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综合防治技术

2023-06-14汤红兵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清塘淡水鱼生石灰

进入初夏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病又称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病,此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各种养殖水体均有发生,发病率高,致死率也较高,是目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症状

淡水鱼在感染细菌性败血症后,会因品种、生长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少数患病淡水鱼,感染之后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而直接死亡。在感染早期阶段,一般病鱼会出现轻度充血肿胀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口腔、腮、眼睛、腹部、鱼体两侧以及鱼鳍等部位。剖开病死鱼的腹部,会发现有少量食物残留在肠道中。随着患病鱼情况的逐渐加重,病鱼会呈现出体表严重充血的情况,脏器组织也会表现出严重的败血症现象。在病鱼的眼眶周围会有比较明显的充血现象。除此之外,眼球会明显突起,腹部则呈现出膨大的特征。将病死鱼腹部剖开,能发现在内部存在许多腹水,腹水呈淡黄色透明状或者红色浑浊状。不仅如此,鳃丝也会有明显的腐烂,部分病鱼还会出现鳞片向外竖起。

二、病原体类型

1.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流行的病原之一。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在14 ~45℃的水温下仍旧可以繁殖。该病原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外毒素,该毒素毒性较强,对于淡水鱼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目前细菌性败血症实际的发生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嗜水气单胞菌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当该病原体进入到肠道组织之后,就会对其产生侵蚀,并引发疾病。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水体当中,属于产气单胞菌属,是目前大部分水生动物产生疾病的诱因。该病原体最适宜的水温为28 ~30℃,pH 值为7.2。不过,嗜水气单胞菌在pH 值高于6 小于11 的环境中都可以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当环境出现急剧变化或者水质变差的时候,嗜水气单胞菌会与其他菌混合感染,加重病鱼病情。

2.温和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也是诱发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之一。温和气单胞菌通常在淡水区域生存,适宜繁殖温度为28℃左右。但是,部分病原体也能够在低温和高温中生长,横跨5 ~41℃。如果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那么鱼体会在体表上出现大量细密的出血点。除此之外,鱼体内部会存在大量积水,肉眼可以观察到有腹部肿大的情况。温和气单胞菌同样属于产气单胞菌属,有着厌氧的特点。除了淡水环境以外,温和气单胞菌在海水、污水甚至是土壤中都能够发现,甚至部分食物中也存在该病原体。这是因为,温和气单胞菌属于腐物寄生菌的一种。当鱼群感染了温和气单胞菌,会不断向所居水体中释放该病原体,以此在整个水体环境中形成传染。

三、流行特征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多集中出现在每年的2 月底到11 月。同时,常见的发病水温为10 ~36℃。在夏季高温以及水温为25℃的时候,发病情况更加严重。从鱼龄来看,常见患病鱼为2 月龄到成鱼。细菌性败血症对于不同种类的鱼塘和养殖水体都存在威胁,但凡鱼类都有可能罹患该病。从以往病发的情况来看,草鱼、团头鲂、鲫等鱼类发生较为常见。

四、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1.鱼塘清淤。淤泥是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最喜欢的寄居地,为降低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池塘淤泥较厚时应定期开展鱼塘清淤工作,理想的清淤时间为12 月到次年1 月,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养殖工作的影响。鱼塘清淤一般分干塘清淤和带水泥浆泵清淤。干塘清淤可以采用清淤机清淤、推土机清淤。带水泥浆泵清淤的首要条件就是找好能够存放泥浆的场地。通常利用低洼农田来存放泥浆,待塘泥干裂后再利用,可提高农田肥力。

2.全面清塘杀菌。清塘杀菌可以采用两种药物,分别是生石灰清塘和次氯酸钙。

①生石灰清塘。生石灰清塘有两种,一种是干法清塘,另一种则是带水清塘。干法清塘先将鱼塘的水抽干或者至少排出至5 ~10 厘米,然后每亩使用40 ~60 千克生石灰加入到水中,趁热均匀泼洒。带水清塘主要针对排水条件较差的鱼塘。一般情况下,每1 米水深,每亩使用100 ~150 千克的生石灰化水趁热泼洒全池。生石灰清塘需要7 ~10 天之后药性才会完全消失。放养鱼苗种前,进行鱼苗种试水无异常后,证明药性完全消失才能放养鱼苗种。

②次氯酸钙清塘。挑选30%的活性氯剂。水深5 ~10 厘米的塘口,每亩的用量在5 ~10 千克。而如果是1 米水深,每亩的用量则需要达到15 ~20 千克。清塘10 天以后,进行鱼苗种试水后,待药性完全消失再放鱼苗种。

3.调节水质。调节水质,也能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降低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概率。在炎热的夏季一定要提高换水频次。如果鱼塘能够有微流水,那么更有利于鱼苗成长。可以利用增氧机来保障水的充足含氧量,避免出现窒息的情况,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提升水体的透明度,给鱼创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4.科学合理配制饲料。在鱼饲料中可以加入具备抗菌抗病毒的杜仲叶提取物。在日常拌料中,可以添加胆汁酸以保护鱼类肝胆,并降低其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5.流行期消杀。一般情况下,可每隔半个月或者1 个月时间就需要进行1 次杀菌工作,每1 米水深,每亩使用生石灰5 ~10 千克或漂白粉(30%有效氯)1 千克。另外在食物台上需要不定期地喷洒杀菌液,避免食物被病菌感染,或在食物中添加一些抗氧化药物(维生素C),提高鱼的免疫力。

五、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先对鱼塘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工作。把死鱼打捞上来,并采取焚烧或者深埋的措施,避免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同时,要做好所有器具的消杀工作,确保投喂饲料的新鲜度。在治疗过程中不要加入新水,避免出现鱼类应激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如体表和鳃部有锚头鳋等寄生虫,应先用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比如说,如果是原虫类寄生虫,需要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按照5∶2 的比例混合,然后按照硫酸铜0.5 毫克/升、硫酸亚铁0.2 毫克/升的量泼洒到鱼塘中。如果是甲壳类和蠕虫类,那么使用晶体敌百虫溶液,按照0.3 ~0.5 毫克/升的用量将其泼洒到鱼塘中,以更加有效的杀灭鱼体表的寄生虫。对于一些患病较为严重的淡水鱼,则需要连续用药3 天,之后再在鱼塘中泼洒井冈霉素药液。

2.内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治疗在细菌性败血症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在完成鱼塘的消毒工作之后,通常是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的2 ~5 天后,就需要采取喂药操作。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进行治疗,添加的剂量为10 ~20 克/100 千克饲料。喂药的频率为每天2 次,上午和下午各1 次。或使用三黄粉(大黄、黄柏和黄岑的混合粉剂)来进行治疗,喂药时间需要持续5 ~7 天。

猜你喜欢

清塘淡水鱼生石灰
王玉林作品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消毒巧用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使用
巧用生石灰消毒
九大巨无霸淡水鱼
清塘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