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发展趋势探究
2023-06-10孙声孙旭瑶孟佳琦
孙声 孙旭瑶 孟佳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可视化设计已成为博物馆建设方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面向公众开展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博物馆承担着传播文化信息的职能,能够通过给人们提供各种服务项目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目前,国内的众多博物馆,主要以文字介绍加文物照片的方式展示有关文物信息,参观者难以了解更详细的展品信息,或是只有文字介绍,信息冗长,参观者没有耐心阅读,观感不佳。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在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视化呈现博物馆信息的一种设计方法,能为观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使观者更好地理解博物馆传递的信息,让观者获得更加丰富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体验。文章通过梳理与总结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发展趋势。并从信息直观化、信息趣味化和信息情感化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博物馆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激发大众对文物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这对推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N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自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品位和修养,知识性、艺术性、文化性、人文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载体,不仅仅是举办展览活动和品鉴艺术藏品的场所,还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和历史学习环境,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品、文化遗产等物质文物的场所,还是一个涵盖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人文性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在不断地丰富自身内涵,提升自身水准,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复杂信息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前,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信息可视化设计
信息可视化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视觉传达、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1]。信息可视化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设计思维,是一种关于人、数字、图形等多种视觉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方法。在数字化时代,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信息可视化设计更加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最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如今,数据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设计史上出现的首批信息设计师是制图师,以往他们更关注将空白区域填满,而非识别度。如今,我们需要在纷杂的信息和数据中找到能够提取相关价值的方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敏锐和清醒。以合适的形式表现信息,有利于用户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信息,了解事物运转的真实规律[2]。与此同时,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必须有效地呈现数据,同时将枯燥难懂的信息、数據和文字过程的呈现方式转化为直观、生动、有吸引力的图形呈现,让人容易理解并产生兴趣。
2 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现状
在数字化时代,我国日益重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而博物馆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数字化技术发展不完善、与观众互动不足、缺乏统一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解决方法。如张景芳等人提出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博物馆体系,刘雪飞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新时代数字博物馆,还有很多学者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
目前,在国内众多的博物馆中,有关文物展示信息十分简单,主要是文字介绍和相关照片,参观者难以获取更详细的展品信息,或是只有文字介绍,信息冗长,观者没有耐心阅读,观感不佳。由于一般的博物馆通常都是大型展馆,参观时间较长,因此参观者往往一开始很好奇,但后来会感到无聊和疲惫,就匆匆结束参观,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求甚解,参观结束后无法回忆起相关内容。
国内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多采用数字博物馆、数字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文物[3]。如2017年故宫博物院主题数字展,展厅用交互的方式展示藏品的数字模型、制作工艺、纹饰特征等。这种展示方式只展示了文物形态,并没有合理地分类整理文物,如从文物类型、时间、价值等方面进行信息化展示。观者只是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文物,这样的视觉化呈现不利于观者有效获取信息,从而会降低观者对藏品的兴趣。上海博物馆以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本体进行数字化研究和展现,以数字化技术辅助传统的器物研究。以可见的二维图片与“书画船”的动画形式展现与董其昌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国内首个博物馆对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国外在数字化时代对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而言,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还可以使观众通过图像和文字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并进一步了解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国外发展较早,所以应用领域更为丰富,技术、表现手法更为成熟。如大英博物馆与谷歌推出的交互项目“世界的博物馆”中,设计者根据各展品所处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将它们置于相应的时空坐标中。在欣赏展品的同时,可以在互动效果中真切地感受到从公元前200万年到公元后2000年世界不同文明的演变,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并查看文物的具体信息。韩国设计师张圣焕将故宫的建筑物和以明、清皇帝为中心的历史及博物馆的文化遗产相关信息制成信息图,使观者以更清晰、生动的方式了解历史文化。
国外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领域更为丰富,技术、表现手法更为成熟。国内在实际应用中尚处于发展阶段,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应用领域集中于文物复原、工艺流程展示,表现手法、形式和内容的融合须进一步强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好地满足受众对博物馆的参展需求以及传播与普及博物馆藏品已是大势所趋。
3 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发展趋势
3.1 信息直观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载体都在不断变化,但核心原则是不变的。因此,信息可视化设计要做的就是通过设计手段让数据内容更直观、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信息可视化设计不是将大量枯燥、晦涩难懂的数据直接呈现给用户,而是通过多种简洁、直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让用户获取有用的信息。
信息可视化是利用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图形来刺激用户大脑的视觉美感,将内容转换为图像,并将其存储在大脑中,以实现更好的记忆[4]。相较于文字,图形化的信息在人类大脑中处理得更快。在将信息转化为图形的过程中,首要是找到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这就需要进行层级划分,突出主要信息,弱化次要信息,并且要避免视觉复杂性,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观者产生困惑,缩短理解时间。博物馆内部楼层、区域和重要场所等信息,众多展馆、展品及大量文物介绍信息,都需要更为直观、准确地传达给观者。直觀性原则就是用户能够快速观看信息,且信息易懂,视觉思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阅读、理解和记忆[5]。因此,在博物馆信息视觉化设计中,画面要更清晰、直观,使观者可以迅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提升用户体验。
3.2 信息趣味化
信息趣味化是指以动态的、有吸引力的视觉形象来引导人们阅读信息,以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递信息。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借助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即通过文字、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图表、动画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能够让信息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还能够带来乐趣。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和形状,增强设计作品的趣味性和创意性。当人们面对十分复杂、专业的信息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觉得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这就要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信息,增强可识别性,减少文字信息占比。
例如对文物的展示,可以通过添加简单的动画效果,展示文物的历史信息,赋予其故事性的表达方式,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加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或是不断增强文物的互动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参观者组合文物的纹样、造型,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兴趣。通过视觉语言重组、归纳与分析各种相关信息、数据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信息可视化设计通过图形化手段将各种复杂的信息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传递出去,使人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同时,设计师可以利用图形化语言、视觉语言与观者沟通,从而满足观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增强其参与感和对数据、复杂信息的兴趣。
3.3 信息情感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在设计和传播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信息可视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6]。情感理念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具有感染作用,在让人产生情感反应的同时会影响他人,从而具有传递功能,进一步扩大这种情感效应[7]。
博物馆展览中的情感信息具有两个特征,即视觉特征和情感特征。视觉特征是指观众对展览的感知,包括对展品外观、色彩、材质、空间位置等视觉因素的感知。情感特征则是指观众在观赏展品时的心理体验,包括对展品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感知。情感信息是通过视觉化来表现的,人们对不同形式的视觉信息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博物馆通过可视化设计,将展览中的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传递给观众,就可以将展览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受众的情感体验主要是通过交互手段获得的,展陈可以根据线索逐渐引导观众,使其在观展中获得从铺垫到发展再到高潮的体验[8]。
互动性是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互动性可以使用户与设计师之间建立起更密切、更紧密的联系,让用户更好地了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内涵和价值。设计师与用户加强互动交流,能够使用户对信息可视化设计产生兴趣,并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发现设计师所要传递的内容信息。设计师在进行可视化设计时,要把握好交互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交互体验为中心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工作,以确保可视化设计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4 结语
数字化时代,信息可视化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视觉体验,是博物馆发展的大势所趋。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能够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与历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信息可视化设计应运而生,数字化展示工具、多媒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好的观展体验。信息可视化设计以直观高效、生动有趣、互动性更强的参观方式让观者感悟博物馆的人文之美,领悟国家历史无穷的智慧与魅力,激发大众对文物所蕴含的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兴趣,这对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信息可视化设计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历史文物,还有利于传承文物内涵。
参考文献:
[1] 高柳.非遗视角下“秦镇米皮”信息可视化图表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
[2] 朱红宇.青少年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2.
[3] 程伊妮.湖北省古陶瓷文物展示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9.
[4] 王卓文.西柏坡景区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9.
[5] 颜菊.数字化背景下综合类博物馆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21.
[6] 蔡婷.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4.
[7] 牛一平,魏洁.情感理念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表达[J].大众文艺,2017(3):149-150.
[8] 顾硕.纪念类博物馆展陈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作者简介:孙声(1977—),女,山东淄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孙旭瑶(199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孟佳琦(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