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敢为、善为到能为、有为

2023-06-14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3年10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苏州

王娇蓉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第一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9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从第一个十年“再造一座新苏州”的奇迹,到全国首个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主体获批上市,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会议、新苏理事会会议制度创新,到成功举办5届中新服务贸易论坛、成为上海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工业园区从借鉴学习新加坡经验开始,屡创奇迹,已成为国际化合作的典范。

未来,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新合作的鲜明标识。年近而立的园区,也将在中新合作中再度创新,为跨国合作发挥更大的样本示范意义。

借鉴新加坡经验,融入更广阔未来

2023年3月27日至4月1日,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双方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作为中新合作典范样本,园区也将在中新开启高质量合作的新时代,不断改革创新,书写更多非凡成就。

29年来,园区有4000多人曾赴新加坡学习,可以说这种创新、务实的理念不仅应用到了园区的发展实践中,更融入了所有园区工作人员的血液。步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园区也将继续探索,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为国际合作提供更多示范。

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园区的发展一直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园区建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完善的阶段,因此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重点聚焦在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现代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和政府服务体制机制。

通过学习新加坡在招商引资、城市规划建设和部分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经验,园区在服务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早期,园区借鉴学习的新加坡经验都是“看得见的”,比如建立第一座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办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重视高级技工培训等等,随着学习借鉴逐步深化,园区共出台了180项政策,极大推动了园区的高速发展。

如今,园区与新加坡的合作与时俱进,从最初的规划设计、联合招商、土地开发,到近年来的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中新合作已实现全领域项目化运作。

2022年,园区与新加坡实现贸易总额21.9亿美元,园区共有在营新加坡投资项目350个,新加坡是园区第一大投资来源地区,园区在新加坡投资项目67个,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除了推动两国人员双向交流和友好交往,通过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与新加坡华乐团等文艺院团、文化场馆间的交流,苏州正不断加强江南文化推介展示,讲好苏州故事、中国故事。同时,中新两国正不断加强绿色发展合作,引入新加坡节能环保技术和专业机构,共建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和新能源项目,挖掘数字经济合作潜力,大力推动商业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高质量提升合作效能

立足下一个30年,园区将积极参与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更好赋能双向投资,既为出海到新加坡的苏州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更大发展,也要大力支持新加坡企业布局苏州。随着“国际化走廊”的加快建设,和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的设立,目前,园区已集聚中新合作项目70余个。除此以外,也有越来越多中国的企业借助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到新加坡发展或借助新加坡这一枢纽,引入国际创新资源。

通过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的高水平运营,中新企业家面对面平台服务网络再次拓展,双向开放平台功能不断提升,更好地引领了两地企业双向投资,双向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随着功能平台的不断完善,园区与中国新加坡商会共建中新企业家面对面平台,举办产业对接活动14场;新加坡科研局首个海外分支机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落地项目20个,新国大(苏州)研究院集聚领军人才40个,组建中新生物医药合作联委会;星展银行等3家新加坡最大的银行均落户苏州,东吴证券、苏州银行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苏新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落户园区……

携手更多前瞻性合作

开放是园区自始至终的立园之本,也是园区的灵魂。在开放战略的指导下,早年的大力利用外资,无疑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助推力。在园区飞速发展的29年里,除了肉眼可见的经济社会发展,亲商理念和环保理念更是一早就根植到了园区基因之中。

开发建设初期,园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就比较高,这是园区为全国经济开发区提供的有效经验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园区一直发挥着先行先试的作用,展望后30年,园区将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体现更多优势,并为推动两国之间协议率先进行试点探索。

园区拥有自贸区和中新合作的叠加优势,使得园区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水平开放。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制度创新,比如制定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符合中国国情和园区实際的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对照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先行先试,提升自贸片区建设水平。

未来,园区将深化与新加坡的务实合作,打造标识性、代表性项目,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

同时,园区正进一步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吸引新加坡知名企业加大对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导入全球创新网络资源,推进中新生命科学园、城市更新等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力度,依托生物医药合作联委会开展对接,加强两地科创平台互动,参与苏新产业合作计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对新加坡专业服务机构、贸易企业、总部机构招引力度。

在园区,看中新合作向更高维度进发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 苏州工业园区无疑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而在一系列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中新合作的大背景。如今,中新两国已开启高质量合作新时代,园区又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怎样的成果呢?

借鉴经验,一张蓝图绘就融合新城

园区能取得现在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新合作初期,对新加坡经验的借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规划建设和管理,集中體现在城市发展近期和远期规划、土地开放和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

在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借鉴经验。“今天,我们也看到规划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避免了国内一些开发区的配套不到位,导致产城人相互分割的局面。”段进军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很好地实现了“产、城、人”之间的融合发展,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国内不少工业园区还在采取“边开发、边规划”或者“先开发,后补规划”的建设路子时,园区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从“科学规划”做起,成为全国开发区建设的一个范本。从1994年至2000年,园区在建设初期就以“产城均衡、产城融合、配套共享”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方向,着眼于“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定位,发展多年。由古城中轴线延伸而出的苏州大道主干道,串联起一个个环形分布、圈圈相扣的金融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连接着金鸡湖,一路向东延伸,这是园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特征的工业化快速启动、城市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园区以理性规划,打造现代化江南生活典范的起点。如今的园区,更是合理配置了科技研发区、绿色生态区、公共服务区、生活居住区,层次分明而又综合利用,形成了规模适宜的产城人融合型整体结构。

年届而立,创新成就靓丽名片

段进军说:“合作早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单向的招商引资和产品出口为主,随着两国的合作向多领域、全方位、跨区域的双向合作进行转变,面向未来,园区将与新加坡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跨境投资等方面将进行深度合作。”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的同时,园区在发展过程也实现了借鉴与创新的统一。从首创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到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等,众多“第一”“唯一”在这里诞生;引领开发区在现代物流、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等领域的功能创新。率先在全国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特别是强化亲商服务。

亲商服务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涵,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智能协同服务,当好“店小二”,强化专业精准服务……以上这些创新经验,特别是好的营商环境是值得其他地区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如今,园区已经成为苏州改革开放的靓丽名片,这座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空间体系。

开放创新,服务区域发展

中新合作已进入新的阶段,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中新两国将进一步地拓宽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的层次、创新合作的形式。这样的深度合作毫无疑问对于推动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也一定会进一步夯实双方友谊之基石。

段进军认为,苏州要进一步地认识到中新合作对于苏州进入新发展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苏州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中新合作,要把中新合作先进理念和合作范围从苏州工业园区拓展到整个大市。目前,“大苏州”各地按照“全力推动市域统筹发展,积极参与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依托上海国际化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四个层面,握指成拳,内聚外联,迸发出“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强大合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在长三角内部也应该得以践行。一方面,长三角城市要推动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区域之间应该充分地发挥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这应该是区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内容。

园区如今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个重要区域增长极,其连续7次在全国开发区综合型排名中位居第一。未来,园区必将进一步推动开放,这不仅指对外开放,也包括对于长三角内部的开放。

段进军认为,为了服务好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园区一方面要集聚更加高端的生产要素,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将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向外输出,推动长三角其他区域的发展,这也是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苏州工业园区要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放,要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作为两国合作的最重要的典范,园区今后也将持续挖掘对新合作潜力,在服务贸易、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打造开放新门户、产业新地标、科创新地标、城市新地标。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苏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苏州一光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苏州十二忆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