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江文化焕发时代新光彩
2023-06-11顾江刘玉杰
顾江 刘玉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长江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民水运、灌溉、生活所依附的重要河流;长江文化历久弥新,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长江经济带则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具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承载区域文明的重要功能。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方面提升发展动能,相互支撑,共同发力,共推长江文化焕发时代新光彩。
以長江经济动脉涵养千年文化带
万里长江,千年文明。长江文化历史悠久,流域经济发展强劲,经济与文化相伴而生、交相辉映,塑造出以长江经济动脉涵养千年文化带的互动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地区,共覆盖11个省份和直辖市,不同地区拥有各具差异和特色的文化禀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留存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最终汇集为兼容并蓄、意蕴深厚的长江文化。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在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商、旅、体等产业融合发展,文旅市场活跃、消费旺盛,让长江经济带迸发出新生活力。无论从文化和旅游机构数、从业人员数,还是事业费来看,均呈现出规模巨大、多元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2021年长江经济带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6252元,高于2410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地区更是达到了34727元,展现出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充沛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成为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先样板。
长江文化不仅贯穿古今、更融通中外。长江流域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符号。通过聚合长江域内的文化力量,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长江智慧和力量,意义重大。
文化产业赋能,形成全国性的示范效应
长江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备全国性的示范效应。长江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能够为建立健全文旅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区域力量,进而形成示范作用,在全国层面不断推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
区域联动,强化全国一盘棋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作用,既需要相关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也依赖于不同地区之间文化资源的流动、配置和合作。长江文化理应成为长江经济带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天然纽带,通过文化交流和产业互动,加快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真正实现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的“共饮一江水”。
集群发展,推动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在区域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集群,构建集聚化、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增长模式。通过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吸引文化企业在区域内部的集中和合作,发挥出创意和知识的空间溢出与关联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内微观主体交易、协作的效率,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并引领文化企业依据文化产品特性和资源禀赋厚植地区文化特色,拓宽生产边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双重效益。
数字赋能,打造长江文化创新示范高地。长江经济带的人口、GDP都占据全国40%以上的份额,长江文化应立足国家创新发展背景,积极探索长江文化的数字化融合发展之路,发挥出示范和带动的效能。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依赖于创新思维的碰撞和创意产品的开发。长江经济带科教资源丰富,知识集聚明显,2020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旨在聚合长江经济带高校科研力量,实现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如今,长江经济带的数字文旅产业已逐步形成领先规模,需要进一步提质升格,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数字文化发展高地。
政企合作,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发力。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从有为政府来看,需要引领地方依据文化禀赋和自然资源进行文化产业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长江文化产业的结构优化,同时要破除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助力完善文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从有效市场来看,长江经济带是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文化企业生长迅速,2020年长江经济带所辖11省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比例为51.1%。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带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在微观层面推动居民的文化消费升级,实现文化产业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厚植,为长江文化发展提供支撑
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是树立和强化国家文化自信、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长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将极大提升地区人民对文化活动参与和文化服务获取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起区域文化富饶、人民文化自信的社会文化环境,为长江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树立人民情怀,推动文化精品守正创新。文化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满足人民精神追求的直接动力和源泉。长江文化的丰富矿藏为文化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与灵感,而文化作品的演绎与展现又推动长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创新发展,形成文化作品守正创新、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长江文化更加明亮鲜活的良性循环。
建构文化品牌,铸就和提升地区文化自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的有力保障。截至2021年,长江经济带共有2206家博物馆,占全国数量的38%,其中不乏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北辛亥革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突出地域人文风貌、承载厚重文明的地区文化名片。这有利于长江文化通过自我发展不断提升和扩大影响力,不断走出区域之限,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塑造中国的文化自信。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双重目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标准化上。通过标准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进而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监管中来,让群众既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也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人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均等化与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但依旧存在区域和城乡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和技术构建区域和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