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圣常:踏浪而行的开拓者

2023-06-11本刊编辑部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海洋学开拓者海浪

本刊编辑部

在中国海洋事业领域里有一位先辈,他于2000年出资创建了“文苑奖学金”,鼓励后辈们积极开拓,学有所成,完成海洋事业的代代传承。这位先辈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文圣常。

一朵浪花带我走进海浪事业

1921年11月,文圣常出生于河南光山,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之后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选派前往美国进修學习。1946年,文圣常踏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海。

“虽然在内地看不到海,但是从一些书或者图片上,对海洋存在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文圣常回忆,第一次见到大海,就对海浪产生了兴趣,“我注意到船能这么摆动是因为浪大。所以我觉得海浪能把一个船抛来抛去,它一定能量很大。”在赴美学习的路上,文圣常冒出个想法:如果能把海浪的能量利用起来,一定是个很有意义的工作。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文圣常开启了他为之奉献一生的海浪事业。

苦心经营,完成海浪理论从无到有的突破

1947年,文圣常在美国学习结束,回到祖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53年,文圣常应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的邀请,来到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筹备海洋学系。青岛地处沿海,方便研究工作者们观察研究海浪,这为文圣常的海浪研究工作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此时,国际上对海浪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的相关研究更寥寥无几。一切都需要文圣常和其他教授们自己开拓探索。“以前我没见到海的时候,对海只怀着一种浪漫的想法。但是和海一接触,它的那种自然面貌就不是那么浪漫了。”海浪研究十分困难,文圣常回忆时说道:“哪怕是最简单的、在陆地上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到海上去就困难得很。”当时没有网络,为了查阅更多的参考文献,文圣常和赫崇本等人组成一个个小组,分头收集资料,进行整合讨论,再把结果汇总成教材,过程十分漫长艰辛。

1962年,文圣常撰写的《海浪原理》出版,这是国内外出版的第一部海浪理论专著。1984年,文圣常与他人合著的《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出版,这两本著作完成了国内海浪理论专著零的突破,成为我国海洋科技界和高等学校较广泛应用的参考书和教材。

海浪研究的实践应用

随着国家的生产建设发展,文圣常的海浪研究不止于纸上理论,而是付诸实践应用,为国家发展建设带来更为实际可观的帮助。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的琼州海峡天气预报,3日17时到6日20时,阵风7级。浪高:1.0~2.2米……”这是生活中一条很常见的天气预报,其中的海浪预报对沿海生活的居民来说非常重要。不过,在我国海浪研究领域发展之前,我国的海洋预报主要依赖于其他国家的传真图。20世纪80年代,文圣常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型模型。这种模型既符合我国计算能力,又能保证海浪预报的准确性。从此,这套方法运用到我国海浪预报领域,填补了我国海浪预报的空白。

除了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外,文圣常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在我国海洋事业上屡建功绩。

逐梦海洋,不忘栽桃培李

文圣常是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

1993年,文圣常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文圣常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把该奖项的奖金10万元港币捐给中国海洋大学,设立“文苑奖学金”,以此鼓励从事海洋事业的年轻工作者们。

2022年3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在文圣常的努力下,我国的海浪理论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跻身国际前列。20世纪80年代,文圣常将海浪理论付诸应用,建立了一种新型混合型预报模式,让海浪研究的成果惠及人们的生活。他撰写的《海浪原理》和《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是学者们在海浪研究领域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海浪研究者踏浪前行。

猜你喜欢

海洋学开拓者海浪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海洋学报》编辑委员会
丫丫和小海浪
汤淑兰:海外中医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海浪
雪佛兰开拓者
iPath在生物海洋学中的应用
樊应举
跟踪导练(一)(6)
北美洲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