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啊,杜甫(三题)
2023-06-15尚培元
尚培元
晨 钟
杜甫一到洛阳,二姑母就说:“子美又回到洛阳来了。”
二姑母这样说也是对的,因为杜甫在二十岁之前,大多时间都住在洛阳仁风里二姑母家。
从巩县到洛阳,杜甫每次都是乘船。一条洛河,将巩县和洛阳连接起来。在这条洛河上,杜甫不知往返过多少趟。有时,杜甫也会想,生命里,究竟有怎样的奔波,又有怎样的颠沛呢?
杜甫出生在巩县南瑶湾笔架山下的一孔窑洞里。那年是何年,他却说不清楚。问了,二姑母也只是说,正月初一。再问年号,二姑母想了想,只说了两个字:“乱极。”
杜甫出生那年,是大唐太极元年(712年)。过了一些时日,却变成了延和元年。又过一些时日,就变成了先天元年。转过年,先叫了一阵儿先天二年,接着便又称作开元元年了。
后来杜甫就总说自己是“生于乱世”了。
杜甫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文人世家,曾祖杜依艺做巩县县令时,将家从襄阳迁到了巩县南瑶湾。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父亲杜闲,官职不高,学问却不低,生杜甫时,已是而立之年。满月宴上,杜闲为儿子起名叫甫,表字子美。他希望儿子有美玉般的品性,锦心绣口,传续诗风。
开元三年,杜甫四岁,母亲病逝了。父亲在外做官,无法照看,便将杜甫寄养在洛阳二姑母家。
开元五年,二姑母带杜甫去郾城看望父亲。那日,杜甫跟二姑母在街上闲逛,忽听一阵喧嚣,就见街头密匝匝围了许多人,闹嚷嚷喝彩不断。挤进去看了,却是一女子在舞剑器。有观者说:“此乃宫廷艺坊的公孙大娘。”又有观者说:“公孙大娘年过不惑,仍是如此英武妖媚。”也有懂行者说:“公孙大娘所舞乃‘剑器浑脱,是从西域传过来的。”那舞剑女子锦衣玉貌,矫若游龙,舞姿曼妙,剑术精湛,将一柄长剑舞得嘶嘶有声。她身子凌空一跃,翩翩欲飞,如凤凰展翅。杜甫惊叫:“凤凰,凤凰,多像凤凰!”回到洛阳,杜甫想象着公孙大娘的舞姿和剑术,作诗一首,名曰《咏凤凰》。二姑母读了,便说:“凤凰乃鸟中之王,歌声动听。子美须用心攻读,做个诗中凤凰!”
那年杜甫刚刚七岁。
过了几日,父亲从任上回来了,一见面,杜甫就把那首《咏凤凰》拿给父亲看。父亲惊讶道:“骆宾王七岁作《咏鹅》,吾儿七岁作《咏凤凰》,祖辈诗才,后继有人矣!”停顿一下,父亲又轻声说:“若要成为祖父那样的诗家,须下苦功啊!”杜甫始终记着父亲的教诲,遍读名家诗篇,朝夕吟咏,十四岁便随大人出入翰墨之地,与文人雅士相聚华堂,一起吟诗作赋。郑州刺史崔尚和豫州刺史魏启心皆夸赞说:“赋堪与汉代赋家扬雄、班固比肩。”
一晃就到了开元十八年,十九岁的杜甫早已按捺不住那颗驿动澎湃的雄心,离了二姑母,跟随好友韦之晋赴晋地郇瑕游玩去了。第二年,二十岁的杜甫再次离家远游吴越,上路时,杜甫豪壮地说:“遍历山河,吾生值得!”
四年的光景玩儿着玩儿着就玩儿过去了。
开元二十三年闰十一月,杜甫忽而想起,二十四岁的年龄,应该求取功名了。匆忙赶回巩县,却已错过秋闱的时间。求告乡绅,总算被县府保送为“乡贡”,方得进士考试资格。开元二十四年春,杜甫就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了。
跟往常一样,二姑母慈祥而热情地接待了他。
二姑母说:“子美又回到洛阳来了。”
杜甫回话:“回洛阳,赴考期。”
然而,杜甫却“举进士不第”,名落孙山。
杜甫的人生,第一次遭遇了坎坷。
杜甫觉得很是羞惭,无颜再回二姑母家,便散散漫漫游逛到奉先寺去了。
奉先寺位于龙门山,乃“龙门十寺”之一,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
杜甫到奉先寺时,已是傍晚,温润的红日坠落在西天,杜甫朝着晚霞里的奉先寺高叫了声:“好一座,招提也!”
招提,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简写为“拓提”,后人却误写成“招提”,意为“四方”,泛指寺院。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所则为招提房。
天色暗淡下来,阴暗的山谷里轻风吹送,声如天籁,林木间月影婆娑,如水滑过。杜甫迷恋着这诗意的夜色,竟有些流连忘返了。
或许,杜甫本就没有回返的打算。
春夜渐深,杜甫向寺院老僧讨得一碗清水,喝了,借宿在招提房里。青灯熄灭,月光一下子泻进房内。龙门山高在云中,杜甫好似睡卧在云端,忽而觉出,这夜,似乎有些微微凉意了。
杜甫拥紧灰色被子,觉得很是温暖,心头一颤,忽而就想起了母亲,竟有泪珠滑落。杜甫抹去一滴眼泪,在洁净的床榻上蜷作一团,沉静如婴儿一般,仿佛又回到了四岁之前,如睡在母亲怀里。
杜甫轻叹一声,泣声说:“四岁后,母子便不得再见了。”
怀着思念,杜甫睡去了。
忽然间,天地间一阵声响,如佛的声音。杜甫睁开眼睛,窗外已是天色大亮。
细听,却是寺院里敲响了晨钟。
晨钟,是在唤醒我吗?是在催促我起床吗?是在激励我用心攻读吗?
晨钟声里,杜甫跳下床榻,推开窗子,就吟出一首好诗来: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吟罢,晨钟也恰巧音落。杜甫将这诗命名为《游龙门奉先寺》。
厚重悠远的晨钟,忽而让杜甫醒悟了许多事情。他觉得,以往游玩的日子,竟是无端荒废了许多好时光。
若非如此,又怎会落第呢?
杜甫似乎又听到了钟声。
晚 风
漫游齐赵,杜甫一去就是五年。
匆匆回到洛阳二姑母家时,一阵晚风掠过,杜甫忽而觉得,院子和房舍似乎也有些陌生了。
卧病的二姑母轻叹说:“再不回来,恐是连姑母也认不得了。”
二姑母又责备说:“子美已是大人了,怎还像个孩子,整日在外游荡?也该收收心了。”
杜甫赔笑说:“不是游荡,是游学。”
二姑母喘息幾下,虚弱地说:“还敢……顶嘴。”
杜甫轻声说:“姑母有恙,我应细心侍奉,不再离家了。”
二姑母说:“前几日,你父来信,令你去首阳山为祖父静心守墓,也好沾一沾祖父的才气。”
开元二十九年春,杜甫在首阳山陆浑庄开掘一孔窑洞,住在那里为先祖守墓。
寒食节那天,杜甫作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准备在墓前将祭文焚烧,献给先祖当阳侯。
京兆杜氏乃名门望族,晋代时,征南大将军杜预镇守襄阳,被封“当阳侯”。杜预又是一位文史学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预曾孙杜逊将杜家南迁襄阳,杜甫曾祖杜依艺做巩县县令时,又迁至巩县。先祖杜预葬在偃师首阳山,祖父杜审言也葬在那里。首阳山坐落在黄河之南,洛水之北,温润的河水滋养着这块儿土地,使其肥沃而有灵气。
那天傍晚,杜甫沿着小径去往墓地。小径两边,青草掩映,晚风轻盈而微妙,穿过俗世的烟尘送来一缕花香。杜甫嗅出,那是槐花香。果然,循着香味,杜甫看见了一棵老槐树,一棵开满粉白槐花的老槐树。
这棵老槐树挺立在一处庄园门外。杜甫知道,庄园称作“首阳山庄”,主人名叫宋之问,虢州弘农县人,唐中宗时任户部员外郎,跟祖父杜审言同为初唐诗人,不过祖父总有些瞧不起他。大唐文脉绵延不绝,一城的文人,祖父从没有服气过谁。祖父于唐高宗咸亨元年擢进士第,诗文才气颇受武后赏识,官至膳部员外郎。传言,祖父病危时,宋之问跟几位诗友来探望,祖父感慨说:“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祖父是说:“我活着时,诗才老是压各位一头。今日我之将死,你们可盼来出头之日,感到高兴吧?可现在,我怎么看不到接替我的人呢?”祖父说过这话,就故去了,宋之问并没有把祖父的话放在心上,仍然为老友写了祭文。祖父瞧不起这位宋员外,是因为相不中他的人品。久视元年,武后驾临香山寺,他凭借一首《龙门应制》博得武后欢心,夺了“锦袍”,竟异想天开,要做女皇“面首”,却因牙疾口臭未能得宠。其外甥刘希夷作《白头吟》,有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他想占为己有,就将比自己还年长的外甥“土囊压杀”了。唐中宗复位后,宋之问被贬泷州,忍不得湿热,偷偷逃回,途经汉江时,作《渡汉江》一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知情者以为他思乡情切,哪知却是因违背朝廷,潜回洛阳,离乡愈近,心里愈怯,更不敢跟人说话。唐睿宗继位后,他遭贬钦州。先天元年,唐玄宗下诏将他赐死。
杜甫在晚风里忽而惊觉,宋员外被赐死那年,正好自己出生,冥冥之中,是否也是一种缘分呢?
杜甫停下脚步,忽然就想拜访一回宋员外的这座旧日庄园了。
宋员外有好几处庄园,蓝田一处卖给了王维,首阳山这处就显得有些萧条零落。杜甫进了庄园,却见房舍颓败,早已失去了往昔气韵。杜甫就想,那时的宋员外定是徘徊在院子里,摇头晃脑吟诗,而今,居住在庄园里的宋家后人,是否还在怀想先祖的风流?
宋员外的父亲宋令文,文章、书法、武功号称“三绝”,三个儿子各得一绝:宋之问专攻文辞,宋之逊精于章草,宋之悌骁勇善战。《汉书·冯异传》载:“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员外季弟任右羽林将军时,亲手植下这棵槐树,隐喻自己也是大树将军。
晚风吹动槐树枝叶,唰啦啦一阵作响,杜甫看一眼沧桑的庄园,看一眼苍老的槐树,忽觉物是人非,满目悲凉。杜甫轻叹道:“这庄园,与首阳山寂寞相对;这槐树,在晚风中寂寞悲吟。宋员外怎能料想得到会是如此模样呢?”
直到行至先祖墓前,杜甫仍在思索这件事情。
芳草如茵的春日黄昏,先祖墓地周围,草色青青,麦苗弥望,杨柳在晚风中随意摆动。熏风徐徐,田野里开满黄色油菜花,远处还有灼灼桃花。花草和树木,清新娇艳,似有神灵护佑。
杜甫在一座墓前跪了,诵了祭文,然后就焚烧掉了。祭文和祭品一样,只有烧了,先祖才能收到。
一片纸灰被晚风吹起,如一只黑色的蝴蝶,翩翩翻飞。杜甫转身,慢慢往回走。当宋员外的破败庄园再次映入眼帘时,杜甫诗兴突发,就在草径上吟成了一首五言律诗: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杜甫吟罢,将这诗命名为《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过了一些时日,二姑母捎信儿让杜甫回趟洛阳。
杜甫到家,躺在床上的二姑母缓了口气说:“你父自兖州传书回来,令你成婚。”
二姑母又说:“我已托人为你保了媒,女方是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婉,比你小十二岁,性情温和,貌美行端,足配得上你这兖州司马的公子。”
杜甫没有听清别的,却听清了杨小姐是弘农县人。
杜甫说:“跟宋员外同乡了。”
二姑母疑惑问道:“宋员外,是谁?”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照“六礼”婚俗,杜甫迎娶了杨小姐。
婚礼上,自兖州赶回的父亲醉了。
父亲对二姑母说:“子美太轻狂,须严加管教。”
二姑母说:“婚后,会好的。”
停顿一下,二姑母又说:“或许,会好的。”
夜 宴
杜甫忽而觉得,自己有些惧怕夜晚了。
漫游齐赵归来,仍是住在洛阳二姑母家。二姑母的病情日渐严重,杜甫总怕在某个夜晚来临时,二姑母会突然离他而去。
往事总在夜晚降临时卸妆,现出真容。酒杯斟满暮色,就着愁绪,杜甫与晚风对酌,洒落的月光就像错失的往昔。郇瑕、吴越、齐赵,漫游的时光歷历在目。游荡归来,杜甫收拢了狂野的心,换作一副感恩心肠。杜甫觉得,二姑母对他的恩情,穷尽一生也报答不完。
杜甫很早就住在二姑母家。三岁那年,杜甫生了一场病,恰在此时,二姑母的儿子也生病了。二姑母很是着急,请女巫来驱邪。女巫焚香烧纸,神神道道地说:“屋子东南角为吉利方位,可将令郎放在此处炕上。”二姑母说:“两小儿都放在那里吧。”女巫又神神道道地说:“此处神力只可护佑一人。”二姑母便哭泣起来。女巫说:“不必伤心,令郎置于炕上,疴疾立除。”二姑母思考许久,将侄儿杜甫放在了炕上。一个月后,杜甫痊愈,二姑母的儿子却夭折了。
天宝元年,杜甫三十一岁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在二姑母病榻前思考过往的事情。
忽一日,妻子杨氏说,昨日父亲来信说,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弘农县更名“灵宝县”了。杜甫觉得这是一件喜事,二姑母听了也说:“可贺。”
尹喜乃天水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自幼穷览古籍,通历法,善哲思,知前古而能见未来。做函谷关令时,一日忽见东方紫气西迈,便知有圣人将至。果然,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入关,尹喜便“迎进官舍,北面师事之”。百日后,尹喜托病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说:“子将隐去,强为我著书。”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后不知所终。尹喜遂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三年后,悉臻其妙,乃著《关尹子》九篇。
《道德经》为道家典籍,杜甫便斋食素衣,每日于二姑母病榻前诵读《道德经》,希望能够祛病消灾。然而,二姑母终是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夜晚故去了。按朝廷规矩,以县名封号,二姑母被封为“万年县君”,还殡于河南县。杜甫亲为二姑母作了《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
葬过姑母,杜甫便带杨氏去了首阳山先祖墓地。杜甫想在那里清静几日,或许,他要思考一下往后的日子了。
月上树梢,百虫吟唱。陆浑庄里晚风香腻,流淌着花粉的甜蜜,杜甫忽而就思念起母亲来了。母亲去世早,杜甫一直认为,二姑母就是母亲,因为二姑母也给了他一次生命。
母亲出身清河崔氏,属北方第一望族。唐初修订《氏族志》时,崔氏列为第一,太宗大怒,愤然说:“我李氏贵为天子,难道比不过崔氏吗?”于是,太宗下令将李氏改为第一,长孙氏列第二,崔氏排第三。然而,杜甫的姥姥是太宗李世民重孙女,姥爷的母亲是高宗李渊孙女,杜甫该是唐太宗第六代后人,身上流淌着李唐皇室的高贵血液。
距陆浑庄不远,有座庄园,主人姓左,庄园便称左氏庄。那晚杜甫正在陆浑庄里静坐,左氏庄庄主过来诚恳邀请:“杜公子赏光,到庄园饮酒。”杜甫便去了。
席宴摆在庄园里一座草堂内,杜甫到时,座中六七人起身拱手说:“杜公子光临,举座之幸啊!”一年轻公子以吴越口音说:“幸会杜公子。”庄主忙做介绍:“此乃吴地友人,来山庄访会,专意请杜公子作陪,为席宴添彩。”杜甫朝众人施礼,说声“抬爱”,便入席坐了。
纤纤新月细如玉钩,夜露沾湿衣衫,园中歌伎娴静地弹着雅琴。庄主举杯邀饮,杜甫浅呷一口,觉得林中香风习习,似乎让这春夜也愈加静谧了,于是叹道:“风微月落,带露听琴,实乃雅趣。”细弱琴声里,泉水流过花径。杜甫跟庄主对饮一杯,说道:“庄主将此茅庐名为‘草堂,足见庄主风操高雅。”庄主摇头说:“附庸风雅而已。”杜甫搁下杯盏,心内豁朗,感觉一团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便沉醉在眼前的诗情画意中了。杜甫常于夜间翻阅查检书籍,闪烁的烛光里,烛泪滴落,蜡烛愈燃愈短,渐渐成灰,怎比此时轻松放浪?琴声激越起来,有座中少年满饮一杯,起身离席,随了琴声拔剑漫舞。杜甫忽觉英豪气概鼓荡于胸,执杯在手,朝众人说:“夜宴诗酒,饮杯看剑,不负风月,此乃幸事!”吴地友人接话说:“鄙人作不出诗句,索性吟杜公子诗一首,以添兴致。”说罢便操起吴地口音吟诵了杜甫新诗《望岳》。
听了这江南吴地软音,杜甫忽而忆起四年吴越之游,登金陵,下姑苏,渡浙江,游鉴湖,泛舟于蕴秀含异的剡溪,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无限秀美。四年漫游,杜甫委心自然,形神萧散,一如范蠡携西施泛游五湖。
星坠,酒酣。庄主举杯,乘了醉意说:“今晚与杜公子畅饮,乃我等荣幸。劳请杜公子为此情景吟诗一首,以记之。”
微醺的杜甫即兴吟出一首好诗: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吟罢,满座喝彩声起,惊得树上一只鸟雀扑棱棱振翅飞出庄园,逃往夜的深处去了。杜甫饮尽杯中酒,遂将此诗命名为《夜宴左氏庄》。
席宴散了,杜甫走出庄园时,门外一棵柳树上,顺着窄窄叶尖,“啪”地滑落一滴露珠。声音不大,却很真切。杜甫呼出一口酒气,那一珠露水使他酒意顿消。
日前坊间传言,李太白受玉真公主与贺知章推荐,被玄宗皇帝召进京去,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即令李白供奉翰林。杜甫忽而就想,或许,只有去往长安,方可寻求仕途。
杜甫仰望着深邃的夜幕,心穿过茫茫星空,从东都洛阳飞往长安去了。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