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动力因素、现实状况及方略

2023-06-11刘晓蕾李丹妍孟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亚地区一带一路

刘晓蕾 李丹妍 孟涛

摘    要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动力因素、现实状况,并提出进一步在中亚地区推广武术的方略。当前,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以“武医融合”为特色;影视作品与武术现场展演是中亚地区民众了解中华武术的主要途径;中亚五国推广武术和提升武术竞技水平主要依靠中国政府援助与当地武术协会;孔子学院提高了武术在中亚地区的社会影响力。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主要受中亚地区武术师资力量匮乏、中亚地区民众对武术培训需求有限等因素影响。基于此,提出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方略:凸显“武医融合”特色,持续发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康养功能;依托孔子学院,开设武术嵌入式特色汉语课程;建立和健全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工作机制;将中亚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植入武术用品与服务中,促进中亚地区发展武术产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武术推广;中亚地区;孔子学院;武医融合

中图分类号:G 80-053           学科代码:0403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3.01.011

Abstract   Central Asia is a key area for the “Belt & Road”construc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factors, reality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wushu in Central Asia. The promotion of wushu in Central Asi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wushu and medicin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wushu performance are the main ways for people in Central Asia to know wushu. Chinese aid and wushu association promotion are the main means to improve wushu competition level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increased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wushu in Central Asia.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wushu in Central Asia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lack of wushu teacher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limited demand of people in Central Asia for wushu training. Based on this,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of wushu and medicine, and keeping explo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ealth function of wushu; relying o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etting up embedded Chinese courses in wushu;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wushu continuous promotion; and implanting the cultural concep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into wushu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wushu consumer market in Central Asia.

Keywords   Belt & Road initiative; Wushu promotion; Central Asia; Confucius institute; integration of wushu and medicine

“一帶一路”倡议虽然始于经贸却不止于此,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带动中亚地区的发展,将中亚建成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陆上大通道[1]。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类运动项目融摄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些思想,可以满足文化、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笔者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关于在中亚地区推广武术的研究较少,与武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推广与传播相关的文献多是描述性研究[2-3]。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曾在中亚各国孔子学院任职的中方院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外事处相关人员及国外武术推广者的深度访谈,为本文分析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动力因素、现实状况及方略奠定了研究基础。

1   “一带一路”建设与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意义

“一带一路”是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形势下提出的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国际性倡议[4],“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能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武术在中亚国家的推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武术在中亚国家的普及与推广。

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地区都是重要区域,堪称“古今丝绸之路的重地”。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各民族建立了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项目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武术流派的习练者或爱好者因着各种经济贸易活动而互通互联[5]。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更为紧密,也使武术推广和武术文化传播有了新的可能性。习近平主席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6]。武术在推动不同国家(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和联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武术的文化价值早已超出了攻防技击之法,可以通过推广武术类运动项目促进中国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窗口,为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经贸往来与区域合作筑牢民心基础。

2   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动力因素

2.1  政策利好: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是推动武术“走出去”的内驱力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相关政策成为推动武术“走出去”的内在动因和有力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7]。同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武术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深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和重点体育项目发展等方面的合作[7]。我国政府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是在新发展阶段提升和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由于体育在跨文化交往中受语言局限的影响较小,因而成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国与多个国家建立的人文交流机制中,大多包含了体育人文交流的内容,例如:2015年在天坛举办的“太极瑜伽相会”活动,就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国家领导人围绕各自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进行的一次人文对话。通過两国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的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促进跨文化的国际交往。

2.2  需求拉动:满足大众对健康促进与文化交流的需求,是武术国际推广的外部作用力

中亚国家(地区)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欠发达,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等都有待改善。中国企业的一系列援建项目在中亚地区取得了良好成效,切实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民间友好关系。庚子鼠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至今,在应对与防控这场疫情的过程中,人们对健康平安、生死与共的认知更加深刻,对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和影响社会生活的认同更加广泛[8]。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性项目成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健康促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明互鉴、民间交往的途径。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需要。目前,中亚地区一些民众已将武术视为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促进疾病康复的医学辅助手段。武术不仅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而且逐渐融入了当地一些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既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又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的多元功能是其在中亚地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的推动和中亚地区民众的需求是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重要动力因素。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促进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还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此外,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密切中国与中亚各邻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建设[10]。

3   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现实状况

从以往研究来看,针对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区域推广的研究还不多见,而武术的国际传播必须重视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推广。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对中国武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这使得武术等异域文化在中亚地区的发展较为困难。尽管通过影视作品的宣传早已使中华武术名扬世界,国际武术联合会也吸纳了全球155个会员国家,但是武术国际推广的实效如何,依然需要进一步调研,以提出改进策略。

3.1  武术题材影视作品与武术现场展演是中亚国家民众了解中华武术的主要途径

迄今为止,中国功夫仍然是许多人认知武术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功夫影片更是对现实中的武术推广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功夫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中亚国家民众认知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对155位哈萨克斯坦国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55人对武术的认知度很高,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分别是影视作品、新闻媒体、移动端设备,分别占比为57.4%、51.6%、37.4%;并且认为功夫、少林是能代表武术的词语。好莱坞出品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是哈萨克斯坦国民最喜欢的武术题材影片,其次是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再其次是李连杰的成名之作——《少林寺》。受访者对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的喜爱程度也非常高,喜欢这3位功夫明星的受访者人数依次占受访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4.8%、49%、88.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武术文化符号的功夫随着武术题材影片的播出已经深入哈萨克斯坦国民的内心。

相比影视作品而言,武术现场展演无疑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一种近距离地感受武术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最早使用的武术推广手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亚国家居民能观看到的高水平武术专场展演并不多,而能观看到的武术现场展演大多是通过孔子学院的武术巡演平台和“欢乐春节”等宣传活动实现的。例如:在2015年举办的“‘欢乐春节中亚行活动”中,河南文化艺术团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展演了精彩纷呈的少林武术等节目,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当地人的肯定与赞叹。再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在2019年举办的“孔子学院‘三巡活动”在中亚国家所到之处都掀起了阵阵“习武热”。此外,在孔子学院成立日及中亚各国的重要节庆日,中亚各国的孔子学院都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而武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交流展示内容。目前,此类活动的举办大多由中国高校派遣武术展演队完成。例如:新疆石河子大学组建的由1名武术专项教师和4名学生组成的访问团于2019年4月赴哈萨克斯坦相关高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新疆石河子大学访问团展演了太极拳、长拳、刀术等传统武术,两校学生“以武会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武术代表团出访时展示武术虽然难以实现大范围推广,但是却是一种效果极佳的武术文化传播路径,使孔子学院的学生和广大中亚国家民众近距离地感受武术的魅力有了可能性。

3.2  中亚五国提高武术竞技水平主要依靠中国援助和当地武术协会

从中亚五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中亚五国的经济发展起点不同、产业发展侧重点不同、政府干预力度不同[11]。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中国土面积最大、经济也相对较发达的国家,但是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GDP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大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及其竞技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的援助和当地武术协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武术的目标,并自此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当前,成立于1990年的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员国已经达到了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155个。从近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成绩和参赛人数的统计结果来看,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位居前列(见表1和表2)。

中国主要以派遣教练和捐赠武术器材的方式援助中亚五国推广武术。据访谈资料显示,1991年因受邀,原新疆自治区体委指派赵昆、张振国、陈作斌、王兴青等武术专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地区)执教,并于2008年在阿拉木图成功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此次培训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中亚国家,并且对武术类运动项目从竞赛套路、传统套路、擒拿格斗及其训练方法、训练程序、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与训练,大幅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而且成为中亚国家推广武术的主要力量。此外,中国武术协会的9位专家曾于2014年赴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举办武术教学和推广活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2016年推出了“武术‘一带一路丝路行”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指导、段位培训、现场表演等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协会提供技术援助,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唯一得到此次活动援助的国家;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与快速蔓延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了“上合组织武术训练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武术爱好者学习与参考。以上为数不多的由中国政府举办的武术相关活动对中亚国家武术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类似的活动覆盖面还是较小,并且难以产生持久效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能在中亚五国中保持相对较好的武术竞技成绩,更多地得益于这2个国家的武术协会的推广力度。这2个国家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武术比赛,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参赛,赛事规模可达二三百人。这2个国家的相关武术组织与俄罗斯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武术交流赛、友谊赛等也极大地促进了参赛国的武术运动的发展。

3.3  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的特色与成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的国情、民情、政情差异较大,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状况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区域甚至某个区域内不同国家在推广武术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特色、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武术国际推广的整体而言,武术国际推广的路径大同小异且相互交叠,但是“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区域、每个国家又独具特色。就中亚地区而言,“武医融合”推广成效显著,孔子学院传播武术文化的作用凸显。

3.3.1  形成了致力于健康促进的“武医融合”推广之路

在20世纪8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武医馆,并调任出生于中医世家且武艺精湛的王兴青到武医馆负责传授武术和行医治病。在1992年,王兴青等被委派赴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行医传武。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當地人看病难的问题,也使中医传统疗法和武术在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得以流传,并为后来中亚地区的“武医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武术与中医知识的结合使阿拉木图的居民切身体会到了武术的医疗价值和健身功用,也使这些居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武术在健身、医疗方面的功能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中较为开放的多民族国家。其文化包容性很强,并且吉尔吉斯斯坦人本身尚武,使武术推广与武术文化传播具有了适宜的“土壤”。武术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健康促进为标志性作用推广的成效显著。该国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派教师付东良向笔者讲述了通过武术和传统中医疗法成功地使一名患有脑瘫的少年康复的实例。他根据这名少年的身体状况量身编创了适合其练习的武术基本动作,同时以推拿按摩作为辅助手段,使该名少年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报》记者采访并报道了此事,并由此在吉尔吉斯斯坦引起了习武热潮,进一步扩大了武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社会影响力,使武术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

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与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此适应时代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需求。加之,武术与中医疗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特别是在预防疾病和健康促进方面,武术在其他国家的推广要更加突出其康养身心的功能,使民众对武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12]。中亚五国的“武医融合”推广模式对武术在中亚其他国家的推广有一定借鉴意义。

3.3.2  孔子学院提升了武术在中亚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孔子学院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受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社会制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孔子学院的建设程度也不尽相同。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少有其他国家的人到中亚五国开办武术馆,来自中国的武术推广者也难以仅依靠武术教学在中亚五国维持生计。因此,孔子学院的武术推广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兰州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联合创办的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孔子学院在2005年5月挂牌成立,成为中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此后,中亚国家的孔子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中亚各国的大学纷纷提出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孔子学院网站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中亚五国已经建成了13所孔子学院,其中:哈萨克斯坦有5所、吉尔吉斯斯坦有4所、塔吉克斯坦有2所、乌兹别克斯坦有2所。与中亚五国相关大学合建孔子学院的中国的大学多数位于中国西部地区,例如: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等[13]。在中外大学合作与协同共建及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中亚地区的孔子学院广泛开展包括武术在内的各类文化活动,在推动中亚地区国家同中国建立汉语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以武术为载体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拓宽了中亚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渠道,推动了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普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武术在中亚国家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攀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纷纷将武术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随着孔子学院教学点的数量增加和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扩大武术推广范围和培育武术爱好者的平台。尽管中亚国家的孔子学院办学特色不尽相同,但是重视文化活动的孔子学院基本都会开设武术课程及开展相关活动。受中亚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各国政府对孔子学院举办活动的支持力度的影响,中亚国家的孔子学院推广武术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武术教学内容多数以授课教师相对熟悉的内容为主,太极拳和武术初级套路成为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主要内容(见表3)。将武术列入孔子学院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是对武术文化传播途径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孔子学院现有较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14]。

从表3可见,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的武术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是在中亚地区推广武术的典范。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和开设了21个孔子课堂,仅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接受汉语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就达7 000人[15]。该孔子学院针对吉汉系的吉尔吉斯斯坦本国汉语教师开设了太极拳和健身气功课程、在当地的九十五中教学点开设了剑术课程、在阿拉巴耶夫大学孔子课堂开设了太极拳课程、为孔子学院的语言班开设了每周2学时的武术课程。该学院的一位武术教师还利用自身特长,并结合当地实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武术传播实践活动,从长拳、太极拳到剑术,向一届又一届学生传授武术类运动项目。此外,孔子学院还通过举办武术竞赛、节庆日武术展演等活动扩大武术在中亚地区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一名学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曾说道:“我现在会中国功夫、书法,还学习了很多中国文化”[16]。

4   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困境

4.1  中亚地区武术人才匮乏,武术持续推广遇到诸多困难

虽然中亚五国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及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受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周边的欧洲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17]。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影响,而武术在中亚国家的推广也因中亚国家的经济欠发达而面临诸多困难。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中亚国家以武术作为谋生手段的外国籍居民很少。通过访谈得知,由于中亚国家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引进和留住中国高水平武术专业人才,前往中亚国家的多数中国武术人才是由中国武术协会派遣的,或者来自于中国新疆等地区的大学;而中国通过向孔子学院派遣武术教师,也会因为任期问题而无法长期驻留中亚国家。中亚国家对中国武术人才的“引不进”和“留不住”成为制约中亚国家持续推广武术的瓶颈之一。此外,中亚五国本国人开设的武术馆或武术学校入不敷出且难以为继。

4.2  孔子学院转型可能使举办武术文化传播活动逐渐受阻

在2020年6月,由27所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并全面负责孔子学院的运转工作。之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成立,标志着“国家汉办”这一名称正式變成了历史[18]。作为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孔子学院在2020年步入转型发展阶段。尽管这样的转型符合国际惯例,是孔子学院走向民间的关键一步,但是对武术文化传播活动的举办可能会增加更大的难度。首先,招募武术专业教师将更加困难,为了回避一些经常被某些西方媒体用来蓄意攻击中国的敏感问题,孔子学院当前的办学宗旨着重强调的是汉语教学。由此,国外孔子学院向中国招募其他专业教师出现了阻力。其次,孔子学院设置的相关课程如果与汉语教学无关可能又会被人诟病。这又对孔子学院举办武术等文化传播活动极为不利。目前,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对孔子学院推动当地汉语教育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持认可态度。而如今孔子学院转型,隶属于教育部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简称“语合中心”)与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在运转上尚需磨合,可能会导致中国外派武术教师的难度增大,依靠孔子学院继续推广武术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此外,曾任卡拉干达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毛芸芸提出,武术在中亚地区推广受阻的原因主要是武术专业教师的缺乏和当地政府的限制。

4.3  中亚国家居民对武术培训需求有限与武术馆(学校)经营困难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

由电影作品向世界广为传播的武术类运动项目,伴随众多移居国外的中国武术人为了谋生建立的武术馆(学校)而在一些国家“落地生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武术馆(学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特别是在中亚地区,武术馆(学校)还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境。特别是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肆虐全球,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以教育培训业所受影响为甚。在这期间,中亚国家本就为数不多的武术馆(学校)暂停营业、有的甚至关闭,虽然有一部分人对武术十分喜爱并有培训需求,但是因武术馆(学校)维持经营困难,关闭或暂停营业是许多武术馆(学校)经营者的无奈之举。

5  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方略

5.1  凸显“武医融合”特色,发掘武术的康养功能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举办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1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21年底印发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20]。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了一些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已在中亚地区大部分国家得到认同。武术在中亚地区进一步推广要充分结合中亚各国的国情、民情、政情及文化背景,对武术类运动项目的康养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这有助于实现武术类运动项目的精准推广。此外,应在满足中亚各国民众对武术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重视发掘武术具有的普适性的健身养生功效,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健身气功等健身效果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养生运动项目为先导,在推广这些运动项目时最大程度地凸显“武医融合”特色。

5.2  依托孔子学院,开设武术嵌入式特色汉语课程

在中亚地区播出的武术题材影视作品与武术展演节目扩大了武术在中亚国家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了武术推广的地域范围。然而,要实现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就要将受众短期体验武术逐步转变为可持续的武术文化活动。孔子学院作为全球性的汉语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召开的“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今后5年中方计划向中亚五国提供1 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优先在中亚国家增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21]。尽管目前世界局部冲突和动荡等因素不利于武术国际推广,但是如果将武术以课程形式嵌入到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而且有利于形成“汉语+武术”的特色课程。这就要深入挖掘武术特色拳种的健身功效,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编写相应教材,将武术融入教材内容和汉语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学中练”和“练中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中亚地区发展较好的孔子学院作为试点,通过打造优质的“汉语+武术”系列课程,一方面推广武术拳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亚五国培养更多武术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在武术教育领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5.3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工作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与互通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显得支撑力不足。武术的国际推广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多方面支持、多路径推进,同时也与中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性武术组织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从中国政府而言,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文件对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为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開展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基于此,建议中国政府加大对武术推广方面的投入,整合多方资源,在政策与资金2个方面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在政策上,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能够长期驻留中亚地区的中国武术推广者给予相应奖励;在资金上,促进孔子学院、相关协会、学校、俱乐部等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共同构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武术推广格局,建立与健全武术在中亚地区持续推广的工作机制。

5.4  将中亚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植入武术产品,促进中亚地区武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面对中亚地区经济欠发达、武术专业教师引进难的问题,中国政府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前提下,既可以委派中国高校的高水平武术教师团队赴中亚国家开展短期的武术教练员培训,也可以由中国的专业性体育院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中亚国家赴中国的一些留学生作为武术推广的目标培养对象,为中亚国家输送具有武术专业素养和武术教学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武术的推广也应与时俱进,拓宽经济领域关于武术产品的推广途径,促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武术消费市场,扶持中亚国家本国人开设武术馆(学校),在武术服装生产、武术器材制造等武术产业领域形成快捷的供给渠道,满足中亚国家本国民众的武术产品需求及武术教育培训需求。

6   结束语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武术在中亚五国的推广以“武医融合”为特色,依托孔子学院为筑牢民心相通的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基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中国武术协会和中亚各国武术协会共同促进了中亚国家竞技武术水平的提高。然而,武术在中亚地区的推广还存在诸多困难,中亚五国是我国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这些经济欠发达而其民众又有习武健身意愿的国家,在将来的武术文化传播与武术推广活动中,国际武术联合会及中国武术协会应以更加积极的指导思想、更加多元的武术文化传播与武术推广平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措施面向中亚国家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促进中亚国家的武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力.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中亚方略[J]. 歐亚经济,2016(5):74-78.

[2]  张健,李源,梁勤超.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论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6.

[3]  林辉,鄢行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6):47-50.

[4]  王晓泉. “一带一路”全面推进,看人大外交的独特优势[J].中国人大,2017(8):27-28.

[5]  孟涛.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武术[R/OL].(2022-01-01)[2022-

12-19]. https://zh.unesco.org/silkroad/node/10652.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合作理念  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EB/OL].(2016-05-01)[2022-12-21].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01/c64094-28317430.html.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21)[2022-

12-21]. http://www.gov.cn/zhengce/2017-12/21/content_524 9241.htm.

[8]  钟秉枢,张建会. “十四五”时期体育人文交流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J]. 体育学研究,2021,35(2):1-10.

[9]  孙帅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策略研究[J]. 武术研究,2021,6(8):12-14.

[10]  陈长,楚树龙. “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进展、前景及推进思路[J]. 和平与发展,2018(3):89-101.

[11]  中亚五国经济发展分析[J/OL].(2020-04-21) [2022-01-

19]. https://www.hnbllw.com/duanwenzhaichao/2020/0421/

194911.html.

[12]  用武术讲好中国故事[N/OL]. (2021-04-21)[2022-01-10]. http://m.haiwainet.cn/middle/345439/2021/0421/content_320

65466_1.html.

[13]  孔子学院[EB/OL].(2022-01-01)[2022-10-19]. https://ci.cn/#/site/GlobalConfucius/?key=4.

[14]  梅杭强. 温武术传统文化之“故” 探求传承发展的“新路”[J]. 搏击,2014,11(1):1-3.

[15]  习主席飞赴比什凯克!这里与丝绸之路特有缘![EB/OL].(2019-06-13)[2022-10-29]. https://www.news.cnr.cn/native/gd/20190 613/t20190613_524648621.shtml.

[16]  32国留学生兰州展中华才艺 中外文化“秀”混搭[N/OL].(2016-12-24)[2022-10-29].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12-24/8103758.shtml.

[17]  于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武术及文化在中亚五国的传播探究[G]//第二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暨武术科学大会论文集.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16:205.

[18]  张未然. 新形势下孔子学院的舆情困境:特征、原因与对策[J]. 现代传播,2021(3):20-26.

[19]  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EB/OL].(2018-08-28)[2022-12-21]. http://china.cnr.cn/news/2018

0828/t20180828_524343453.shtml.

[20]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EB/OL]. (2022-01-15)[2022-10-20]. http://ww

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15/content_5668349.htm.

[21]  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N/OL]. (2022-01-25)[2022-10-

29].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7429

3.htm.

收稿日期:2022-03-21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IDHT201805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TY105)。

第一作者简介:刘晓蕾(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武术与传统养生运动。E-mail: liuxiaolei99@hotmail.com。

通信作者简介:孟涛(1970—),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育与武术跨文化传播。E-mail: mengtao@cupes.edu.cn。

作者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中亚地区一带一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