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境美学与应用设计研究
2023-06-10李成苗得智夏甜甜
李成 苗得智 夏甜甜
摘要:花境是独具审美价值的花卉应用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花境与花坛、花丛以及花带等其他花卉应用形式混淆、花境美学特点不明显、花境搭配不合理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花境作为一种独特的花卉应用形式,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独特的美学特点,花卉搭配与其美学特点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针对当前部分花境设计存在的特色不明显、搭配不合理等问题,依据美学特点研究花境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花境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花境美学设计观念与代表性人物作品的美学特点,并由此将花境的美学观赏特点概括为层次美、色彩美以及自然美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实地调研分析济南地区的花境植物,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层次美,包含水平层次与竖向层次;二是色彩美,包含色彩对比、色彩过渡以及中间色调和;三是自然美,包含季相与意向。最后,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搭配,提供花境应用设计相对应的植物营造搭配组合以及合适的花境应用地点,为花境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花境;美学特点;景观设计;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TU986;S6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鲁古典园林发展史及文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021Z07070639
0 引言
花境,是模拟林地边缘地带野生花卉生长状态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近些年,花境景观在园林植物造景方面呈现新颖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和园林从业者的关注,但在实际花境设计中,仍旧存在花境特色不明显的情况。在花境设计的发展中,层次、色彩以及自然三个美学特点是区分花境与其他花卉应用形式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花境美学特点,表现花境独有的美学特质,在现代花境设计理念日益丰富的前提下,进行多角度的融合和实践,从而构建具有多重美学价值的花境应用设计形式有着重要意义。
1 园林花境的国内外发展
1.1 园林花境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花境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随着人类社会思潮、艺术审美与生产力的转变,附属于花坛的镶边植物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观赏价值和特点的花境,即“flower border”[1]。由于美学理论的丰富和实践,花境的设计理念得到凸显和升华,造就了一系列从花境的不同美学理念出发,形成独特美学设计风格的花境设计大师,如注重花境色彩的格特鲁德·杰基尔,运用野生花卉展现花境自然美的威廉·鲁滨逊等。随着现代化园林的发展,花境的美学设计理念展现出多重性的态势。
1.2 园林花境在国内的起源与发展
园林花境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花境”这一概念最早于1981年由孙筱祥先生在《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中提到,开启了国内学者对花境的研究和应用先河[2]。自2000年开始,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开始尝试应用花境,并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更甚。典型的花境应用设计案例有辰山植物园花境及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它们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人们经常驻足的区域。在花境研究方面,以2004年为分界点,关于园林花境的研究大量涌现,研究内容包括花境植物选材、花境植物配置以及近年来花境的相关评价等。
另外,近些年一系列花境设计竞赛相继开展,促使具有新潮理念的花境设计作品大量涌现,东西方的审美开始交融发展,丰富了花境的美学表达角度,独属于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花境形式也应运
而生[3]。
2 园林花境美学的形式
2.1 层次美
花境的层次美,除了表现在花卉个体之外,更多是通过层次搭配展现出来的群体美特征。花境的布置常常包括竖向或者水平多重层次的展示,在水平的层次组织中,通过花卉相似的生理形态将其聚集种植,从而衬托竖向层次,形成同一层次植物统一协调,相邻层次植物对立衬托的群体美特征。
2.2 色彩美
植物色彩是园林造景中色彩的重要来源。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使用浅色系花卉会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并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适宜做近景使用;而深色系花卉会让人感到区域狭窄与局促,适宜用来做背景。从心理感受来看,冷色调花卉植物会让人在无阳光的角落感到温暖,而暖色调花卉植物会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丝丝凉意。
在色彩搭配上有极为杰出造诣的园艺大师杰基尔在其芒斯特·伍德私人花园中设计了著名的色彩轮式花境,从浅蓝色或紫色的冷色调植物到白色、浅黄色、浅粉色,逐渐转换为黄色、橘黄色、红色的暖色调色彩,再通过浅粉色、浅黄色、白色过渡,如彩虹一般交替布置,形成了统一协调变化的花境色彩形式。除了混合色彩的花境形式之外,单一色彩的花境也具有迷人的美学观赏特点与强烈直观的色彩感受,如营建具有梦幻与浪漫感受的紫色系花境,热情奔放视觉感受的红色系花境以及带来清凉、幽静之感的蓝紫色系花境,都能给人带来独特的色彩冲击[4-5]。
2.3 自然美
花境的自然美具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随时空变化,植物的生长与枯萎是大自然赋予的特质,因此花境的美学价值更体现在其“活”的变化中。在季节变化的过程中,植物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能够展现出花境的自然交替流转之美,使观赏者在不同季节可以感受到花境的动态美。
另一方面,花境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摆脱了作为花坛的边界“border”的衬托作用而回归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花卉应用形式。其根据花卉个体展现出来的自然生长形态进行协调,力求创造群体呼应统一的视觉美感。例如,钟情于自然的草甸、草原景观的皮耶特·奥多夫常采用基底、填充和骨架植物作为种植结构,并充分利用观赏草的纤细、繁密的质感,作为填充植物对花境进行填充,通过相互搭配进行衬托,展现花境的朦胧穿透之感[6]。
3 园林花境的应用设计——以济南地区为例
3.1 基于层次美的花境设计
花境植物的形态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高度、株型、花序和质感,通过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统一协调的韵律,在展现花境植物个体美的同时表现出其群体美,营造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质感和谐的花境景观。
在布置花境的过程中,常常将花境分为前中后三个层次,分别发挥不同的观赏作用,营造符合美学设计要求的花境景观。通常前景植物多使用具有无定向生长并且花叶绵密的水平线条植物,如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美女樱(Glandularia × hybrida)、佛甲草(Sedum lineare)以及戟葉蓼等,作为花境景观的边缘植物,能够拉近与游人之间的距离。中景植物通常反映花境的主题、色系以及作为景观焦点,通常使用直立向上生长、花序伫立枝头的竖向线条植物,如羽扇豆、筋骨草(Ajuga ciliata)、假龙头(Physostegia virginiana)等。而背景植物则通常会选择色彩较暗的植物作为骨架,增加植物的长效性和轮廓变化,增强视觉的进深感,常用的背景植物包括六月雪、小龙柏或球类的黄杨球等花灌木。以多层次变化为特点的花境应用形式可以展现花境的视觉变化,充满变化和趣味,通常用于园林中的道路边界,形成步移景异的游览路线,增加人们游览过程中近景的细部视觉变化。
3.2 基于色彩美的花境设计
3.2.1 通过色彩对比进行设计
在色相环中,通常把圆心角120度到180度之间的色彩称为对比色,常用的对比色包括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对比色的应用可以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如俗语中的“红花配绿叶”就是互补色运用的最好印证。常用的红色系花如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石竹、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搭配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等一类草本植物以及花卉本身的枝叶,就能形成色彩层次对比鲜明的景观。
另外,常用的对比色还有黄与紫,济南地区常见黄色花卉如金鸡菊,可以利用蓝紫色系的鼠尾草、穗花婆婆纳、筋骨草进行衬托,紫色的典雅与黄色的明亮能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时紫色较暗的色调又能进一步凸显黄色的明亮,黄色的植物会跳跃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让人感到轻快、温暖。
橙色与蓝色的对比搭配相对来说较少见到,在济南地区,常见的橙色系花卉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美人蕉(Canna lily)等,常见的蓝色系花卉有蓝花丹(Plumbago auriculata)、蓝雪花(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等。这两种色彩的对比使用通常会转换视觉感受,突出场地特色以吸引游客,因此可用于儿童活动场地以吸引儿童视线,以及在具有特色的硬质铺装中结合使用,打造活泼、富有趣味的独特场地。
3.2.2 通过色彩过渡进行设计
搭配使用色彩轮中相近的颜色会形成极具韵律和节奏的视觉感受。最常用的是以相同色彩构成单一主色调的花境,如粉红色调的花境,使用山桃草、石竹、四季秋海棠等红色系花卉营建主要色调,色彩过渡上搭配长春花、木茼蒿等粉色系花卉,通过搭配“浅粉色+粉红色+红色”观叶植物,能构成温暖、热烈的暖色调花境,可用于庆典节日,营造欢庆热烈的氛围。在以单一色系为主题的花境设计中,要注重应用作为边缘色彩的过渡植物,如白色的银叶菊(Jacobaea maritima),或者绿色的植物,如菖蒲(Acorus calamu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从而构建主色突出、边缘逐渐减弱的自然和谐的花境应用形式。
3.2.3 通过中间色进行中和
在园林花镜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常常把白色、蓝色与绿色植物当作灰色调植物,也就是中间色植物,其可以起到中和对比色的作用。为了调节对比色之间抢夺人的视线而造成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常常在对比色中间加入银叶菊、菖蒲等观叶植物以及滨菊(Leucanthemum vulgare)、玉簪(Hosta plantaginea)等白色系花卉进行过渡,或者使用狼尾草、矾根(Heuchera micrantha)等具有明显灰色调的植物进行过渡,使不同色系的花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总之,在既想表现对比色的明亮色彩又担心色彩搭配杂乱无章时,便可以应用中间色构建丰富且统一的色彩变化。
3.3 基于自然美的花境设计
花境自然美的特点是根据自身的美学特点进行搭配设计,在设计中不刻意强调植物的种植边界和植株规格,而是依据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营造更接近自然生长的群落特性,在斑块的交界处预留生长空间,促进植物群落的融合协调。这一设计通常使用观赏草类植物,观赏草的运用对植物边界的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适宜济南地区的草本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并且在经过一年的生长后,长势依旧良好,因此合理穿插运用草本植物具备可行性。在济南地区,可采用画眉草、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观赏草穿插在斑块之间,展现自然群落的勃勃生机和自由生长的草甸景观。草甸花境可在不利于乔木生长的坡地使用,既能够丰富缺少乔木导致变化较少的景观层次,又对水土保持及土壤的恢复利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结语
花境设计会随着人们的审美理念变化而不断发展,可以通过结合美学观赏特点形成独特的花境设计语言,带动花境造景不同审美理念的发展,从而指导花境的进一步应用,建设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随着材料的更新和植物美学观赏理念的发展,未来会形成更多来自花境的美学理解和花境的景观营造方式,从而使花境在园林造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美仙.花境溯源[J].园林,2009(10):13-15.
[2] 马彦,董然.花境植物造景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11):189-192.
[3] 顾颖振,夏宜平.园林花境的历史沿革分析与应用研究借鉴[J].中国园林,2006(9):45-49.
[4] 王美仙.格特鲁德·杰基尔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7):106-110.
[5] 顾群,张建华.花境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搭配[J].园林,2014(5):42-45.
[6] 李梓恒,魏绪英,张瑶,等.自然构想:皮耶特·奥多夫的花境世界[J].园林,2021,38(10):87-93.
作者简介:李成(1968—),男,山东沂水人,硕士,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苗得智(1998—),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夏甜甜(1991—),女,山东烟台人,博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