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3-06-12☉季

小学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教师应

☉季 蕾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当前,在新课标和“双减”的双重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探索更为细化、更为具体的学科素养培养途径,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诱发学习欲望

(一)精心设计导入,培养数学意识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融入课堂,进行新知探索,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积极的、主动的。[1]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导入的重要性,不断探寻有效的导入策略,促使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提炼数学问题,参与新知的探索。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让学生进行PK 赛,女生做的题目为:35 +65、13 +65 +87、33 +67 +28;男生做的题目为:59 +64、17 +65 +68、33 +79 +69。仔细观察男女生完成的题目,发现双方的题难易程度不同,影响到他们做题的速度。这时,男同学纷纷“抗议”,并表述了不服气的原因,因为女生的题都可以凑整,如35 和65、13 +65 +87 算式中的13 和87、33 +67 +28 算式中的33 和67,计算时省时、便捷,可以达到简算的目的。对此,教师趁势抛出问题:13 +65 +87 和33 +67 +28可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进入到新知学习中。

(二)巧用学习素材,进行模型建构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强化他们对模型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使建模真正成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法宝。

在教学方程时,新课伊始,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天平,并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各放10 克的东西,天平处于平衡,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它的状态。学生们经过思考,想到了下面的表示方法:①文字描述:天平左右两边重量相等;②画图表示:⑩=⑩;③等式表示:10 =10。教师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并追问哪种表示方法更简洁?学生们肯定了10=10 这样的表示方法。此时,教师在左边托盘放2 个100 克的砝码,右边托盘放200 克的砝码,学生很快说出100 +100 =200,教师顺势将1 个100 克的砝码换成了重X 克的桃子,天平仍然平衡,学生们想到了X +100 =200,不知不觉间建构出了方程的模型。

(三)注重有效探究,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或者几何图形的直觉,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水到渠成地突破学习难点,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空间认知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很多学生认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相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教师让学生拿出24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动手拼成长方形,看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操作活动,对学生们来说,难度不大,很快便融入到活动中。学生们在动手拼一拼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拼出不同的长方形:①长24 厘米,宽1 厘米;②长12 厘米,宽2 厘米;③长8 厘米,宽3厘米;④长6 厘米,宽4 厘米。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是24 平方厘米,但周长并不相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帮助学生深化了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探索

(一)强化算理理解,发展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贯穿着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算理和算法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促进,不可割裂。[2]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表述算理,做到步步有理可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地掌握运算技巧,提升运算能力。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出示题目54÷3。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拿出5 整捆小棒(每捆10 根),还有4 根单独小棒,让学生探索分法。先拿出3 整捆,平均分成3 份,1 份就是1 捆,也就是1 个十,然后将余下的2 整捆,全部拆开,和原先的4 根合起来,就是24 根,平均分成3 份,1 份就是8 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54÷3的笔算方法。因为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们积累了经验,所以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就显得简单和容易得多。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分小棒中明理,在明理的过程中形成算法。

(二)营造问题情境,发展符号意识

符号是数学表达的有效凭借,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让他们学会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验符号的实际意义。学生拥有符号意识后,可以强化数学思考,简化数学学习的流程,将解决问题的流程变得更加便捷。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强化认知动机,一步一步掌握知识的内涵,学会用符号表示出来,体验运用符号的现实意义。

例如教学这样的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 厘米,将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它的周长是多少?(如图)

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计算:8÷4 =2(厘米),拼成后的长方形长是4 厘米,宽是2 厘米,(4 +2)×2 =12(厘米),也可以看成“8 +4”厘米。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个数是3、4、5……时,所拼长方形的周长会是多少?“16、20、24……”学生们回答说,教师追问:“结果怎样想到的?”“可以这样算12 +4、16 +4、20 +4……”

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所拼长方形的周长随着正方形个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后面的“4”没有变化,也就是:正方形的个数×4 +4,就可以算出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教师提问:“正方形的个数是n 个,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很快说出结果周长是“4n +4”厘米,让学生领略到符号化思想的魅力。

(三)掌握知识内涵,发展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弱化数学思想的渗透,致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刻、透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探索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教师出示问题:“阳阳家的书房是一个长方形,长是2.6 米,宽是1.8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6×1.8。不难发现是小数乘小数,学生现在已经具有计算整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对此,教师提问:能否借助整数乘法的知识,算出2.6×1.8的结果?学生们想到了转化,将2.6 乘10,变成了整数26,将1.8乘10,变成了整数18,然后运用整数乘法的知识,计算出26×18的结果,将所得结果缩小100 倍,得出最终结果。不难发现,学生们借助转化思想,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魅力。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学生能力

(一)引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意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运用能力。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将相关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后,然后布置机械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解答,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凸显数学学习的价值。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问题: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纸盒,长15 厘米,宽12 厘米,高8 厘米,准备将它们拼在一起,然后包上一层包装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要顺利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拼一拼,然后说一说所拼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进行计算。经过分析,发现可以拼成3 个不同的长方体:①长30 厘米,宽12 厘米,高8 厘米;②长15 厘米,宽24 厘米,高8 厘米;③长15 厘米,宽12 厘米,高16 厘米。然后,分别计算出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再比较,看最少需要多少,实现问题的顺利解决。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运用能力,促进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融合。

(二)设计反思活动,培养反思能力

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活动的动力及核心。反思能力是学生关键的数学能力之一,教师应注重培养,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处。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有很多教师采取简单告知的方式,而学生没有经过析错、改错的过程,致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仍然会出现相同的错误,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在反思的“头脑风暴”中,掌握知识的本质。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教师出示问题:“红红爸爸准备将29 千克大豆油盛在油壶里,每个油壶里可以盛油4 千克,要多少个油壶?有学生列出算式29÷4 =7.25(个)。教师没有告知对错,而是引导学生反思:“这个结果,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反思后,有学生回答说:“油壶没有0.25 个,所以这样的结果是错误的。”有学生提议:“采用四舍五入法,应该是7 个。”教师让学生继续反思,学生意识到那样会浪费1 千克大豆油,应该是8个油壶比较合适。让学生懂得取商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解答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进行,不能僵化思维。

(三)运用创新活动,培养创造思维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意识的培养,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对此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创新活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感受解题策略多样化的精彩。所以,为了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阵地”,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出示问题:王大伯用31.4 米长的绳子,靠墙围了一个半圆形的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答。有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先算出整个圆的周长,算出圆的半径,31.4×2 =62.8(米),62.8÷3.14÷2 =10(米),算出半圆的面积3.14×102÷2 =157(平方米)。也有学生是这样算的,圆的周长是2πr,圆周长的一半是πr,也就是31.4 米,所以半径长度为:31.4÷3.14 =10(米),再算出半圆的面积3.14×102÷2 =157(平方米)。显然,第2 种解答方法,更简洁一些。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领略了不同策略带来的精彩,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从早期的“知识本位”转型为“素养本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精心剖析教材,开辟崭新的途径和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数学探索的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习得数学知识,领略数学的真谛,不断提升他们的辨析力和创造力,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教师应
我爱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