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教育
2023-06-12李国华
李国华
有无声的教育吗?毫无疑问,有。教育,可以是有形有声的,比如教师的正面说教、教师对学生的褒扬或批评、师生互动等;也可以是无痕无声的,比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垂范、教师的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信任、默契、暗示等。无声的教育与有形的教育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当有形的教育因遭遇不必要的抵触或防御而效果打折扣时,无声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真正高明的、深谙教育之道的教师,常常让教育在不经意间发生,每每让受教育者回味无穷。
无声的教育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教育。比如,一天,M老师在教室的过道里巡查学生作业情况,突然,窗外一阵风刮过,刚好吹倒了N同学课桌上的笔筒。M老师顺势弯腰,将洒落一地的笔一一摸索着捡拾起来。在从M老师手中接过笔的那一刻,N同学蓦地起身,向M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M老师示意他赶紧坐下。大家互相对视了一下,没说什么,但N从此对一贯冷若冰霜的M老师肃然起敬,M对一贯洒脱轻浮的N同学也刮目相看。
无声的教育是真真切切、易于接受的教育。比如,在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时,N老师要求同学们参照课本上的地图,把中国地图的輪廓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不一会儿,甲、乙、丙三位“急先锋”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讲台,预备向老师邀功。N老师瞄了一眼跑在最前面的甲同学的草图,微笑着示意他站在原地,同时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跟你朝夕相伴的大公鸡突然折了两条腿,你还会像往常那样……”不等N老师说完,甲同学跑回了自己的座位。紧接着,乙同学原路返回,其他学生开始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有的暗自窃喜,有的恍然大悟。当甲同学再次走上讲台的时候,N老师特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建议他将自己的“杰作”贴在卧室或书房的墙上,抬头便见。
无声的教育是讲求艺术、有人情味的教育。班主任S老师素来喜欢盆栽和绿植。“第一次跟班上的学生见面,该带一份什么样的见面礼呢?”他暗自盘算着,思量着。终于,他看上了自家阳台上刚从市面上买回来的两盆不怎么起眼的绿萝。就这样,两盆绿萝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随同S老师走进了班级。一开始,大家没怎么在意它们,毕竟平时见多了像绿萝这样的盆栽。打从接班的第一天起,课前只要有空,S老师总不忘给心爱的绿萝浇水、配肥、修枝,也会邀班上的学生一起跟绿萝来个合影,然后配上一段精妙的文字,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三年一晃而过,当初承载绿萝的盆先后换成了广口盆、木桶、瓷缸。两盆绿萝屹立在教室后墙的两个角落,向阳而长,亭亭玉立,爬上了窗台,又爬上了吊灯,爬满了后墙。每逢到教室给学生上课,S老师总要习惯性地打量打量自己的“杰作”,生怕出了什么岔子。平日里,S老师如何对待绿萝,便如何对待学生。毕业那天,班上学生以集体名义给S老师送了一幅水彩画,标题是“三年的绿萝,一生的牵绊”。
无声的教育常常建基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共情、情感共鸣或价值共识。比如,课堂上有意无意插播的背景音乐,既可以营造艺术氛围,舒缓、愉悦心情,也可以有意无意地引起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再如,某校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力打造以语文课本剧为主要特色的校本课程,多年来,课程成功塑造了《牛郎织女》《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等经典剧目。老师们也发现,当学生演绎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时,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参演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也感染了班上其他人。活灵活现的艺术表现,总能让台下观众产生审美共鸣,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拉近了距离,学到了知识。配上艺术的臂膀,借助艺术的力量,无声的教育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拥抱更广阔的舞台。
落实无声的教育,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榜样引领作用。榜样是最佳的引领,是无声的教育力量。教师本人及其塑造的教育力能否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没有或多大程度上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或先锋。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形象理应是课堂内外教师工作的一大主攻方向,是教师的专业必修课、常态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榜样垂范是多方面的,包括学识、阅历、语言、人格等。因此指向榜样的努力也应是多方面的。人民教师历来是社会良德、良序、良知、良能的代言人。不论时代如何变换、社会如何发展,教师都有充分的理由严于自律,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完善。
落实无声的教育,要重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有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搭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师生交往要讲民主,讲平等。教师要放平心态,课堂内外愿意跟学生亲近,向学生敞开心扉,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意见、建议,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及其家长。其次,师生交往要讲仁爱,讲奉献。教师要不吝惜对学生的爱、嘉奖和赞许,甘愿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任劳任怨,让其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再次,师生交往要善于讲人际策略,讲斗争策略。对于学生的过失,教师要宽严相济、恩威并重,既讲原则,又讲人情;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厘清思想认识症结,还能顾及学生尊严。对于日常交往,教师务必要把握好角色、法度、分寸和场合。此外,师生交往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动向,适时投其所“好”,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师生交往贵在以诚动人、将心比心。
落实无声的教育,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艺术。教无常法,亦无定法。适合的、适切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有形的教育固然重要,无声的教育同样有它的独到价值和独特魅力。身为新时代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线教师,既要旗帜鲜明地重视和开展有形的教育,也要善于创造无形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既要看到无声教育的“冰山一角”,也要统观教育的汪洋大海。一句话,要理性看待、科学对待有形的教育和无声的教育,带头革新教育理念,探索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及课程思政等方面的应用空间。
教,亦是为了不教。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值得提倡,也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