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

2023-06-12胡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

胡钡

内容摘要: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历时八年创作而成的《汉字王国》一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背后的造字理据。她将部件与整字、字族联系起来,揭示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解析汉字,通过考古来跨学科论证汉字,探寻汉字源流,呈现造字的理据性;将汉字背后的中国文化与瑞典文化进行对比,建立起了跨文化的联系。书中虽然有望文生义、语焉不详的部分,但瑕不掩瑜,此书对汉字研究与国际中文教学都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西莉 《汉字王国》 汉字起源

《汉字王国》是瑞典汉学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1932.6.4- 2021.9.26)的经典之作,1989年出版以来便引起轰动,随后这本书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多种语言版本,发行量高达85万册,1998年《汉字王国》中文版正式出版后印行了二十余次。林西莉师从汉学家高本汉,其师对汉字的起源和构造的研究,使林西莉对汉字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至1962年林西莉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同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古琴,回到瑞典后从事汉字汉语教学,林西莉承袭高本汉的汉字讲解方法,教授汉字的结构和早期形式。林西莉旅居中国多年,她的另一部代表作是 2006 年出版的《古琴》,与《汉字王国》双双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August Prize),这两部书成为中国人初识甲骨文和学习古琴的宝典,《汉字王国》这本书也成为西方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书。

一.《汉字王国》的主要内容

林西莉女士历时八年成书,将选取的300多个汉字分类成“人和人类”“水与山”“野生动物”“家畜”“车、路和船”“农耕”“酒和器皿”“麻与丝”“竹与树”“工具与武器”“屋顶与房子”“书籍与乐器”“数字和其他抽象的字”等,再对汉字进行逐个解释,用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笔调讲述了汉字的产生,描述了汉字背后的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例如书中讲解“秋”字,“禾”和“火”组成了“秋”字,秋天是中国谷物成熟的季节,禾谷成熟通红似火,正是秋天的象征,中国秋日丰收的场景蕴含在“秋”字中,千千万万个汉字中便蕴含着中国的社会面貌。

二.《汉字王国》的特点与汉字教学

1.将部件与整字、字族联系在一起

林西莉在《汉字王国》一书中,将部件、整字、字族联系起来讲解汉字。“字族”内部的各个字就是“同族字”,什么是“同族字”?简言之,“同族字”就是记录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一组或若干组形成系列的汉字。字族内部的同族字字形具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往往相同或相近,所记录的词意义相通且有共同的语源,故而林西莉讲解汉字时,先讲解汉字的字源,再讲解整字,同时联系汉字的同族字,在学习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止”,从甲骨文可以看到“止”字就像是人的一只脚,下面的部分代表脚掌,上面的线条代表脚趾头。“止”的本义就是脚,在汉字演变的漫长历史中,“止”字表达的意义发生了改变,现在主要用于表示停止、停息,但在作为其他字的部件中,“止”仍然表示着本义,如“走”的金文字形上面的部分是一个摆开双臂向前的人形,下面的部分是一只脚(止),合起来表示人在跑;再如“步”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前一后的两只脚(止),表示前进的意思;还有“出”,我们从其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到下部一条弯曲的线,表示门槛,上部是一只脚(止),表示走出门的样子。

再如“木”,“木”字通过变形、组合能组成很多合成字。“木”字加一横为“本”字,“本”的本义表示草木的根;两个木组成“林”字,表示树木丛生、草木从聚,“木”字上面加一横为“末”,意思为树木末梢;“林”与“火”组成“焚”字,意为火烧丛林;三个“木”组成“森”,意为树木众多的树林;“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上,意为休息;还有“集、噪、杏、李、葉、朱、果、采、桑”等字都以“木”为字根创作而来。

林西莉这种将部件与整字、字族联系起来的分析汉字的方法,对汉字教学具有启发意义。汉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与思想,林西莉将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深挖汉字的构形理据,有助于学习者对汉字形态的深刻理解。基于部首的汉字教学,教育者应利用汉字字源的象形性,从字源延伸到字源背后具有趣味的文化故事,将汉字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提高汉字教学的趣味性,使抽象的汉字变得简单生动。

2.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解析汉字

林西莉在《汉字王国》中通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讲解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汉字王国》中选取的汉字大部分是象形字,《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从解释象形字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象形字的特点即最初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描画,然后逐渐由图画发展成的象形文字。汉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原始图画-文字画-原始文字-文字体系”的演进过程,现在的简体字经过简化,许多已经看不出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故而很难使初学者建立形和意之间的联系,因此《汉字王国》书中林西莉通过将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态与汉字的意义联系起来,讲解汉字的结构和来龙去脉。

例如“人”,现在的“人”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两条腿的形象,但在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以看出,“人”字是面朝左立的人的形象,上端是头,向左前方展的一筆是手臂,中间是微微躬着的身子,身子以下是腿,也就是垂臂侧身而立的人,显得谦恭有礼。

“手”字在我们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汉字,甚至偏旁“扌”都不需要过多解说,因为我们都知道与“扌”相关的汉字一般也都与手有关。但还有许多汉字现在已经看不出与手有关的汉字,例如“友”,通过字形已经无法知道它的本义,也看不出与“手”有关,但从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可以看到,“友”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林西莉用这样分析“友”字:最初的意思是伸出两只手以真正朋友的方式共同做一件事情。经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分析,便再也不会忘记“友”字的意思了。

古人在造字时对世界的认识与感知都包含在汉字形体之中,汉字包含着丰富的风俗文化和社会文化心态,林西莉用这种探寻汉字源流的方式讲解汉字,将造字的理据性呈现出来,展示汉字的最初形态,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建立起关于汉字的紧密的形义联系。

3.通过考古论证汉字的意义,探寻汉字源流

林西莉是首个利用考古材料来解释汉字的核心部分的汉学家,第一次系统地解释了汉字的最初形态与考古实物的相似性,并且她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新发现修正了一些过时的传统解释。例如“鬥”,《说文解字》中解读为“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广韵》中也将“鬥”字释为“手有所执”,而林西莉通过周代的摔跤铜雕像,揭示了“鬥”为两个强壮的大汉双手抓在一起,赤手空拳进行一场摔跤较量,“鬥”象两人对打,本义便是搏打。《说文解字》和《广韵》中所说的本义与“鬥”是相合的,但对字形的分析有误,林西莉通过考古修正了传统的解释。

再如“工”,按照传统解释,它代表一种工具,象木工的三角板,但林西莉认为“工”更符合一种人们能使用它夯或砸的一种工具,如新石器时代用来制作陶器的一种小型石杵。并且从考古的观点看,人们打土墙或打土坯所使用的夯土的工具,底部是沉重的石头,上部是柄或把手,林西莉认为这就是“工”字被创造时的参照物。

林西莉通过考古来研究汉字,考据汉字起源,这种跨学科的治学方式不但能解决单纯研究汉字带来的桎梏,利用不同的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同一个问题,还能够多方面印证原有的观点,得出不同的启发,这种严谨求实、恪勤治学的科研精神令人钦佩。

4.跨文化的聯系

林西莉来自瑞典,她分析汉字常常也有与中国人不同的视角,将中国人造字时的心理与瑞典人做对比,分析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造字,讲述的已经不只是汉字本身,更是讲述中国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发展史。且这种跨文化的联系,使汉语学习变得轻松诙谐起来。

例如“自”,“自”的本义是鼻子,林西莉猜想“自”后来引申用来指代自己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在指自己时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而瑞典人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拍拍自己的胸脯。

再如“口”,为什么中国人常用“口”作为“人”的量词,不与瑞典一样用“个”呢?林西莉猜想大概是因为中国的古代人们常常遭受饥饿之苦,想到人则想到要填饱口,故而常常说“人口”“几口人”,这样有趣的解释合情合理,相当贴合中国社会当时的境况。

林西莉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汉字,这无疑对汉字教学也有极大的启发。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文化背景、构造特点以及与汉语的学习者母语文化中的相同之处设计教学内容,让原本难度大、趣味性不强的汉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起来。

三.《汉字王国》的局限

《汉字王国》虽然受到了极大的认可,但书中仍有一些局限之处。

1.有望文生义的错误

林西莉在《汉字王国》一书中,有些字的解读由于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例如“好”,林西莉解读为一个人有了女人和孩子而感到生活幸福,或是这个女人能生孩子很能干,实际并非如此。“子”不仅表示幼儿,成年男子亦称“子”,故而“好”字“从女从子”,即从女从男,“好”的本义为男女相对匹配,作为名词时意为配偶,作为动词时意为匹配。

书中的解说还有这种错误的汉字还有仙、至、和、守、闪。

2.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局限导致论证有语焉不详的部分

林西莉在书中对部分汉字解说得不完备,或是只能凭依靠推论与猜想来解读。例如“天”,林西莉在书中提及“人”与“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也指苍天和帝王,但并未揭示“天”字的本义,“天”的本义是人的头顶,书中没有提及,笔者猜测或许是林西莉对中华文化了解有局限的原因造成的。

书中还有部分汉字的解说也有此种语焉不详的情况,例如石、灰、臭、香、合、同、系、斥。

3.基本只有对象形文字的解读

《汉字王国》一书中,基本上是对象形字的解读,仅有一章“意与声”是对形声字的分析,这大概是由于林西莉对音韵学知识缺失的缘故。还有部分字,书中的解读并未将其与象形字区分,例如“怒”,书中将其解读为妇女对被迫所过的生活的一种正当的反应。实际上“怒”是一个形声字,从心,奴声,本义是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若是将其解读为仅有受压迫的妇女的怒气便是缩小了原本的词义。汉字中百分之八十左右是形声字,对形声字的解读也是极其重要的。

4.书中有许多现代非常用汉字

《汉字王国》只解释了300多个基本汉字,与《国际汉语教育水平标准》中的第九级汉字表相比,我们发现《汉字王国》无法满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对识字的需求。并且《汉字王国》中有将近100个现代非常用汉字,《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没有包括这些字,与现代生活也几乎没有关联,汉语学习者在生活中用不到这些汉字。

林西莉教授在《汉字王国》一书中,用轻松活泼的讲解方式,联合其个人经历,从象形结构来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将汉字形象与汉字意蕴联系起来,厘清了所选汉字的由来。在林西莉对汉字的寻根溯源中,也使我们对汉字有了更多思考,比如独体字和合体字,一般现在认为“友、立、支”是独体字,但从甲骨文来看,这些字都有两个部件。采用不同的析字法来分析汉字,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根据汉字起源和演变进行分析,这是字源分析法,只对汉字现存的字形进行分析,分析构成汉字的现存字素,这是字素分析法。两种析字法各有裨益,《汉字王国》中采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对汉字进行寻根溯源,我们应结合字源分析法的科学性,发展更加易于识字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西莉著;李之义译.汉字王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许慎撰.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蔡永贵.汉字字族探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8-26.

[4]张玉春.释“好”[J].东北师大学报,2001(04):85-88.

[5]张涌泉.字形的演变与用法的分工[J].古汉语研究,2008(4):4.

[6]王宁.汉字与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5.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