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

2023-06-12马冰蕊

市场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照料居家意愿

马冰蕊

(韩国庆熙大学,京畿道 龙仁 17104)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以及生育率的下降,这使得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要性日益显著。 老龄化问题是关于老年人如何“养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家庭和谐,更关乎社会稳定。 而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养老模式探讨的核心问题,居住安排通常是养老意愿中的关键要素[1]。

当前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可大致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2]。 居家养老是以老年人熟悉的“家”为核心,注重家庭在养老服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养老意愿的主流模式[3]。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养老首选[4]。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议“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5]。 居家养老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老年人医疗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的使用率,缩减政府照料服务开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是一种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6]。

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和子女支持是影响居家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7],有研究认为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会提高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可能性[8];也有研究认为经济收入充裕的老年人会更青睐于居家养老[9]。 当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 第一,只关注某一特定人群,没有对总体老年人进行分析,如有研究仅关注子女支持与失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的关系[5];第二,对子女支持的定义较单一,如有研究仅关注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或情感支持,不够全面[2];第三,采用局部调查数据,例如有研究仅将徐州市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10];第四,将焦点放在子女支持对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如有研究将老年人机构养老消费选择作为研究对象[11-12],甚少有研究分析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 而有研究表明,选择独居、与子女同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约占总体的45%、53%、2%[5],居家养老是主要养老模式,且选择独居与选择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相差不大。因此有必要细致化分析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独居及与子女同住)的影响。

本文基于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探讨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为老年人居住安排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二、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经济人”属性的主要原则是崇尚理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13]。 老年人使用社区养老服务可看作是一个消费过程,所以“经济人”属性就不可避免地要发挥作用[14]。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老年人拥有的财富越多,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15]。

假设1: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越多,老年人更加倾向于独居。

生命寄托论指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子女对其情感支持的影响[2]。 经研究证实,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的情感支持越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16]。 与子女同住,老年人会更容易获得子女的关心,生活满意度就越高,老年人就更倾向于与子女住在一起。

假设2:子女提供的情感支持越多,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与子女同住。

子女照料支持提供得越多,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有可能得到改善,其失能速度将会减缓[17]。 社会支持理论中的压力缓冲模型也支持了以上假设。 子女提供的照料支持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衰老带来的压力,使得老年人更有信心处理生活中遇见的各种难题。

假设3:子女提供的照料支持越多,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与子女同住。

三、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 该调查覆盖全国23 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文以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选择机构养老的样本(N=357,占比为2.45%)以及变量值存在缺失的样本删除,最终总样本量为14 193。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使用的回归方程为:

其中,Pi为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意愿的百分比;Xj为子女支持变量;Xi为控制变量;μ是随机扰动项。

(三)变量设置

1. 因变量

居家养老意愿是指老年人对自身居住地点与方式所做的安排。 居家养老意愿可具象为是否愿意独居以及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 该变量为二分类变量,0 表示“独居”,1 表示“与子女同住”。

2. 自变量

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的子女支持主要分三个维度来看: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 经济支持,对应题项为“近一年来,您的子女(孙辈)给您现金多少元?”。 为减少偏差,本文将经济支持总额取对数放入模型中;情感支持,对应题项为“您平时与谁聊天最多?” “ 如果您有心事或想法,最先向谁说?”。 该变量为二分类变量,0 表示“否”,1 表示“是”;照料支持,对应题项为“近一周里您的子女(孙辈)提供了多少小时的日常帮助?”。 该变量为连续型变量,为减少偏差,本文将时长总额取对数放入模型中。

3. 控制变量

除子女支持之外,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也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以控制。 这些因素可分三个层面来看:个体特征、家庭状况和社会支持。

个体特征层面,选取了年龄、当前居住地、生活自理能力、收入等变量。 其中,收入对应题项为“您全家去年全年总收入是多少?”。 为减少偏差,本文将收入取对数放入模型中,另本文采用的收入为家庭总收入。

家庭状况层面,选取了婚姻状况、健在子女数和居住方式三个变量。 其中,婚姻状况分为在婚、不在婚两大类;健在子女数为连续型变量;居住方式分为与家人同住、独居及居住在养老院三大类。

社会支持层面,选取了是否享受社会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两个变量。 社会保障具体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商业养老与医疗保险、城镇职工与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其他等。 该变量为二分类变量,0 表示“是”,1 表示“否”。

四、 实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 是对变量所做的描述性统计。 就居家养老意愿来看,选择独居和选择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占总体的比例近乎持平,分别为48.19%和51.81%。细分子女支持来看,子女为父母提供的年均经济支持总额为3 314元;约有60%的子女为其父母提供了情感支持;子女为父母提供的照料总时长均值(一周内)约为45 小时。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控制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因素,本文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进一步展开分析。

表2 呈现了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因变量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分为独居、与子女同住两类,参照类为独居。 模型1、2、3 在纳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纳入了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与照料支持三个自变量。

表2 回归结果

模型1 说明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假设1 未能得到验证。 模型2表明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 得到验证。 模型3 表明子女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有积极影响,假设3 得到验证。

五、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

第一,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不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大部分老年人收入偏低,甚至部分老年人经济状况堪忧,无法承担社区养老服务费用[14]。 并且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所在,因此他们很少花钱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硬件设施不健全、“挂牌”设施无法使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18]。

第二,情感、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有研究指出子女提供的照料支持是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条件,与子女同住,老年人更可能获取情感方面的慰藉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料[19]。 也有研究认为,融洽的代际关系是子女对父母地位的认可,能够增强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20]。 子女给予的呵护与陪伴会使亲子关系升温,老年人心态将变得更为积极,同时子女提供的情感、照料支持会加强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从而使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

综上所述,本文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社区养老相关政策计划,推动专业养老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21]。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身应增设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活动场所,尤其是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方面,同时提高挂牌设施(如没有医生的医务室、没有书籍的阅览室等)的实际利用率[18]。

其次,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子女也要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与必要的日常照料,使得老年人迷茫减少、内心趋于安定,从根本上做到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状态。 而针对有照料需求且子女生活压力较大的老年人,应当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力度,为其子女提供喘息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2]。 政府不仅应探索建立带薪照护假、“喘息照顾”等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和心理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本文采用横截面数据来研究子女支持与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未做因果推断。 但是,本文依然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为老年人居家养老这一紧迫问题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照料居家意愿
《居家》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