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2023-06-09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期
关键词:纸团逆境韧性

《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

张晓萌 曹理达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2.8/75.00元

张晓萌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系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率先在领导力教学中引入心理韧性的概念,启动并持续追踪中国企业家韧性打造的研究项目,积累了超500万数据点的独家研究资料。

曹理达

长江商学院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资深财经媒体人,英语一级笔译译者。

本书作者在融合心理学、行为学等前沿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韧性飞轮”模型,旨在从觉察、意义和连接三个层面解码焦虑与情绪,发掘并深化“热爱”的能力,在关系中强化自我认知,实现从个人韧性到组织韧性的传导。

对成年人来说,由于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和惯性习惯,移动支点的难度相对于童年时期会变大,因此持续的干预和改变是韧性提升的重点。我们提升心理韧性的目标是汲取更多的积极影响,减少负面经历带来的消极影响。随着心理韧性的提升,个人从逆境中恢复的速度会更快,同时能够收获更多的积极体验,并将两种体验都转化为促进个人心智成熟的不竭动能。在了解了韧性的定义之后,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则需要从韧性的特性出发。

韧性不止于“减负”。大量过往的文献和我们的研究都发现,韧性越高的人越能够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恢复到平和与积极的状态,但韧性绝不仅仅是负面情绪的调节器。人们心理状态的构成和变化机制非常复杂,因此不能用二分法简单地把心理状态分成“健康”和“不健康”或“积极”和“消极”,也不能把良好的心理健康理解为没有或少有负面情绪。一个高韧性的人是一个整合的个体,是一个有高度协调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和压力共处的人。高韧性人群同样会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但是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调节能力,让消极情绪得到释放、舒缓并消解,同时他们也能够自我激发和深化更多的积极体验,不仅能自我减压,还能享受快乐。从这个角度来看,韧性像是我们心理层面的免疫力,不仅帮助我们从疾病中恢复,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韧性不止于“归零”。在遭遇挫折之后,人的状态大致分为三种,我们可以用坠落的鸡蛋、纸团和乒乓球来做比喻。坠落的鸡蛋是最脆弱的,掉到地上就碎了,全无恢复的可能;纸团从高处落到地面并不会受损,而是仍保持原状,但也就此“躺平”;乒乓球被摔向地面后,反而会弹得更高。在不利事件面前,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状态是碎成一摊的鸡蛋,至少要成为纸团,最好是像乒乓球那样越挫越勇。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对应。如前文所述,在经历过重大创伤很多年后,一些亲历者会一直活在阴影之中无法走出来,但是也有不少人从艰难中站起来,收获了重生般的生命体验。

韧性不止于“品格”。坚韧、坚毅、毅力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受到褒扬,每个人都能列举出诸多历史人物和英雄楷模的故事。当下,各领域杰出人士的传奇经历可能会让我们见贤思齐,但是其中有关韧性的部分并不讨喜,我们更愿意关注那些外显出来的风光无限的能力,而韧性往往被看作一种边缘特质。作为一种心理潜质,韧性有它的怪异之处:一个人的韧性高低是不能随意评判的,只有当人们经历过重大挫折、回过头来复盘这段经历的时候,才有资格评判自己韧性的高低。因此,逆境是心理韧性最好的试炼场。换言之,逆境既是对心理韧性的检验,也是最重要的磨砺,这意味着韧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吃苦”,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我在长江商学院的教学研究经验表明,个人职业的成就、满意度和忠诚度都与韧性密不可分。韧性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大多数人眼中,韧性并没有被看作一种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升,但是对于提升韧性,人们也有很多迷思,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祛魅”。

提升韧性不等于死扛,而是主动地应对。对已经步入职场的成年人来说,我们更想要那些能够助力我们顺风顺水、平步青云的能力,比如“领导力”“决策力”“沟通力”,而“韧性”和大众提到的“抗压力”“抗造”“耐撕”一样,似乎和人生中的不幸与挫折相关,却与核心能力相去甚远,甚至有的人会不屑地说:“不就是忍,不就是死扛吗?时间会治愈一切。”然而,研究告诉我们,打造韧性不是被动地等待,让时间冲淡一切,而是人们从逆境中快速恢复,主动利用自己的可用资源,向内重拾信念,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的过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在看似无风无浪的日子里,我们也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韧性训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容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境,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提升韧性不等于吃苦,而是科学地“寻乐”。苦难对于人的磨砺在古代经典故事中早有描述,比如我们熟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欲成大业,必有痛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表述。然而对于韧性的打造来说,“大道理”并不足以指导实践,特别是在大量“成功学”“鸡汤文”充斥媒体的当下。以往的大量文献和自主研究的结果显示,盲目吃苦不仅不能提高心理韧性,反而容易导致负面情绪,使得心理资本衰竭,甚至成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心理韧性的打造不但不是自找苦吃,反而是要“寻乐”,积累更多积极的体验。具有韧性的人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遭遇逆境时从负值反弹回零度,以确保不在不利事件或灾难中受伤,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迅速恢复正确的心智认知,使自身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狀态。由此而言,韧性的打造是激发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能量之源。

猜你喜欢

纸团逆境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快走,带刺的“纸团”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纸团作怪
热热闹闹排排坐
完形填空Ⅳ