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影响下滇南傣族曼春满村落景观空间研究
2023-06-13岳慧
摘 要: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完整、文化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水环境不仅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是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傣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园区内汇聚着滇南傣族传统村落,充分展示着特色鲜明的傣族文化。本文以曼春满村落为研究对象,择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视角,探析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之间的联动关系,探寻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因素,总结旅游业开发后曼春满村落的发展状况与景观空间的优化措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水环境
水环境不仅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还为城镇与乡村提供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1]。学术界对水环境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学者谢振华、朱惠丰认为一个地区的水环境是指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防洪、供水、灌溉、航运以及水质、水景等自然和人工的水体环境[2]。学者张瑞海认为传统聚落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涵盖长期有水存在或与水关系极为密切的聚落组成要素,如水泉、水井、水塘、水口和水田等[3]。本文所研究的水环境范围较小,即村落周边与水相关联的自然环境以及村民针对降雨、储水、用水、排水所建造的水圳、水塘、水井、人工湖泊等。水环境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只有不断提升村落周边水环境质量和改善村落内部水环境状态,才能满足人们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從而推动传统村落的完善与保护。
(二)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科学等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与其他村落不同,其历史较为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厚,保留着当地人的乡愁记忆,记录着当地人的美好瞬间,见证着当地人的朴素生活。
(三)景观空间
传统村落中的景观空间形式多样,包括建筑空间、水系空间、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农田空间等。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依附于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空间的形式、内容、意义都会发生变化。在传统村落中,农民是运用景观空间休闲、耕作、生活的主角,也是村落存在的意义所在。人、村落、自然环境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传统村落景观空间是由人创造的,又服务于人。
二、水环境影响下曼春满村落整体形态与布局
(一)曼春满村落概况
曼春满是过去土司定为栽花的寨子。傣语中“曼”为村寨,“春满”为花园,所以“曼春满”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栽花寨[4]。曼春满村落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园区内,海拔在513—553米之间,地势平坦,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分明,是园内居民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千年自然村落。曼春满村的建筑样式统一,肌理完整,大多为长脊短檐式屋顶的干栏式竹楼,与园区内其他村落相得益彰,没有出现所谓的“小洋楼”“大别墅”之类的跟风式建筑,地域特色鲜明,傣族文化氛围浓厚。
2012年12月,曼春满村落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由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始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众多游客,不仅盘活了当地的经济,而且有利于传统村落风貌的完整保留。曼春满村落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下的标杆与模范村落。
(二)村落水环境
村落的选址通常会受到水源的重大影响。同时,水源会为村落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对村落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河水的流向对传统村落的布局和形态有着一定的影响。曼春满村落北临龙得湖,南近澜沧江,位于我国境内澜沧江的下游流域,水资源充足,环境和谐优美。
曼春满村落内部修建有水井。由于傣族人民对水的喜好,水井口常常有井盖保护。井盖装饰采用了傣族特色纹样,具有鲜明的傣族特色,除此之外,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曼春满村落内部拥有大型的中心泼水广场,为居民及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三)村落整体形态与布局
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受单一因素影响。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的复杂联系造就了村落的现存状态。傣族园区内有五个自然村落,沿河流呈带状分布,与河流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农田、林地围绕在周边,是理想的生活居所。
曼春满村落的布局较集中,建筑大多抱团分布在村落的各个方向。其中,住宅用地面积占比较大,林地与耕地用地面积次之。西双版纳的傣族先民们在农业上主要耕作水稻,而水稻这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造就了先民们在聚落选址上会择优选取有大量水源的河谷平坝。因此,曼春满村落整体依水布局、背山面水。此外,曼春满村落一贯选用干栏式的建筑与长脊短檐式的屋顶,这与当地的湿热气候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傣族人民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提供舒适与便利。先人们喜欢的理想居所正是隐藏于山水之间,背山面水,左右有护山,可藏风聚气,注重实用性与安全性。这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环境抱有敬畏之心,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三、曼春满村落景观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和优化对策
(一)传统村落景观空间
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它们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结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口头、实际行动或其他形式传承[5]。曼春满村落是典型的傣族村落,进入村内,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傣族文化气息的傣族文化符号。传统村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岁月洗礼,不断跟随时代发展,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地人是传统村落的主角,为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发展带来了诸多烟火气。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村落是诸多游子的故乡,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承载着他们归乡的期盼。
景观空间类型的多样意味着其所表现内涵的多样。传统村落正是由不同的景观空间组成的,如用于居住的建筑空间、用于日常生活的水系空间、用于交通的街巷空间、用于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用于耕作的农田景观等。
1.建筑空间
曼春滿村落建筑样式统一,但朝向不一,建筑的屋脊与河流方向近似。干栏式建筑坐落在村落的各个位置,用材以当地的竹材与木材为主,底座用石材做支撑,防止木材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而腐烂,导致整体建筑结构遭到破坏。佛寺建筑是曼春满村落的一大亮点,其周围风景优美、地势适宜,是极佳的旅游场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旅游业的发展,曼春满村落建筑的空间功能逐渐丰富,不仅能为当地人提供居住场所,而且能让众多游客体验傣族风情,输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文化。曼春满村落建筑这一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逐渐重视起来,在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水系空间
水系空间在传统村落中起到串联局部空间的作用,与街巷空间不同之处是其能够活跃空间氛围,提供“动”元素。水系空间较为活跃,有点、线、面多种形式,如点形式的水井、线形式的水圳、面形式的河流与湖泊,三者错落在村落的内部与周围,构成“山—水—村—田—水”的美好格局,使村落成为理想的居住及旅游场所。
水系空间的开拓与更新对改善局部气候、提升整体环境质量有着一定影响。水井是先前人们日常用水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样式多种多样,承载着当地人的美好记忆。曼春满村落中水井周围的装饰物是特色鲜明的傣族纹样,彰显着傣族文化的传承,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3.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主要用于交通,连接各个建筑,使各要素之间形成联系。街巷空间的打造能够更好地烘托文化氛围,如依托建筑外立面,结合傣族文化特色,采用绘画、浮雕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曼春满村落街巷空间中的“Y”字形交叉道路较多,与傣族园区主要道路相连接,交通便捷。曼春满街巷空间中的绿化率较低,部分道路状况有待改善。道路植物的配置不但能够引导行人的视线,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够解决绿化问题,为街巷空间增添自然色彩。
4.公共空间
傣族是一个崇尚“水”的民族,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有特别的含义。泼水节不但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这是人们对未来充满美好愿景,祈求平安喜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行为方式。旅游业的开发,使傣族园区成为一个共享的文化空间,甚至会天天举办泼水节这样的仪式活动,方便游客体验。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过民族节日,显然,“民族地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又难以解决的问题[6-7]。
入口景观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类型。传统的村落以往都有自己的大门,有的简洁,有的复杂,多是用木桩搭建而成的。而随着时代发展及旅游业的开发,傣族园区大门变得比较正式。曼春满村落入口景观空间有村牌石列于一侧,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水文、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经济等等。例如,面对湿热气候,曼春满村落建造了既可通风防潮又可防虫防水的干栏式建筑;面对多山的地形,曼春满村落克服山体阻隔,选址在河谷平坝地带,背山面水,既可以建造理想居所也可以开垦田地,利于耕作。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傣族人民采用“商业+”模式保护传统村落,从而带来经济收入,发展自身民族文化,继承先辈所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需要设计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元学科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从而持续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当地人的文化自信。
四、总结
曼春满村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民族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时代的进步、旅游业的发展,构建了“国家—公司—农民—游客”的关系网络[8],盘活了当地经济,也带动了当地文化发展,还能够使游客通过慢节奏的乡村生活步调焕发生机与活力。
传统村落的再发展需要在保护整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同景观空间的功能,丰富景观空间类型,而水环境不管在整体还是局部的景观空间的优化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的景观空间组合构建了传统村落这一整体,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得景观空间的存在更加具有新时代意义。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将会迎来新的蜕变,所谓的“千篇一律”的景象将逐渐改善。
参考文献:
[1]岳慧,郑绍江.微微涟漪·悠悠东昌:基于文化视角下的滨水景观改造升级设计[J].现代园艺,2022(13):103-105,108.
[2]谢振华,朱惠丰.绍兴市水环境景观建设浅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7(3):37-39.
[3]张瑞海.海南岛传统聚落水环境的生态营造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7.
[4]刘宏伟.滇南傣族、桂北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的对比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1.
[5]马丹阳,苏晓毅.云南傣族村寨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曼春满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8(7):119-122.
[6]孙九霞,李毓.洁净和身体:西双版纳傣族园“送寨子”仪式空间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6(8):27-35.
[7]陈佳娜,李伟.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方式探讨:以曼春满村寨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36-37.
[8]郑萍.旅游场域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对云南省景洪市曼春满村寨旅游的人类学分析[C]//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03:247-253.
作者简介:
岳慧,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与理论。
通讯作者:
郑绍江,博士,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村落生态景观艺术及高校公共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