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气象”体系在基层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探析
2023-06-10胥晓津
摘要 2019年以来,浙江省江山市气象局主动融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大局和网格化社会综治体系,建立健全气象网格机制,深入推进“网格+气象”工作,筑牢气象监测预警的防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基于此,重点阐述了工作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的建立情况,组织流程的构架及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策略,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网格;气象;基层;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4–0194-03
党的二十大指出,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防灾减灾救灾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明确要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要求预警信息发布要到村、到户、到人[1]。中国气象局提出建立“网格化管理、直通式服务、多元化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架和“多员合一”的工作思路。
江山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是暴雨、强对流、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区,如2019年6月6日江山市遭受大暴雨袭击,引发严重洪涝灾害,19个乡镇受灾,全市受灾人口6.7万,因灾直接损失达5.9亿元。为将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发挥网格员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2019年以来,江山市气象局积极探索“网格+气象”工作,推进气象风险网格化管理,依托网格力量打通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基层“第一道防线”[2]。
1 健全气象网格机制,组建气象服务网格
1.1 组建三级气象网格,壮大气象防灾队伍
成立气象服务专员队伍,配套贯穿部门—镇乡—村格三级的网格气象工作队伍,结合乡镇气象灾害发生频率、人口分布情况及农业企业数量,分片区服务19个乡镇(街道),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及为农服务,全力提高气象服务效益;设立乡镇网格气象工作联络站,常定乡镇综指中心负责人与气象协理员为气象网格指导员,协助开展网格员培训和管理,指导网格员做好气象工作。网格员分级上报辖区气象灾情信息、收集服务需求,为群众联系部门搭建好“信息桥梁”,出台并下发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的气象工作履职清单,责任明确到岗到人,压力传导“到底、到边”,推动气象工作与全科网格无缝融合。队伍整合、服务入格、职责入格,充分发挥网格队伍作用,使得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人员增加了23倍。
1.2 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高网格员队伍气象防灾能力
利用全科网格员全员培训,开展气象履职培训,将气象工作事务培训同步纳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教育培训体系与乡村振兴大讲堂,组织气象、应急、资规、水利等部门开展“线上+线下”、多轮次、全专业的气象灾害防御综合业务培训,提高网格自然灾害信息的上报率和精准度。联合相关部门做实大联动大服务机制,深入乡镇指导网格员气象灾害防御培训演练,提高其发现应急减灾隐患能力和自救能力。编制、发放《网格员气象工作手册》,普及气象灾害及应急处置手段常规操作、信息传播报送基本流程等,以点带面增强民众自防自救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群防共治的气象防灾减灾效应。
1.3 制订考核方案,增强网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
坚持“全科不等于全能”“融合不等于替代”的原则,分部门—乡镇2个层级分别出台《江山市网格员气象工作奖励实施办法》和《乡镇全科网格工作考核办法》。强化正面激励,建立年度优秀气象网格员通报表彰制度,充分调动网格队伍的积极性,集聚网格力量,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的工作能力。同时,根据地区差异,以乡镇为主体,加大对气象网格工作实效性的考核力度,统筹考虑网格员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业绩表现和当地群众评价,以考核指挥棒引导气象网格工作转型升级。
2 “网格+气象”在基层防灾减灾中的组织流程
提升“网格+气象”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树立“一盘棋”思想,完善“网格+气象”在基层防灾减灾中的组织流程。
2.1 落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职责
2019年,江山市委印发《关于将气象灾害防御有关事务纳入全科网格事务管理试点的通知》、2021年江山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的意见》有力推动气象工作融入基层防灾减灾体系。联合江山市委编办完成了经济型、复合型、生态型三类乡镇气象工作职能改革调研,出台了乡镇(街道)气象权责和服务三张清单和基层干部气象岗位考核评价办法,并试运行气象工作模块化管理机制。建立网格员气象工作履职、培训、考核、奖励等相关机制,将网格员队伍与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有机融合,积极争取获得政法部门的支持,将网格员履行气象工作职责纳入网格员年度工作考核。
在接收和处置预警信息的处置过程中,网格员要做到接收传播、隐患发现、信息上报、协助处置、评价反馈等形成闭环,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对网格辖区内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等开展气象安全风险摸排,建设网格气象防灾减灾风险信息账。此外,做好气象专项任务办理和防灾减灾宣传等工作,切实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
2.2 完善与部门的工作协同机制
明确部门职责、同步指导、考核促动,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数据融合气象信息一张网传递。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在其框架下开发“网格+气象”防灾减灾应用,横向打通应急、资规、水利、住建、交通、農业农村、教育、文旅、大联动中心等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基础数据的共享共用,纵向集成依规智联、直通直达、直呼叫应的“浙政钉”“掌上基层”客户端应用,实现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完成灾害风险研判、预警发布传播、灾情实况反馈、隐患分级处置、应急精准调度的工作闭环(图1)。
2.3 贯通与基层的联系通路
通过梳理“网格+气象”工作流程,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做到指导常态、基层反馈直通,形成高效处置的工作格局。专线互通应急联动“一盘棋”响应。气象专线接入市综合指挥中心和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打通部门与基层的信息通路。规范气象灾害分区预警、气象灾情直传报送、专项任务实时督办、应急处置信息同步共享等气象应急处置流程。在应急响应期间,应急、气象、水利、资规等防指成员单位统一进驻综治中心,执行24 h全时段应急值守机制。预警时段内实现“市大联动中心+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村社网格+群众村情通式移动终端”点对点、点对面的视频、电话连线实时叫应。依托“掌上基层”APP在网格微信群、钉钉群一张网传递气象预警信息,有力推动气象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气象信息传递扁平、高效(图2)。
3 “网格+气象”工作体系在基层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策略
在防范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过程中,“网格+气象”工作体系不断得到检验,成效显著。以江山“6·30”暴雨过程为例,介绍“网格+气象”体系在此次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类似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参考。
2020年6月30日14:00,预报员经过会商研判,通过“网格+气象”管理平台发出暴雨预警,大峦口村网格员通过平台接收预警后迅速行动,江山市防汛防台风抗旱指挥部立即指派专业救灾工作组紧急集结,急赴现场,同时电力、通信、交通等应急抢险部门立即响应联动抢修救援通道,在共享网格的地图上,灾害隐患险情指引全市各职能部门的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精准施救。同时,网格员及时精准地通过手机端上报灾情,开展信息传播和巡查排险工作,利用熟悉地形、受灾人员情况等优势,协助转移群众,成功处置险情,共向管理平台上传暴雨和地质灾害隐患险情96条。在此次重大气象灾害过程中,江山市峡口镇大峦口村6 h降雨量达160 mm,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36栋房屋倒损。在此次气象灾害处置的过程中,由于联动机制完善、应急处置及时,气象预警零时差到村、到户、到人,气象灾害群防群治,受灾范围未发生一起因强降雨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成功转移处于危险地带的94户198名村民,其中包括从死亡线上抢回的11名受困村民,有效避免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该案例被中国气象局列入2020年防汛气象服务优秀典型案例。
2020—2022年,江山“网格+气象”综合管理平台共发布气象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80余次,预警信号进村入户覆盖率达95%以上,信息传递平均耗时5~7 min,较以往部门—乡镇—村三级传导的模式缩短了30 min以上。例如,在2020年5月9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江山市气象局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全市807名网格员“掌上基层”客户端“零时差”接收到预警信号信息后,及时再分发至所属网格的村民,后台数据显示乡镇网格员传递信息的平均时间为5 min。在平台下达气象灾害隐患专项排查任务期间,各乡镇(街道)响应率、各区块反馈完成率均达100%。
4 推进“网格+气象”工作体系数字化
江山市“网格+气象”防灾减灾体系2021年纳入浙江省气象安全数字化改革试点科目,进入“浙里自然灾害风险预警防控应用”重大应用“一本账S0”建设序列,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谋划、统筹推进,“网格+气象”以基层网格为服务单元,以提高极端天气下灾害防控、灾后救助能力为目标,打造集风险研判、预警发布、实况反馈、分级处置、精准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场景应用。
围绕任务建立风险监测、应急处置、部门协同三大类10个指标体系。风险监测中包含气象监测数据完整率、预警准确率、风险摸排数据完整率3个指标,被用于评价气象灾害风险预判的整体情况;应急处置中包含应急预案覆盖率、网格预警任务接受率、预警传播及时率、信息上报率4个指标,被用于评价气象灾害预警工作落实情况;部门协同中包含任务流转完成率、及时处置率、评价满意度3个指标,被用于评价各部门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中的表现情况。
明确由气象局牵头,市大联动中心、应急管理局、资规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13个职能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为协同单位。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通浙江省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浙江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衢州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江山市公共数据共享平台等11个跨层级业务系统,归集自然风险普查数据、水情雨情、网格基础信息等20项数据。气象应急处置方式由以往的单向信息传达转变为双向即时互动反馈;由灾后单一、粗放式救援,转变为灾前精准预防、灾后快速联动救援。形成风险研判、预警发布、灾情反馈、隐患处置、应急调度为一体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全流程工作闭环。在“浙政钉—掌上基层”平台,提供实况监测、网格预报、风险研判、分析统计、智能预警、办理反馈、灾情动态、一键叫应、线上指挥9大服务功能模块,覆盖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全流程。
5 结束语
“网格+气象”工作体系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得到有效检验,“平时为掌,战时为拳”,依托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渠道打通与基层的信息通路,缩短气象信息传递的时间,凝聚网格员力量,防御工作“不漏一处、不留死角”,大大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陈振林.我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实践[J].阅江学刊,2013,5(3):21-25.
[2] 谢慷,缪旭明.浙江省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09(5):43-46.
责任编辑:黄艳飞
Abstract Since 2019, Jiang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a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Party building lead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system of grid society, innovative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he meteorological grid mechanism, deeply promoted the "grid+meteorology" work, and built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of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work promo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grass-root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Key words Grid; Meteorology; Grass-root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作者簡介 胥晓津(1981—),男,四川盐亭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防灾减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