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民乐团建设为抓手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

2023-06-11范昕昱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民乐乐团校园文化

范昕昱(广西艺术学院)

一、引言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了大量的传统校园文化,这些校园文化分布在全国各地,共同构成了我国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地方传统校园文化是我国校园文化传承的象征,各地的民乐团成为我国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乐作品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艺术创作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地方艺术蕴含的价值非常高,也值得专家们给予深入的研究,但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之后,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的校园文化在社会上已经没落,人们不再关注传统校园文化,普遍转向快餐文化,因此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任务。以民乐团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本土校园文化的传承,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正在推行文化教育活动,许多地方都开展了民乐走进校园的一系列活动,将民乐的内容与教材融合,开创了文化传播的良好局面,为地方民乐在校园的传播带来了政策上的指导,各地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提倡让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促进了当地传统校园文化的发展,在作者看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民乐团建设,既能传播本土优秀的文化,并且能够实现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结合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的优势,能够对校园文化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校园文化提升方面融入民乐团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参与到民乐团之后,能够理解民乐团的发展特点和历史风貌,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促使逐渐的喜爱上这种艺术形式,另外,民乐团和教材融合将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的渠道,民乐团的传播效果会更好。这种艺术特征体现了当地的民乐音乐特色,所以能够在校园内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增加了人们对于这种艺术的认同感。

二、民乐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新课标艺术课程概述

新课标当中对于艺术课程的规定如下要求,在艺术教育上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民乐等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水平,激发出学生们的想象力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形成创新的思路,并将艺术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

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广戏曲艺术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民乐编演的方法,具有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民乐演出的基本能力;能对民乐(含戏曲)艺术作品进行初步欣赏和分析,具有初步表达观剧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向善、向美的价值观;了解“教育民乐”“教育剧场”的方法,能进行一定的民乐应用活动;掌握中外民乐艺术史的基本常识,初步认识中外民乐艺术的不同文化背景,尤其是了解中国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积极参与民乐(含戏曲)活动,通过创作、欣赏和应用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民乐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音乐课程及教学设备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期间选择了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学校不仅会安排音乐课程,同时学校组织过民乐团进校园的活动,此外,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相对丰富,不仅有电子琴、陶笛、空灵鼓、还钢琴等乐器,学校配置了专项音乐教室,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频率偏低,一般情况下老师安排学生们在教室教学音乐课程,现有的音乐课程内容是通过学习及演唱等方式开展。

2.师资情况

学校有大约1100 名教师,包括了47 名音乐教师,所有老师属于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老师的年龄普遍年轻化,并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不同的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也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老师也关注到了民乐团,必将这些课程融入学习环节,但有的老师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因此无法掌握民乐团的教学技巧。

学校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景,而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们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部分,音乐老师则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部分老师对于民乐团知之甚少,也是造成民乐团近几年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3.调研情况

本次研究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针对学生们在民乐团的喜悦程度上做出了调查,并且与学生们进行了沟通,设计出了此事问卷调查的内容,将问卷下发出去之后,分析问卷数据内容,这些数据是此次研究的一部分,选择了小学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的文件内容如下。

(1)你生活的地方是否有民乐团的演出

从以上柱状图(见图1)当中能够发现31%的学生曾经看到过演出40%的学生表示从没看到过演出也有,2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些数据表明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当地民乐团是什么,在交流期间慎重分析了具体的原因,很多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传统的本土音乐则并没有关注。

在周围亲戚朋友都没有听说过民乐团,所以周围缺少相应的氛围灌输。民乐团通常会在剧院演出,很少在社会上演出,所以受众群体非常狭窄。

(2)你是否喜欢民乐团

从图2 调查可以看出,喜欢民乐团的学生占78%,喜欢程度一般的有6%左右的比例,1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针对不喜欢的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学生认为如果去观看这种艺术会被人嘲笑老土。对喜欢这项艺术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认为曲调和动作非常简单易懂,装造型非常多样化,这些都是让学生们产生兴趣点的因素,戏曲的节奏相对明快,学生们观看之后也能获得审美享受。

图2 你是否喜欢民乐团表演(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除课本上少有的民乐、戏曲知识外,很少有接收本土音乐的渠道,学校不注重本土音乐的传播,因此传播渠道偏少力度较弱,有的老师也不清楚民乐团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缺少对应的系统化培训。

但学生、老师对民乐团的保护与传承充满了热情。88%学生愿意接受民乐课堂教育,这是民乐团进校园进课堂的有利条件。

根据新课标推出的规定,对学校的教育活动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各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方面,应结合地方人文特色,充分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结合学校所在区域及校园文化特征,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传统校园文化资源,运用当地民间音乐等,特别是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一定要将这些项目发掘出来,课堂教学环节通过音乐素养的熏陶,让学生们欣赏传统校园文化魅力,影响他的思想意识。根据此次的研究发现,有的学校虽然组织了多项文化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方式仍然不够多样化,制定出的活动方式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就会影响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播,更谈不上创新。

三、以民乐团建设为抓手提升校园文化的策略研究

(一)课上全方位渗透

怎样让音乐教材中的优秀民族乐曲吸引学生安静地聆听?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中,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民乐的热情,音乐组全体老师以“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作为课题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适合学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民族音乐一起流动,兴致盎然的去听、去唱、去律动,从而架构丰富的民族音乐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高效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1.欣赏课塑造审美力,注重多角度发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结合自身优势及专业特点,从民乐的不同视角层层挖掘,将民族音乐进行单元内容整合,老师化身“民乐导游”。课程首先主要以欣赏为主,让画面、旋律带领学生走进民乐的世界,通过欣赏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热情。现阶段,学生日常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地方传统音乐接触少之又少,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民乐团,笔者大多选取经典民乐进行欣赏,如:《金蛇狂舞》《百鸟朝凤》等。在欣赏经典民乐曲的同时,为学生讲解民乐团的历史及乐曲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理解民乐乐曲中所体现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产生初步的兴趣。课堂中,老师将每一首要学习感受的民族音乐通过抽取盲盒的方式呈现,由学生现场随机决定,课堂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穿上了精心准备的民族服饰,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地方民族特色;有的老师拿出相应的特色民族乐器,让学生现场感受乐器的技法、音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着民族音乐的多种元素,在丰富多变的“沉浸式体验”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2.歌唱课培养表现力,注重多层次感受

这阶段,学生对民乐团己有初步了解,教师通过欣赏民乐曲目当中的经典片段,带领学生了解民乐团的各种乐器等,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乐团的距离,让学生对民乐团的各种演奏风格的了解,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这也为校园文化的提升做好准备。根据学校制定出的教学标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们学习校园文化的情感因素,对于其中的一些片段做出深入的解读。多次练习之后就能掌握乐曲的旋律,可以把旋律伴奏当作是练习的一部分,并编排一些动作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去锻炼,在演唱课上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多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们的反馈状况,这样有利于学生们集校园习的注意力,另外要注重情感上的引导,教学活动让同学们产生了放松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学习的知识。

3.创编课加强想象力,注重多维度扩展

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学生们可以开始走进民族器乐进课程了。在会唱的基础上加入民乐团独有的演奏形式,让学生更深一步领略民乐团的魅力。首先,观看民乐团排练,给学生带去音乐美的享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展示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其次,在校园内组织表演比赛,烘托学生们的民乐学习氛围;最后,专家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民乐团的点点滴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乐团的热爱。所有课程结束后,让学生通过中华传统校园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民乐团的内涵,从而陶冶情操,也让地方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学生放假的时候,组织学生们前往剧院观赏民乐表演,结合听觉、视觉等氛围上的刺激,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在校园内指导学生们多多训练学习,增强对地方民族器乐文化的认知,将这种艺术当作是区域文化自信源泉。

4.律动课提升创造力,注重多元化创新

先让同学们掌握谱子调号。当学生按照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高训练。音高上不去时可需要立即给予调整,引导学生们不断的去练习才能拓展音域,分组练习每个声部的音准,循环呼吸练习长音,让学生掌握民乐演唱的音乐特点。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这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只唱歌。

首先,注重理解,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与民族生活当作是音乐展现的部分,以《蝉之歌》为例,用低声部的“勒勒勒勒勒勒勒”来模仿蝉叫声,来表达当地人民正是在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配上优美的旋律,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美好生活的写照。

其次,引导学生让学生们产生音乐上的美感体验,从而享受音乐的艺术美,达到深入理解民乐文化内涵的目的。

(二)课后多方面探索

民乐团的音乐艺术代代相传、历史悠久。艺术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广西南宁有着校园文化创新的潜力,因此在文化传播上应采取创新的态度,让当地的居民和民乐团深入融合,比如在举办相关的文艺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组织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们体验当地民乐的艺术魅力,和学生们一起感受戏曲的魅力,从生活角度体会音乐的特点,另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民乐的传播途径,老师们如果没有掌握传统的演唱技巧和方式,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受到枯燥,学生们学起来也会很被动,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技术应用可以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们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从而提升对民乐的兴趣。

1.打造校园乐团

校园乐团讲求与学生的密切合作,保障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并能够配合学校比赛、演出等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产生丰富的体验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意识到民乐艺术的可贵之处。家长及社会应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完整的教育制度,在社会上营造出有利于传播民乐团的氛围。

2.举办群艺活动

建议地方相关单位、学校及老师共同努力,如在学校建设民乐团社团,定期邀请民乐团传承人或乐团来学校演出;带领学生进行本土音乐方面的实践,学习更加专业的地方传统校园文化。市群艺馆与学校联合举办,开展多方位群艺活动,推动非遗在校园绽放迷人风采。市群艺馆可以将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鼓励和指导各区文化馆、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陆续推出美育课堂。邀请青少年走进场馆,接受文化艺术的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培养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的兴趣,这是“社会大美育”的应有之义。

3.开展校园专场

民乐团可以和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目前社会的发展态势,进一步的创新教学方法,在多个渠道共同推动民乐团走进课堂。首先,学校管理层应重视艺术传播,为艺术发展带来应有的氛围。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采取互相帮助的方式,邀请相关的表演艺术专家在学校组织剧目表演,加深学生们对戏曲的认知,这样的直观展示,学生们才会产生深刻的理解。其次,与老师沟通,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技能为教学活动带来经验指导。

4.课后服务

校园的艺术氛围浓厚,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去学习音乐艺术,为进一步的促进民乐团在学校的发展,可以让艺术家们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们表演。我校与广西艺术学院同在青秀区教育路上,学校联合广西民族交响乐团、广西民族音乐协会、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等校外专业艺术单位与优秀师资、民族民间艺人,形成了校内常规课以本校音乐教师为主,社团排练课以校外教师为主的协同育人,颇具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出课后服务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们前往课外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实践与理论进行结合更好的产生民乐学习的认知。

四、结束语

阳春白雪,静待民乐花苞竞放;丝竹管弦,民乐古韵浸润心田。积极践行减负提质,探索民族音乐,弘扬传统文化,将喜好进阶为个人特长,实现纵深发展。无论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民乐课程、还是提升艺术情操的民乐团,都让孩子们感受了“双减”倡导素质教育的优势,丰富多样的民乐探究活动和课程,助力我校多元成长和个性发展,让孩子们亮己所长,专我所爱。民乐团在校园的音乐艺术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让学生们产生音乐认知,提升到学生们音乐上面的能力,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是学生们形成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上的文化元素变得多元化,因此学生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而民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在音乐课堂上应融入这种音乐元素,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要政府机构、音乐老师及学校的共同协助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本次文章分析了多个调查主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从而分析了民乐团在传统校园文化提升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从艺术的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了民乐文化与校园融合的途径。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老师、学生及家长并没有深入认识当地民乐的内涵,学校组织的民乐团进校园活动数量并不多,老师们也不了解当地民乐相关的基础知识,家长们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等。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之后提出了优化的策略,比如在校园文化的设计环节提升教学的规划性,根据欣赏课、唱歌课、编排课等类型,设计出了对应的实践活动,通过一些实践发现学生们对传统校园文化也有一定的期待,所以只要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非常愿意配合,通过民乐团进校园活动的现状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民乐团走进校园作为案例分析,为其他地方文化进入校园带来指导。

猜你喜欢

民乐乐团校园文化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