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何谓海派”展

2023-06-10汤哲明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画派海派画家

汤哲明

近代绘画史上影响巨大的海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派”,是怎么形成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其实,海派并不是什么“派”,也绝不是说是上海人就属于海派。如今也有人说自己是“新海派”,或举证海派祖上也曾辉煌……但这跟真实的海派都没多大关系。因为这跟说苏联人是沙俄人、说美国人是印地安人一样,似是而非。

画派的形成有几种方式:一是因为古代地域和信息的限制,某地出了个名家,本地人蜂起模仿,就形成了画派;二是到信息发达一点的时代,有未必同居一地,但艺术观念相近因而画风趋近者,也称之以画派……相比之下,海派的形成不能用画派来理解,它是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现象,因难界定,便沿用了“派”这个词姑且称之。其真实的意义在于:通过海派,中国古代的“绘画(事)”转变成了现代艺术(古代的“绘事”变成今天的“艺术”颇复杂,这里不展开),就像沙皇俄国经过革命的淬火变成了现代苏联。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大到完全不能以艺术风格的画派能够解释甚至承受,大到在艺术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革命性质,根本无法绕开,所以才会被人满村争说……

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海派就是在这“啃节儿”上。

这看似难懂,其实并不复杂。古代绘画是贵族化的,画家作为职业,主要是完成政治、宗教赋予的教育民众的任务,要不就是有钱有闲、自娱自乐的业余画家。现代绘画的特点是平民化、商业化、多元化与开放性。多元和开放是表征,手段是商业化,核心是平民化。画家作为职业,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售卖作品(反过来顾客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口味来选择作品),表现方式与风格因而也就五花八门……商业化、多元化、开放性是现代艺术、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走向民众的平等与当家做主。

海派实际上就是为传统贵族化、精英化的中国画打开了这扇转变的大门。贵族化、精英化时代的中国传统画当然不是说成就不高,而是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到了现代自然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海派的意义所在。

海派绘画的形成离不开上海这座城市。中国是因为没赶上工业革命而被洋人用枪炮打进的现代化,这虽然屈辱,却推动了民族的觉醒。而在这觉醒和奋起的过程中,上海这座城市是领风气之先的。

上海的成型,缘于近代被动建立的面向海洋、面向西方的通商口岸。上海本是个小渔村,相比其他口岸,本地文化积淀不深,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遂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长期称雄远东。随着租界的工商系统建立,各地为避战乱、有相当经济基础和技能的新(旧)上海人汇聚到了这里,华洋杂处,博采人长,遂开启了国人寻梦现代化的百年旅程。

为避战乱、更多是为谋求发展,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画家包括画派前赴后继地涌到了上海,带来了画坛的繁荣。海上画坛,几乎成为全国绘画的缩影,不但容得下一些在原发地不受待见的画风如岭南派,更接洽了西方绘画,成为西画在中国的大本营,推动了中西合璧画风的兴起与壮大……所以海派绝非是一种风格的“画派”,而是一个各种风格兼容并包、相互学习影响的大熔炉。程十发先生说“海派无派”,便正是这个意思。

曾经的海派是在上海作为“冒险家乐园”的特殊时代产生,活力四射甚至野蛮生长,虽然不免鱼龙混杂,但同样也催生了革命的左翼文艺……海上画坛,不但崇尚中西合璧,而且追求前卫新潮,传统绘画因此也变化发展出大量适应现代人生活的新品种,比如连环画、广告牌,还比如大名鼎鼎的月份牌……

海上绘画的繁荣,归根到底是缘于这座城市率先建立的走向现代生活的模式。

由于商业化,诚要向公众和社會宣传,就催生了现代展览与传媒系统如图书、杂志,其时上海展览之多、美术出版之发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为其他城市望尘莫及;海上画家来自五湖四海,因抱团取暖便催生出画家社团与相关的机制,如请公认的名家为后进画家制定润格;现代“艺术”观念的引进与深化,需要布道和培养人才,美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学术机构的产生,旧有的画家社团日益学术化,不但催生了理论研究,也引发了学术争鸣……古代中国画并非没有市场,却因旧式文人耻于言利而羞羞答答,从不成为主流,当时北方经营字画仍是南纸店、裱画铺的旧模式,而不似上海产生了半画廊化的展场及相关机制如赈灾、义卖等。当然,不是说除了上海外地就没有展览,而是说上海的形式、机制和规模在当时都远远领先全国并成为榜样和范式……缘此,上海形成了吸引人才的高地。在这个高地上,相同水平的艺术家能够获得最大的效应,久之,这个所谓的“派”就具有了极大的权威性……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这次展示“何谓海派”,正是从这几方面为渠道进行展示。事实上,也只有理解这些逐渐现代化的机制与形式,才能真正理解海派的形成。

当年的海派引领起了全国艺术的风尚,成为全国艺术家最向往的舞台。这正如梅兰芳、程砚秋等四大花旦都不是上海人,但却必须在上海唱红,才能真正成为公认的名家,因为上海乃是当时全国聚光灯下的中心。同样,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吴湖帆、黄宾虹、谢稚柳、贺天健、陆俨少、唐云、程十发、刘旦宅、陈佩秋……他们中绝大多数原非上海人,但却都在上海取得了成功,他们的艺术虽各不相同,但却雁过留声,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中。如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被认为是上海人,至少是海派的重要画家……他们是海派的荣光,同时也成为这座城市的荣光,成为这座城市成长记忆里重要而永恒的坐标。

猜你喜欢

画派海派画家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酷炫小画家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