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探析
2023-06-15付渤淮
中国民族声乐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汲取多种艺术的精髓,通过不断的融合、完善与沉淀,逐步形成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其迥异的风格特色、灵活的表现形式、高深的演唱技巧与真挚的思想情感等,对现代民族声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一、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传统民族声乐思想深远,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歌曲、民间歌曲、地方戏曲演唱等,这些艺术形式独具风格特色,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高超精湛的演唱技巧为依托,营造出活跃的艺术氛围,传达了真挚的思想情感,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享受,让人回味无穷。传统民族声乐具有包容兼蓄性,融合了地方表演、唱腔与方言等元素,在艺术表现上非常注重“音”的表达,依托不同的发音变化赋予歌声强烈的情感色彩,使听者沉浸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对歌曲意境产生想象。基于对艺术美感的追求,传统声乐在变化发展中汲取了少数民族声乐表达的技巧,综合民歌、戏曲及演唱等民俗艺术的精华,提炼出更多的艺术美感表达手段。传统少数民族声乐艺术表演重视体现歌曲的“韵味”,提高“唱字”效果,以及突出演唱者的“精气神”。具体来说,在少数民族声乐演奏中,对歌曲“韵味”的体现往往采用多种发音技术,如滑音、抖音、倚音、花舌音等;对“唱字”效果的体现往往要求演唱者清楚地说出歌词及准确地发出音调;对演唱者“精气神”的体现往往要求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精湛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演唱民族声乐时,演唱者要适应舞台环境,依托音乐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直观地表达情感,将演唱艺术的魅力和自身的个性展现出来,不断提高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
二、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的技法表现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受地理区域、思想认识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对声乐有其独到的认识,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相通性,如演唱者都受过本民族文化思想的熏陶,在掌握本民族语言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的演唱技巧与演唱经验,将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与美感表达出来,这无疑体现了演唱者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刻认识及其过硬的艺术美感传达能力。民族声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演唱技法的要求较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声音与气息。在演唱传统民族声乐时,演唱者必须准确运用声音与气息。如传统民族声乐唱法中有深吸气、多存气、运足气、用气活等特点,都是演唱者要掌握的声音及气息使用技法。部分少数民族声乐的演唱通常使用纯声或真假音相结合的手法,要求演唱者重视提高声音的均衡度,保持灵活应用气息,以达到理想的声音表现效果,进而将歌曲的韵味情调完整地展现出来。
二是语言和发声。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区域色彩,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当地的语言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地刻画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将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演唱者要找到艺术表演的灵感,提高演唱的韵味感,必须进行长期的发声练习,通过熟悉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表达习惯,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语感规则,才能演唱出少数民族音乐的思想内涵,用更贴切自然的语言打动观众。
三是润腔。所谓的润腔是美化装饰唱腔的技法,它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功所在,对演唱者对民族声乐的认识、演唱技法的使用能力等要求较高。演唱者要结合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对唱腔进行美化润色,突出发音的美感效果,以使听众在欣赏演唱技巧中增进艺术美感体验。对于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只有熟练掌握更多发音技巧,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提高润腔技术水平,流畅地展示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
三、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性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拓展与创新,其同样有着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及丰富的内容,而要想将传统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将自己的情绪代入作曲的视角,深刻地感知曲子的意蕴情感,特别是要站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上,体会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以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而依托自身的演唱技巧将这种思想情感表现出来。对于任何一部音乐作品来说,情感的表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作品的艺术精华所在。相较于其他声乐,少数民族声乐更强调情感表达的灵活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一个明显特征。现代民族声乐要通过契合音乐语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真诚真挚的情感对歌曲抽象的内涵进行具象化的表述,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结合歌曲的旋律特点,将歌词有技巧、有情感地唱出来,特别是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以达到提高演唱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基于这种情感表现的引领,演唱者更易融入音乐情境,与观众产生共鸣。在演唱现代民族声乐曲目时,演唱者要注意音乐技巧的选择与音乐情绪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演唱者要做到“借声表情”。声音的呈现与情感的传递是传统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其在演唱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相较于情感的传递,声音的价值与意义易被忽视,如在演唱现代民族声乐时,一些演唱者只重视适应舞台背景,活跃现场氛围,侧重穿着打扮、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完全忽视声音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即便这些演唱者对音乐有较好的敏锐性,对作品中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但如果其基本功不扎实,那么其演唱注定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也就是说,要想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演唱者必须从语言和声音上找到合适的技巧和释放情绪情感的方法,只有不断锤炼演唱技法,积累情感表达经验,依托优美动听的歌声和真诚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观众的内心,进而使观众收获美感享受。
二是演唱者要做到“情声相和”。要想充分展现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內涵,抓住歌曲的艺术特点进行演唱。比如,在演唱一首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时,演唱者要从作品旋律和歌词内容上,找到传递情感的切入点,确保情感的表达力度适当,避免给观众带来造作之感。在考量演唱者的技艺水平时,通常用“技”和“情”来确定,从声线的优美性和情感表现力上,分析演唱者的演唱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否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当然,曲谱和歌词能够呈现作品的情感,但不足以凸显作品的内涵,要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美感,演唱者必须深入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合理的想象与思考中提炼出音乐的表达方式与情感表达手段,做到声情并茂,赋予演唱表演勃勃的生气。
四、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美感
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与变迁,我国少数民族声乐发展愈发成熟,其艺术美感更是独具一格,无论是在声腔音调的表现上,还是在情感的传达上,或是在形象和意蕴的构建上,都展现出了丰富的美感。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传统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其美感能够通过对民谣、民歌、曲艺及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运用来表现音乐风格特色。尤其是通过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这些声腔音调,更让歌曲充满民族色彩,并且能够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节奏,字正腔圆的发音,增强演唱的视听效果。比如歌曲《茉莉花》旋律节奏轻盈细腻,歌词中的字音朗朗上口,通过旋律与歌曲的完美结合,营造出“摘茉莉花”的情境,配合演唱者声情并茂的演唱,传达出作品蕴含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再如歌曲《辣妹子》,其旋律明朗欢快,演唱者有声有色的表演体现歌词中的抑扬顿挫,旋律的强弱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听觉效果,突出了辣妹子活泼俏皮的形象。现代民族声乐音色美感的呈现要按照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及传达的情绪进行与之相适宜的音色处理,进而增添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色彩,引发观众对该人物的想象。此外,很多流行歌手依托其独特的气质和声音特点,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及运用不同的声音唱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著名流行歌手李娜在演唱《嫂子颂》时,依托饱满浑厚的声音呈现“嫂子”的思想情感特点,将东北嫂子豪迈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将民族声乐演唱比作武功秘籍,那么声音是武功招式,情感是内功心法,二者相与为一,才能让“武功”更上一层楼。无论是传统民族声乐艺术,还是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以声传情”是呈现音乐内涵和传达音乐美感的必要手段。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曲目时,通过思想感受或是情感经历,依托多种语言和表情等手段直接传达给观众,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调动观众的情绪。对于民族声乐歌手来说,要提高歌曲的演唱效果,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就必须在锤炼演唱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思想素质和行为品格的塑造,以达到表里如一的演唱效果。如果自身的形象气质与歌曲的意韵情感存在违和感,那么即便使用再多的表演技巧,也无法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更不必谈引起观众的共鸣。
五、少数民族音乐对现代声乐发展的启示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民族声乐自然过渡到专业整理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艺术风格的转变都与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2]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思想观念的转变,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创作思维,提炼新颖的创作方法与演唱技法,注重从少数民族音乐中汲取更多可利用的元素,以达到丰富现代民族声乐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目的。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语言、多样的风格、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民族情感等特点,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从某种层面上说,吸收少数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能够为歌曲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创作范式和演唱规律上,实现对现代民族声乐各个方面的调整优化。如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引入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或是旋律,或是音色,或是歌词等,加强对这些音乐元素的拆分与重组,从中提炼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技巧,赋予歌曲演唱更加灵活的表现,以突出音乐效果。传统原则是一种定式思维,是对曲式创作的禁锢。如果作曲家不能开阔艺术眼界,不能有意识地突破这层禁锢,那么现代音乐发展将失去活力。换句话说,作曲家只有积极顺应现代音乐的发展要求,依托新的结构元素革新传统曲式,特别是借鉴少数民族音乐的结构风格,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腔体、音调等元素的运用,配合多种演唱技法,突出现代民族音乐的个性。
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不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发展现代民族声乐的同时,要注意对比音乐主题的高度,发挥民族音乐原汁原味、天然质朴、热情奔放等特征,进一步丰富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增强声乐艺术的表演魅力。当前,大众的审美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即便再优秀、再出色的音乐作品,一旦缺失民族文化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感。就现实情况来说,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日益复杂化,非常多的作曲家采用兼收并蓄的技法推动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但是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汲取不足,加之技法运用过于复杂,不够明朗,未能给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以市场活力。因此,现代民族声乐作曲家可以考虑更多地汲取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惯有的理念和技法上,找到丰富乐曲表现形式的方法,使现代民族音乐突破原有的束縛,获得更广泛的题材。同时注重在现代音乐作品结构中进行演唱技法的衔接,依托不同的音色、音调和音响等效果提高音乐的层次感,进一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通过合理调整现代民族乐曲的框架,运用常规性的规律进行创作,体现现代民族声乐明朗鲜艳的民族色彩。除此之外,民族音乐还要排除结构上对音乐的限制,通过线条和声的结构重组,使现代民族声乐更有欣赏性。可以说,少数民族音乐能够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支持,能够促进民族声乐歌曲的创新。特别是摆脱对曲式结构的依赖,丰富音乐表现形式,增强情感表达效果,给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传统民族音乐有多样化的风格特点,丰富的演唱技法表现,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同时现代民族声乐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演唱上富有艺术性和美感,通过汲取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加强现代音乐结构创新,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内涵和传达民族情感,促进现代民族声乐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花爱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191-193.
[2]郑清元.论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艺术评鉴,2022(05):55-57.
(作者简介:付渤淮,男,本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非遗项目古埙<含陶笛>)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