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并用,学好数学
2023-06-09葛开顺
葛开顺
【摘要】新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很多教师往往片面地解读新课标,在教学中无法将“教”和“学”的关系处理好,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够饱满,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对此,我们需要做到多法并用,从多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授课质量.
【关键词】多法结合;新课改;高中数学
1 前言
通过解读新课标,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授课中,要将学生数学独立探索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并为学生打造真正具备趣味性、探索性的高中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数学授课质量.
2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解析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在规划课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特征,在规划课程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生的兴趣,制定的教学方法要具有针对性,进而科学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生活与学习做出铺垫.高中数学授课中,为了切实提升课堂质量,教师应不断优化授课理念,为成功地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在授课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理念,才能在策划教学指标时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才会在课堂内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在评价教学时,不单一地局限于分数.所以,坚持新课标教学理念,是构建高质量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3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多法并用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障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剧增,学习兴趣低落,进而影响到了最终的学习成绩.而作为一线教学人员,就需要从教学方面下功夫进行调整,认真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坚持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多法并用,层层深入,对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应用,力争提升教学质量.
3.1 独立探索,积极思考,建立逻辑素养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当前在高中数学授课中,很多学生都呈现出了“一头蒙”的情况,难以把控本质性数学问题,也很难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情绪,进而造成数学学习效果不佳.面对如此现状,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积极地借鉴和通过独立思索的策略,引导学生打造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并基于此鼓舞学生探索新知,积极思考,进而更具逻辑性地探索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集合”的知识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在此期间让学生充分融合生活经验学习这部分知识,并且对数学问题进行更加清晰的分析,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在实际授课中,对于以下几点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其一,设置问题,可创设以下问题引领学生思索.在观看文艺节目短片时,教师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统计喜欢音乐和歌舞的具体人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场地.在统计时,某同学发现了这个问题:能够明确班级中有42名同学,其中有25人喜欢歌舞,有29人喜欢音乐,为何总人数要比统计的人数少12人?对于此种现象能否利用集合的知识进行解释?
其二,独立探索.教师将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为学生提供出来,并启发引导有问题的学生,在此期间真正让后进生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独立探索学习的效果.
其三,展示成果.在独立探索环节过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有的同学这样讲:通过探究以及老师的帮助,可利用集合知识将此部分内容解答出来,所谓多出来的人,是既喜欢歌舞也喜欢音乐的人数,实际上是计算了这部分人数两次.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在合理的空间与时间内独自完成学习,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得到了内化,并通过老师的指引将问题与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起来,使得学生逻辑思维得到真正的提升.
3.2 创设生活情境,缔造探索空间,寻找数学奥秘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高中数学知识中,教师应该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中融入具体的生活情景,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完美对接,从而将相应的探究空间为学生创设出来,在思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内在事物,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 在教学“概率”的知識中,可对以下生活情景进行引入,引导他们探究思索.在促销活动内,为了提升商品售出效率,商场指出,顾客只要消费500元,就能够参与抽奖活动.其中,猜测硬币的正反面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非常简单、易懂.活动中共提供两枚硬币,并有三种情况可能出现,让顾客选择性地进行猜测.第一种情况猜正面的硬币有两枚,第二种猜反面的硬币有两枚,第三种有两枚硬币方向不同.问题是为何第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50%,而并非30%?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教师为学生发放所准备好的硬币,并将独立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其独立探索与尝试,探索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头绪,要给予引导和启发.在多数人探索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维的展示.某同学说:经过实验得知,猜正反面硬币一共有四种情况,商场所说的第三种,实际上包含两种,可能有A正B反的两枚硬币,也可能有A反B正的两枚硬币.通过结合生活情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变得异常高涨,并基于此将一定的探究空间为学生创设出来,在此期间让学生探索问题的根本所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习性.
3.3 组内合作,创设沟通平台,加强分析能力
在过去的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授课,一些教师担心耽误学习进度,不愿意搭建沟通平台.为了快速结束授课任务,对于数学问题,教师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这样就造成学生们过于机械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法谈及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面对此情形,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授课观念,并将生生、师生间的沟通平台搭建起来,在此期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与分析问题,并且感受问题分析带来的快乐,进而整体提升合作授课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知识中,教师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划分组别时遵循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此期间对学生主观意愿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学生特征结合将相应的合作角色创设出来,让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此外,教师对如下问题进行创设,引导学生思索:在实践中怎么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问题是合理的呢?可以同所掌握的知识结合,也可从实践角度去探索.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多启发和引导学生: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要积极交流,并在此期间对各小组讨论时产生的问题进行记录.教师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出来,将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在此期间对课堂问题生成方法进行科学应用,确保学生从多个方向思索问题,加深问题思索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在合作授课期间,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证明和解答.一些学生抛设以下问题: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多条直线,那么此直线和整个平面一定是垂直关系吗?就此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构成一个平面的基本条件入手去分析.通过文字形式,简要介绍学生的探究成果.一些学生出现“直线与平面中的一条直线垂直,不一定同平面内每条直线垂直”的想法,因此对这一论点给予支持.具体的根据是直线与平面并非垂直关系,但是同平面的边垂直时,这通过平行原理,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推翻.一些学生觉得通过相交的两条直线能够将一个平面确定出来,无法通过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确定出来.此观点能够将生成的问题推翻.
通过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讨论思考,将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增强,进而不断提升合作教学效率.
3.4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数学学习效能
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面对新高考形式,如果单一地让学生过多的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因为知识难度以及学生间差异的存在,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面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高中数学授课的方法与形式,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将高质量的授课结构建立起来.
例如 在教学“等差数列”的知识时,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将学习目标设定出来,并进行相应学习内容的建立,在课堂内通过课前的预习引导,设计基础练习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学习和总结经验,处理具体遇到的问题.通过此方式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环节,有效解决了理解与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确保了数学知识理解的完整性与正确性,进而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 结语
总的来讲,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重大,数学学科不但学习难度大,而且高考中占据的分值比例高,学好高中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具体课堂开展中,数学授课水平同新课程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因此,为了与新时代发展的潮流相吻合,以及满足新时代下的授课需求,应该不断完善原有的授课理念,及时改善课堂结构,积极调整授课方法,与平时生活要多多联系和交融,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高效性切实提升一个档次,进而达到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为高中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惠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討[J].数学教学通讯,2017(03):98-99.
[2]俞昕.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综述及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6(004):2-4.
[3]陈明印.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11):31-32.
[4]唐浩.多种教法并用,学好高中数学———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3):9+26.
[5]徐昌艳.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20(08):95-96.
[6]高玉铃.互联网环境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6):98-99.
[7]邱进军.“互联网+”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J].中国新通信.2021(24):87-88.
[8]邱乐成.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54-55.
[9]季金斌.高中数学“问题链驱动”教与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