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及其建设

2023-06-14骆郁廷陈小丹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

骆郁廷 陈小丹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远程教育》开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刊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期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以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思想引领作用。

摘要: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民心所向、网意所趋。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提供网络美好精神食粮、满足网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形塑网民美好精神风貌、增强网民追求美好生活精神正能量的网络精神世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旨归是在网上精神家园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网络强基固本、网络铸魂育人、网络凝心聚力三者的有机统一。面对多元多样的网民精神需求、不断出现的网络乱象、隐匿渗透的西方意识形态等现实挑战,实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必须铸牢队伍精神支柱、浸润网民精神世界、激发网民奋进动力、构筑道德法律防线、过滤网络空间雾霾。

关键词: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网络精神文明;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23)5-0073-08

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涵盖网上和网下两个空间场域,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快速迭代,网上精神世界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场域。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习近平, 2022, p.319)总书记在此不仅首次提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当前,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探索,因此,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深刻意蕴

人是集物质性与精神性于一体的存在物,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样包括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物质家园既包括房屋、山川等自然环境,也包括乡人、乡音、乡风等社会环境,其旨在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物性需求,多是有形的,而精神家园则针对人的求知、情感、审美、信仰等精神性需求,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的含义丰富:一是指情感与心灵寄托的场所,关系人在精神场域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二是人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的聚合体,关系人在精神世界中的获得感;三是人在对生命意义的不断体悟与反思中形成的人生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关系人在精神生活中的幸福感。随着网络技术改变人的生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成为人民之需与时代之题。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事不网的当今时代,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推进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必须首先厘清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内涵。“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提供网络美好精神食粮、满足网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形塑网民美好精神风貌、增强网民追求美好生活精神正能量的网络精神世界。建设这样一个美好的网络精神世界,就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迫切任务。

依循网络美好精神家园的多维含义,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宜從多角度把握:

一是在空间场域维度。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生态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网络空间成为网民精神生活的安稳栖息之地,网民归属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 2021, p.71)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的物质家园的发展提供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便捷的同时,网民也极易在复杂多变、海量多元、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中丧失自我,在利益抉择中迷失方向,在虚实转换中角色失衡,进而导致人的精神家园失落。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首先是网络生态环境的向好发展,建设一个正能量强劲、主旋律高昂、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网络空间。

二是在内容构成维度。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供给美好精神食粮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网络空间成为使网民精神振奋的正能量汇聚之地,网民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锦涛, 2016, p.637)文化是民族的图腾,承载着人们的价值依托,之所以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资源,首要原因在于:“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习近平, 2017a, p.8)。精神世界的内容是在物质世界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因而是超越现实物质世界的精神形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总体特征,而网络文化产品是满足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网民在生产网络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也持续改造自我,滋润精神家园。

三是在价值意义维度。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网民精神世界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网络空间成为精神相依的人心归聚之地,网民存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习近平, 2022, p.244)网络技术让整个世界成为联系更加紧密的地球村,网络空间逐渐成为网民无法割舍的生存世界、生活世界、意义世界,网络空间中的个人与集体亦成为一个命运相依、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利益交织的共同体,个体精神家园与民族国家的精神家园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在跨越时空障碍的虚拟空间中凝聚人心,实现网民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层面的高度认同与精诚团结,为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提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注重提升网民个体精神世界的存在感与幸福感的同时,也以亿万网民的心灵共鸣携手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网民个人的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中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总的说来,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为亿万网民提供家园安全之感、精神交流之地和心灵归宿之处,是网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发展必然体现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过程。

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旨归

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活动的有序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目标。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

(一)网络强基固本: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

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2017a, p.22)自此,“两个巩固”就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在目标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要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价值遵循和首要建设目标。“网络强基固本”就是在网络空间内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具体说来,“固本”指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强基”就是在网络空间内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其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习近平, 2017b, p.66)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国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治网强网的基本遵循。背离或者放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首要目标,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歧途。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必须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引导网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具体实践共同决定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真理,是实践证明了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具有指导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 2018, p.15)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具有跨越时代和跨越国家的影响力,能为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提供真理性力量。另一方面,网上精神家园意识形态交锋日益复杂激烈,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亟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批判和抵御西方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确保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稳固的精神支柱,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就有了“定盘星”,就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引导和帮助网民认清方向、坚定信仰、坚守立场,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其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习近平, 2017a, p.1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团结我国亿万民众的共同思想基础,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华民族就会在风雨飘摇中魂无定所、行无依归。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氣、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 2014, p.163)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要实现亿万民众精神相依和人心归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因此,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引导广大网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追求,外化为自身的实践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体网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网络铸魂育人: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铸魂育人”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网上精神家园是网络铸魂育人的重要场域,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贯穿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全过程,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铸魂”是熔铸时代新人的思想灵魂。家园是人放逐身心和安放灵魂之地(张昌山 等, 2021),精神家园就是精神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家园,建设精神家园的过程就是改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发展人的精神生命的过程。“灵魂”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灵魂是人的生命的核心,没有灵魂的躯体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社会只会随处漂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江泽民, 2006, pp.230-231)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由网民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共同创造出来的,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对象是网民的精神世界,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就是要为网民和网络社会铸魂立德,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立德的根本在铸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 2020a, p.329)。网络空间是网民思想互动的新平台,是凝聚网民共识的新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灵魂。新时代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核心,就是在网络空间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育人”是培育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铸魂旨在育人,育人体现铸魂。“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 2020a, p.312)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2-10-16)。新时代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就要做好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自觉承担起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新时代,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要培育有坚定信仰、有崇高追求、有责任担当、有文明素养、有突出能力的时代新人,提高时代新人的精神境界,引导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并在奋斗中受锻炼、做贡献、长才干,真正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网络凝心聚力: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共同增强的现代化,是网上网下同心、同向、同行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2-10-16)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要靠全体中华儿女自身的力量,创造实现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建设更加丰裕的物质家园和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汇聚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习近平, 2021, p.30)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精神力量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能有效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激发齐心协力的主动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在虚拟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人的激情、想象、灵感、创造等会被复杂的虚拟社会关系激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陈联俊, 2019, p.31)。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凝聚全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就要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凝聚网上网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形成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要在最大范围内凝心聚力,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周恩来总理说,“合则势众,分则力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等, 1998, p.405)。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包括网民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是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凝心聚力作为重要任务,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将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贯穿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全过程。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涉及多层级、多部门、多主体,是一项系统性的事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建设手段上服务人民、在建设目标上为了人民、在建设进程中依靠人民、在建设成效上回报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并时刻秉持合则强、分则弱的理念,加强统筹协调,凝聚思想共识,在“键对键”的交流互动中实现网民的“面对面”和“心连心”,实现全国人民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凝聚起全体人民、全体网民和全民族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奋力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

当前,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需要从铸牢精神支柱、滋养精神世界、激发精神动力、构筑精神防线、驱散精神雾霾等方面入手,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建设实效,着力建构系统、高效、可行的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一)以党的领导铸牢建设队伍的“精神支柱”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09-14)。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我们要牢牢掌握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主动权,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队伍的建设,筑牢精神根基、挺起精神脊梁、确立精神支柱,凝聚建设主体的强大合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领导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核心力量,要加强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特别是队伍建设的领导,铸牢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队伍的精神支柱。

一是加强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必须把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在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权威性,加强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网上精神家园建设主体的头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队伍的精神支柱,提高辨别网络大是大非特别是政治大是大非的能力,使之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注重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谋划。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一盘大棋,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网信办的统筹和地方各级网信办的协调推动作用,发挥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加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协调解决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扎实推动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

三是要强化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协调协同。加强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全面领导,既要统揽全局,也要协调各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党对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协调协同,才能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稳步推进这项系统工程。

(二)以网络文化精品滋养网民的“精神世界”

我国网民数量已超十亿,稳居全球第一,十亿多网民组成了全球规模最庞大的网络社会。网民不仅向往着更加美好、充盈、富足的物质生活,享受网络带来的生活便利,也存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文化需要,期盼更加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丰富网络世界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的网络文化精品,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精神食粮,赋予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强大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第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食粮。网民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参与者和享受者,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要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满足网民多元精神需求,就必须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充足的精神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赖以存续的精神血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大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化精品,才能滋养网民心灵,唤起网民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更好地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使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第二,创作现实网络文化精品,满足精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习近平, 2017a, p.153)他还指出:“网络传播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习近平, 2021, p.75)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不仅要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扎根现实生活,深入人民群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造和提供反映社会生活本质、时代发展特征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网络文化精品。网络文化精品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仅要立足内容为王,更要注重形式吸睛。网络文化精品的创作与欣赏,不是键对键、人对人,而是精准化和生动化的面对面交流、心对心沟通,必须把握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及规律,结合网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喜好标准、欣赏品味、地域风格等,创新网络文化精品的话语方式和表现形式,充分利用智能化、可视化、互动化等呈现手段,提升网络文化精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渗透力,满足网民个性化精神需要,在网民消费网络文化精品的过程中产生润物无声之效,实现网民心灵的沐浴、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三)以多重教育合力积蓄前行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中存在一些乱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11-16)。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活力十足的精神势能、动力充沛的精神能量,加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就要整合多重教育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增强精神动力。

网民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决定力量。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必须围绕网民、观照网民、服务网民,而要激发网民的创造活力和精神动力就必须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

第一,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会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凝聚全体网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就要在网络空间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亿万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网民爱国情感和昂扬奋进的进取精神。

第二,重视斗争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家园是在人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中日新月异的。”(孙正聿, 2013)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也是在网民主动争取、团结奋斗的创造性活动中进步发展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是消极避世还是主动迎战,不仅关系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斗争精神教育,要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主动迎战网络上盛行的“佛系”“躺平”“摆烂”等低欲望社会心态,破解和克服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的无力感,引导网民知难而上、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还要引导网民同走老路、邪路的倾向作斗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同霸权主义作斗争,在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锤炼斗争本领,弘扬斗争精神,实现精神升华。

第三,重视网络文明教育。深入实施网络文明创建旨在培育新时代文明网民,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净化网上精神家园的环境,“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0-11-03)。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旨在改善网络空间精神风貌、提高网络社会文明程度,满足亿万网民对美好网上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四)以完备健全的道德法律构筑“精神防线”

網络空间诸多挑战的存在往往源于网络技术的固有特性,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开放性、无中心性增加了权力约束的难度,提升了责任界定的不确定性与弱追溯性,增加了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截至2022年6月,仍有一定数量的网民表示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遭遇了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设备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者密码被盗等网络安全问题事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8-31)。网络乱象的存在极易引起网民内心的不安和恐慌,必须以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共筑网民的“精神防线”,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升网民的网络安全感。

第一,明确道德底线。“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习近平, 2021, p.155)以道德教化滋养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就是通过激发网民内心自觉、自省实现网民自律,为网民言行带上网络道德的“紧箍咒”,引导网民主动约束自己的网络言行。要加快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10-27)。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网民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帮助网民确立区分真假、善恶、美丑、利弊的标准,为网民划清网络道德的底线,增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

第二,划清法律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习近平, 2021, p.155)道德是软约束,法律是硬约束,为防止部分网民网络道德底线的节节后退,必须软硬兼施,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推动守法,划清不能触碰、不能挑战、不能僭越、不能突破的法律红线。

一是补齐网络立法中的短板漏洞。“互联网领域立法仍有很多空白,依法治网水平仍有待提高,广大网民尊法守法意识有待增强。”(习近平, 2021, p.45)由于网络空间发展迅速,新问题层出不穷,加之法律的滞后性和宏观性,针对一些打擦边球的网络灰色地带治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分规定过于笼统、未成体系、难以操作等,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

二是多种形式高效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习近平, 2020b, p.57)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高效执法是剑指网上精神家园中各种乱象的专项执法行动。针对种种网络乱象,要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间的执法合作,构建专业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及时矫正网民不良言行,对潜在隐患形成有力震慑,提升网络执法能力和效果。

三是提升网民的网络法治素养。网络空间模糊了时空界限,淡化了虚实边际,增加了虚拟空间的执法难度。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必须瞄准网络虚拟空间背后的现实人物,加大网络法治教育力度,营造敬畏法律红线的守法氛围,引导网民养成自觉尊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五)以网络技术有效过滤互联网“精神雾霾”

网络技术的产生和迭代是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网络空间激荡时,强调“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习近平, 2021, p.95)。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监测网络舆情、过滤黑灰信息、干预议题设置等都是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有效之策。

一是实时监测。“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习近平, 2021, p.68)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导致网络舆论场的上述特征更加典型,体现出连锁性极强的“回声室效应”或“水波效应”。因此,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既要时刻警惕网络舆论场的“黑天鹅”事件,也要时时防范“灰犀牛”事件,随时谨防网络舆情发酵为舆情危机,确保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舆论正能量。要充分借力大数据等技术,加大对网民、网络平台、网络组织等的监管,把握网络舆情总体态势,重视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做好重大、主题、隐形等类事件态势研判,将网络舆情危机化解于萌芽。

二是及时过滤。“要加强互联网管理,整治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好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习近平, 2021, p.73)网上精神家园中不仅存在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色地带,也仍有夹带负能量的网络灰色地带和充斥负能量的网络黑色地带,必须正视這些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污染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现实挑战,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过滤网络垃圾信息、有害信息,驱散污染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精神雾霾,净化网上精神家园,防止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的平台。要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借助网络爬虫、超链分析、关键字抽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识别整合信息,做好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研判、处置工作,及时过滤各类黑灰色信息,清理网上精神家园中的有害垃圾。

三是适时干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议题设置能力,该说的说到位,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要贴近网民,善于运用网言网语,不要板起脸来说教。”(习近平, 2021, p.76)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建设好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也必须主动宣传、先声夺人、适时干预,把握好网络议题设置的时机、方法、技巧、态度等,让主流价值站稳网络舆论高地,掌握网络舆论场的主动权,防止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淡化、弱化、虚无化、边缘化等。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必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领军作用,旗帜鲜明地发声发力。也要实现网络主流媒体与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短视频平台、网络电商平台等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技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巨大合力,共同推进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关系到全面建设网络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伟业。唯有铸牢坚实的精神支柱,秉持高尚的精神境界,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筑牢稳固的精神防线,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才能团结凝聚亿万网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共同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陈联俊. (2019). 网络社会国家凝聚力的变化与建设研究. 人民出版社.

胡锦涛. (2016). 胡锦涛文选. 第3卷. 人民出版社.

江泽民. (2006). 江泽民文选. 第2卷. 人民出版社.

孙正聿. (2013). 人的精神家园. 江苏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 (20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外文出版社.

习近平. (2017a).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习近平. (2017b).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 外文出版社.

习近平. (2018).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 (2020a).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 外文出版社.

习近平. (2020b).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习近平. (2021).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习近平. (202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卷. 外文出版社.

张昌山 等. (2021). 杨善洲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南开大学. (1998). 周恩来早期文集(一九一二年十月——一九二四年六月). 下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10-2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0-11-0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09-1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xinwen/2021-09/14/content_5637195.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11-1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2-10-16). 习近平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16/content_5718810.htm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2-08-31).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https://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Research on the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land and Its

Construction on the Internet

Yuting Luo and Xiaodan Chen

Abstract: The cyberspace is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billions of people,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 online is the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trend of the Internet. A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 online is a spiritual world on the Internet jointly built and shared by the people, providing nourishment for the beautiful spirituality of the Internet, meeting the needs of netizens for a beautiful spiritual life, shaping the beautiful spiritual outlook of netizens, and enhancing their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 on the Internet is to consolidate the commo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dominated by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online spiritual home,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capable of shouldering the great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gather a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to promot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to achieve an organic unity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nurturing peoples souls, and rallying peoples spirits online. Faced with diverse spiritual needs of netizens, continuous network chaos, and the hidden and infiltrated Western ideology, achiev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 online, requires building a strong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team, nourishing the spiritual world of netizens, inspiring their drive for progress, building  moral and legal defenses, and filtering the cyberspace from pollution.

Keywords: beautiful spiritual home on the Interne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n the Internet;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責任编辑 单玲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几点建议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精准扶贫贫困户大数据台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计算机网络与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