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23-06-13张翠青陈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趣味性

张翠青 陈红

摘 要:障景是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在园林中合理加入障景,可以起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等作用。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应用障景手法,能够增加步行空间的层次性,让人们在步行空间里享受它所带来的趣味。但是,当下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行走路线过于单调,容易让人对园林景观的节点一览无余,缺乏趣味性;步行空间的景观节点设计缺乏连贯性,空间内外关联性不强;地域性文化渗透不足,步行空间缺乏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等等。因此,对障景手法和园林步行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索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应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分析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以苏州园林为例,分析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障景手法;步行空间;趣味性

从障景手法出发,研究步行空间中行人舒适性的通行尺度、路线、建筑和景观节点之间的遮挡关系,步行节点的设计对加强室内外空间关联性的作用,步行空间趣味性与情感化的营造方法,地域文化在园林步行空间中的育人作用,以及步行空间中建筑、地势等的遮挡作用等等。

一、障景手法和步行空间概述

(一)障景手法

园林造景手法包括障景、借景、框景、漏景等。障景更多被应用在园林的步行空间设计里,通过不同介质之间的融合,对行人的视线进行规划性的遮挡,形成良好的蜿蜒曲折和一步一景的视觉感官体验,让园林的景观设计更具有整体性,园林步行空间更有层次性,行人的感官体验更具趣味性。我国的很多园林设计利用障景手法进行空间表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州园林,例如,苏州园林在使用障景手法时,为了丰富空间的层次,多采用石头、小桥、绿植景观、流水、亭廊等对空间进行分隔,遮挡人的视线,通过对空间景观节点的分隔,让人不能对空间景色一览无余,營造出一种移步换景的意境。

(二)步行空间

园林步行空间的功能主要是供行人游览,是连接室内外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园林文化,是行人交流的场所,好的步行空间能使室内外空间关联性更强。按照设计构成对园林步行空间设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节点小景区域的“点”设计,行人路线区域的“线”设计,休憩交流区域,例如亭台楼阁的“面”设计。对园林步行空间内的建筑形状、绿植种类、色彩搭配,以及室内外空间关联处等进行设计,能够营造趣味性和情感化的空间体验,并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因地制宜进行步行空间的氛围营造,同时借园林步行空间弘扬地域文化,增强园林步行空间的育人功能。

(三)障景手法和步行空间的契合性

障景手法在空间表现上注重对景观的各个要素的共生性的创设,利用地势、行走路线、绿植、小桥、流水等,让各个景观要素相互遮挡,增加空间设计的趣味性。这与园林步行空间设计相契合,例如:在空间表现上同样注重室内外空间关联处的亭廊的设计;在行人路线表现上注重让行人通过蜿蜒曲折的路径,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创设性遮挡,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感官体验;在空间介质创设上都注重高低、颜色、肌理、流水映射、空间虚实的设计效果;二者都提倡从空间节点处进行设计,表现空间设计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等等。除此以外,契合点还表现在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遮挡,形成虚实相生的近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变化,丰富空间的层次感。

二、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的不足

当下园林步行空间设计多借鉴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风格比较杂糅,缺乏本土地域特色的展现,有的甚至呈现千篇一律的极简设计风格,简约但缺乏情感化的氛围营造。同时,园林步行空间节点功能的关联性不强,空间缺乏欲扬先抑的层次感。因此,要从进口处利用障景手法,在各个景观节点处营造充满趣味性的视觉空间,表现好近景、中景、远景的虚实关系,让园林更富有意境。

(一)园林步行空间情感化设计不足

当下一些园林在对步行空间进行设计时,不注重情感化设计,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为了提高行人到达园林景观节点的效率,一味拓宽园林步行空间宽度,虽然缩短了通行时间,但是忽略了沿途景观的设计,难以为行人提供良好的情感化体验。为了丰富空间层次设置了水景对空间进行映射,但是缺乏安全性围栏的设置,难以保障老人和小孩的安全。主次干道交叉节点处人流比较聚集混乱,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导致行人通过效率低,行人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其次,园林步行空间的坡度创设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和区分行人与车辆的通行效率,例如,坡度过高不利于行人通行,坡度过低对限制车速没有明显作用。最后,步行道路沿线设置的围墙或者高大的植物造型比较封闭,视觉上比较单调,弱化了空间情感化氛围的营造。

(二)不同节点在空间上关联性不强

首先,部分园林步行路线分布过于分散,步行空间之间交叉节点的关联性不强。路线过于分散,就不能很好地引导人流向目的地空间流动,造成有的区域人流量大,有的区域人流量小。其次,园林内的假山与流水映射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空间层次比较弱,园林景观节点的功能性、关联性不强。最后,人行道路地面图案较为单调,地域性文化不够突出,不同空间图案的装饰关联性不强,有的园林甚至只是简单铺设柏油路地面。

三、障景手法在步行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障景手法,主要从园林步行空间的行走路线、不同介质对行人视线的遮挡,以及对地势、建筑和景观节点、地域文化的提炼创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苏州园林的拙政园、留园为例,探析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的奇葩,在世界造园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州园林步行空间的设计是相对比较完整的,例如,舒适的人流分布路线,基于设计心理学的不同园林介质的应用,像景石、绿植、廊亭在园林步行空间中发挥着对行人视线进行遮挡的作用等。利用障景手法进行园林步行空间的设计,能以蜿蜒曲折的路线实现一步一景,丰富空间层次性。例如,中国园林讲究“开门见山”,在园区或者景区入口处通常会利用天然景石设置假山,让行人进入的时候有种视线上的遮挡,但假山设计并非完全封闭视线,而是与漏景或是框景设计手法相结合,有欲扬先抑之感,绕过假山进入园区,景色突然开阔,给人豁然开朗之感。这能够为行人营造一个舒适且地域文化氛围浓厚、充满趣味性、体现情感化的园林步行空间。

(一)园林步行空间的情感化营造

利用障景手法,可引导行人在园林步行空间中的行走路线,增强人们步行路线的连续性与视觉感官上的丰富性,为人们创设温馨、趣味、情感化的步行空间。同时,在地域文化的加持下,将园林步行空间设计得更富有地域特色,更具有辨识度。可以“慢生活”为理念营造园林步行空间,从而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

通过改变道路的坡度来控制汽车通行的速度,提升行人通过的安全性。通过提升步行路线与园林景观节点的连贯性提升空间的趣味性。在道路上设置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并限制车辆通行的速度,以此确保行人的安全,还可以在景观节点上增加步行路线的汇聚节点,主次道路相互配合,增加园林步行空间的层次性。无论是园林步行空间改造还是新园创设,都要注重行人的安全性,提升步行空间的舒适性,营造浓厚的情感化氛围,例如:改善园林步行空间人车分流路线,对老人、小孩、孕妇等弱势群体的通行舒适度进行考量,依据不同步行空间的节点对人车分流进行合理性的创设;通过对不同景观节点的表现功能进行探究,在符合步行道路宽度范围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通行障碍,达到良好的人车分流设计,让行人可以放心游走,避免通行上的混乱,以此增强园林步行空间的人性化,提升空间舒适度。

增加步行的舒适性和视觉上的感官享受。在室外和半室外空间的步行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天气与季节变化,例如:夏日的烈阳、冬日的飞雪、春日的细雨、秋季的落叶。在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季节的光影和绿植对行人的影响,提升行人在步行空间内游走的舒适性,给予其良好的感官体验。在创设障景时,要合理选择材质,优先选择自然可再生的材质,遵循绿色设计理念,营造舒适、温馨的情感化空间。

利用花窗引入自然光线,通过障景手法营造半遮挡的视觉体验。在对花窗进行设计时,材质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理念,图案的选择要融入传统地域文化,利用文化共通性更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采用传统的花窗进行半遮挡的障景设计,行人通行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图案的花窗看到对面不同的景观造型,丰富行人的视觉体验。

将建筑与水面进行融合设计的案例有很多,例如拙政园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见山楼,该建筑对后方的景色起到视线上的遮挡作用,但是沿着行走路线向西走,会见到流水与建筑融合的刚柔并济的画面,被建筑遮挡的景色由水面映射出来,将障景与借景设计手法相融合,让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性。

(二)不同介质对行人视线的遮挡

通过分析园林步行空间的景石布置、小桥流水的映射、绿植的疏密排布、建筑物的风格、传统装饰图案的再设计等,利用障景设计手法将它们相互遮挡融合,以此增加步行空间的舒适性、层次性、趣味性,让园林步行空间更富有活力。

利用障景设计手法,将景石形成的假山当作园林步行开放空间的天然屏风,对景色进行遮挡。小桥流水能够将周围的景观映射在水面上,丰富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性。行人绕过假山,被遮挡的景色就会显现出来,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假山设计要注意从自然山体中提取它的天然形态、材质肌理,使假山更加逼真,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利用障景设计遮挡行人的视线,营造蜿蜒曲折的视觉感受,利用曲折的小路、石橋、水流等,让人们在行走时蜿蜒前进,前方的景色不会被一览无余,这能吸引人们游玩的兴趣,增加园林空间层次。

除了建筑外,像墙面的花窗、门的镂空图案、透明以及半透明的屏风等,也能起到障景的作用,增加园林步行空间的层次感。障景设计让园林中的景色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还要注重呈现一种温婉儒雅的文人气质。应用障景手法进行园林设计,要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的感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障丑显美,增加庭院层次,丰富庭院景观。例如,可以利用假山、植被、建筑、亭廊、小岛、水面、坡面倾斜角度等进行视线遮挡,给人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的视觉享受。

例如,在游览拙政园时,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形态高耸的石头——缀云峰,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人对园中的景色更加好奇,绕过巨石,视觉瞬间开朗,心情也豁然明朗起来,里面绿色柔美的景色与巨石的坚挺形成对比,这种设计给人视觉冲击的同时带给人更多的是感官上的享受,有欲扬先抑之感。留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蜿蜒前行的走廊,行人的游览路线无形中被走廊引导,在弯折处行人会被走廊的建筑遮挡视线,让人带着好奇心继续前行。若转折空间较小,走出转折空间,行人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创造了移步换景的空间视觉效果。园林中的建筑在设计之初就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还结合整体园林的步行空间路线,对行人视线起到遮挡的作用,借以丰富空间层次。

四、结语

通过分析障景手法与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之间的契合性,探析园林室内外步行空间的关联性,地域文化在园林步行空间中的育人作用,行人的安全性,步行空间中建筑、地势、景观等介质的遮挡作用等,致力于增强园林步行空间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营造富有情感化的园林步行空间。文章基于障景手法和“慢生活”理念研究了园林步行空间的设计策略,希望在以后的园林步行空间中能更合理地应用障景手法,更好地营造富有层次感和情感化的园林步行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晓兰.凤翔东湖园林景观特色及造景手法探析[J].南方农业,2022(15):247-252.

[2]李叶昉,潘俊峰.传统园林障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J].艺术品鉴,2018(23):284-285.

[3]卜复鸣.苏州园林假山评述[J].中国园林,2013(2):100-104.

[4]魏胜林,刘海燕.拙政园造园要素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J].中国园林,2015(7):78-82.

[5]刘毅娟,刘晓明,袁琨.苏州古典园林色彩元素的采集与数据化分析[J].中国园林,2016(6):46-51.

[6]张贝丽,薛勇民.论岩佐茂的人与自然共生思想:基于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的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2020(2):34-38.

[7]杨晓曦,王志勇.简论中国古典园林[J].林业科技情报,2014(1):82-83.

[8]王珲,王云才.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 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J].风景园林,2015(2):86-93.

作者简介:

张翠青,硕士,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陈红,硕士,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景观园林。

猜你喜欢

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对小学语文写作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趣味性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