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3-06-10郭杰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郭杰圣

关键词:人才培养;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2-0164-03

1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应具备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会计与现代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操作,尤其是充分掌握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相关语言及操作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相关分析、设计等基本原理及实操方法[3]。基于目前信息社会的数据化发展需求,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设计、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开发设计软件等系统科学、工程化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或技能合格证书等专业技能评价。人才培养培训期间,高校教育应保障信息化行业的专业人才了解并熟悉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基础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行业发展、项目内容、工程设计需求为导向,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培养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具备开拓性、创新性的专业化复合型应用人才。

2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人才中心原则

高校实践教学应以学生认知、操作、应用、设计等全方面综合能力的掌握为中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应满足“四懂三会”的社会真实需求,即“懂管理、懂财务、懂法律、懂逻辑,会编程、会沟通、会合作”[4]。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将课堂主体权力交还给学生,侧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以素质教学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以灵活应变能力为培养关键,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上机操作能力等,将实践实训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辅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独立完成任务,提升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

2.2 混合教学原则

混合教学原则主要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师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旨在模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边界,通过资源重组等方式将实践教学融入高校教育中。混合教学原则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体系应以教学理论知识体系为构建基础,根据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本着通过实践拔高学生理论基础的初衷,以“三实”,即实验、实训、实习为内容开展方向,构建与理论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体系,通过高校专业化教育,保障相关人才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应用设计等专业能力。

2.3 实用导向原则

实用导向原则要求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以实践应用及社会需求为结果性导向,构建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教学体系。

鉴于信息管理与系统开发的相关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实践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应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关注本专业应用的相关动向及行业动态,力争在实践体系培养环节,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最新的社会需求、岗位信息、理论更新、实操经验等知识技能、行业信息传递给学生。

3 构建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3.1 分层次设计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视域下,以CIS2011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础,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分层次、有关联、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教学内容。

可将高校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实践层次,信息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基础实践;信息管理层面: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践;企业应用层面: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过渡实践层面:综合设计与专业设计等,以覆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项下的多个细分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概述图如图1所示。

结合不同层面的不同内容在现实当中的应用深度,区分实践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等,进而,在教学中将不同教学层面向下划分为基础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拔高三个模块。覆盖数据结构及数据库应用实验等基础教学实验;网络营销、网页设计及网站建设实训、Android软件开发、数据库开发工具实验、信息安全实验、IT项目管理实验、ERP原理应用实验、企业管理实训等课内外实践应用;开展毕业论文及综合实践设计、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等综合拔高的实践积累。

在实践实训的内容设计中,高校应根据自身培养优势及未来社会化信息化人才需求,选择性侧重专业课中重难点知识技能的传递。如软件开发与测试、ERP实施、电子商务运营、数据分析等。例如,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以设计大数据相关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训练主题,设计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基础的数据仓库,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沟通设计需求、查阅行业资料、独立或合作设计的项目完成训练过程,帮助学生了解项目实践的流程,掌握过程实现的方式方法。

3.2 多角度丰富人才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方法

1) 创建实例课堂教学。高校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不同类型的实例进行语句分析,逐步讲解企事业单位或一线生产中运行的相关信息化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代码等内容,组织学生针对内容展开思考提问及讨论。通过同一应用原理的不同行业应用案例实现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讲解,例如,在Web网页设计教学中,开展对高校教学信息系统页面设计、企业宣传网页的相关设计等进行类比推导,演示案例实现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内容的认知。

2) 开展课题实验设计。此处实验设计主要指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设计。通常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某具体的项目或案例为背景,要求学生按需设计解决方案,是典型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完成实验设计的过程即为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验证的过程。该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后的计算机逻辑。通过转换学生思考问题的出發点,培养其知识理解能力及上机实操能力。课题布置阶段,教师将同类型或同等难度的实验设计任务,冠以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由学生自行选择设计主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信息管理能力。如在ERP原理应用实验中,针对快消品行业的相关企业,分别要求学生从采购业务流程、库存核销流程等业务环节的基础设计应用,进阶到区分角色权限的业务环节应用的中阶难度,进而升级到设计企业ERP管理系统的高阶难度,通过逐步增加相关实验设计课题的难度,促进专项人才的技能培养。

3) 组织社会实践调研。社会实践项目可在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环境中完成一定的调研,调研形式包含但不限于参观拜访、邀请授课、项目学习、专题采访、参与项目开发的内部培训等。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或平台,达成个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衔接,在企事业单位或相关部门的学习中,加速自我专业技能及素养的提升。如,按照完成主题式社会调研的难度与数量,在不同阶段增加不同程度的阶段性考核测试等。

4) 创建情景实践课堂。信息化技术本是实现真实需求的媒介,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与不同的“客户”进行互动沟通,通过体验交流及项目完成的过程,不断总结符合自身信息接受方式的个性化沟通技巧,使得学生明白与客户沟通时,将技术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语言的重要性,重视实践沟通,锻炼学生以高效的沟通方式明确客户的真实需求,以推动相关项目完成。

3.3 创建“高校+企业”的双向联合培养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培养专项人才的现实需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6]。高校应积极通过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互促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形成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联合培养合作方式。

1) 开展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角色互换体验

多数高校教师均来自校园培养方向,在企业中工作的经验相对较少,因此,高校须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沟通,由企业技术人员帮助教师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侧重点,以强化教师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或派教师分批次参与关联岗位的实际工作,以积累企业真实环境的实际案例、过程经验,逐步建立企业实践课程案例库,助力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化教学。同时,应鼓励企业中的信息化人才走进校园,以主题演讲(如设计某品牌购物小程序的项目)、兼职实验课教师等方式,将真实环境中应用的技术传授给在校学生,关注学生自我创新思想及相关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的角色互换,唤醒实践教学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价值。

2) 设立“双向共赢”的专业企业实习基地

为培养更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外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校可积极联络多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建设如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数据库搭建实验室等多种功能的校内实验室,以满足校内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上机实操的机会。同时,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明确自身水平。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与广州滕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基地,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明确提升目标及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在技能成长阶段快速适应社会。

3.4 构建多维度综合性人才培养考评机制

针对实践体系的人才培养考评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重点考评学生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内容的应用能力,将实践考核融入日常基础学习阶段、知识应用提升阶段、形成实践结果阶段等,建立能够体现学生应用技能的多维度综合考评机制。

1)“理论课程成绩+实践项目成果”考评

教师针对学生专业课的理论考核、日常课堂签到打卡与实训评定结果按一定的权重分配比例进行综合打分,将此部分结果作为学生个人专业考核成绩的基础分数项,进行记录评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项下电子商务课程的“O2O社区团购的小程序”主题设计中,教师可从学生参与主题训练的业务逻辑、页面设计效果、互动连贯性、用户习惯贴合度等方面,对其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2)“毕业论文+综合设计成果”考评

将毕业论文或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设计成果作为终极考核内容,由教师组成考核评定小组,以选题内容、企业需求贴合度、设计理念、逻辑性、完整性、简洁度等多为考核标准进行评定,计入学生的成绩评定或能力评价档案,可作为学生参与实习及正式入职的参考。如在“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酒店管理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题目的考核中,涉及的业务实现逻辑、页面展示效果等内容,可作为综合能力的考评参考等。

3)“校外技能竞赛与等级认证”考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竞赛或等级认证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对获得信息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给予奖学金鼓励,并在其毕业阶段向相关合作企业进行推荐,或根据竞赛规模在校内考研成绩方面增加一部分附加分,或对自由面试的企业提供校方院系盖公章的推荐信等。

4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身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是专业领域内对能力要求相对综合的现代化专业。基于人才培养角度构建的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益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信息化专业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专业型、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等综合型人才。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国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信息化的全行业深入,数据化时代逐渐来临,社会对信息数据化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因此,高校应持续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社会的全方面高速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