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苏杭工艺星罗在此间
2023-06-14张乐妤
张乐妤
若提起江南,最负盛名和代表性的,便是苏州与杭州。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江南温柔的山水滋养中,在殷实的经济条件支持下,苏杭人民对于精致、静雅的追求愈发热烈,各色生活用品、精致文玩,是最典型的“天堂”体现。
近日,“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特展在吴文化博物馆开展,在此次展览上可以看到苏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精品以及多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馆馆联动,镇馆之宝惊艳亮相
江南城市是江南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苏州和杭州作为其中两个重要的城市,拥有“苏杭天堂”的美誉,而以“天堂”作为主体对象,这在中国展览历史上还是未曾有过的。
早在一年半前,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就曾提出,两地三馆围绕工艺举办一个苏杭天堂主题的展览。今年4月,沪苏浙皖四地共同签署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要求博物馆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联动和专题合作,推动展览策划、教育宣传、文创开发等全方位和合作交流,共建长三角文博圈。
陈曾路表示:“借此机会,吴文化博物馆与苏杭两地有共同志向的博物馆一起联合举办了这样一个展览。”“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特展由吴文化博物馆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同时受到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区博物馆、萧山博物馆6家文博机构的支持。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划创意,对于苏州丝绸博物馆而言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交流机会。”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吕昂表示:“此次苏杭两地三馆联合举办的‘天堂里——工艺的苏州和杭州特展正是《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的实践。”
此次特展上,多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悉数亮相: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的金蝉玉叶饰件,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的显德五年舍利铜塔,苏州博物馆的大金龙,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的越窑青釉瓷杯托,杭州博物馆藏“行春桥魏三郎匠刻”款双夹层鎏金牡丹纹银盏等众多精美古代艺术品,展品跨度从唐代至今。
古今对比,窥探苏杭工艺匠心
这次展览同时将“古时”与“今日”苏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精品共同展出。通过时间线和古今对比,以文物回望古时精致繁华的生活追求,以工艺讲述今日守正创新的动人故事。一起走进展厅,欣赏“古时”“今日”精巧的苏杭工艺,体会古今非遗匠人们的匠心。
“古时”单元侧重于展出巧夺天工的文物,以金银器、玉器、瓷器、竹木器、丝织物为主,共展出了相关代表性文物60余件套,文物的时间跨度从唐代至民国时期,每一件都与苏杭工艺相关,是最精美的苏杭工艺品代表。展出以诗文为线索,为观众描绘出苏杭的人间烟火气。从白居易到张岱,从坊市闹猛到人间诗酒茶,无不弥散着人间天堂的气息,这些诗赋辞藻和小说话本用最浪漫的方式,倾诉着世人对苏杭的向往。
“今日”单元更侧重于展示薪火相传的苏杭工艺,选取苏杭40项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苏州22项,杭州18项。涵盖了人类非遗3项,国家级18项,省级13项,市级5项,民间手工艺项目1项,涉及60多位工艺大师,参展作品共计144件套。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工艺背后的制作过程,展览在丝织、木版年画、绸伞、油纸伞、红木雕刻、明式家具的展区设置了互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单元还汇聚了许多当代大师作品,包括姚建萍、马惠娟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作品以及许多国家级非遗项目。
观众可以在“今日”单元中找到与“古时”单元文物所对应的工艺及其工艺展品,并了解到这些非遗工艺在如今是如何体现的,两方文物展品跨过历史的洪流,在同一展厅相遇,使整个展线有更完整的故事性。为观众展现了在一代代传承中,每一位匠人是如何坚守传统工艺,共同成就如今苏杭的“人间天堂”。
品读非遗,江南文化薪火相传
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表现形式独具一格。当观众步入展厅,在第一单元“古时”部分,会发现展柜背板上不再是文物知识型呈现,而是留有大片留白,以诗文串联起不同的文物故事。特展以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视角,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阐释使用文物的生活场景,描述文物的质地,还原苏杭两地旧时之景。
“材有美,工有巧”,展览旁边还设置了丰富且细节的工艺拆解,带领观众走入工艺的天堂,将苏杭四时好风光与精巧的非遗工艺展现在观众眼前,一苏一杭,人间天堂。
自开馆以来,吴文化博物馆一直注重于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与发展,除打造“考古探吴中”及“风雅颂吴中”两部分讲述吴地万年文化的基本陈列外,还结合自身特色、定位及发展目标确立了“江南文化”“中国地域文化”“亚欧文明”“匠艺”“再问”等五个特展体系。“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正是吴文化博物馆的“江南文化”系列的重要原创性展览。
“此次展覽也是一次对于非遗技艺的学术梳理,吴文化博物馆希望以‘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特展为基础,继续推动发展‘非遗实验室,使博物馆不仅发展学术,也为非遗产业服务。联动全国非遗产业资源,使产业资源与非遗大师深度融合,是吴文化博物馆未来想做的事。”陈曾路告诉记者。
此次特展展期至2023年7月30日,其间,吴文化博物馆还将继续围绕展览主题举办学术讲座、悦读沙龙、展厅课程等活动。除此之外,此次特展还将与“匠艺”系列非遗特展进行展厅联动,以非遗文化与技艺为核心,将吴中地区非遗与苏杭非遗联合起来,使观众更加深入了解非遗的匠心匠法。
特展之镇馆之宝
金蝉玉叶饰件
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金光闪耀的蝉,栖息在玉叶上。其中金蝉含金量达95%,蝉翼厚度0.2毫米,蝉身錾刻平行减地横凸纹八层,每层以无数竖直短线表现细部,蝉足简化为三对,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微抬起。玉叶系用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呈半透明凝脂状,晶莹润泽。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伴出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女子头上的发簪。
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出土于杭州萧山祇园寺。该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下枭处饰覆莲纹。束腰部四壁各刻佛像四尊,菩提树三棵。座面铭有信徒夏承原之发愿文共47字,款落“戊午显德五年十一月三日记”。塔身束腰处四壁均铸有佛教故事图像。塔顶四角为蕉叶山花,每角蕉叶的内外向皆刻有佛像。塔刹底部为覆莲、仰莲、五重相轮,加上莲花葫芦宝顶。
行春桥魏三郎匠刻牡丹纹鎏金银盏
盏口圆形,圈足呈喇叭形外撇,器身由内外两层构成,中间中空。内层錾刻牡丹纹,线条灵动,外层高浮雕牡丹花卉和枝叶纹,造型凸显枝繁叶茂,外壁近圈足旁刻有“行春桥魏三郎匠”款。《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临安府行春桥畔,有行春瓦子,是当时著名的综合性市场,集娱乐、百艺杂技、买卖交易于一处。因杭州话中“行春”与“洪春”相似,便成了今日杭州灵隐路上的“洪春桥”。宋代金银器上的立体凸花工艺,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用捶揲手法,打出了极富立体效果的器皿。
越窑青釉瓷杯托
整器由托座、托盘、圈足三部分组成,托座为杯形。通体施釉,釉色青黄,釉面润泽。唐代越窑青瓷以其秀美而获诸多诗赞,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瓶秋水澄”,皮日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到五代时期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瓷器。
大金龙
出土于苏州西山林屋洞。金龙为纯金打造,遍身鳞甲,昂首站立,面目温和,姿态轻盈,由纯金薄片对折而制,因此正反面对称,便于直立。林屋洞唐宋之际成为道教圣地,并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居九,据传唐宋时帝王遣使投放金龙玉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