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谅不完美

2023-06-14张乐妤

现代苏州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孩子教育

张乐妤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关系,亲子间的关系亦是如此。《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亏待了二女儿德善的时候,曾对她说:“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也是头一次当爸爸,做得不好请女儿稍微体谅一下。”是啊,没有人生来就是父母,我们都是在学着做父母,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不二法门。

央视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亲子关系,有歇斯底里的争吵、无声的对抗、无言的哭泣,不完美的亲子关系让人瞠目结舌。那么,多年相处,为人父母都是如何与自己、與孩子和解的,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多些鼓励与包容,少些剑拔弩张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也在摸索中逐渐成长,袁园也是这样,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时常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孩子也会反过来效仿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争执的情况,这个时候父母的处理方式就很重要。袁园的大儿子张瀚洋就读于新城花园小学五年级,有一天早晨,因为忘记戴红领巾,他坚持回家拿,袁园认为回去拿会迟到,可以去学校借一下备用红领巾,俩人就此起了争执。原本很小的事情,在俩人情绪激动的时候,互相指责对方,说出口的话总是十分伤人。白天袁园反思了自己,晚上回到家,她诚恳地跟儿子道歉,在肯定对方的同时也指出,原本两人可以有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在矛盾产生的当下,大人通过发脾气处理事情,孩子也会效仿,但发脾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袁园意识到,在沟通中,每个人都要先学会好好说话,以及倾听别人说的话。“后来我们制定了一个规矩,如果有意见冲突的情况发生,谁先发火谁就罚款,我先发火罚款100元,他先发火罚款10元。”建立了这样的机制后,每每发脾气之前,双方都会三思而后行,相处方式也逐渐从剑拔弩张过渡到心平气和。

袁园是独生子女,在她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法非常严格,也不太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回忆说,读初中的时候流行交笔友,她就经常给外地的朋友写信分享生活,漂亮的信纸里承载的是青春期女孩的小秘密。结果妈妈发现了之后觉得交笔友与学习无关,断定这是不务正业,甚至将这些信纸翻出来全部撕掉,这对当时的袁园打击很大。

成为父母后,为了跟孩子们多些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层面健康,袁园一家会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每天还会有晚间分享会,听孩子们讲他们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她和丈夫也会跟孩子们分享工作上的趣事。

有一次晚间分享会上,张瀚洋告诉妈妈,他的钢笔被同学摔坏了,希望妈妈能够告知对方家长这个事情。袁园不解但还是询问他:“你想要怎么解决,我跟对方说过之后,你需要他们的道歉吗?需要别人赔偿吗?”张瀚洋回答说:“我不要赔偿,你跟他妈妈说了,我心里会开心一点。”袁园意识到,孩子这是希望自己能够站在他这边支持他。虽然已经夜深了,袁园还是向对方妈妈阐述了整件事情,并表达了自己并不是需要赔偿,而是希望能够尊重孩子心里的想法。

与执念和解,和孩子一起直面冲突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袁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要仔细发现孩子的爱好,而不是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在给哥哥张瀚洋选兴趣课的时候,袁园认为孩子比较内向应该学习架子鼓,逐渐打开自己。在张瀚洋学了一段时间架子鼓后,袁园发现,他确实学习得很认真,但能看出来他并不喜欢架子鼓,他真正擅长的是绘画设计。

有一次,张瀚洋因为体育成绩是及格,最终没能拿到三好学生奖状。袁园觉得这样有些可惜,于是带着不爱运动的张瀚洋拼命练习体育,一项项科目都不放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如人意。“后来,我和他爸爸商量了之后决定,和他不擅长的体育和解,不再强求孩子一定要出好成绩,能达到良好即可。”虽然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取长补短,但强行补短或许亦不可取。

有了对待哥哥的经验,在妹妹的爱好选择上,袁园理智了许多。妹妹天性爱动,拥有不错的乐感,舞蹈、合唱、钢琴,总能发挥她的长处,最近妹妹主动想学习网球,袁园也表示赞成。在袁园看来,才在读幼儿园的女儿拥有很强的内驱力,总是自我施压,时刻以哥哥为标杆,想着要超越他,因此总是容易焦虑。面对女儿,袁园以肯定教育为主,适时让她放松心态,以免陷入“卷”的黑洞中。

孩子在校园中遇到一些不愉快时,袁园会理性分析,有些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面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张瀚洋被同学揍了,袁园和孩子爸爸商量后,决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这个同学。“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支持你,但你要学会自己去沟通解决问题,问清楚你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对方不开心,如果有,那你应该道歉,如果没有,那你要告知对方,以后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交流沟通。”

沟通几经波折,最后大家才发现闹了个小乌龙,那位同学因为张瀚洋给自己起了“小宝宝”这个昵称而不高兴,所以才打他,双方都有错。袁园告诉儿子:“你觉得他可爱给他起昵称,但是别人不喜欢,既然让同学不舒服,那就是你的不对。”后来,双方互相道歉之后,现在两个人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

跟孩子一起,体验不设限的人生

很多年轻一代的人都担心,生了孩子之后衣食住行都得围着孩子转,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的生活了?85后爸爸Kuni告诉我们:“上一代的父母或许会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成就下一代。但我们这一代父母,更要活出自己。”

Kuni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15岁,在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读初中,小儿子5岁,读幼儿园中班。比起很多家庭缺席的父亲角色,Kuni给孩子的陪伴从不打折扣。一起野营、看展、旅游……大儿子曾经停学一年,跟着父母一同去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旅行,随后又去加拿大生活了一段时间。小儿子刚出生一个月,Kuni就推着小推车带他去参加温哥华的音乐节。

这样跳脱的父母,其教育理念想必也很别出心裁。Kuni告诉记者:“我们并不望子成龙,也不需要孩子赢在起跑线,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有多元化的经历,而不是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长大。”

这或许跟Kuni的经历有关,在德国留学近四年的他,毕业后曾经当过德语培训老师、德语导游,在跟德国人的日常接触中,他逐渐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大多数德国人虽然物欲不强,但是非常愿意花钱体验新事物,愿意为“体验”掏腰包。这样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他。

体验非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换一种更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更慢的生活节奏,是Kuni当下的目标。他告诉记者,身边不少父母都开始给孩子选择一条非主流的道路,这条道路也许培养不了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成功的定义本来就有很多种。物质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人成功的唯一标尺,关于成功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化的。“我希望孩子不要太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明白自己是不一样的。”

在他的计划中,最晚明年,将举家搬迁到云南大理,孩子也会到当地读书。“希望我的小孩在小时候能有一段这样的生活经历,这对他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希望在那样的环境下,他可以有自我探索的机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不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然,有这样的魄力,还有一方面原因,Kuni和夫人从事的工作相当于“数字游民”,仅需一台电脑就能办公。

目前,Kuni正在跟大理的创新教育学校接洽中。创新教育需要跳出传统的教育体制,属于试验性教育,Kuni坦言,他也是受一位朋友启发,这位朋友名叫布莱恩·林登,生活在云南大理喜洲镇,被人叫做“洋村长”,他创办了融合民宿、餐饮、教育为一体的喜林苑,打造的研学课程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敢于探索创新教育,愿意拥抱未知,在Kuni看来,这是一种挑战,他享受其中。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Kuni坦言更像是朋友。“即便他只有五岁,我也不会以大人的姿态去跟他交流,我们更多的会一起玩,一起体验,一起互动。在相处中,尽可能让孩子去做主,释放一些权利给他。”

老一辈的父母提供的更多是物质关怀,比如生活起居方面的照料,他们常常羞于表达对子女的爱;新生代的父母更多地从精神层面关怀和陪伴孩子,给他们更多拓宽视野的机会,也经常跟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有足够的被爱的安全感。Kuni在努力做好新生代的父母。

优秀或许会遗传,教育却不必苛求

学霸父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会如何要求自己的子女?80后妈妈卢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从事新闻媒体、外资企业行政人事、内资教育投资集团公司首席运营官等工作。卢燕的丈夫本科畢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目前任苏州某外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如此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却非常佛系。卢燕和丈夫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杜佳依,她告诉记者:“我和佳伊爸爸对她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要求,我们希望她做个平常一些的人,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健康快乐的身心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她知道,学习不是唯一,更不是人生最终定输赢的关键。”

在这样宽松的亲子环境下,杜佳依茁壮成长着。小时候,杜佳依有着极强的艺术天赋,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业界著名的小童星,8岁就主演拍摄《花非花,雾非雾》,还与秦怡合作电影《心曲》,参加湖南卫视《幸福绽放》,并担任中阿建交30周年的友好小使者访问迪拜,受到迪拜王室接见,同时她还热衷公益活动,是苏州市表彰的美德少年。

杜佳依喜欢模特、舞蹈、声乐、钢琴、主持和演讲,卢燕就带她去尝试,培养兴趣爱好。“我会给她充分的选择权,在培养爱好的同时,也让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深挖下去。”目前,杜佳依依旧保留了主持和演讲两个爱好,这些爱好让她在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大展风采。卢燕非常支持女儿的决定,她认为,好的口才,可以陪伴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方法上,卢燕和丈夫从不“鸡娃”,但却会从杜佳依小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有关孩子的大事小事上,都会倾听和尊重杜佳依的个人意见。“在她上了初中之后,我们之间的相处就有点像是朋友,我们下意识地会将有关她的重大决定交给她自己去做。”卢燕说。

杜佳依今年18岁,目前在上海光华启迪国际教育学校读高二。早前,她还是苏高中园区校的一名学生,基于对自己下阶段清晰的规划——立志考入剑桥、牛津两所高等学府或是美国一所常青藤学校——她决定转学去私立高中,备考英国和美国的高考。默默定下这个目标后,杜佳依就找爸爸妈妈商量转学事宜,并同他们分析了各个学校的利弊。

在得知杜佳依有这样的想法时,卢燕和丈夫也跟孩子促膝长谈了一次,他们告诉杜佳依:“你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好,但也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但我们希望你学有所成后要回到国内来。”

爸爸妈妈在苏州工作,杜佳依独自生活在上海,在学习之余,她也能兼顾生活,自己做饭、洗衣,大半个月才见父母一次。假期里,杜佳依会和父母一同外出旅游,这个时候,她又化身“小导游”,制定全套出游计划和安排,去哪里、订机酒、游玩攻略、美食打卡……

猜你喜欢

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