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透历史的写意表达 评2023上戏版话剧《德龄与慈禧》

2023-06-10王鸣谦

上海戏剧 2023年2期
关键词:光绪帝慈禧舞台

王鸣谦

话剧《德龄与慈禧》是由编剧何冀平于1997年创作的极具中西文化交融冲突的作品。1998年在香港地区首演引起轰动,获得多项大奖。该剧在2019年和2021年也重新创排演出,反响热烈。2023年1月11日,上海戏剧学院19级表演系毕业大戏《德龄与慈禧》在上海实验剧院拉开大幕,演出当晚座无虚席。深宫里的真善美,一般不为人知,幸识《德龄与慈禧》,也幸识戏剧人用写意手法对历史进行了重新诠释。

这部人气话剧,凝聚着同学和老师夜以继日的耕耘。因为疫情原因,排练曾一度中断。但是演员在老师们的指点和督促下,怀着对艺术无止境的热爱,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继续着排练工作。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校外指导老师是与上戏长期合作的特聘教授冯远征和濮存昕,濮存昕曾经出演过该剧中的光绪一角。他们在排练过程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教授学生表演方式,使参演学生受益匪浅。

《德龄与慈禧》讲述的是:光绪年间,在西洋长大的德龄回到北京紫禁城,依靠自己的智慧改变慈禧太后,悄无声息地推动了晚清制度的变革。2023年上戏版《德龄与慈禧》与1998年和2021年上演的版本不同,导演在舞美、表演两方面充分地运用了写意手法。写实的舞美设计能展现舞台上真实的逼真感,让观众产生“生活幻觉”从而达到艺术真实。但在本剧中,导演没有在舞台上安置大量的布景和道具来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更注重舞美的“留白”和“写意”。“写意”源于中国画,通过略有节制的艺术处理,以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相比于写实化的舞台呈现,写意化的舞台别有一番风味。

观众必然会记得演出开头的一个场景:空旷的舞台中央,从空中缓缓降落下一把金黄色的靠背椅,伴随着周围暖色灯光的照射,给人一种“皇权”莅临之感。演出即将结束之时,这把象征着皇权的椅子在舞台中央缓缓上升,从观众视野中消失,这似乎又意味着皇权的瓦解,新时代的来临。舞台的“空”和“简”,激发人们调动自身对清朝历史的知识和记忆,不自觉地参与到故事之中,以自己的想象力去丰富那个空白。封建王朝的宫廷氛围,抛开雕栏玉砌、富丽堂皇的皇宫,仅仅用一把靠背椅来表现,足矣。导演赋予这把椅子“悲凉”“尊贵”“不可侵犯”的意味。演出中的一幕:光绪帝手举玉玺下跪,众人跟着磕头,唯有慈禧一人端坐在这把椅子上不为所动。慈禧正是那位悲凉、尊贵、不可侵犯的清朝实际掌权者。仅仅一把椅子,却将那陈旧、哀婉、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悲剧命运以一种诗意化手段展示在观众眼前,使人不由地赞叹演出精妙的舞美编排。

上戏版《德龄与慈禧》在表演上灵活运用了写意动作。写意动作具有“简”“型”两种特点。首先,写意动作的“简”在于能做到“撷其一点”来表现人物生活,以“能指”表现“所指”,向观众传递信息。例如,众人手捧礼物排着队行走,以这一系列动作表现“慈禧过寿”的场面。勋龄为慈禧拍照,隆裕误以为有刺客,几个太监上台围着勋龄“跑圆场”,表现冲突场面。慈禧要坐火车,李莲英安排人铺设铁轨、建造火车。空荡的舞台上,只见太监与宫女们用写意化的动作进行着工作。观众能清楚地理解舞台上演员写意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充分感受着写意戏剧的魅力。

写意动作的“型”在于能催生出动作的造型感。动作写意化,能引导演员剔除多余而零碎的小动作,提高表演的准确性。精简后的动作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具备一种造型感,从而赋予新的意味。比如,慈禧与光绪帝母子对谈时,刚开始慈禧娓娓道来,十分动情地回忆着自己照顾光绪帝的往事,那份母爱和亲情溢于言表,舞台上俨然是一对母子互诉衷肠的情景。当得知光绪帝仍然堅持变法改革,慈禧气急败坏地扇了他一耳光。光绪帝被扇倒在地,倒地的姿态恰恰是大臣下跪行礼的姿态。此刻两人的画面,暗示着双方关系又从母子变成了君臣。此情此景,将朝野政治内斗的现状袒露无遗,许多的酸楚和惆怅,让人感叹。

清宫历史剧的搬演,往往让观众会想到诡计、阴森、宫斗等内容。虽然这也是宫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导演在剧本改编上做了调整,去掉了福祥和德龄对话提亲的桥段,削弱了宫闱内斗的内容,强调了剧中人文主义思想和忠君爱国的精神气节。调整后也使得整个故事更为紧凑流畅。《德龄与慈禧》是编剧何冀平根据《御香缥缈录》《宫中二年记》等口述史录为基础创作而来的作品。经过导演和演员们写意化的舞台呈现,这些遥远的历史人物似乎不再陌生。权倾朝野而飞扬跋扈的慈禧、博学聪慧且直言不讳的德龄、有胆识却苦闷的光绪帝、高贵而难掩孤寂的隆裕皇后、狡猾谄媚但尽忠尽责的李莲英、戎马一生却免不了儿女情长的荣禄大臣……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仿佛穿透历史的帷幕走到我们身边,向我们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愁苦与欢欣。

《德龄与慈禧》以写意的手法,谱写了这曲风月断肠的凄美哀歌。曲终人散,回过头来,感受到那份内心深处的温柔在流淌着。历史是充满遗憾和反思的,对历史剧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满足随着文化环境日益宽松而形成的戏剧艺术的多元化需求,更是为了以史为鉴,帮助后人更加积极进取地面对命运和生活。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光绪帝慈禧舞台
慈禧的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光绪帝死因成谜
光绪帝驾崩
光绪幽禁做点心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