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堂思辨力提升策略

2023-06-11秦妍

文理导航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升策略

秦妍

【摘  要】思辨力是指思考、辨析的一种思维能力,往往是经过一定的逻辑推导、论证分析去产生结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十分重要,有利于帮助学生辨析道法概念的实际意义与深刻内涵,更易于优化学生的品德意识与道德素养,切实优化本课程的育人效果 。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师应主动构建思维课堂。本文也将从三个角度,即通过提问追问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通过主题辩论活动优化学生的思辨力、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思辨力,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辨力,使初中生能善于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准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力;提升策略

普遍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学科活动时都忽视了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属于“文科”,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为了优化教学进度,使初中生能尽早达到应试水平,有的教师便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使初中生能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与锻炼;其二,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突出的育人价值,因此为了能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部分教师也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道理和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忽视了思辨讨论、论证分析,而学生也习惯通过这种惰性方式接收现成理论,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缺少思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并不利于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参与公共服务活动等,难以促使学生内化品德理论,这也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发育状态。因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与道德修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应主动通过提问、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引导学生通过思辨自主生成道法理论,使其积极分享成长体验、心灵感悟,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价值取向。

一、通过提问追问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提问追问是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技巧,恰当的问题便于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学生进行思考辨析,使生成性学习活动能顺利发生。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通过提问追问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追问,也要促使学生从低级思维逐步过渡到高阶思维,使其能在问题串的启发下进行道法思辨,由此提高学生的思辨力。

第二,在组织提问追问活动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通过多向对话实现自主表达,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道法探究,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支持学生自主提问、追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质疑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提问追问活动中形成高阶思维品质,由此优化学生的思辨力。

比如在“男生女生”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便设计了多组问题串,采用提问追问技巧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与论证。第一组问题是:为什么要倡导男女平等?如果男女不平等,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你知道生活中存在哪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与问题呢?你如何看待男女平等?根据这一组问题,本班学生便可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男女平等问题的看法,也要主动分享自己周围环境内所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在此过程中,多数学生都能主动辨析男女平等的必要性,通过举例论述男女不平等所产生的危害与负面影响,使学生通过多维沟通进行思辨分析,由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也就能促使学生顺利理解我国坚持实施男女平等的依据与意义。在第二组问题中,笔者便设计了男生、女生的差异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性别差异?男生、女生的性别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围绕这一组问题,学生则可根据自己对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理解展开丰富的思辨分析,比如有的学生指出男生的思维普遍粗犷,而女生的思维更加细腻敏感;有的学生则指出男生更加坚强、勇敢,而且比较热血、义气,女生则比较娇小、脆弱,但是待人待物都比较贴心等。在这一组问题探究活动中,本班部分学生主动提出了问题:男生和女生的性格劣势是否能够改变?如果不能改变的话,是否能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由此,本班学生则可围绕这两个问题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自己在长大过程中因为性别劣势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所产生的情感等。由此,则可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思辨力,同时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男女平等的意义。

在上述案例中,师生双方围绕问题串进行了交流,这就有利于促使初中生实现有效思考,将切实优化初中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能促使初中生在丰富的提问追问活动中掌握“男生女生”单元的核心内容,便于学生自觉树立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正确理念,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性别特征。

二、通过主题辩论活动优化学生的思辨力

一个人具备思辨力的基本特点便是他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辨析,在反驳、论证活动中形成结论,而且能够主动地加工辨析其他人的观点,常常能自主生成智慧,便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可组织主题辩论活动,营造激烈的辩论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辩论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辨力,由此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做好充足准备。在此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应通过以下几点优化主题辩论活动的实施效益:

首先,在选择辩论主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据此选择观点对立的话题,使学生能够自主搜集辩论资料,自行选择辩论方。

其次,在组织主题辩论活动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尽量减少干预,除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保证主题辩论活动能顺利开展,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也要支持学生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质疑、反对等,使学生能在头脑风暴活动中不断地进行思辨分析,由此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除此之外,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通过主题辩论活动达成共识,因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能顺利实现自主学习,这就非常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辨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服务社会”一课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且能产生主动服务、奉献社会的欲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会利用他人的好心进行拐骗、讹诈等,这就让很多人不敢服务社会。对此,笔者便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我们是否要服务社会?”当学生看到这一辩论主题时,多数学生都选择 “是”这个选项,指出服务社会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但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笔者则整理了一些因为服务社会而被敲诈、拐骗及被黑势力殴打等新闻资料,让学生看到在服务社会时可能产生的危险。当学生看到这些资料时,因为社会的残忍与黑暗陷入了沉默,也有不少学生由此改变了观点,认为不应该服务社会,但是也有学生依然坚持要为社会服务。接着,本班学生便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去整理辩论资料,而笔者也鼓励学生利用教室内的智能教学设备搜索网络资源,使学生为自己的论点增加例子、法律法规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便可分成两方,围绕“我们是否要服务社会”这一主题展开激烈的辩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正方同学认为服务社会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因服务社会而被威胁、遭受迫害的现象是当事人的错误做法,并不代表服务社会是错的;反方同学则认为服务社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会让人变得日益冷漠,但是这是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重要方法,还列举了一些目前正在兴起的拐骗方法,所以很多人不敢服务社会。在丰富的辩论活动中,初中生的想法日益鲜明,而他们虽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对“服务社会”这一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也更想要建设一个和谐、友善、没有伤害的新社会,这也就促使学生产生了高尚的理想信念,同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是否要服务社会”这一话题看似只有一个选择,但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多变,很多人在服务社会时遭受到人身迫害,这就让很多人选择拒绝服务社会,这也就有利于帮助学生站在对立面去考虑“服务社会”的问题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

三、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道法理论的学习行为,也将有利于促使学生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成长,思考、辨析案例內容,顺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应设计丰富的案例,以优质的案例资源去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进行思辨分析,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维护国家安全”一课教学中,笔者便以境外间谍窃取我国机密、国家加强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案例组织了案例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各种有可能会威胁国家稳定与安全的行为举动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危害,自主论证“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与方法,希望学生能由此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笔者还引入了美国、日本等通过一定的手段威胁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国际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国际层面分析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引出《国家安全法》中的相关内容,希望学生从探究中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也希望学生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不允许任何势力破坏领土完整与社会安定的爱国意识。由此,初中生便可通过案例探究实现思辨分析,这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便于学生自主生成学科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各类案例资源的引入不仅可帮助学生自主论证、辨析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也能让学生明白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所有人的守护,不能因为任何威胁、诱惑而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这也能切实优化学生的品德意识,便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至关重要,将帮助学生深刻内化道法理论,也有利于促使初中生在课程活动中形成高阶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批判、辩证的角度看待生活现象,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应巧设问题,组织提问追问活动,也要积极地组织主题辩论、案例探究活动,切实锻炼初中生的思辨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管明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思辨力[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1):56-57.

[2]汪晶晶.落实课程目标,打开学生思辨闸门[J].新课程导学,2020(36):87-88.

[3]施春霞.重视教学课堂 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5):156-158.

[4]姜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指向培育学生思辨力[J].新课程导学,2019(29):8.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升策略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高中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初探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联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