宋赋充溢着淫丽奢靡之风,因此对宋赋多持否定态度。刘勰则认为“情以物兴,故意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⑤这是作赋的基本要求,绚烂的文辞与深刻的内容应当相辅相成。由此可见,刘勰在这里用“淫丽”一词是对宋赋的铺叙的客观描述,看似沿袭了两汉赋评家的评论,其实性质依然不同,并没有褒贬之意,反映出刘勰认为赋应当具有审美特征的文学观点。《诠赋》中明确写道“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⑥刘勰充分肯定赋中需要有讽喻之义,但是不以有无美刺作为评判的唯一尺度,承认宋赋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心雕龙》完全从论文的角度而评宋玉之作,既指出局限,又分析其中的艺术规律。

三、在谐隐文的论说中对宋玉的评析

刘勰对“谐隐”二字分别释义,“谐”即引人发笑的诙谐用词,“隐”则指言辞曲折且暗藏深意,刘勰针对谐隐文提出诸多界定。刘勰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与“淳于髡说酒量”“优孟谏葬马”“优旃讽漆城”三个故事一起归为谐辞一类,并对其中的讽谏意味大加肯定。优孟故意建议以君主礼仪葬马,优旃夸大城墙刷漆利处,这些滑稽故事都具有明显的反讽效果。言说主体面对言行有失的君王时采用婉转诙谐的劝诫方式,寄寓了希冀君王关注民生的讽谏旨归,这种使人发笑后体悟到深刻意义的文章被列为谐隐文。相比之下,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自辩的性质更加突出,只是字里行间带有诙谐的味道,其微讽意味不甚明显,还需要多加考证才能确认。

全赋以登徒子、宋玉、章华大夫不同层次的情爱观为核心,以比美的方式引出主旨,出奇制胜,层层递进,引发读者思考。在赋的前半篇登徒子的形象被作者刻意丑化,佳人与丑女的形象差别被夸大,对登徒子婚姻“使有五子”的状况的描述言辞夸张、使人发笑。作品后半部分章华大夫的出场将赋的主旨进一步升华,章华大夫在辩词中提出在交往中应当落落大方,同时谨记礼法的限度。从登徒子的污蔑到宋玉的自辩都有极端化的趋向,作者将章华大夫对“好色”的界定视为规范,这一层次的观念更加合乎现实,更贴近当时上层社会的礼法。宋玉生活在战国后期的楚国,蔡国被楚宣王所灭,以蔡国亡国为前车之鉴是当时社会士大夫的共识。楚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贪恋美色引发宫廷内乱的事件,《淮南子》中记载“顷襄好色,不使风议”可以印证。针对宋玉的创作目的唐代李善注“此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 ⑦;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宋玉《讽赋》与《登徒子好色》一章, 词旨不甚相远”。⑧宋玉作《登徒子好色赋》假借登徒子之词展开艺术构想,从而引导楚王乃至更广泛的贵族社会矫正好色的遗风。后世多家阐释中皆认同《登徒子好色赋》是一篇以讽谏为主旨,艺术形式优美的作品。

但是针对《登徒子好色赋》是否能被归为谐隐文存在不同看法,同时代的《文选》中将它收录进赋类,后世周振甫在《文心雕龙今译》中明确写道它不属于诙谐文,只是诗文中带有一些诙谐味道罢了。《文心雕龙·谐隐》中对此篇的分析一笔带过,刘勰对诙谐文的理解重在箴戒方面,没有完全阐释出它的独有价值。其实《好色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后世文人骚客影响极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礼的说理中给读者以音乐般美的享受。

四、在对问体概论中对宋玉的评价

刘勰的文体论是遵循“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的逻辑,对入选的代表作品不是单纯的文本评析,而是注重其在文体发展史上的意义。《文心雕龙·杂文》论述有韵之文,主要谈及的文体有对问、连珠、对七三种。其中问答对话的形式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左传》《国语》《尚书》中记载的君臣问答正是先秦时期谘议制度的反映。纵观文学史,君臣问答、士人论辩、师生正面等形式为对问体形成奠定基础,但尚未产生文体意义。屈原的《渔父》《卜居》两篇中确实包含对问形式的雛形,但是未标对问之名字,导致众多学者对起源问题各有所言。针对这一争论,《文心雕龙》中曰“虽迭相祖述,然属篇之高者也”,刘勰认为宋玉的《对楚王问》才是对问体的真正源头,后世多效仿此篇。

《杂文》中关于对问体如此分析:“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文。” ⑨宋玉受到世俗讥议,创作《对楚王问》聊以自慰,表达出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开阔的境界和强大的气势正是《对楚王问》的艺术特色。开篇面对君王的试探,宋玉大方承认“唯,然,有之”没有意料中的辩解,宋玉答“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跳脱出原本的问题,为接下来借喻晓理的论述作铺垫。在主客问答的模式中,虽然楚王是君王,宋玉是臣子,但是占据对话主导地位的是宋玉,宋玉的应答中没有直言不讳的辩驳,而是巧设对比,不徐不疾,主文谲谏。在回答中宋玉借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比较,揭示曲高和寡的道理;又以凤凰、大鲲自喻,凤与鲲的或高飞或遨游的崇高形象是鲵和鷃无法比较的,暗示圣人的远大志向也是超乎常人理解的。含蓄迂回的回答是对忠而被谤的不满和反驳,“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⑩是在控诉朝政日非、嫉害贤能的黑暗现实,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和高洁雅正的超然气度。宋玉的应答逻辑严密、思想崇高、境界开阔,蕴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刚毅精神,极具说服力和思想性。

通读《杂文》全篇,刘勰所论的对问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其一,创作动机上是“发愤以表志”,通过寄托情志来排解内心郁结;其二,在思想主旨方面要“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要求作家面对才高位卑的现状仍保持自身的道德修养;其三,文质关系上保持思想与辞藻并重。宋玉在怀才不遇的心境下创作《对楚王问》,文章以事寓理,将充沛的情感藏在对答之中,借气势磅礴的文字质问世俗的黑暗,正是刘勰将其选为对问体代表作的主要原因。昭明《文选》中的“对问”类也收录了此篇。在后世中,东方朔效仿它创作了《答客难》,两汉时期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崔实的《答讥》等作皆是对这一文体的继承和扩展,承袭了《对楚王问》中的文体特征,对问体的本质稳定不变。

五、结语

两汉时期及以前的评论家拘泥于诗教理念对宋玉的评价并无新见,鲜有从文学价值角度对宋玉的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至南朝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中对宋玉的评价才打破了先前的偏见,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心雕龙》从作品出发,对其文学创作水平、创作技巧给予中肯的评价,从文体创新、思想境界、遣词造句等多方面阐释宋玉的作品,直观简明地扭转了宋玉在文学史上的被动地位。《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结构严密的文学批评专著,受到历代众多文人和批评家的认同,对后世研究宋玉及其作品产生重大导向意义。

注释:

①(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③④⑤⑥⑨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46页,第77页,第424页,第81页,第81页,第124页。

⑦⑩(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92页,第2000页。

⑧王世贞:《艺苑卮言》,载《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83页。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刘刚.宋玉辞赋考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3]吴广平.宋玉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4.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拜昆芬.劉勰《文心雕龙》有关宋玉赋的批评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范义财.“屈宋”并称问题批评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4.

[7]王曦筱.《文心雕龙》中的赋体文学批评[D].辽宁大学,2020.

[8]张法祥.宋玉含才 惊采绝艳——  《文心雕龙》论宋玉[J].江汉论坛,2010,(05).

[9]刘刚.刘勰对宋玉的批评与宋玉文学史地位的确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06).

[10]赵欣.《文心雕龙》的谐隐文体观[J].文艺评论,2015,(12).

作者简介:

童颜,女,江苏淮安人,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宋玉文心雕龙文学批评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