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厘定、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

2023-06-12郭庆杨雅晰程伟刘昕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新课标体育教师

郭庆 杨雅晰 程伟 刘昕

摘    要   在《義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引领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来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成为了重要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就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现实诉求、内涵厘定、构成要素和培育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包含 7 个要素,即融合性教学思维能力、多学科知识储备能力、 融合性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统整能力、真实问题情境嵌入能力、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性学习评价能力。未来应从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育方式,拓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关照的保障路径,筑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学习平台,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内部动力 4 个方面来培育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教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807.01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3.02.003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what teaching abilities shoul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osses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o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practical demands, connotation determina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ncludes seven elements, namely, integrated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storage ability, integrated teaching goal design ability,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bility, real problem situation embedding 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ctivity organiz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learning evaluation ability.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broadening the guarantee path for the care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building a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and stimulating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2022 Edition) ; compulsor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competencies

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鼓励适当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2]。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立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3]。由此可见,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堂的跨学科教学成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从现实来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学界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专项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上,还未涉及跨学科教学能力。因此,本研究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诉求基础上,从新课标的视角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育路径,以期保障新课标的有效落实,促进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1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现实诉求

1.1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是五育融合高质量实施的必要保障

五育融合有助于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4]。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各要素需重新审视与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机制。对于五育融合方式的观点主要有学科间的融合、课程与教学的融合、教材的融合、活动融合、价值的融合和方法的融合等多种途径[5]。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各门课程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由此可见,课程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课程与教学融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推进五育融合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路径。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的执行者,其教学能力自然成为了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推进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相比于传统的分科主义、分数至上、应试教学,“跨育融合”体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教学内容统整能力、情境教学能力、协同教学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具备这些跨学科教学能力之后则可以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和推进有利于保障五育融合高质量的实施。

1.2  育人导向的转变驱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生成

为了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高阶思维的人才培养需求,学生的通用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战略选择,而体育课程也作为了促进学生通用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形成的重要渠道。澳大利亚在基础教育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健康与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读写、计算、道德理解等通用素养的培育方式[6]。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15年颁布的《1-8年级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健康体育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理财素养、阅读素养、探究能力、计算能力、信息素养”[7]。2016年我国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为了发挥各学科承担的整体育人目的,2017年普通高中各学科凝练出了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便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对接。与高中阶段强调分科课程设置有所不同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更加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课程承载着学生批判思维、创造能力等高阶认知的跨学科素养培育任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价值,而是需要各学科教师都具备相应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为此,以新课标背景下人才培养理念来审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不仅将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作为着眼点,而且更应该注重传授对学生“横向能力”和“跨学科素养”提升有所帮助的知识与技能。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过去单一学科的教学能力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以往教学能力进行重构——从“知识技能—单学科”的能力框架转向“跨学科知识技能—多学科”的能力范式。所以,新课标导向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直接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该具有怎样教学能力的依据。

1.3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日益更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8次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每次课程改革中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要求。而当下核心素养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和多主体的教育改革,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新课标实施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改革和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理念的背景下,为了符合学生的新需要和新特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将不断地被重新审视与诠释。一方面,新课标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涉及专项化教学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而跨学科教学能力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必要衡量指標。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渗透到已有的教学认知、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之中。因此,跨学科教学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必须提升的一项重要能力。另一方面,跨学科教学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范式将由原来的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学科整合能力[8]。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进行跨学科知识情境的创设、跨学科知识内容的异质性耦合、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开发等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多种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会对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教师只有掌握现代多学科的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收获更多专业知识技能并减少跨育融合道路上的阻碍因素,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2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厘定

学科是知识体系分类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辞海》将学科解释为2层含义:一是指按照学术划分的学科门类,如教育学中的体育学;二是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如基础教育学校开设的数学、语文、体育等[9]。而跨学科作为教育学术语也具有多种含义:1)跨学科的基本含义,即指打破教学科目之间的边界并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入到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中;2)与交叉学科意思相近,即指所有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学科总称;3)跨学科学,即以研究跨学科规律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高层次学科[10]。鉴于本研究探讨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跨学科教学,本研究引用跨学科的第1层含义,将跨学科教学定义为打破单一学科壁垒,超越一个已知的教学科目边界,对2个或2个以上教学科目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中打破和超越是跨学科教学本质属性的体现,意味着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结。2个或2个以上则是跨学科教学量的规定,意味着涉及多个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教育实践活动是跨学科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意味着跨学科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平台。跨学科教学以多个理论为支撑,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STEM教育理念和OECD教育理念[11]。跨学科教学主要有3个层次:1)以某一学科为本位,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概念和方法的跨學科教学;2)以多个学科之间的共性知识为脉络提取并整合新元素的跨学科教学;3)完全打破学科边界的融合性、项目式的跨学科教学[1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教学除了以上述跨学科教学理论为基础外,还有具身认知理论[13]、运动教育模式、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等理论为支撑[14]。其中,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身体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通过身体活动来教授知识可以达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综合发展的目标。运动教育模式、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强调了在复杂的体育运动情境中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心智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15]。《课程标准(2022年版)》导向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有2个层次:一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本位来整合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跨学科教学。例如,新课标中“身心共成长”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体育同道德与法治、劳动、科学、信息科技、生物学等内容相结合,通过阅读、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功能与结构、健康饮食的益处和运动对健康的价值等。二是以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和交叉内容为线索,提取整合新元素的跨学科教学。例如,新课标中“劳动最光荣”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体育与劳动课程相融合,通过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球类运动技能等与学生日常劳动行为、家务劳动情景、各种劳动知识相结合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标中2种层次跨学科教学的达成必须要通过微观层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而教学能力是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顺利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核心能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认知、设计以及体育教学实施之后的评价能力[16]。基于上述梳理与剖析,本研究认为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内涵是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打破单一学科壁垒基础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教学认知、设计、实施与评价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3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要素方面,当前对要素维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学科教学认知能力、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评价能力方面[17-18]。本研究以上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涉及的4个维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根据体育教学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多元性、教学环境开放性、运动技能重复性、身心负荷双重承载性、人际关系多边性、教学效果综合性等特殊属性,以及结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中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本研究将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勾勒为7个要素:融合性教学思维能力、多学科知识储备能力、融合性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统整能力、真实问题情境嵌入能力、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性学习评价能力。

3.1  融合性教学思维能力

融合性教学思维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在跨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具有整合性思维与动态性思维的能力[19]。教学思维是教学认知的核心,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并制约着体育教学内容的加工和处理、教学过程的逻辑展开、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价值的实现。《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季浏指出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课标相比,2022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版课标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20]。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以“融合性教学思维”为基点来组织和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然而,受到传统分科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存在教学思维“多元性”缺失的现象。这种将教学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浅表化教学思维可能会制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方式和教学效果。以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为例,以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常强调“记住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领”“掌握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而对于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历史由来、动作结构原理以及体育游戏中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等跨学科教育渗透不够。这种教学思维方式使得体育教学止步于符号化知识的处理,难以深入挖掘符号化知识背后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的价值[21]。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向融合性教学思维方式,树立打破单一学科壁垒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进而建立起关联式和通融式的综合教学思维。

3.2  多学科知识储备能力

多学科知识储备是体育教师发挥跨学科教学创造力的前置条件。多学科知识储备能力是指体育教师需要对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常识性内容进行学习和总结,并不断更新自身多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符合当代儿童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特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活动以主题的形式来加强体育与1门及以上其他学科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2]。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想合理地开展多学科知识的主题教学活动,自身就需要拓宽知识领域的边界,既需要在不同学科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起联系,还要能够把知识和生活经验抽象结合起来。这就需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具有多学科知识储备的能力,进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实施。例如,在“身心共成长”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就要求体育教师须从学科间的大概念出发,同时具有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此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选择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在尊重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掌握进度基础上挑选与重组不同学科间的教学知识,以确保跨学科教学目标、内容的设定能够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同时具有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知识储备。例如,在水平三定向运动相关的跨學科主题知识教学内容设计上,还不宜向该学段学生传授繁、难、偏的地理知识,但可以向他们传授通过地图识别地形地貌和区别山地、丘陵、平地等地理基本常识,以此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多学科知识学习的牵引作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将多学科知识更新至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如果知识结构不完善抑或不合理则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创造能力[23]。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阅读来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体系,包括阅读其他学科的课本及相关的专业书籍,掌握特定学科的知识体系、基础概念以及常识性知识,建构起横跨多个学科的知识框架。

3.3  融合性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融合性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还应融合其他四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课程标准(2022 年版)》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发展要求,还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相融合。可以看出,新课标视域下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在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目标设定时不仅仅是要考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还需实现“多育融合”的教学目标。因此,融合性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就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可以勾勒为“跨育融合”和“全育融合” 的教学目标形式。对于“跨育融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其教学目标的表述要避免泛化的现象。例如,在设计水平三的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跨学科主题水平教学目标时,除了设定基本运动技能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对于“全育融合”教学目标的设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通过学习了解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四育中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及综合表现,总结出培养学生横向多维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设定“长途奔袭,火速增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时,应准确表述为提高学生体育中的耐久跑技术、体能等运动能力,厚植学生德育中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等政治意识,以及培育学生美育中的身体美、自然美等审美感知。

3.4  教学内容统整能力

教学内容统整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对多学科目标、内容、结构等掌握与理解的基础上,使分化的学科教学内容结构逻辑化、系统化的能力。20世纪30 至 50 年代,美国学校过于注重分科教学导致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同儿童经验相脱节,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了课程统整与教学的思想[24]。我国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过于重视以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为核心的分科教学,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融合教学。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要具有较好的跨学科教学内容统整能力。跨学科教学的价值立场不是轻视甚至是取消学科教学,而是在立足本学科基础之上深挖体育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25]。《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来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分配是跨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创编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如水平一主要发展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水平二至水平四发展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并且每个水平都对应了各自的内容要求。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统整需要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独立发展的逻辑基础上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的联结点。以“钢铁战士”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水平一主要通过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练来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水平二主要通过体能学练来帮助学生承担各种社会角色;水平三主要通过运动项目的学练来培养学生的预判和应变能力;水平四则是通过学生在运动项目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钢铁意志。同时,根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不同水平阶段教学内容的统整上,体育教师可以围绕2种思路展开。第1种是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主体在其中渗透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形成“体育+”的内容设计样态。第2种是以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某一学科形成双重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样态。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案例,从单一的教学内容组织向多学科内容统整,以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3.5  真实问题情境嵌入能力

真实问题情境嵌入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基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来增强课堂的画面感,将重心放在特定真实问题情境的嵌入上,通过问题情境驱动整合学生核心素养所包含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传统的分科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传递,但是抽象的、干瘪的知识使得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被人为地淡化,从而剥离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无法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中习得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而跨学科教学活动起着支架的作用,是嫁接学生进行體育与健康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的重要桥梁,是对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模拟过程。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体育教师应认识到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嵌入问题情境将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期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策略、应用知识的机会、加深对知识价值的认识[26]。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问题情境的嵌入并不是随意的,而应形成一条或者多条主线来串联起多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体育教师既可以用一个情境贯穿课堂跨学科主题教学,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相互关联的情境,环环相扣地组织多个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定向运动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中,体育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围绕“定向运动中运动员如何安全快速地到达终点”这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进而可以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场域。然后教师利用运动员在定向运动中遇到的困难情景来启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科学、数学、信息科技等知识来分析和思考在定向运动中将会出现的可预见性和非预见性问题。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具备的真实问题情境的嵌入能力可以将多个知识内容串联成问题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体育与相关学科中的现实问题。

3.6  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组织和开展跨学科教学内容,并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有序地实施跨学科教学计划的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需扫除各种资源的壁垒障碍,促进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并建立多方协同的服务机制。因此,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组织能力有赖于有效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是实现体育教师跨学科组织实施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师可合理应用某一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也可以组合使用不同教学模式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例如,运动教育模式结合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道德品质,更适用于团体类的运动项目结合道德与法制知识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可以将其融入单元、模块或者课堂教学进行实施。此外,教学条件决定了跨学科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场所不应因学科受限于固定的场所,而应因主题的不同打破传统意义中封闭的“教室”,开辟“第三课堂”。例如,为了真实体现不同地形地貌的情景,可以将该跨学科教学设置于当地的体育公园中,实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此外,跨学科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在跨学科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实现“家、校、社”的共同协作,协调班主任、相关的各科任课教师、校外的专业从业人员及家长,为跨学科教学顺利完成提供帮助。

3.7  综合性学习评价能力

综合性学习评价能力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并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能力。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非简单的运动技术评价,应从德、智、美、劳等多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27]。同时,《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指出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3]。因此,新课标视域下的跨学科课堂教学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具备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能力。在学生跨学科学习评价的内容上,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的核心素养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在批判和创造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通用核心素养指标方面的增值性评价。而对于学生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应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评价,即对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整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程度和表现进行观察评价。在测试的形式上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作品成果展示和日常表现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方法上,既要关注学生在资料收集、问题解决、小组讨论交流中的过程性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在音乐、地理、历史等知识掌握程度的总结性评价。同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多采用书面和口头的描述性评价来评价学生在跨学科活动中的语言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方面取得的进步,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采用学习任务单、观察表评价、试卷评价、大数据等定量评价。而在学生跨学科学习评价的主体上,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支持环境。例如,体育教师组织学生以投票表决和互评互议的形式对跨学科作业进行反馈,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的一些体育道德行为和非体育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4   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育路径

4.1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育方式

从中小学教师培养改革来看,培养教师跨学科能力与素养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例如,芬兰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改革要求师范生首先要具有跨学科教学能力[28];法国也同样注重体育师范生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身体和运动教育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环节都涉及了跨学科考试内容[29]。为了与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和我国社会需求相对接,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聚焦高质量的师范教育。其一,可以以专业认证为契机,重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范专业认证可以对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跨学科教学需要,将跨学科人才培养标准纳入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支持条件和质量保障等师范专业认证的各个环节,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服务义务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其二,应加大通识课程设置的比重,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学科思维,也有利于他们今后从多角度开展跨学科教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为42%,课程内容涉及写作、文学、艺术、数学、历史等多个层面[30]。美国怀俄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占总体课程比例的38.3%,该类课程的学分是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1.5倍[31]。我国当前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自然、人文与社会科学等跨学科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较少,或者主要以少量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不利于学生未来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因此,当前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当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比重的设置,或者尝试“2+2”的体育课程设置,即在前2年设置通识性教育课程,后2年设置专业教育课程,以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知识的广博性。其三,培养单位可在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活动中融入跨学科教学的见习与实习环节。例如,可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重在引导体育师范生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观察实习学校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与行为;第2个阶段,体育师范生开始尝试实施并体验跨学科教学;第3个阶段,指导教师可引导体育师范生将跨学科教学见习与实习经历与其学位论文联系起来,以此引导他们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思维方式与习惯。其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单位要与其他不同学科的培养单位之间定期联合举办跨学科教育的学术会议与研讨会。这样就会使得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跨学科教育交流与研讨会上有机会接受来自多个学科优秀教师的共同教育和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跨学科教学能力并形成跨学科教学思维方式。其五,为了发挥考试内容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高校培养单位可在学生本科期间教师资格认证的笔试和面试环节中涉及跨学科的考试内容。例如,在笔试环节中增加设计多学科、广交叉的知识内容;在面试环节,要求考生根据多学科知识给出自己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想法。这样可以避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有利于他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来找到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4.2  拓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关照的保障路径

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关照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外部保障。首先,应完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政策保障体系。1)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为体育教师跨学科能力生成提出新的要求。如《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为了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教学能力[32]。2)地方教育部门要牵头起草相應的落实文件,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生成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推动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迈向新的发展台阶。如2020 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发布的《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学学科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的要求[33]。为此,相关部门应尽快细化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政策规定,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生成提供保障措施。

其次,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生成也需要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一定保障。1)提供赋予体育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时间与教学资源的保障。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时间上,在课内要保证一定跨学科教学课时,在课外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会日益增多。因此,学校应给更多的体育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在物力资源方面,学校需要有多样的空间和器材保障才能够有利于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和顺利开展[34]。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不应囿于学校的操场,如定向越野中含有大量的跨学科知识,但是教学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物品资源和场地资源。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辟各种具有跨学科教育功能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公园等社会公共场馆来为体育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重要保障。在人力资源方面,可通过开发“家、校、社”的合作资源建立起多元与开放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获取更多的外部力量支持。在信息资源方面,可打造一站式跨学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免费提供跨学科教学所需的资料、书籍、各类期刊以及在线课程等资源以便其获取相关素材和案例。2)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既要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参与的跨学科教研活动、编写的跨学科教材、总结的跨学科案例和布置的跨学科作业等计入工作量;还应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从事的课后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活动纳入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以增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应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参与的跨学科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开发等成果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增值评价,不仅包含学生“体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更要有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度的指标。

4.3  筑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学习平台

在职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团队合作,而师资的组合是跨学科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新课标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关键在于以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所形成的合力。因此,为了保障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顺利推进,校长应筑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校内+校外”的常态化学习交流平台。

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在校长的领导下建立扁平化的跨学科课程研发团队来拓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的平台。课程研发团队主要是校长牵头,由跨学科课程研发领导小组和不同学科的教师构成。在此过程中,校长发挥着核心的作用,需要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并就其提出的问题和措施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建议。课程研发团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程产品的研发,形成课程产品的逻辑链。1)在课程开发小组的领导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会,挖掘体育与健康学科中蕴含的多学科知识元素。如体育教师和道德与法制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研讨会上根据两学科的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在教学上所存在的关联内容。2)在此之后,体育教师应采取跨学科听课、看课的方式了解相关科目的教学特色、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3)两学科的教师将最终形成的课程产品给予跨学科课程领导小组进行评估。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沿着跨学科备课→跨学科听课→跨学科评课的跨学科课程产品生成逻辑链,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课程产品的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其次,校长可以通过邀请校外跨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和专家通过经验分享会、培训学习会、案例分析会、沙龙讲座、名师工作坊的方式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专业交流平台,分享和培训内容应涉及4个方面。1)明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角色定位。跨学科培养理念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要学会转换多种学科视角开展教学。2)要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教学理念、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明白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要达到学生学会多学科知识的目标,更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3)以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某一主题优秀案例向教师进行介绍与说明,以此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4)专家在培训会上也要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其把握教学方向,推动跨学科教学的顺利实施。

4.4  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诸多益处,但是跨学科教学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在专项化教学能力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可能会相应减少从事本学科教学研究的时间,容易导致部分教师产生一定的阻抗心理。因此,在教师层面应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内部动力。首先,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模式开发的意识。学校应加强教师跨学科课程和教学模式开发理论知识的学习,赋予其在课程开发层面的权力,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能够根据校情、学情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开发。其次,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于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认同感。跨学科教学认同是体育教师自身对跨学科教学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具体包括对自身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跨学科教学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经常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付出大量时间对超出本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学校应通过增添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力量进而保障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种类的教学岗位来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承接相应的任务,如第一类岗位专门从事正常的体育分科教学工作,第二类岗位负责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从而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使不同类型岗位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备课。再其次,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更新知识结构的自觉意识。一方面,应让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充分认清自己职业背景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素养,仔细研习新课标中的跨学科主题案例,积极学习外国跨学科教学模式,树立自主学习和挖掘其他学科资源的意识与习惯。另一方面,要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意识,积极参与“新课标跨学科教育”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专项课题申报,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最后,唤醒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行动自觉。例如,组织开设教师跨学科授课大赛、跨学科教学课件评比、跨学科教学说课比赛等,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的备课、上课、评课和看课的能力方面创造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并从中遴选出优秀成果,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信息技术共享“跨学科教学”的范本,进而对其他体育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5   结束语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具有保障五育融合高质量实施、回应新课标导向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意蕴。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把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厘清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同时,需要明确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开展旨在通过弥补分科教学之间出现的学科间隔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诸多教学能力维度之一,而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部,也应避免陷入过度夸大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而弱化本学科教学能力的误区。未来,应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育方式、拓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关照的保障路径、筑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学习平台、激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生成的内部动力,从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跨学科能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4-04- 08)[2022-

07- 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

4/t20140408_167226.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21-

07- 21)[2022- 08- 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

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20)[2022-07-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

04/t20220420_619921.html.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義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7-08)[2022-07-16]. http://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

0708_389416.html.

[5]  郝志军. 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3):61-69.

[6]  韩改玲,朱春山,崔洁,等. 澳大利亚通用素养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及启示[J].体育学刊,2020,27(4):111-116.

[7]  党林秀,董翠香,朱琳,等.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79-87.

[8]  尹志华,孟涵,孙铭珠,等.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与实践路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53-262.

[9]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947.

[10]  肖正德. 教学论跨学科研究检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5):38-44.

[11]  汪晓赞.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结构与特色[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41-252.

[12]  张辉蓉,谢小蓉. 跨学科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特征、构成要素与提升策略[J]. 教育科学,2021,37(6):29-35.

[13]  马晓,梁坤,胡小清,等. 体智融合课程:基本原理、域外经验与本土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5):56-67.

[14]  董鹏,于素梅. 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内涵厘定、策略探骊与误区规避[J]. 体育学研究,2022,36(2):103-110.

[15]  张李强,汪晓赞. 运动教育模式的国际研究热点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2):93-100.

[16]  王春燕. 体育教师能力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2):84-86.

[17]  刘蝶. 小学全科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

[18]  彭洪莉. 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1.

[19]  辛继湘. 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思维方式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22(9):88-92.

[20]  中国教育新闻网. 建立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体系[EB/OL]. (2022-06-21)[2022-07-04]. https://baijiahao.bai

du.com/s?id=1736203779033625108&wfr=spider&for=pc.

[21]  朱宁波,王志勇.论指向“五育融合”的学科教学[J]. 当代教育科学,2021(12):35-43.

[22]  江娟,程正义,郭庆,等. “双减”政策背景下新时代学校体 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3):29-36.

[23]  于素梅,石雷.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9-12.

[24]  唐汉卫,倪羽佳. 美国社会科课程统整:历程、模式和困境[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9):63-79.

[25]  李俊堂. 跨向“深层治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跨学科”意涵解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116-124.

[26]  李健,李海东. 数学教科书中设置问题情境的作用与原则[J]. 基础教育课程,2020(17):59-66.

[27]  潘紹伟. 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阐释[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3):234-240.

[28]  冉源懋,罗旎兮,翟坤. “现象教学”在芬兰:理念、实施与经验[J]. 教育学术月刊,2022(4):81-86,105.

[29]  董国永,李健宝,王健. 法国身体和运动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特点与启示[J]. 体育学刊,2021,28(5):125-131.

[30]  尹志华,汪晓赞,PHILLIP W,等.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6,23(3):100-107.

[31]  张丹青,陈思同,柯友枝,等. 美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特征及启示——以怀俄明大学为例[J]. 体育文化导刊,2020(2):103-110.

[32]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 (2019-03-21)[2022-07-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

376493.html.

[33]  张忆,须燕蓉,吕样文. 基于“跨学科案例分析”的多校区跨学科联合教研的实践研究[J]. 上海教育,2021(28):56-57.

[34]  张新民,罗丽容,李滔. 提升学校跨学科整合质量的关键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1(S2):1-4.

收稿日期:2022-10-04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BIAA19048)。

第一作者简介:郭庆(1995—),男,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1327236324@qq.com。

通信作者简介:刘昕(197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E-mail:tiyujiaoyuxue@126.com。

作者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2.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3.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1.School of Education,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School of Teacher and Administrator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Shaanxi 710062,China.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体育教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