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网络短视频加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3-06-11李国敏冯湘琳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李国敏 冯湘琳

[摘要]网络短视频为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网络短视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使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自主、更轻松、更开放,也更符合其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能够充分利用视觉优势,有效弥补现行课堂教学方式不足,但同时也面临着“茧房效应”、刷屏上瘾和娱乐至死等困境。要从精选短视频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创作优质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打造育人平台、加强教育引导等多方面着手,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增强教育的适切性、时代性和和实效性。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短视频;融合

[中图分类号]762

网络短视频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成为其深度用户和忠实“粉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人数的91.5%[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促进听障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促进课堂教学和育人方式创新,为听障大学生提供“适性”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开发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2]。短视频热潮下,如何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高度融合,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是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短视频融入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短视频融入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

网络短视频具有交互、共享、直观轻松、传播方式立体等特征,将短视频融入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普遍优势:第一,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同,基于网络短视频的学习可以随时利用弹幕和评论进行交流,众多的弹幕和互动能够不断汇聚、激发新的灵感,对知识进行持续整合和补充,与视频本身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学习场景;知识的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在互动中形成了知识共享。第二,从“他主”到“自主”。传统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学什么、怎样学及学习进度都由教师决定,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利用网络短视频学习,就可以自主决定在何时何地学,何时快、何时慢、何时停,而不会有传统课堂上“跟不上节奏”的尴尬不安,真正实现“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三,学习过程相对轻松,学习方式更易接受。网络短视频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对于“00后”互联网“原住民”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与“面对面”的现场教学相比,观看短视频更自在,可以消除“面对面”教学和辅导带来的情境性压力,免除外部评价的干扰,学习过程更愉悦。第四,有利于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短视频具有开放性特点,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和空间限制,使优质视频资源广泛传播,有利于教育教学力量薄弱的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让知识抵达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心灵。

(二)网络短视频融入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

第一,充分利用视觉优势学习,与听障大学生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相契合。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个体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视觉信息,通过视觉形式全面获取语言信息成为最可行的学习方式[3]。在学习过程中,聋生的视觉疲劳较快且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喜欢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偏重于运动的物体,视频类教学资源更符合他们的偏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集中。此外,聋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忆较快并且牢固,而对文字材料等抽象知识的记忆要困难得多[4]。网络短视频利用视觉化内容代替大量的文字资料,能够充分发挥听障大学生的视觉优势学习,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有效弥补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现行的听障大学生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双语教学”,即手语和口语两种教学方式,且以手语为主,要求教师自身掌握手语或配备手语翻译辅助人员[5]。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语音转换文本功能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听障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但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语词汇有限,无法涵盖课程内容所需的全部词汇,特别是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而语音识别工具由于软件自身缺陷,容易产生文字识别错误或识别延迟等问题。此外,语音识别出的文字与PPT课件内容不在同一个终端上,学生既要看文本又要兼顾PPT课件,容易造成注意力分配困难[6]。短视频集图像、声音、文字和动态影像為一体,内容短小凝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视觉化和形象化,并且能够重复播放反复学习,有效弥补了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不足。

第三,兼顾个性化需求,提供个别化支持。由于致聋程度、致聋时间和受教育经历、语言康复等方面的不同,听障大学生个体间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显著,为课堂教学组织带来很大挑战。然而,现行的课堂教学常常是面向整体进行统一设计和组织,很难兼顾个性化需求。丰富的优质网络短视频资源为实现精准化需求和个别化支持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和经验、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单独推送更多辅助性学习资料和视频讲解内容,从而创设出更加智慧化的课堂环境,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四,为听障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人际交往的空间。由于语言和听力受阻,听障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出对象单一、社交圈封闭等特点。研究表明,一些听障大学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敏感退缩,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把自己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7]。网络短视频平台提供了全新的社交模式,区别于以微信为代表的“熟人圈子”的强联结,网络短视频的社交互动模式更加强调“陌生人世界”的弱联结。参与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多样化的网络人际活动,加入不同的“趣缘”圈群[8]。这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了“聋人”的特定身份标识,让听障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拓宽了听障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渠道,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网络短视频对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第一,信息“茧房效应”引发认知局限。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了网络短视频行业的繁荣,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推荐”和“定向分发”,能够根据用户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推送,这种精准投放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过度过滤,久而久之,人就像蚕茧一般桎梏于“茧房”中,形成“信息茧房”困局。一方面,“信息茧房”造成了“人以群分”的局面,阻碍了人对社会的全面认知,阻碍了公共信息的流通,犹如陷入精心分类挑选的井中,人成为“井底之蛙”;另一方面,用户在选择信息的时候,会过滤掉一些信息,并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信息茧房”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偏见和误解[9]。

第二,刷屏上瘾导致学业困境。网络短视频沉浸式的观看体验、酷炫的视听效果、海量的内容和便捷的操作,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刷”到停不下来,导致网络沉迷。有研究调查显示,听障青少年的媒介接触动机,首先是娱乐,以追求个体的享受、满足自己的快感为目标。听障青少年在影视视听、网络游戏以及即时通讯三个方面花费时间最多[10]。网络短视频的碎片化特点,不仅占用了碎片化时间,也让时间碎片化。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交流受阻,更容易依赖智能手机接收外界信息,比健听人更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导致学业陷入困境。

第三,“网红”现象泛滥,价值观念扭曲。网络短视频热潮下,很多人凭借颜值、才艺迅速走红,实现了名利双收,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网红”。据相关报道,在“网红”群体中,大学生占有较高比例,如目前厦门在册“网红”已有1000多人,约七成为大学生[11]。“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成才观、消费观和审美观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形成了反智主义、拜金主义、庸俗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一项针对95后的调查显示,54%的受访者渴望当网红,排在其后的是配音员、化妆师、Coser(专业角色扮演者)、游戏测评师等职业[12]。大学生希望当“网红”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新生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接触新生事物,敢于尝试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种好逸恶劳的职业观,即认为成功可以走捷径,希望享受光鲜亮丽的生活,渴望来自他人的关注和赞美,却不想脚踏实地地奋斗与努力[13]。

三、网络短视频融入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教育者应重视发挥网络短视频的育人作用,促进网络短视频与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优质内容生产、受众参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融合,注重主流价值观念引领,提升听障大学生媒介素养,实现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切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一)融入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情境

好的视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教育性,给人带来的教育和启发不仅是“润物细无声”的,更是极其深刻的。如何将优质网络短视频内容巧妙、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优化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在“情绪管理”主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短视频《情绪是什么》导入课程,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思考进入课堂学习。此外,将网络短视频融入课堂互动环节,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让课堂更加轻松有趣。如为帮助听障大学生正确看待情绪,在学生观看网络短视频《我的情绪朋友》之后,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因此,将网络短视频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创作优质内容,丰富实践教学

首先,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参与短视频拍摄和制作。如围绕“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这一主题教学,课堂展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都可以运用听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完成,以“宿舍或校园人际关系困惑”为主题创作短视频作品,分小组录制心理微电影、心理情景剧等。教师将学生拍摄的优秀短视频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点评,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运用,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共鸣。其次,依托“3·20”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发挥听障大学生的表演天赋,围绕“默剧文化节”和“心理情景剧创作”等品牌活动,制作系列短视频,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后,充分利用听障大学生身边的同辈优秀榜样,如对残疾大学生“自强之星”进行专访,深度挖掘和讲述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经历,录制系列短视频内容。这些优质的短视频作品,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形成可持续利用的短视频资源库。

(三)打造育人平台,加强教育引导

打造网络短视频育人新平台,关注大学生行为和言论,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加强引导和干预。第一,高校应加快“两微一抖”传播矩阵建设,在加强校园网络短视频监管和备案下,主动进驻网络短视频平台,推进多层级短视频体系建设。第二,善于研究、总结共青团中央等系列走红的、正能量的短视频特征,制作出更多风格亲近化、主题年轻化和形式多样化的短视频作品。第三,鼓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在短视频APP开通个人账号,打造“知识网红式”教育名师,成立网络心理工作室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等,就听障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心理困惑、成长需求等定期发布优质短视频。第四,加强榜樣宣传,积极转发正能量网络短视频。如某师范学院的一对优秀盲人毕业生双双考取名校研究生后,她们的励志故事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获得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同为残疾人,有着类似的生活遭遇和经验,而榜样人物却能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这对听障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乐观面对生活有极大的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

(四)融合媒介素养,形成“心育”合力

网络短视频为高校心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了育人的活力和实效性。然而,听障大学生在使用媒介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有些网络短视频内容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是非不分,以丑为美,恶搞英雄人物,模仿低俗内容,充斥着泛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听障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由于认知能力差、社会知识匮乏和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很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被动受害者。此外,听障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泄露他人隐私、制造或轻信网络谣言等行为也时有发生,折射出其对媒介的认知能力、批判能力不足,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等媒介素养问题。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心育“合力,要求教育者首先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其次,以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课堂授课、专业讲座及新媒体推送等形式传播媒介使用知识,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媒介使用能力和视觉批判能力,引导听障大学生拒绝视觉沉溺,培养正确网络使用观。最后,针对听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构建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以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等形式,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8-31)[2023-01-08]. http://cnnic.cn/n4/2022/0916/c38-10594.html.

[2]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EB/OL].(2021-12-31)[2023-01-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content_25/5670341.htm.

[3]Easterbrooks S, Baker S.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Multiple Pathways[M]. Boston: Allyn & Bacon,2002:57.

[4]郑曼.聋生可视化教学资源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20.

[5]崔英楠.聋人高等教育中的手语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384.

[6]董雪燕,徐娟,贾京鹏.语音识别技术在聋人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7):63.

[7]王娟.聋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2):91.

[8]王肖.大学生短视频热现象的原因分析、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93-97.

[9]杜娟.走向人机协同: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J].新闻爱好者,2019(9):21-25.

[10]赵美涵.听障青少年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大学,2013:36.

[11]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4):77.

[12]王一.不将就、不差钱……95后“谜之就业观”谜在这儿[N].解放日报,2017-04-24(006).

[13]王梦云.发挥抖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91-92.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Using Online Short VideoLI GuominFENG Xiangli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210038)Abstract:Online short video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online short video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kes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more autonomous, relaxed and open,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ir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can make full use of visual advantages and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the dilemma of “cocoon effect”, screen addiction and entertainment to death. It should select short video content and integrate i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reate high-quality content and enrich practical teaching; build a platform for educating people, strengthen education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promote in-depth integr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ffinity and appea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relevance, timeli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hearing-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line short videos; integration

(特約编校 史玉凤)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