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听帝国”的黑暗往事

2023-06-12怜青

看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胡佛监听情报

怜青

2023年4月13日,五角大楼泄密案嫌疑人杰克·特谢拉在马萨诸塞州北戴顿被FBI逮捕。图为视频截图

4月13日,一名21岁的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遭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不久前,他将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大量涉密文件发布到聊天室及社交媒体上。

这些信息包括美国窃听主要盟友和对手以及对乌克兰战争状况直言不讳的评估,大部分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许多泄露文件都被标记为最高机密。

一石激起千层浪,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窃听等行为与《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特权及豁免公约》中为美国列出的义务“不一致”,联合国已正式向美国表达关切。

在这些文件中,有不少疑似涉及韩国,这也引发了韩国民众的不满。《韩民族日报》批评称,美国情报机构窃听、监听韩国青瓦台(总统室),是“长久以来的秘密”。

去年3月,新当选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将总统府从青瓦台搬至位于龙山的国防部大楼,该处距离驻韩美军基地不过数百米。如今韩国总统被曝出遭到美军监听,不免引人遐想。

虽然涉事各方都在极力否认文件的真实性,企图尽快淡化事件影响,但若回溯历史不难发现,监/窃听,几乎是美军或美国执法部门的“传统艺能”,而这种将全世界纳入监控范围的举动,早已远远超出法律允许的合理范围。

FBI开启“魔盒”

专注于研究“数据监控”的美国乔治城大学副教授布莱恩·霍克曼认为,窃听技术早在电话出现前就开始了。在太平洋电报公司到达西海岸后不久,加州便在1862年推出了禁止窃听的法案,距今已超160年—而这最早是为了限制股票经纪人利用窃听到的信息获利。

FBI任职时间最长的局长埃德加·胡佛(后期上色图片)

监/窃听,几乎是美军或美国执法部门的“传统艺能”。

美国的大规模窃听案发生,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史密森学会杂志》指出,窃听起初是私家侦探和企业的利器,用于监视工会的一举一动,而到了《禁酒令》实施的1920年至1933年间,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黑帮犯罪,监听与窃听成为了执法部门的常用手段。

1924年,一位年仅29岁的年轻律师成为了美国调查局(BOI,即FBI前身)的局长。那时不会有人想到,正是这样一位看起来还显得有些稚嫩的小子,会在此后的48年里,将监听技术运用到美国国内情报战线的各个领域。

这人名叫埃德加·胡佛,是FBI任职时间最长的局长。甫一上任,胡佛便接连端掉了阿尔·卡彭等横行一时的黑帮大佬,俨然成为美国人民的守护神。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监听在抓捕和起诉犯罪分子上有着多大作用,但从美国黑帮博物馆专门展出有特工监听设备,以及胡佛后来对监听的喜爱,也可从侧面反映出监听的作用。

初战告捷后,胡佛的监听网撒得更大了。1943年,胡佛甚至监听到了第一夫人埃莉诺·羅斯福出轨的证据,总统的婚姻险些因此分崩离析。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两大阵营对抗的铁幕徐徐升起。FBI因此也借着“反苏”的名义,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行动。FBI窃听任何他们认为正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或是具有一定情报价值的对象,已经成为美国政界公开的秘密。

即便胡佛在国会上赌咒起誓说,坚决不允许特工监听,但依然没人相信。以至于1960年代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甚至直接询问过胡佛,是否在自己的电话上装了窃听器。

1975年,胡佛因病去世。但窃听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难关上,FBI对窃听的依赖,没有因为这位美国国内情报界的一把手的离世而有所减少—数年后曝出“水门事件”的FBI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就是胡佛的“得意门生”。

2015年10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美国“棱镜门”爆料者爱德华·斯诺登接受瑞典媒体采访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监控变得愈发难以察觉。2013年,美国国防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FBI开展的绝密监控计划。

该计划要求各家网络巨头为美国情报部门留好“后门”,允许随时监听和查询公民在网络上留下的任何信息,这就是震惊世人的“棱镜门”。

借助那些掌握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终端的巨头,美国可以将情报的触角延伸到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斯诺登看来,这就意味着美国安全部门有能力在没有任何搜查令的情况下搜索、扣押和阅读任何人的通信。

或许正如霍克曼所言,美国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没有电子窃听,就没有电子通信这样的东西。

盟友也不放过

尽管多次主动曝光美国实施监听行动的都是本国人,但美国监听的范围从不限于国内。1922年,一战硝烟刚过不久,在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上,美国就对参会的英、法、意、日等多国进行了严密监视,监听、破译代表团与各自国家间的通讯,以期在谈判桌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1929年,信奉“君子不读他人之信”的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下令关闭了密码破译机构,但这样的状态并未持续太久。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内,如雨点落下的日本航弹,彻底点燃了美国人的怒火。宣布参战后不久,英、美两国开始了积极的情报互换工作。1943年5月,英美签署了“英美通信情报协议”,约定双方加强在情报尤其是加密情报方面的合作,该协议也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反攻发挥了一定作用。

尽管战争在2年后结束,但美国在情报方面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1946年,英美在原有协议的基础上,签订了《英美通信协定》,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此后相继加入,一张横跨多国的情报共享网自此形成,这就是世人熟知的“五眼联盟”(Five eyes)。

监听、暗杀等间谍行动,成为“五眼联盟”最常用的手段。刚果共和国总理卢蒙巴、智利总统阿连德等他国重要政治人物之死,就被看作“五眼联盟”成员的“杰作”。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再次加大情报收集力度。除了监听“敌人”,还无差别监听包括盟友在内的几乎所有人。

监听、暗杀等间谍行动,成为“五眼联盟”最常用的手段。

被刺杀的刚果共和国总理卢蒙巴(后期上色图片)

被刺杀的智利总统阿连德

2015年开始,“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陆续曝光了大量机密文件,指责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监听他国政要长达数十年。在长长的监听名单上,既有挪威、瑞典等国的官员,也不乏与美国合作关系紧密的法、德等国领导人,如德国三任总理默克尔、施罗德和科尔,法国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等。

这一事件一度引发国际舆论危机。德国媒体称,美国窃听的目标不仅包括德国总理,财长在内的诸多政府高官也被囊括其中。而英国《卫报》则是指责美国政府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游说国会延长《涉外情报监视法》702条的有效期。

该条款规定,美国情报机构可以在未经法院许可的情况下,对选中的“外国目标”实施监控,搜集其电话、短信及互联网通信内容。《卫报》报道称,如此明目张胆将准许监听他国写入法律,全世界也只美国一家。

此外,据报道“棱镜门”事件的《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统计,NSA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970亿封邮件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德国、巴西、印度、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无一幸免。

近期的泄密事件曝光后,受波及的多国均对美国表达了不满。埃及《每日新闻报》撰文称,此次事件是美国长期无差别监视世界的一个缩影。

情报部门“助力”商战

除了政治上的考量,监听也被美国运用到了商业领域。欧洲议会曾发布报告称,NSA和CIA等美国情报部门,在一些涉及美国商业巨头利益的商战中,扮演了商业间谍般的角色。

与一般商业间谍相比,这些官方机构的业务能力通常更为出色,堪称降维打击,因此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商业谈判中,几乎无往不利。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

英國切尔滕纳姆,著名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的作品“间谍电话亭”。该作品于2014年4月出现,呼应斯诺登揭发美国“监听门”事件

该报告指出,NSA在1994年,曾截获法国空客与沙特航空及沙特政府间的谈判内容,甚至掌握了空客向沙特官员行贿的证据。NSA随即将这些消息高价转售给了空客的对手—美国波音和麦道公司,最终帮助后者拿下了60亿美元的大单。

同样在1994年,另一家法国企业也因窃听惨遭重创。当年,法国防务公司汤姆森-阿尔卡特正在竞标巴西亚马孙流域的卫星检测项目,而它的对手则是美国企业雷神公司。

为此,NSA和CIA制定了详细的监听计划,最终如空客一案般,成功拿到了法国人向巴西人行贿的证据。在此把柄的要挟下,法国企业最终退出竞标,雷神公司成功拿下14亿美元的订单。

对于美国窃听的事实,美国的情报机构似乎并不避讳。早在欧洲议会炮轰美国前,CIA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就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题为《为什么我们监视我们的盟友》的文章。

该文并未反思美国政府以窃听方式影响商业活动是否合适,反而倒打一耙称,监视他国公司,并不是因为对方的技术更加先进值得窃取,或是价格更加低廉,单纯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行贿与腐败行为影响了商业公平。

多行不义必自毙,尽管美国企业依靠窃听赚得盆满钵满,但并非没有翻车时刻。2010年前后,美国波音与法国、瑞典的公司在巴西空军军购项目中对垒,多年的谈判始终没有明显进展。

但在2013年“棱镜门”事件曝光后,巴西情报机构发现美国的监听名单上,自家总统赫然在列—这让时任巴西总统的罗塞夫相当缺乏安全感,随即宣布波音出局,转而向瑞典人抛出了橄榄枝。

国土安全也好,推动反腐也罢,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非法窃听已经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斯诺登援引联合国的观点指出,大规模监听项目毫无疑问侵犯人权。

就像格伦·格林沃德说的那样,保密法规不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而是要惩罚侵害掌权者利益的那些人。可惜的是,就目前来看,美国在真正踢到钢板、受到足够的惩罚前,怕是不会放弃监听的。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胡佛监听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千元监听风格Hi-Fi箱新选择 Summer audio A-401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拖延』来的成功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交接情报
局域网监听软件的设计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