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古俑 越千年
——女高音歌唱家郭森演绎歌曲《问天》
2023-06-11文/何柳
文/ 何 柳
郭森,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瑞士苏黎世歌剧院至今签约时间最长的华人女高音独唱演员。2001 年至今,郭森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累计演出了上千场,如《魔笛》中的夜后、《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奥林比亚、《假面舞会》中的奥斯卡、《弄臣》中的吉尔达……其收放自如的技巧,游刃有余的把控,银铃般音色的嗓音,无不让人惊艳叫绝,因而成为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2021 年,郭森受邀参加Bilibili“2021 最美的夜”
跨年晚会,她用花腔女高音的方式演绎流行歌曲,更是受到无数时下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此次特邀郭森演绎这首以中国现代诗歌为词的歌曲《问天》,亦是一次文化、历史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以新声诵古乐,以今文话旧史。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个雄伟的地下兵团,于1974 年3 月在西安骊山脚下现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距今已有近50 年,在此之际,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推出文旅合作推广曲《问天》,这也是一次文史与音乐跨界结合的全新尝试。歌曲以现代诗人薛保勤作于2008 年6 月的一首诗歌——《问天——兵马俑祭》 为词,青年作曲家朱宏亮为之编配以宏大的音乐叙事,融合了古乐与秦地之声。在郭森纯净醇厚的嗓音中,一副尘封千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当“夜后”唱起《问天》
郭森在歌剧圈内素来有“夜后”之美誉。自2002 年在德国德累斯顿歌剧院上演的歌剧《魔笛》中成功出演“夜后”一角,几年内,仅出演《魔笛》就多达百余场。她以纯熟的美声演唱技巧,精湛的西方歌剧演绎而受到听众喜爱,成为各大歌剧院争相邀约的中国歌剧演员。那么,这位有着“夜后”之称的女高音歌唱家,将如何演绎《问天》这首带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中国声乐作品,无疑是令人无比期待的!
实际上,郭森在出国前就演唱过不少中国声乐作品,在长达二十年的旅欧学习、演出后,更是对中国作品有一股深深的眷恋。“在国外能演唱中国作品的机会很少”,郭森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正因如此,她十分珍惜每一次在国外演唱中国作品的机会,“我曾经在苏黎世歌剧院音乐厅表演过个人音乐会,其中有一场,我在下半场安排了一些中国作品,很多老外真的非常喜欢我们中国作品,所以我还想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演唱更多的我们中国声乐作品,不光是在中国。”
为了更好地演唱《问天》,郭森大量翻阅了与秦汉,与兵马俑相关的历史资料。她特意找出了几年前与朋友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照片,“我在2011 年和朋友去了西安,专门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看到里面的兵马俑、铜车马、青铜兵器等等,非常震撼,一下子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我也想将这种情绪放入到这首作品的演绎中。”
《问天》是一首以现代诗歌为词的声乐作品,在格律、韵调上都十分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这使得这首作品和郭森擅长演绎的西方歌剧唱段,和以中国古代诗词为唱词的中国声乐作品有很大不同。谈及演绎中西方作品的差异时,郭森深有感触地说道:“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我们的历史背景、文化、语言不一样,这些不同贯穿了整个唱歌技巧、情感、风格。但是我觉得相同之处在于我们都需要用心,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演唱,要去了解不同语言作品创作背景的文化底蕴,这样唱出来的歌才会更像,唱中国歌像中国歌,唱外国歌像外国歌。”正因如此,演绎《问天》时,郭森对多种唱法进行了处理、融合。她强大的艺术驾驭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予以了该作品又一抹鲜亮之色。
一缕秦声 无限遐思
词曲中弥漫的这一缕秦声,是秦时之秦,也是秦地之秦。
在音乐创作上,《问天》包含了许多陕西民间音乐元素,同时又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元素加入其中。间奏部分用板胡奏出的一段旋律,仿若一段秦地方言的缓缓诉出,其中反复出现的四、五度跳进,都极具陕西民间音乐特色。
歌曲中共出现8 次“问天”,前7 次皆为上行旋律,或四五度大跳,或二度级进,形成一种反复“疑问”的语气。郭森在歌曲开始时的两次“问”,均做弱处理,似喃喃自语,引领着听众一同走入那神秘的秦始皇陵,一探兵马俑的雄姿英发。比起技巧性的咏叹炫技,不断重复、诉说般语句实则更为考验演唱者对歌词意境的理解与细腻的声音控制。郭森的处理显然是游刃有余的。随后,伴随着音区的不断上升,情绪逐层堆积,在临近结束处爆发出一段华丽的咏叹,歌词仅一个“啊”字,却尽显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技巧之所能。同时,引入合唱,形成乐器、合唱、独唱三重对峙,将全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点。无论是主歌部分的娓娓道来,还是咏叹部分的激烈对峙,无不显现出郭森强大的艺术把控力。
与西方偏向宏大、戏剧性的作品不同的是,中国作品之意趣,在“意”不在“形”。在“形”与“意”的分寸上,不得不说,郭森是一位十分有智慧的歌唱家。她巧妙地将极为亮眼且擅长的西洋歌剧式的表现方式,与中国诗词念诵时的吐字发音相结合,清晰地发出每个字的字头、字尾归韵,干净利落,别有一番新意。结束处的处理更是精妙,此处虽是开头一句“问天”的再现,但此时开头二音旋律变为下行,演唱者故而顺势转为陈述性的语气感叹,以气带声,归于平静,留下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歌曲《问天》不仅是一次在音乐上融历史与现时,古典与流行,西方与中国于一体的尝试,更是以乐为线,将形而上的文史哲,以一种耳熟能详,乐于接受的方式走进人们生活,试图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富的传统文化的通过一种新的手段实现与世界的对话。对于创作者、演绎者而言,如何更好地把音乐、历史、科技等不同领域勾连起来,深入人民,走向世界,也将是今后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