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传统民居保护策略
2023-06-13李燕霞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以湘西土家族典型民居吊脚楼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形成背景、来源、建筑特征与文化意蕴,分析了当前土家族吊脚楼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民居;土家族吊脚楼;湘西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Jdy22147)研究成果。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湘西传统民居建筑已无法适应当代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传统民居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地冲击着,很难在当代延续下去。研究传统民居保护问题,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背景及来源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背景
湘西位于武陵山脉中部,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大多数山峰海拔1 000米以上。湘西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特征。湘西年平均温度为16—17 ℃,年最高温度约40 ℃,主要发生在7月底到8月初;年平均最低气温为-6 ℃,一般发生在1月和2月初。这里有丰富的降雨,每年的年降水量从1200毫米到1600毫米不等,大部分降水是在春季和夏季。湘西地域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流星罗棋布。土家族先民由于严酷的生活条件,根据干栏式房屋的特性,创造性地将建筑的地面抬高,以达到隔绝潮湿的效果,而这种抬高地面的方式,也是土家族传统民居的鲜明特征。土家族传统民居吊脚楼不仅仅是土家族人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土家族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包含了大量的民俗知识。对其内部原因及特征进行剖析,既可以掌握其长久生命力的实质要素,又有助于更好地挖掘该民族特色建筑的社会价值。
(二)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来源
关于土家族吊脚楼的由来,流传着许多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湘西的土家族人就盖了几间茅草屋,在烧过后开垦出来的田地里种植农作物。当时那里到处都是参天巨树、蛇虫、荆棘。因为害怕野兽,他们就生了一把火,野兽们被火光吓跑了,但蛇和蚂蚁却不在意,经常跑进屋子里。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年轻人用树枝在草屋旁边的树上搭了一个架子,上面放上野竹和细树枝,再盖一层叶子和稻草,然后在顶上搭一个遮风挡雨的草棚。人在树的半腰睡觉,蛇、虫等很难爬上来。老人的方法很快就传遍了各处,大家都按照他的方法在大树的中间搭建了一座座或大或小的茅草屋,人们在上面生活,他们的脚在半空中吊着,于是就把这种建筑叫作“吊脚楼”。
二、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特征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选址特点
湘西人在传统民居的选址上很重视风水,特别是“龙脉”。在湘西人的心目中,这条龙脉之所以重要,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它的“灵性”,能让子孙后代繁衍生息。一般人都以为,越是雄伟的山峰,越是连绵不绝。如果所有的山峰都聚集在一起,那就是“风水宝地”。选址的时候,除了考虑到龙脉之外,也考虑到了地形位置。通常选择向阳的斜坡,依山势而定。另外,湘西人也注重建筑的环境,就像村落的选址一样,讲究山环水抱。
(二)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
土家族的建筑群远近闻名,最具识别度的是吊脚楼。土家族的吊脚楼有两类:一类是挑廊式,另一类是干栏式。挑廊式吊脚楼是土家族吊脚楼的最早形式和主要建造方式,因在二层向外挑出一廊而得名。干栏式吊脚楼,是指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既能防止潮湿,又能保证通风,还能增加高层住宅的使用空间。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装饰
湘西传统民居注重细节的修饰,体现了湘西人的文化理念和宗教信仰,以及高超的技艺和审美趣味。在这些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统房屋装饰有窗饰、檐饰等,悬柱有球形、六棱形、八棱形等,阳台、走廊的护栏以木条、花格等为主。
三、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意蕴
(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湘西土家族人长期居于武陵山脉,生存环境极为艰难。但是土家族人不怕这些困难,在传统房屋建造和设计中运用了吊脚楼的建造方式,使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是湘西民间工匠对于传统吊脚楼建筑手法的巧妙总结。土家族人敬畏大自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灵性,主张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违犯,由此形成“天人合一”的观念。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重风水、重朝向,尤其强调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应当保持和谐关系。
(二)崇拜信仰,和谐共融
湘西土家族人在原始社会初期便相信天地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他们渴望通过祷告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而驱除灾难。土家族的吊脚楼就在这一文化的引导下,表现出了建筑与信仰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三)以物寄情,寓意吉祥
土家族人在建筑装潢中巧妙地把文化内涵融入建筑造型,以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远见。祥瑞和自然的思想是湘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人往往会将建筑装饰与美好的祝福相结合,借同音字来表达文化意蕴。例如,蝙蝠图案中的“蝠”和“福”是同音,土家族把它作为吉祥、快乐的象征用于建筑装饰。另外,在土家族的窗格上,也出现了鹿形的装饰图案。“鹿”与“禄”是同音,所以它也被赋予了吉祥和好运的寓意。
四、湘西土家族吊脚楼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工艺传承遇阻
当前,我国各民族区域的人口迁移正在加速。土家族的吊脚楼传统建筑工艺因传统工匠的大量流失而面临无人继承的窘境,而土家族吊脚楼的优良文化传承更是举步维艰。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土家族吊脚楼文化将会逐步走向没落乃至消亡。
(二)受到城市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城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村寨出现了大批模仿城镇房屋的新型砖房。另外,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住宅的高大、气派,而现在的建材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型住宅的建设要求,导致许多具有传统特色的吊脚楼被拆除,而新建住宅对村庄原有的风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其逐渐丧失了原本的民族特征。
(三)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由此引起了房屋空间布局的变化。有些以农业为主的家庭,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的增加,对储存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现代生活方式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比如在住宅中,厕所的安全性、密闭性、卫生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居民的能源结构也从传统的生物能源向煤炭、电能等商品能源转型。因此,目前传统住宅的功能空间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卫生环境待改善
湘西地区气候潮湿,蛇虫多。民居大多采用底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结构,下层饲养家畜,上层是居住的地方。但是这样的建设方法会造成人畜混居,很难确保卫生。
五、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策略
随着湘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湘西民居的改造中,要尽可能地保留湘西民居的外貌特征,既要保留传统木质建筑的特色,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现代居住要求,同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居住舒适度方面,既要保持传统住宅建筑的舒适性,也要将建筑的采光通风功能与空间功能相结合,并在传统住宅中引入新的节能、环保的设计,使传统住宅更加绿色、可持续。在住宅安全性、空间布局、无障碍设计、节能性、居住环境、民居气候适应性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对传统住宅进行改进,力求做到既不会对传统民宅的建筑风格造成损害,也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居住要求。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传承者较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缺乏,以及乡村中的优秀人才纷纷选择到城市发展。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有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積极吸引优秀青年返乡,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土家族传统吊脚楼文化载体的构建,既要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特征,又要充分挖掘其精华。例如,可以建设民族文化馆、组织土家文化体验活动等,使外来人口及本地村民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培养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中,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吊脚楼文化正在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出现了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以特有的地域文化来唤起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担负起建设乡村的重任。要对土家族吊脚楼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使村民们逐渐了解地方优良传统文化的来历、特色、形成背景和发展动向,由此形成浓厚的乡土认同感,推进湘西传统民居的保存与延续。
(三)完善功能空间
通过对住宅的功能进行改造,使住宅的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实现合理的分区,满足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需要,提高居住品质。在湘西住宅功能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家庭的人口规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现实因素。例如,部分湘西地区住宅的厨房和厕所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现有功能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要想使湘西传统民居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生活,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要在人流动线上进行合理的安排,改善厨房、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安装热水器、空调、冰箱等家电,以适应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
在改造厨房空间时,要尽量保证厨房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保留原始灶台,可按要求增设新型的现代化灶具。在改造卫生间时,要将卫生间尽量建在离居室较近的地方,并配备便盆、洗手池、淋浴、热水器等设备。同时,应重视建筑的通风与采光,以适应人体生理需要。
(四)美化人居环境
在湘西传统民居中,人畜共用一个院落和生活平台,对空气质量及人居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传统民居院落的门前和屋后都是泥土,雨天很容易造成路面泥泞,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植物绿化、水环境营造能够美化居住环境,在对湘西吊脚楼的外部环境改造中,必须从院落地面、园林绿化、人畜隔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庭院地面的改造可与庭院的空间布置相结合。例如,居住在院子中的人们可以划分道路、晒场和菜地。道路可以用本地的石材铺成,晒场可以用混凝土铺成,也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开辟菜地来种植蔬菜,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在庭院中适当栽植树木,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导风、遮阳、调节住宅微气候的作用。例如,可以在住宅的东西侧种上树木,这样不仅减少了夏天的阳光直射,同时还起到了良好的通风作用。在住宅的北面种一些灌木或者乔木,可以减少冬天从北方吹进来的寒气。在人多的地方,可以栽种一些高大的树,以达到遮荫的目的。小而密的叶片和高空隙率的植株能有效地降低噪音。在强化植物的环境调控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外观及与房屋的协调问题。
在人畜隔离的改造中,首先要保证原住宅的布局不变,并将牲畜进出栅栏的入口处与人类居住的入口处分开。牲畜可以从后门或侧门进出,这样人和动物就能各自独立地行动,彼此不受影响。
六、结语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民居建筑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在城市更新与城乡融合的双重压力下,人们过于注重现代的物质享受,忽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民居的保护,新建或改建的民居也是充满现代性的。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如果不能很好地传承历史文化,长期下去,村庄的整体面貌、和谐的生态环境都将受到损害。在传统民居的保护过程中,要实现地方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尊重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又要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以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地方的地域文化,使传统民居建筑得到更好的保存。
参考文献:
[1]刘俊.析论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J].装饰,2005(5):71.
[2]梁虎,陈莺娇,胡塞强.从生活需求的角度探讨别墅庭院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2):217-218.
[3]吴维凌.旅游村落居游互动型公共空间营造实践:以何家村为例[J].装饰,2018(6):94-96.
[4]龚硕.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J].管理观察,2019(22):77-78.
作者简介:
李燕霞,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与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