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泄密案 网红误国还是战略欺骗?

2023-06-09朱江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情报界机密情报

朱江明

美国马萨诸塞州,身穿t恤和短裤的杰克·特谢拉被武装特工拘留(视频截图)

近日美国司法部宣布,联邦调查局已逮捕一名泄露美国国防机密情报文件的嫌疑人,21岁的马萨诸塞州空军国民警卫队成员杰克·特谢拉。

此次泄密造成的影响暂时难以估计,但是根据现在已公开的情况来看,泄密内容牵涉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涉及到俄乌冲突中的军事机密,还有大量关于美国在中东、南美以及亚太地区的绝密信息也被泄露出来。泄密事件中最为敏感的国家机密包括乌克兰准备春季攻势的细节,以及美国一直在监视其包括韩国在内的盟友的情报信息。如果这名国民警卫队成员泄露的绝密信息都是真实的,那么这次泄密的内容涉及之广很可能超过了棱镜门。

然而根据美国司法机关和媒体目前披露的信息,这次泄密事件背后的动机相当新奇,是以往泄密事件中所没有的。

首先,美国司法机关暂时并未发现嫌疑人杰克·特谢拉在泄密事件中接受任何外国情报机构的资助,也没有发现特谢拉基于政治原因或者报复目的故意泄露机密信息。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特谢拉将一些机密信息放在了自己担任博主的封闭式个人社交平台Discord,而看到这些信息的用户都是他频道的订阅者。特谢拉在这个平台开了一个关于军事、枪械和装备的频道,是一个标准的军事武器网红。作为一名军事网红,他在小圈子里公布绝密信息绝对会让热爱军事的军迷们崇拜不已,这似乎也是他泄密的动机。

作为一名写了近20年军事专栏且也经营着个人自媒体账号的人,我非常清楚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成就感,这无疑是社交媒体崛起后对国家安全的新型挑战。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个行业常识,到底掌握机密的人会基于什么动机,在明知是犯罪的情况下背叛组织泄露机密?

在专业上我们将这种泄密者称为线人,线人的动机大约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基于理想或者政治抱负的线人,他们往往是最坚定的卧底,比如冷战初期潜伏在英国军情部门的苏联“鼹鼠”,有着“剑桥五杰”之称,他们是基于理想与克格勃合作;第二类则是为了现实经济利益或者垂涎美色而出卖组织,这类是最常见的叛徒和卧底,也是大部分人能理解的变节动机;第三类则是基于报复或者对组织的失望情绪, 比如1954年克格勃的日本站站长尤里·拉斯特沃罗夫就为了报复上级而叛变,他的顶头上司贝利亚霸占了他的妻子,导致这位苏联在亚洲地区的头号间谍以叛变组织来对抗上级的无耻;第四类则是为炫耀,也就是这次泄密事件中暂时披露的动机。

基于炫耀而泄密的事件过去很少发生,因为保密单位会在招募时把此类人选过滤掉,炫耀型人格的选手很难接触到机密。然而“9·11”事件后,美国情报界开始了一场情报作业改革,以避免下一次“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情报界发现,在“9·11”事件之前,中情局、联邦调查局,乃至国土安全部都发现了一些大型袭击的端倪,然而基于各自的保密原则,这些关键情报并未被有效共享,以致未能发出足以阻止袭击的预警。

这其实是情报工作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就是信息量大于信息处理能力,导致一些关键信息并未及被处理成情报产品提供给决策者。造成这个问题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保密范围太窄,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这些信息,而他们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情报界决定建立互联互通的情报共享平台,并且启动了自动化情报分析系统,以加速情报分析流程,避免關键性情报得不到及时处理。

开放互通必然会让更多人获得阅读机密情报的权力,而对于可以接触这些敏感信息的人员资格审核标准也会随之下降。社交媒体的崛起也让炫耀这些信息变得更为容易,且更能获得成就感。过去一个人炫耀自己的工作内容往往只是在餐桌上或者派对中,这些内容可能成为小道消息流传出去,却很难追溯传播的始作俑者是谁。然而社交媒体让这些小道消息的原始出处很容易被追查,且炫耀内容也往往更为具体,比如网友往往要求提供证据,如果只是随口说一些没有根据的话,不仅不会得到网友的崇敬反而可能引发质疑。

当然,上述的推测和描述仅仅基于一个前提,即此事是真的泄密,而不是信息干扰作战。在秘密行动世界,要掩护一个真相非常困难,所以往往会使用干扰项来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比如,这次泄密事件到底是真相被公布,还是故意释放的烟雾,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答案,也许永远都是一个历史迷案,且永远存在争议。

猜你喜欢

情报界机密情报
美国情报界数据管理的流程、架构及其启示
——基于情报数据战略演进视角
情报
情报
情报
爱“宠”大机密
萌宠大机密
透视日本情报界及其改革
爱宠大机密
交接情报
密级“совершенно секретно”是“绝密”还是“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