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3-06-12刘丽娇颜小星圣小卫

微创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功能性协作下肢

刘丽娇 颜小星 圣小卫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三科,江西省吉安市 343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以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MI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可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得以疏通,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从而恢复心肌组织供血,拯救濒死心肌组织[3-4]。多学科协作模式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的、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干预模式,该模式以专业的多学科干预小组为基础,在各科人员相互协作下为患者提供的一种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干预,从而起到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5]。本研究应用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对PCI治疗后的AMI患者进行干预,探讨该模式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功能性体适能、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6]中AMI相关诊断标准;(2)符合PCI指征并成功完成PCI治疗;(3)PCI术后病情稳定,Killip分级≤Ⅲ级,静息心率<100次/min;(4)沟通交流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正常;(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2)PCI术后心绞痛;(3)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早期配合度及依从性差;(4)患者主动退出;(5)PCI术后1周内出院,康复过程中疾病恶化不能完成康复治疗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5~80(70.46±6.57)岁;Killip分级:Ⅱ级19例、Ⅲ级21例;梗死位置:前壁14例、前间隔16例、下壁6例、侧壁4例;支架植入数量:1支24例、2支11例、3支及以上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5~79(70.72±6.68)岁;Killip分级:Ⅱ级20例、Ⅲ级20例;梗死位置:前壁16例、前间隔15例、下壁5例、侧壁4例;支架植入数量:1支25例、2支10例、3支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Killip分级及梗死位置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PCI术后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病情观察、服药指导、并发症预防、基础生活及出院指导等常规干预。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干预小组。干预小组由康复科医师、营养医师、心理医师、护士等组成,所有成员集中开会商讨患者康复治疗程序及干预内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康复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综合性康复方案,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并在康复科医师的指导下实施康复过程。(2)心理评估及指导。由心理医师及护士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状态评估,并以褒奖、鼓励、正面心理支持等手段给予心理指导,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自信心。(3)用药指导。由责任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制订术后用药方案,同时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反馈情况实时调整方案。(4)营养支持。根据PCI术后患者对营养的需求,由营养医师制订以低盐、低糖、低脂,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主,指导家属按照饮食计划做好患者营养供应和支持。(5)康复运动训练。由康复科医师制订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并在康复科医师和护士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康复训练,手术当日指导患者做卧床深呼吸,协助患者进行床上非术肢侧肢肌群、主要关节等主动活动,2次/d;穿刺肢压迫器8 h后取下,期间每间隔2 h放气1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播放舒缓音乐以缓解患者情绪;术后第1~2天,协助患者完成进食、饮水、床边梳洗等,继续进行非术肢侧肢肌群及主要关节活动,穿刺侧制动12 h后可协助患者进行床边站立活动,5~10 min/次;术后第3~4天,协助患者洗漱、穿脱衣服、大小便等,进行病房内走动训练,50~75 m/次,1次/d,活动后休息20 min;术后第5~6天,尽量让患者自己进行穿洗漱、大小便、脱衣服等,继续进行慢行训练,100~150 m/次,1次/d,活动后视情况适当休息;术后第7~8天,指导患者走廊慢行,200~300 m/次,上下1层楼,2次/d,慢行、上下楼每次间隔20 min进行,活动后适当休息;术后第9~10天,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走廊慢行400~500 m/次,上下2层楼,2次/d。(6)出院指导。由干预小组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指导用药及康复训练方法),叮嘱家属做好训练日志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3个月,每周1次,以末次随访作为康复效果评价终点。

1.3 观察指标

1.3.1 心肺功能评价 采用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指数[7]评价患者心肺功能。MET指数为运动时代谢率相对于静息状态代谢率的倍数,静息状态下耗氧量3.5 mL/(kg·min),通过测试患者步行1 min所需氧气消耗量除以3.5即为MET指数,同时采用鱼跃YE660C型电子血压计监测患者静息心率(heart rate, 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1.3.2 功能性体适能评价 采用老年人体适能测试法[8]对干预前后功能性体适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有氧耐力,上、下肢肌力,上、下肢柔韧性,平衡性6项测试内容,其中有氧耐力测试方法为6 min步行试验,上肢肌力测试方法为30 s曲臂次数,下肢肌力测试方法为30 s坐位站立次数,上肢柔韧性为背伸屈距离,下肢柔韧性为中指勾脚尖距离,平衡性测试为患者从椅子站起一瞬间,向前行走绕过2.44 m远目标物后,坐回椅子上所需时间。

1.3.3 血液流变学评价 采用KES-900血流变检测仪(无锡市康尔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 PV)、全血高切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 NBH)、全血低切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 NBL)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进行检测。

1.3.4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9]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周围环境4项因子共26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将总得分换算成标准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MET指数、静息HR、DB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MET指数均明显升高,静息HR、DBP、SBP均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MET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息HR、DBP、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x±s)

2.2 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有氧耐力,上、下肢肌力,上、下肢柔韧性,平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有氧耐力,上、下肢肌力,上、下肢柔韧性,平衡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比较 (x±s)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PV、NBH、NBL、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PV、NBH、NBL、ESR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x±s)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3 讨 论

AMI经PCI治疗后可迅速增加患者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及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0]。虽然PCI治疗AMI的效果显著,但由于手术治疗均具有一定侵袭性和损伤性,加之受到患者自身心理、生理素质及术后康复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PCI治疗的疗效不一。临床研究表明,PCI后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于促进AMI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等具有重要作用[11-12]。在临床工作中,基于单学科的康复干预虽然可给予一定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但受限于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及病情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单学科的常规干预效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随着临床康复干预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为主要干预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PCI术后AMI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和干预质量。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是以专业的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干预小组为基础,通过各科人员相互协作,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相关因素以及最容易被忽略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为患者量身定制的一套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干预措施。Rossini等[13]报道显示,多学科协作干预有效缩短了PCI治疗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再手术率和死亡率。Haddad等[14]研究结果表明,PCI后早期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干预提高了患者活动能力,促进了疾病康复。此外,韩晓闽等[15]研究发现,多学科协作干预对于改善PCI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对AMI经PCI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干预,取得显著的干预效果,观察组干预后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功能性体适能包括有氧耐力,上、下肢柔韧性,上、下肢肌力,平衡性6项测试内容,是衡量AMI经PCI治疗患者术后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受到手术、自身疾病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多数AMI经PCI治疗患者健康行为能力和运动活动能力较差,其原因多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情绪障碍,不遵医嘱用药以及缺失适当的康复训练等有关[16-17]。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干预,大大提高了干预质量和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功能性体适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同Pavkova Goldbergova等[18]报道一致。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模式对提升AMI经PCI治疗患者术后功能性体适能的康复干预效果显著。血液流变学是衡量心肌组织供血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V、NBH、NBL及ESR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通过改善PCI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了心肌组织的供血供氧,从而促进了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功能性体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干预效果满意,值得在经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康复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功能性协作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团结协作成功易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协作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协作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